一种绝缘材料用折弯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6196发布日期:2022-02-09 14:0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绝缘材料用折弯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治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缘材料用折弯治具。


背景技术:

2.折弯治具是用来成型加工板料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用以在折弯压力的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在对绝缘材料进行弯折时,需要使用折弯治具。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的折弯治具在使用时,对绝缘材料固定的不够牢靠,使得绝缘材料在进行弯折时,容易产生滑动,使得绝缘材料折弯失败,并损坏绝缘材料,导致降低折弯治具工作效率的问题;
4.2、现有的折弯治具在进行折弯时,不便于对折弯的角度进行调节,导致降低折弯治具使用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绝缘材料用折弯治具,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快速且牢固的对绝缘材料进行固定的特点,解决现有的折弯治具在使用时,对绝缘材料固定的不够牢靠,使得绝缘材料在进行弯折时,容易产生滑动,使得绝缘材料折弯失败,并损坏绝缘材料,导致降低折弯治具工作效率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折弯治具在进行折弯时,不便于对折弯的角度进行调节,导致降低折弯治具使用效率的问题,以达到可以自由的调节折弯的角度,提高折弯治具使用效率。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绝缘材料用折弯治具,包括弯折治具本体、限位箱和支撑架,所述弯折治具本体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弯折治具本体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箱,所述限位箱的一侧开设有加工槽,所述加工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弯折治具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弯折机构,所述弯折机构位于限位箱的右侧。
8.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外壁活动套接在加工槽的内腔,所述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软块。
9.所述弯折机构包括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腔设置有弯折板,所述弯折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金属耐磨板。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工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液压杆,所述一号液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压板的顶部,所述压板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加工槽内腔的顶部,所述加工槽内腔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放置板。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橡胶软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颗粒板,所述防滑颗粒板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压板
的底部。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工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液压杆,所述二号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底部搭接在放置板的顶部。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弯折板底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活动连接在调节槽内腔的底部,所述弯折板底部的右侧活动连接有二号汽缸,所述二号汽缸的底部活动连接在调节槽内腔的底部。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槽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号汽缸,所述一号汽缸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弯折治具本体的顶部。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金属耐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耐磨钢块,所述耐磨钢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耐磨钢块均匀的分布在金属耐磨板的顶部,所述金属耐磨板的顶部开设有防滑纹。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绝缘材料用折弯治具,通过采用压板、一号液压杆、伸缩杆、放置板、防滑颗粒板、弹簧片和橡胶软块的配合,通过一号液压杆和伸缩杆的配合,带动压板和防滑颗粒板向下移动,对绝缘材料进行挤压固定,并通过防滑颗粒板增加摩擦力和防滑性,同时通过弹簧片和橡胶软块的配合,增加防滑颗粒板的韧性,避免了现有的折弯治具在使用时,对绝缘材料固定的不够牢靠,使得绝缘材料在进行弯折时,容易产生滑动,使得绝缘材料折弯失败,并损坏绝缘材料,导致降低折弯治具工作效率的问题,使得牢固的对绝缘材料进行固定,提高折弯治具的工作效率。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绝缘材料用折弯治具,通过采用调节槽、一号汽缸、弯折板、活动块、二号汽缸、金属耐磨板和耐磨钢块的配合,通过二号汽缸的伸缩端移动,带动弯折板的右侧向上移动,同时弯折板底部的左侧通过活动块进行旋转,对绝缘材料进行折弯,通过二号汽缸的伸缩端伸出的长短,可以进行调节绝缘材料弯折的角度,同时通过金属耐磨板和耐磨钢块顶部防滑纹的配合,增加防滑性和耐磨性,使得提高弯折板的使用寿命,避免了现有的折弯治具在进行折弯时,不便于调节折弯的角度,导致降低折弯治具使用效率的问题,使得可以自由的调节折弯的角度,提高折弯治具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槽的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箱的结构侧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箱的结构剖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中:1、弯折治具本体;2、限位箱;3、固定机构;4、支撑架;5、弯折机构;
25.31、压板;32、一号液压杆;33、伸缩杆;34、放置板;35、二号液压杆;36、推板;311、防滑颗粒板;312、弹簧片;313、橡胶软块;
26.51、调节槽;52、一号汽缸;511、弯折板;512、活动块;513、二号汽缸;514、金属耐磨板;515、耐磨钢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1
29.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材料用折弯治具,包括弯折治具本体1、限位箱2和支撑架4,弯折治具本体1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弯折治具本体1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箱2,限位箱2的一侧开设有加工槽,加工槽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包括有压板31,压板31的外壁活动套接在加工槽的内腔,压板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软块313,加工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液压杆32,一号液压杆3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压板31的顶部,压板31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33,伸缩杆33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加工槽内腔的顶部,加工槽内腔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放置板34,橡胶软块3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颗粒板311,防滑颗粒板311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弹簧片312,弹簧片31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压板31的底部。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号液压杆32带动压板31和防滑颗粒板311向下移动,压板31同时向下拉动伸缩杆33的一端,使得压板31和防滑颗粒板311对绝缘材料进行挤压固定,并通过防滑颗粒板311增加摩擦力和防滑性,同时通过弹簧片312和橡胶软块313自身的弹性,增加防滑颗粒板311的韧性,使得牢固的对绝缘材料进行固定,提高折弯治具的工作效率。
31.实施例2
32.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弯折治具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弯折机构5,弯折机构5位于限位箱2的右侧,弯折机构5包括有调节槽51,调节槽51的内腔设置有弯折板511,弯折板5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金属耐磨板514,弯折板511底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活动块512,活动块512的底部活动连接在调节槽51内腔的底部,弯折板511底部的右侧活动连接有二号汽缸513,二号汽缸513的底部活动连接在调节槽51内腔的底部,调节槽51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一号汽缸52,一号汽缸5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弯折治具本体1的顶部,金属耐磨板5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耐磨钢块515,耐磨钢块5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耐磨钢块515均匀的分布在金属耐磨板514的顶部,金属耐磨板514的顶部开设有防滑纹。
3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号汽缸52带动调节槽51和弯折板511移动到绝缘材料的底部,再通过二号汽缸513的伸缩端移动,带动弯折板511的右侧向上移动,同时弯折板511底部的左侧通过活动块512进行旋转,使得对绝缘材料进行折弯,通过二号汽缸513的伸缩端伸出的长度,带动弯折板511的顶部形成不同的角度,使得可以调节绝缘材料弯折的角度,提高折弯治具使用效率,同时通过金属耐磨板514和耐磨钢块515,增加弯折板511的耐磨性,金属耐磨板514材质为低碳钢,并通过耐磨钢块515顶部的防滑纹增加耐磨钢块515的防滑性,使得提高弯折板511的使用寿命。
34.实施例3
35.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加工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液压杆35,二号液压杆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36,推板36的底部搭接在放置板34的顶部。
3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二号液压杆35带动推板36在放置板34的顶部移动,使得推板36将绝缘材料推出加工槽的内腔,便于对绝缘材料进行收取,提高弯折治具使用时的便捷
性。
37.下面具体说一下该绝缘材料用折弯治具的工作原理。
38.如图1-5所示,使用时,将绝缘材料的一侧放入加工槽内腔放置板34的顶部,再通过一号液压杆32带动压板31和防滑颗粒板311向下移动,对绝缘材料进行挤压固定,并通过防滑颗粒板311增加摩擦力和防滑性,再通过一号汽缸52带动调节槽51和弯折板511移动到绝缘材料的底部,再通过二号汽缸513的伸缩端移动,带动弯折板511的右侧向上移动,同时弯折板511底部的左侧通过活动块512进行旋转,使得对绝缘材料进行折弯,折弯之后,再通过一号液压杆32带动防滑颗粒板311向上移动,脱离绝缘材料的顶部,并进行复位,再通过二号液压杆35带动推板36移动,将绝缘材料推出加工槽的内腔,使得便于收取绝缘材料。
39.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