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鞋底贴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贴底模具。
背景技术:2.贴底步骤作为制鞋过程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决定了整鞋的舒适度,现有技术普遍采用人工贴底的方式,过程中容易出现贴歪、贴斜、褶皱不平整以及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穿戴的舒适度,并且人工贴底效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不适合工业生产。因此研发一种贴底装置以代替人工贴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如何保证鞋底贴正,以及如何适应不同大小的鞋号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贴底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适应不同鞋号大小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贴底模具,包括模体,模体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顶面的前夹、第一侧夹、后夹以及第二侧夹,所述前夹、第一侧夹、后夹以及第二侧夹围设形成贴底槽;所述前夹和后夹沿第一方向与底座顶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夹和第二侧夹沿第二方向与底座顶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前夹、第一侧夹、后夹以及第二侧夹分别设有定位机构。
5.可选的,所述前夹、第一侧夹、后夹以及第二侧夹朝向贴底槽的侧壁为夹壁,夹壁均设为弧形壁。
6.可选的,所述夹壁铺设有弹性抗磨层。
7.可选的,所述夹壁垂直连有支撑沿,支撑沿底面与底座顶面接触。
8.可选的,所述底座中部设有支撑台,支撑台顶面与支撑沿顶面平齐。
9.可选的,所述底座顶面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开有若干滑槽,所述前夹、第一侧夹、后夹以及第二侧夹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
10.可选的,所述前夹、第一侧夹、后夹以及第二侧夹底部分别设置三个滑块,且三个滑块不共线。
11.可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螺杆和连于定位螺杆一端的旋钮,所述定位螺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分布,定位螺杆沿任意一条滑槽穿入,并与底座侧壁转动配合,定位螺杆的穿入端与位于滑槽内的滑块旋接。
12.可选的,三个所述滑块中,位于中间的滑块与定位螺杆旋接。
13.可选的,所述定位螺杆位于底座侧壁两侧的部分分别套设有限位环,两个限位环均与底座侧壁抵接。
1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贴底模具,包括模体,模体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顶面的前夹、第一侧夹、后夹以及第二侧夹,所述前夹、第一侧夹、后夹以及第二侧夹围设形成
贴底槽;所述前夹和后夹沿第一方向与底座顶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夹和第二侧夹沿第二方向与底座顶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前夹、第一侧夹、后夹以及第二侧夹分别设有定位机构。其通过设置前夹、第一侧夹、后夹以及第二侧夹,并使四者分别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利用四者从四个围设形成贴底槽,并且可以调整贴底槽的大小,以夹持不同大小的鞋底,而后将同鞋号的鞋体压入贴底槽内,与涂有胶的鞋底接触贴合即可。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贴底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鞋体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套装有鞋楦的鞋体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鞋底的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快速贴底模具贴底时的侧视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模体;10-贴底槽;101-弹性抗磨层;11-底座;111-滑槽;112-滑块;12-前夹;13
‑ꢀ
第一侧夹;14-后夹;15-第二侧夹;16-支撑沿;17-支撑台;20-定位螺杆;21-旋钮;22
‑ꢀ
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贴底模具,包括模体1,模体1包括底座11和设于底座11 顶面的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所述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围设形成贴底槽10;所述前夹12和后夹14沿第一方向与底座11 顶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夹13和第二侧夹15沿第二方向与底座11顶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所述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分别设有定位机构。
27.通过设置模体1,具体地,设置模体1包括底座11和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 以及第二侧夹15,利用底座11从底部、利用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从四周围设形成贴底槽10,利用贴底槽10容纳鞋底并限制鞋底的位移,进一步使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分别于底座11顶面滑动连接,进一步设置前夹12和后夹14沿第一方向与底座11顶面滑动连接,使两者能够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设置第一侧夹13和第二侧夹15沿第二方向与底座11顶面滑动连接,使两者能够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
或远离,并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从而使四者能够从四个方向向贴底槽10中心靠近,从而使贴底槽10的大小区域能够改变,以适应不同鞋号的鞋底。通过设置定位机构,用于固定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 与底座11的相对位置。
28.使用时,先将定位机构松脱,将涂有胶的鞋底放入贴底槽10内,而后调整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使四者向贴底槽10中心运动,直至夹紧鞋底为止,夹紧后固定定位机构,而后将鞋体(或套装有鞋楦的鞋体)自上而下压入贴底槽10 内,使鞋体底部与鞋底接触并挤压,从而使两者贴合。
29.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适应性和夹持性能,所述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朝向贴底槽10的侧壁为夹壁,夹壁均设为弧形壁。通过设置夹壁为弧形壁,以适应鞋底和鞋体的形状,优选地,前夹12适应鞋头,后夹14适应鞋帮,第一侧夹13和第二侧夹15适应鞋身两侧。
30.优选地,为了防止压坏或磨损鞋底,所述夹壁铺设有弹性抗磨层101。
31.进一步地,为了减小鞋底底面的接触面积,所述夹壁垂直连有支撑沿16,支撑沿16 底面与底座11顶面接触。通过设置支撑沿16,有效减小鞋底底面的接触面积,当调整贴底槽10大小的过程中,由于减小了接触面积,因此有效减小了鞋底地面所受的静摩擦力,方便调整鞋底的位置。
32.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鞋底地面大面积镂空,压合时无法提供有效支撑,所述底座11 中部设有支撑台17,支撑台17顶面与支撑沿16顶面平齐。支撑台17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根据鞋底的具体形状和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即可。
33.具体地,为了对上述滑动配合的实现方式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所述底座11顶面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开有若干滑槽111,所述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滑块112,滑块112与滑槽111滑动配合。通过设置若干滑槽 111,防止单滑槽容易产生的滑动过程中不必要的转动问题。
34.优选地,所述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底部分别设置三个滑块112,且三个滑块112不共线。
35.具体地,为了对上述定位机构的具体结构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螺杆20和连于定位螺杆20一端的旋钮21,所述定位螺杆20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分布,定位螺杆20沿任意一条滑槽111穿入,并与底座11侧壁转动配合,定位螺杆 20的穿入端与位于滑槽111内的滑块112旋接。通过设置定位螺杆20,使其与滑块112 旋接,当旋拧旋钮21使,定位螺杆20转动,迫使滑块112沿滑槽111定向滑动,从而带动前夹(12)、第一侧夹(13)、后夹(14)以及第二侧夹(15)定向移动,并且利用螺纹轴向的自索性,实现有效定位。
36.优选地,三个所述滑块112中,位于中间的滑块112与定位螺杆20旋接,从而平衡受力。
37.具体地,为了对定位螺杆限位,所述定位螺杆20位于底座11侧壁两侧的部分分别套设有限位环22,两个限位环22均与底座11侧壁抵接。通过设置限位环22,防止定位螺杆20发生轴向滑动。
38.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
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