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扶手的发泡模具。
背景技术:2.汽车座椅是装设在汽车中以供驾驶员和乘客乘坐的座椅,汽车座椅主要包括坐垫、头枕、靠背和扶手等,汽车座椅上的扶手是采用发泡料一体成型的,并在外部包裹皮质材料;汽车座椅扶手的成型必须借助配套的发泡模具来完成;现有的汽车座椅扶手发泡模具必须借助人工手动打开和关闭,操作麻烦,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化了操作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减小了劳动强度的汽车座椅扶手的发泡模具。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座椅扶手的发泡模具,包括模座以及活动设于模座上方并与模座相互配合的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盖的后侧向外形成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中还穿插设置有竖直分布的导柱,所述导柱的下端固定在模座的顶部后侧,所述导柱上还套设有柱套,所述柱套的下端固定在延伸块的顶部,所述模座的后侧还固定有缸体,所述延伸块的端部向外形成有连接板,所述缸体的伸缩端竖直向上设置并固定在连接板的底部,所述导柱的上端形成有挡块,所述导柱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设于柱套与挡块之间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顶紧在挡块的下侧和柱套的上端,所述模座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模腔,对应地,所述模盖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二模腔,两个所述第二模腔分别与两个第一模腔相互拼合,所述模盖的顶部还嵌设有两个可拆卸的模芯,两个所述模芯的下部分别伸入到两个第二模腔的内部。
5.优选地,所述模座的顶部后侧开设有第一t型槽,所述第一t型槽设于两个第一模腔之间,对应地,所述模盖的顶部后侧开设有第二t型槽,所述第二t型槽设于两个第二模腔之间并与第一t型槽相互配合。
6.优选地,所述第二t型槽与第一t型槽之间还嵌设有可活动的卡块,所述第一t型槽的右侧内壁上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t型槽的右侧内壁上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卡块的右侧外壁上形成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相互配合。
7.优选地,右侧的一个所述第二模腔的左侧内壁与第二t型槽的右侧内壁之间还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穿插设置有可活动的销柱,所述销柱的右端伸入到第二t型槽中。
8.优选地,所述销柱的右端向外形成有竖直设置的t型块,对应地,所述第三斜面的外壁上开设有倾斜分布的第三t型槽,所述t型块活动嵌入在第三t型槽中。
9.优选地,所述第一t型槽的顶部开口处向上开设有环向分布的凸圈,对应地,所述第二t型槽的底部开口处外侧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凹腔,所述凸圈活动嵌入在凹腔中。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自动打开和关闭模盖,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进而简化了操作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减小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后侧分解结构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盖和卡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14.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15.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座椅扶手的发泡模具,包括模座1以及活动设于模座1上方并与模座1相互配合的模盖2,模盖2的后侧向外形成有延伸块21,延伸块21中还穿插设置有竖直分布的导柱3,导柱3的下端固定在模座1的顶部后侧,导柱3上还套设有柱套4,柱套4的下端固定在延伸块21的顶部,模座1的后侧还固定有缸体6,延伸块21的端部向外形成有连接板22,缸体6的伸缩端竖直向上设置并固定在连接板22的底部,导柱3的上端形成有挡块31,导柱3上还套设有弹簧5,弹簧5设于柱套4与挡块31之间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弹簧5的上下两端分别顶紧在挡块31的下侧和柱套4的上端,模座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模腔11,对应地,模盖2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二模腔27,两个第二模腔27分别与两个第一模腔11相互拼合,模盖2的顶部还嵌设有两个可拆卸的模芯7,两个模芯7的下部分别伸入到两个第二模腔27的内部。
16.模座1的顶部后侧开设有第一t型槽12,第一t型槽12设于两个第一模腔11之间,对应地,模盖2的顶部后侧开设有第二t型槽23,第二t型槽23设于两个第二模腔27之间并与第一t型槽12相互配合。
17.第二t型槽23与第一t型槽12之间还嵌设有可活动的卡块8,第一t型槽12的右侧内壁上形成有第一斜面14,第二t型槽23的右侧内壁上形成有第二斜面24,卡块8的右侧外壁上形成有第三斜面81,第三斜面81与第一斜面14和第二斜面24均相互配合。
18.右侧的一个第二模腔27的左侧内壁与第二t型槽23的右侧内壁之间还开设有通孔25,通孔25中穿插设置有可活动的销柱9,销柱9的右端伸入到第二t型槽23中。
19.销柱9的右端向外形成有竖直设置的t型块91,对应地,第三斜面81的外壁上开设有倾斜分布的第三t型槽82,t型块91活动嵌入在第三t型槽82中。
20.第一t型槽12的顶部开口处向上开设有环向分布的凸圈13,对应地,第二t型槽23的底部开口处外侧形成有环向分布的凹腔26,凸圈13活动嵌入在凹腔26中。
21.工作原理:驱动缸体6的伸缩端向内收缩以借助连接板22和延伸块21带动模盖2沿导柱3下降,直到模盖2的底部与模座1的顶部相互拼合;然后向下按压卡块8以使其沿第一t
型槽12和第二t型槽23竖直下移,直到第三斜面81贴合在第一斜面14和第二斜面24上,进而借助t型块91与第三t型槽82的相互配合带动销柱9沿通孔25向右移动,从而使销柱9的右端插入到右侧的一个第二模腔27的内部;接着,将熔融的发泡料经由模盖2中的浇道通入到两个第一模腔11与两个第二模腔27之间,进而包覆在两个模芯7的外部并在冷却后形成两个扶手10;再向下拉起卡块8以使其沿第一t型槽12和第二t型槽23竖直上移,进而借助t型块91与第三t型槽82的相互配合带动销柱9沿通孔25向左移动,从而使销柱9的右端离开右侧的一个第二模腔27的内部;最后驱动缸体6的伸缩端向外伸出以按照同理带动模盖2上移以离开模座1,进而取出成型后的两个扶手10,此过程中,弹簧5被进一步压缩。
22.然后就可驱动缸体6的伸缩端向内收缩以再次将模盖2拼合到模座1上,进而形成一个循环;模盖2在弹簧5的反弹力作用下会始终压紧在模座1上。
23.本实用新型能自动打开和关闭模盖2,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进而简化了操作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减小了劳动强度。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