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接领域,特别是一种圆筒熔接机。
背景技术:2.众所周知,熔接机主要作为塑料薄膜纤维布复合工艺中的主要设备,其被广泛应用于帐篷、雨衣、防水服、无纺布过滤袋、车罩、充气艇等的加工。熔接机中的圆筒熔接机主要是利用热风装置加热上压轮及下压轮之间的物料,并通过上压轮及下压轮将物料压合,从而实现物料之间的熔接。而现有的圆筒熔接机仅适用于熔接两块呈平板状的物料,若物料之间设置有金属丝等筋条时,则会导致上压轮及下压轮无法贴合,因而市面上的该些圆筒熔接机不适用于二者之间设置有筋条的物料熔接。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筒熔接机,能够适用于物料之间设置有筋条的熔接。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的一种圆筒熔接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上部设置有悬臂梁;上压轮,设置于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下压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上压轮的下方;热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热风装置能够往所述上压轮及所述下压轮之间吹送热风;其中,所述上压轮和/或所述下压轮的外周侧壁周向开设有至少一条环形凹槽。
6.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上压轮传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上压轮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升降。
7.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活塞缸,设置于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连接件,与所述活塞缸传动连接,所述活塞缸能够驱动所述连接件上下移动升降;其中,所述上压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件的中下部。
8.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热风装置包括:风道,所述风道的两端敞口,所述风道的一端与气源相连接;喷气嘴,安装于所述风道的另一端,所述喷气嘴朝向所述上压轮与所述下压轮之间的间隙。
9.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的内部或外周设置有加热装置。
10.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的外周设置有用于防烫的防护罩。
11.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可转动地设置有放卷轮。
12.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设置有向上延伸升起的连接杆,所述放卷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
13.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压轮的外周侧壁中部周向开设有一条所述环形凹槽,且所述下压轮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压轮的直径。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15.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的圆筒熔接机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上压轮和/或下压轮的外周侧壁周向开设有至少一条环形凹槽,从而使得圆筒熔接机用于熔接二者之间设置有筋条的物料时,设置于物料之间的筋条能够嵌入环形凹槽中,进而使得上压轮和下压轮仍能够配合夹紧物料,从而实现物料的贴合熔接。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的圆筒熔接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示出的圆筒熔接机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示出的圆筒熔接机中下压轮的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三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的一种圆筒熔接机。包括机架100,机架100的上部设置有一呈水平设置的悬臂梁110,悬臂梁110的自由端设置有一个上压轮200,在本实施例中,悬臂梁110的自由端是指悬臂梁110远离机架100的一端,上压轮200可转动地安装于悬臂梁110的自由端,上压轮200的下方设置有一个下压轮300,下压轮300可转动地安装于机架100的下部,悬臂梁110的自由端设置有热风装置400,热风装置400能够往上压轮200及下压轮300之间吹送热风,需要说明的是,热风装置400还可以设置于机架100的下部,而不限定设置于悬臂梁110的自由端,其中,下压轮300的外周侧壁周向开设有一条环形凹槽500。需要说明的是,下压轮300外周侧壁上设置的环形凹槽500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两条、三条或多条,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6.可以理解的是,上压轮200的外周侧壁也可以周向开设有一条、两条、三条或多条
环形凹槽500。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7.通过在上压轮200和/或下压轮300的外周侧壁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500,从而使得圆筒熔接机用于熔接二者之间设置有筋条的物料(图中未绘示)时,可将物料及位于物料之间的筋条一起设置于上压轮200与下压轮300之间,并使得筋条嵌入环形凹槽500中,此时上压轮200和下压轮300相对移动靠近并挤压物料紧贴,与此同时,热风装置400不断往上压轮200及下压轮300之间吹送热风加热物料,从而使得物料熔接并包裹筋条。
28.参照图1、图2和图3,为了更好地熔接物料,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下压轮300的外周侧壁中部周向开设有一条环形凹槽500,且下压轮300的直径大于上压轮200的直径。
29.参照图1和图3,为了更好地驱动上压轮200移动靠近下压轮300,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悬臂梁110的自由端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与上压轮200传动连接,升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上压轮200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升降。具体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悬臂梁110的自由端的活塞缸610,上述活塞缸610可为气缸或液压缸,活塞缸610的活塞杆传动连接有连接件620,上压轮200可转动地安装于连接件620的中下部。
30.当需要熔接物料时,活塞缸610可驱动连接件620带动上压轮200向下移动靠近下压轮300,此时上压轮200与下压轮300可配合夹紧物料。当需要取下物料或放置物料时,活塞缸610可驱动连接件620带动上压轮200向上移动远离下压轮300,便于取放物料。需要说明的是,升降驱动机构除了采用活塞缸610与连接件620配合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悬臂梁110的自由端的电动推杆(图中未绘示)电动推杆的伸出端设置有连接件620,上压轮200可转动地安装于连接件620的中下部。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电动推杆同样可驱动上压轮200上下移动靠近或远离下压轮300,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31.可以理解的是,除了采用驱动上压轮200上下移动升降的方式,使得上压轮200与下压轮300相对移动靠近或远离外,还可以采用驱动下压轮300上下移动升降靠近或远离上压轮200的方式,此时升降驱动机构则设置机架100的下部且升降驱动机构与下压轮300传动连接,需要时,升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下压轮300上下移动升降。
32.为了使得热风装置400的结构更加紧凑,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热风装置400包括安装于悬臂梁110的自由端的风道410,风道410的两端敞口,风道410的一端与气源相连接,上述的气源是可以为储气罐或鼓风机等,气源可源源不断地往风道410输送空气,风道410的另一端安装有喷气嘴420,喷气嘴420朝向上压轮200与下压轮300之间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使得气源输送的空气可以通过喷气喷420更加集中地喷向物料,便于物料加热。由于热风装置400为本领域的习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3.为了保证喷气嘴420喷出的热风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风道410的内部或外周设置有加热装置(图中未绘示)。具体地,加热装置可为通电能够发热的电热发热丝或石英加热管等。根据需要,可以通过上述加热装置对风道410进行加热,使得流动经过风道410的空气的温度升高,因而使得喷气嘴420处吹出的热风的温度达到设定值。
34.为了避免工人误接触到风道410而被烫伤,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风道410的外周设置有用于防烫的防护罩430。通过上述的防护罩430将风道410包裹在其内,从
而避免工人接触到高温的风道410而被烫伤。
35.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放卷待熔接的物料,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悬臂梁110的自由端可转动地设置有放卷轮700。具体地,悬臂梁110的自由端设置有向上延伸升起的连接杆120,放卷轮700可转动地安装于连接杆120的自由端。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以将其中一样物料放置于上述放卷轮700,从而便于放卷物料进行熔接。
36.为了便于移动圆筒熔接机,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机架100的底部设置有便于行走的滚轮101,通过采用上述的设置,工人可推动机架100行走,便于的圆筒熔接机移动、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3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