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1834发布日期:2022-06-10 20:3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注塑模具装置:
4.注塑模具在生产塑胶物料后,需要将塑胶物料取出,由于塑胶物料位于注塑模具的内侧,取出时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将塑胶物料从注塑模具中取出,容易加工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存在注塑模具在生产塑胶物料后,需要将塑胶物料取出,由于塑胶物料位于注塑模具的内侧,取出时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将塑胶物料从注塑模具中取出,容易加工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0.一种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靠近模具本体内侧壁的一侧中部固定有插板,所述插板的一端贯穿模具本体的一侧并固定有齿板,所述模具本体的两侧上端均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壁两侧均固定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板固定,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底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两侧从上到下均依次固定有挡块和挡板,两个所述挡块的顶部设置有底板,两个所述挡板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面中部安装有定向组件,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套杆,所述套杆的底部与升降板的顶部固定,所述套杆的顶部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顶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所述插杆的外侧固定有挡环,所述挡环与套杆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升降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偏心盘,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右端固定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槽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安装槽的内壁左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的外侧两端分别设置有正螺纹和反螺纹,所述正螺纹和反螺纹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滑块,两个所
述滑块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升降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模具本体的前侧固定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底壁固定有隔板,所述水箱的左侧固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左端固定有集水管,所述水箱的右侧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侧固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贯穿水箱的右侧,所述水泵的右侧固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右侧固定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右侧固定有多个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贯穿模具本体并与集水管的左侧固定。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安装有铰接座,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座与滑块的顶部和升降板的底部连接,可以通过连接杆两端的铰接座,以便于连接杆推动底板。
12.优选的,所述插板的厚度值小于齿板的厚度值,所述齿板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呈等距排列的齿牙,可以通过齿板的顶部的齿牙,以便于和半齿轮啮合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插杆呈t形状,所述插杆和套杆相适配。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三驱动电机均与外界控制器连接,所述半齿轮的外侧上端为光滑部。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
17.在使用时,通过插板、齿板、安装板、第一驱动电机、半齿轮和弹簧之间的配合,可使两个侧板分别与塑胶物料的两侧松动,通过定向组件、第二驱动电机和偏心盘之间的配合,可使底板的顶部与塑胶物料的底部之间松动,最后通过第三驱动电机、滑槽、转动柱、正螺纹、反螺纹、滑块和连接杆之间的配合,推动模具本体内侧的塑胶物料向上移动,以便于将塑胶物料取出,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的定向组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的定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的水箱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模具本体;2、侧板;3、插板;4、齿板;5、安装板;6、第一驱动电机;7、半齿轮;8、弹簧;9、安装槽;10、挡块;11、挡板;12、底板;13、升降板;14、定向组件;141、套杆;142、插杆;143、挡环;15、第二驱动电机;16、偏心盘;17、第三驱动电机;18、滑槽;19、转动柱;20、正螺纹;21、反螺纹;22、滑块;23、连接杆;24、水箱;25、隔板;26、回流管;27、集水管;28、水泵;29、输水管;30、排水管;31、分水管;32、冷凝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
1,模具本体1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侧板2,侧板2靠近模具本体1内侧壁的一侧中部固定有插板3,插板3的一端贯穿模具本体1的一侧并固定有齿板4,模具本体1的两侧上端均固定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6,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有半齿轮7,半齿轮7与齿板4啮合连接,模具本体1的内壁两侧均固定有多个弹簧8,多个弹簧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板2固定,模具本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的内壁两侧从上到下均依次固定有挡块10和挡板11,两个挡块10的顶部设置有底板12,两个挡板1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板13,升降板13的顶面中部安装有定向组件14,定向组件14包括套杆141,套杆141的底部与升降板13的顶部固定,套杆141的顶部插接有插杆142,插杆142的顶部与底板12的顶部固定,插杆142的外侧固定有挡环143,挡环143与套杆141的顶部相接触,升降板13的顶部两端均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15,第二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有偏心盘16,安装槽9的底部右端固定有第三驱动电机17,安装槽9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滑槽18,第三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柱19,转动柱19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安装槽9的内壁左侧转动连接,转动柱19的外侧两端分别设置有正螺纹20和反螺纹21,正螺纹20和反螺纹21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滑块22,两个滑块22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滑槽18的内侧滑动连接,滑块2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的一端与升降板13的底部活动连接,模具本体1的前侧固定有水箱24,水箱24的内底壁固定有隔板25,水箱24的左侧固定有回流管26,回流管26的左端固定有集水管27,水箱24的右侧固定有水泵28,水泵28的左侧固定有输水管29,输水管29的贯穿水箱24的右侧,水泵28的右侧固定有排水管30,排水管30的右侧固定有分水管31,分水管31的右侧固定有多个冷凝管32,冷凝管32的一端贯穿模具本体1并与集水管27的左侧固定;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杆23的两端均安装有铰接座,连接杆23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座与滑块22的顶部和升降板13的底部连接,可以通过连接杆23两端的铰接座,以便于连接杆23推动底板12;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插板3的厚度值小于齿板4的厚度值,齿板4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呈等距排列的齿牙,可以通过齿板4的顶部的齿牙,以便于和半齿轮7啮合连接;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插杆142呈t形状,插杆142和套杆141相适配;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6、第二驱动电机15和第三驱动电机17均与外界控制器连接,半齿轮7的外侧上端为光滑部。
2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需要将该便于脱模的高效注塑模具内部的塑胶物料取出使时,如图1-4所示,首先启动水泵28,通过输水管29和排水管30将水箱24内部的冷凝水输送到分水管31的内部,最后输送到多个冷凝管32的内部,通过冷凝管32内部的冷凝水对模具本体1内部成型的塑胶物料进行降温,降温完毕的冷凝水通过集水管27和回流管26重新输送到水箱24的内部,启动第一驱动电机6,通过半齿轮7与齿板4啮合传动,带动插板3拉动侧板2进行移动,使得侧板2不再与塑胶物料相接触,当半齿轮7转动到光滑部时,侧板2在弹簧8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即可,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5,通过偏心盘16带动底板12向上移动,同时底板12拉动插杆142在套杆141限位下向上移动,当偏心盘16的最高点与底板12的底部分离后,在塑胶物料和底板12的重力作用下恢复到原位,使得底板12的顶部与塑胶物料的底部松动,最后启动第三驱动电机17,通过转动柱19上的正螺纹20和反螺纹21,分别带动两个
滑块22相互靠近,并通过连接杆23将底板12向上顶起,从而使得塑胶物料在模具本体1内慢慢向上移动,从而将塑胶物料从模具本体1的内部取出即可,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