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35726发布日期:2022-05-17 10:2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木纹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2.装饰膜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通过添加各种助剂,经压延、复合而制得的一种新型装饰材料,可与木材、塑料板、铝板和铁板等基材复合制成多用途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音响表面装饰、室内装饰、飞机、轮船以及火车的内装饰,在抗老化装饰木纹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中外层膜与内层膜进行预压合,现有的部分预压合装置在膜的传送过程中容易产生褶皱,无法及时将褶皱伸展开,导致产品压合失败,无法使用,增加了成本,为此,我们提出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可有降低褶皱的产生率,并且可方便快捷的消除褶皱,避免因压合失败而导致成本的增加,实用性较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包括底座和压合组件;
5.底座:表面两侧对称设有支板,所述支板的顶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延展组件;
6.压合组件:包括架板、安装槽、压辊和齿轮,所述架板对称设于两侧支板的相对侧面,所述安装槽对称开设于两侧架板的相对侧面,所述压辊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齿轮对称设有两个,且两个齿轮分别固定套接在两侧压辊的端部,两个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压合组件上设有驱动组件;
7.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开关组设于底座的表面,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主带轮、副带轮和传动带,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架板的侧面,所述主带轮固定套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副带轮固定套接在靠近第一电机的压辊的端部,且副带轮通过传动带与主带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驱动组件可利用第一电机的转动带动主带轮转动,继而可通过传动带带动副带轮转动,实现该侧的压辊转动,通过两侧齿轮的啮合,即可实现两侧压辊的相对转动,实现对两侧的中外层膜和内层膜的压合。
9.进一步的,还包括侧板、收卷辊和第二电机,所述侧板设于支板的侧面,所述收卷辊的端部转动连接在侧板上,所述第二电机设于侧板的侧面,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收卷辊的端部固定连接,且第二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利用第二电机的转动带动收卷辊转动,通过将卷筒套接在收卷辊上,即可实现压合后的膜的收卷。
10.进一步的,还包括竖板和限位辊,所述竖板对称设于两侧的架板上,所述限位辊转动连接在竖板的侧面顶部,通过将待压合的中外层膜和内层膜分别套接在两侧的限位辊上,可实现对中外层膜和内层膜的支撑,并可使中外层膜和内层膜的位置对应。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横板和加热辊,所述横板设于竖板的侧面,所述加热辊转动连接在横板的端部,且加热辊与限位辊平行,所述加热辊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利用加热辊可实现两侧中外层膜和内层膜的导向,同时可实现对两侧膜进行加热,从而实现热压合。
12.进一步的,所述延展组件包括电动推杆、支框、转轴、转辊、螺旋橡胶条和第三电机,所述电动推杆对称设于支架的顶部两侧,所述支框设于电动推杆的底端,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框内,所述转辊对称固定套接在转轴的两侧,所述螺旋橡胶条缠绕于转辊的圆周侧面,所述第三电机设于支框的侧面,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电动推杆和第三电机的输入端分别与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延展组件可利用电动推杆带动支框向下移动,使螺旋橡胶条与加热辊上的膜接触,再利用第三电机的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可通过转辊实现螺旋橡胶条的转动,即可将两侧的中外层膜和内层膜由中间向两侧展开,继而可实现膜的轴向张紧,减少褶皱的出现,并且可及时消除褶皱。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14.1、本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的驱动组件可利用第一电机的转动带动主带轮转动,继而可通过传动带带动副带轮转动,实现该侧的压辊转动,通过两侧齿轮的啮合,即可实现两侧压辊的相对转动,实现对两侧的中外层膜和内层膜的压合。
15.2、本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可利用加热辊实现两侧中外层膜和内层膜的导向,同时可实现对两侧膜进行加热,从而实现热压合。
16.3、本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的延展组件可利用电动推杆带动支框向下移动,使螺旋橡胶条与加热辊上的膜接触,再利用第三电机的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可通过转辊实现螺旋橡胶条的转动,即可将两侧的中外层膜和内层膜由中间向两侧展开,继而可实现膜的轴向张紧,避免出现褶皱。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11控制开关组、12支板、13支架、2压合组件、21架板、22安装槽、23压辊、24齿轮、3驱动组件、31第一电机、32主带轮、33副带轮、34传动带、4侧板、41收卷辊、42第二电机、5竖板、51限位辊、52横板、53加热辊、6延展组件、61电动推杆、62支框、63转轴、64转辊、65螺旋橡胶条、66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包括底座1和压合组件2;
21.底座1:表面两侧对称设有支板12,支板12的顶端设有支架13,支架13上设有延展组件6,延展组件6包括电动推杆61、支框62、转轴63、转辊64、螺旋橡胶条65和第三电机66,电动推杆61对称设于支架13的顶部两侧,支框62设于电动推杆61的底端,转轴63转动连接在支框62内,转辊64对称固定套接在转轴63的两侧,螺旋橡胶条65缠绕于转辊64的圆周侧面,且两侧螺旋橡胶条65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三电机66设于支框62的侧面,第三电机66的输出轴与转轴6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电动推杆61和第三电机66的输入端分别与控制开关组11的输出端电连接;
22.压合组件2:包括架板21、安装槽22、压辊23和齿轮24,架板21对称设于两侧支板12的相对侧面,安装槽22对称开设于两侧架板21的相对侧面,压辊23转动连接在安装槽22内,齿轮24对称设有两个,且两个齿轮24分别固定套接在两侧压辊23的端部,两个齿轮24相互啮合,压合组件2上设有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1、主带轮32、副带轮33和传动带34,第一电机31设于架板21的侧面,主带轮32固定套接在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上,副带轮33固定套接在靠近第一电机31的压辊23的端部,且副带轮33通过传动带34与主带轮32啮合,第一电机31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11的输出端电连接;
23.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11,控制开关组11设于底座1的表面,控制开关组11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24.其中:还包括侧板4、收卷辊41和第二电机42,侧板4设于支板12的侧面,收卷辊41的端部转动连接在侧板4上,第二电机42设于侧板4的侧面,第二电机42的输出轴与收卷辊41的端部固定连接,且第二电机42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11的输出端电连接;还包括竖板5和限位辊51,竖板5对称设于两侧的架板21上,限位辊51转动连接在竖板5的侧面顶部;还包括横板52和加热辊53,横板52设于竖板5的侧面,加热辊53转动连接在横板52的端部,且加热辊53与限位辊51平行,加热辊53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11的输出端电连接。
25.利用第一电机31的转动带动主带轮32转动,继而可通过传动带34带动副带轮33转动,实现该侧的压辊23转动,通过两侧齿轮24的啮合,即可实现两侧压辊23的相对转动,实现对两侧的中外层膜和内层膜的压合。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老化装饰木纹膜中外层膜与内层膜的预压合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待压合的中外层膜和内层膜分别套接在两侧的限位辊51上,使中外层膜和内层膜对应贴合并从两侧的压辊23之间穿过固定在收卷辊41的卷筒上,利用第二电机42的转动带动收卷辊41转动,实现膜的收卷,同时,利用第一电机31的转动带动主带轮32转动,继而可通过传动带34带动副带轮33转动,实现该侧的压辊23转动,通过两侧齿轮24的啮合,即可实现两侧压辊23的相对转动,实现对两侧的中外层膜和内层膜的压合,在压合的过程中,利用电动推杆61带动支框62向下移动,使螺旋橡胶条65与加热辊53上的膜接触,再利用第三电机66的转动带动转轴63转动,进而可通过转辊64实现螺旋橡胶条65的转动,即可将膜由中间向两侧展开,继而可实现膜的轴向张紧,减少并消除褶皱。
27.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控制开关组11上设有与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42、第三电机66、电动推杆61和加热辊53对应的控制按钮,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42、第
三电机66、电动推杆61和加热辊53则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42和第三电机66可选用步进电机,电动推杆61可选用笔式电动推杆,加热辊53可选用镜面加热辊。控制开关组控制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42、第三电机66、电动推杆61和加热辊53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