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鼓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压起鼓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印刷行业中,经常需要对一件产品进行烫印和起鼓的加工,还可进行冲压成型工作,一般是将片状,甚至先作成和制品相似形状的料坯,放在加热的模具的型腔中,然后闭模加压,使其成型并固化或硫化,再经脱模的制品,该法特别适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加工。
3.但现有的起鼓压模过程中,对于不同图案进行压模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机构对模具进行定位和固定,在替换的过程中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降低整体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模压起鼓模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压起鼓模具,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部四侧均固定连接一组联动杆,四组所述联动杆分别滑动连接在下压台的内部四侧,所述下压台底部中心固定连接真空吸泵,所述真空吸泵的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锥形吸管,所述锥形吸管顶部固定连接密封环,所述下压台顶部中心设置有压模槽,所述压模槽内部底壁四侧均固定连接一组固定筒,四组所述固定筒内部分别滑动连接一组滑动柱,四组所述滑动柱顶端均固定连接一组边角框,四组所述边角框底部均固定连接一组弹簧。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固定座底部中心固定连接主液压驱动组件。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主液压驱动组件顶部输出端纵向贯穿固定座,所述主液压驱动组件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真空吸泵。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四组所述边角框上方设置有同一组模具板。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四组所述联动杆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座。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连接座底部中心固定连接上压台。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锥形吸管纵向贯穿下压台并延伸至压模槽内部。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四组所述弹簧内部分别纵向滑动连接一组滑动柱。
2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当需要使用不同图案的模具时,已经安装的模具板从四组边角框上拿出,弹簧会将下压的边角框回弹至原位,替换不同图案的模具板并通过四组边角框定位的位置放置模具板,然后通过启动加装的真空吸泵,真空吸泵产生真空负压吸力时,通过与模具板底面接触的锥形吸管和密封环对模具板进行吸附下拉,模具板被吸附后,四组边角框会分别带动一组滑动柱滑进一组固定筒内,使模具板更加紧密地与锥形吸管和密封环进行接触并实现模具板的固定,从而实现对不同图案模具板进行快速替换的能力,提高加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压起鼓模具的等轴测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压起鼓模具的上下二等角轴测示意图;
24.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25.图例说明:
26.1、固定座;2、真空吸泵;3、联动杆;4、下压台;5、锥形吸管;6、密封环;7、压模槽;8、模具板;9、上压台;10、连接座;11、主液压驱动组件;12、弹簧;13、边角框;14、固定筒;15、滑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模压起鼓模具,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顶部四侧均固定连接一组联动杆3,四组联动杆3分别滑动连接在下压台4的内部四侧,下压台4底部中心固定连接真空吸泵2,启动加装的真空吸泵2,真空吸泵2的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锥形吸管5,锥形吸管5顶部固定连接密封环6,真空吸泵2产生真空负压吸力时,通过与模具板8底面接触的锥形吸管5和密封环6对模具板8进行吸附下拉,下压台4顶部中心设置有压模槽7,压模槽7内部底壁四侧均固定连接一组固定筒14,四组固定筒14内部分别
滑动连接一组滑动柱15,模具板8被吸附后,四组边角框13会分别带动一组滑动柱15滑进一组固定筒14内,使模具板8更加紧密地与锥形吸管5和密封环6进行接触并实现模具板8的固定,四组滑动柱15顶端均固定连接一组边角框13,将替换不同图案的模具板8并通过四组边角框13定位的位置放置模具板8,四组边角框13底部均固定连接一组弹簧12,当需要使用不同图案的模具时,已经安装的模具板8从四组边角框13上拿出,弹簧12会将下压的边角框13回弹至原位。
30.固定座1底部中心固定连接主液压驱动组件11,主液压驱动组件11顶部输出端纵向贯穿固定座1,主液压驱动组件11顶部输出端固定连接真空吸泵2,启动加装的主液压驱动组件11,主液压驱动组件11推动其输出端固定的真空吸泵2和下压台4沿着四组联动杆3向上平移,四组边角框13上方设置有同一组模具板8,将原料板放置在四组边角框13固定的模具板8上方,四组联动杆3底部固定连接连接座10,连接座10底部中心固定连接上压台9,下压台4上升并与上压台9接触后,上压台9与模具板8紧密的对原料板进行压合,使模具板8上的图案能够压制在原料板上,锥形吸管5纵向贯穿下压台4并延伸至压模槽7内部,四组弹簧12内部分别纵向滑动连接一组滑动柱15。
31.工作原理:首先将原料板放置在四组边角框13固定的模具板8上方,启动加装的主液压驱动组件11,主液压驱动组件11推动其输出端固定的真空吸泵2和下压台4沿着四组联动杆3向上平移,与上压台9接触后,上压台9与模具板8紧密的对原料板进行压合,使模具板8上的图案能够压制在原料板上,当需要使用不同图案的模具时,已经安装的模具板8从四组边角框13上拿出,弹簧12会将下压的边角框13回弹至原位,替换不同图案的模具板8并通过四组边角框13定位的位置放置模具板8,然后通过启动加装的真空吸泵2,真空吸泵2产生真空负压吸力时,通过与模具板8底面接触的锥形吸管5和密封环6对模具板8进行吸附下拉,模具板8被吸附后,四组边角框13会分别带动一组滑动柱15滑进一组固定筒14内,使模具板8更加紧密地与锥形吸管5和密封环6进行接触并实现模具板8的固定,从而实现对不同图案模具板8进行快速替换的能力,提高加工的效率。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