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自动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8787发布日期:2022-05-31 01:5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自动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生产线领域,具体是一种注塑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2.自动生产线由计算机统一控制、由多台能自动更换多轴头或自动换刀的数控组合式机床组成,实现固定节拍加工的自动化加工系统,多采用直线型通过式布局,适用于同族类似零件的大批量加工。
3.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塑料注塑是塑料制品的一种方法,将熔融的塑料利用压力注进塑料制品模具中,冷却成型得到想要各种塑料件,现有的注塑自动生产线无法对注塑加工后的工件进行除湿降温,工作人员检查和收集工件时容易留下发生变形,或者将指纹留在工件上面,具有一定缺陷,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注塑自动生产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自动生产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包括生产线本体,所述生产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内腔的前后两侧均轴承支撑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表面绕设有传送带,所述支架内腔的背面设置有电机,所述支架的顶部卡接有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凹形板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远离加热箱的一侧与风机的排风端连通,所述加热箱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加热丝,所述凹形板的顶部且位于加热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制冷箱,所述制冷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制冷器,所述制冷箱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表面绕设有曲形管,所述曲形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贯穿制冷箱并延伸至外部连通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侧与加热箱的顶部连通,所述曲形管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部贯穿制冷箱并延伸至外部连通有除湿箱,所述除湿箱的底部与凹形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除湿箱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表面开设有斜孔,所述除湿箱内腔底部的一侧放置有吸水树脂,所述除湿箱底部的一侧连通有短管,所述短管的底部贯穿凹形板并延伸至内腔连通有喷气板,所述喷气板的顶部与凹形板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制冷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湿箱的正面开设有槽口,所述除湿箱的正面且位于槽口的对应处贴合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正面贴合有盖板,所述盖板的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卡接有锁丝,所述锁丝的背面依次贯穿通孔和密封垫并延伸至
外部与除湿箱的正面螺纹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机的抽风端连通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的背面与风机的正面固定安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形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的内腔卡接有第一固定丝,所述第一固定丝的一侧贯穿第一卡孔并延伸至外部与凹形板的外壁螺纹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一侧的背面贴合有机壳,所述电机的底部与机壳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机壳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孔的内腔卡接有第二固定丝。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生产线本体、支架、转杆、滚轮、传送带和电机的配合,对注塑工件进行除湿降温,进而解决了现有的注塑自动生产线无法对注塑加工后的工件进行除湿降温,工作人员检查和收集工件时容易留下发生变形,或者将指纹留在工件上面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进液管方便向制冷箱的内腔添加制冷液,密封盖能够对制冷箱进行密封,防止制冷液泄露,通过槽口方便更换吸水树脂,通过密封垫和盖板对除湿箱进行密封,防止有空气泄露,通过锁丝将盖板和密封垫固定住,同时方便将其拆卸,过空气过滤器将空气中的杂质过滤筛留,防止其对风机造成堵塞,通过第一固定丝对凹形板进行固定,增加其稳固性,通过机壳对电机进行支撑,同时能够对电机进行保护,通过第二固定丝对机壳进行固定,同时方便将其拆卸。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箱、制冷箱和和除湿箱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结构部图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局结构部图放大图。
20.图中:1、生产线本体;2、支架;3、转杆;4、滚轮;5、传送带;6、电机;7、凹形板;8、风机;9、加热箱;10、加热丝;11、制冷箱;12、制冷器;13、支杆;14、曲形管;15、第一连接管;16、第二连接管;17、除湿箱;18、竖板;19、喷气板;20、密封垫;21、盖板;22、锁丝;23、空气过滤器;24、第一固定丝;25、机壳;26、第二固定丝。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塑自动生产线,包括生产线本体1,生产线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架2,支架2内腔的前后两侧均轴承支撑有转杆3,转杆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滚轮4,滚轮4的表面绕设有传送带5,支架2内腔的背面设置有电机6,支架2的顶部
卡接有凹形板7,凹形板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风机8,凹形板7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加热箱9,加热箱9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软管,第一软管远离加热箱9的一侧与风机8的排风端连通,加热箱9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加热丝10,凹形板7的顶部且位于加热箱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制冷箱11,制冷箱1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制冷器12,制冷箱1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杆13,支杆13的表面绕设有曲形管14,曲形管14的一侧连通有第一连接管15,第一连接管15的顶部贯穿制冷箱11并延伸至外部连通有第二软管,第二软管远离第一连接管15的一侧与加热箱9的顶部连通,曲形管14的另一侧连通有第二连接管16,第二连接管16的顶部贯穿制冷箱11并延伸至外部连通有除湿箱17,除湿箱17的底部与凹形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除湿箱17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竖板18,竖板18的表面开设有斜孔,除湿箱17内腔底部的一侧放置有吸水树脂,除湿箱17底部的一侧连通有短管,短管的底部贯穿凹形板7并延伸至内腔连通有喷气板19,喷气板19的顶部与凹形板7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
23.其中,制冷箱11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进液管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通过进液管方便向制冷箱11的内腔添加制冷液,密封盖能够对制冷箱11进行密封,防止制冷液泄露。
24.其中,除湿箱17的正面开设有槽口,除湿箱17的正面且位于槽口的对应处贴合有密封垫20,密封垫20的正面贴合有盖板21,盖板21的正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腔卡接有锁丝22,锁丝22的背面依次贯穿通孔和密封垫20并延伸至外部与除湿箱17的正面螺纹连接,通过槽口方便更换吸水树脂,通过密封垫20和盖板21对除湿箱17进行密封,防止有空气泄露,通过锁丝22将盖板21和密封垫20固定住,同时方便将其拆卸。
25.其中,风机8的抽风端连通有空气过滤器23,空气过滤器23的背面与风机8的正面固定安装,通过空气过滤器23将空气中的杂质过滤筛留,防止其对风机8造成堵塞。
26.其中,凹形板7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卡孔,第一卡孔的内腔卡接有第一固定丝24,第一固定丝24的一侧贯穿第一卡孔并延伸至外部与凹形板7的外壁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固定丝24对凹形板7进行固定,增加其稳固性。
27.其中,支架2一侧的背面贴合有机壳25,电机6的底部与机壳25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机壳25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孔,第二卡孔的内腔卡接有第二固定丝26,第二固定丝26的一侧贯穿第二卡孔并延伸至外部与支架2的一侧螺纹连接,通过机壳25对电机6进行支撑,同时能够对电机6进行保护,通过第二固定丝26对机壳25进行固定,同时方便将其拆卸。
28.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外控制器打开生产线本体1、电机6、风机8、加热丝10和制冷器12的开关,通过生产线本体1将注塑的工件放在传送带5上,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转杆3转动,通过两个转杆3的转动带动传送带5循环转动,通过传送带5带动工件向凹形板7方向移动,风机8将过滤后的空气输送至加热箱9的内腔,通过加热丝10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进入曲形管14,同时制冷器12对制冷液进行制冷,通过制冷液将低温传导至曲形管14上,进而将其内腔的空气进行降温,通过冷热交替,将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珠,制冷后的空气进入除湿箱17,低温空气顺着斜孔进入短管和喷气板19,小水珠则顺着斜孔的底部排出,并通过吸水树脂对其进行吸附,经过除湿后的空气顺着喷气板19排出,对注塑工件进行降温去湿,通过进液管方便向制冷箱11的内腔添加制冷液,密封盖能够对制冷箱11进行密封,防止制冷液泄露,通过槽口方便更换吸水树脂,通过密封垫20和盖板21对除湿箱17进行密封,防止有空气泄露,通过锁丝22将盖板21和密封垫20固定住,同时方便将其拆卸,过空气过滤器23将空气中的杂质过滤筛留,防止其对风机8造成堵塞,通过第一固定丝24对
凹形板7进行固定,增加其稳固性,通过机壳25对电机6进行支撑,同时能够对电机6进行保护,通过第二固定丝26对机壳25进行固定,同时方便将其拆卸。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