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2634发布日期:2022-09-27 18:4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2.3d打印机又称三维3d打印机(3dp),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其中,3d打印机的主板是3d打印机的核心部件,获取用户的打印请求并分析建模,以及调度打印机内各部件协同作用进行打印的过程均依赖于主板。
3.现有技术中,主板及电源置于一个容纳盒中,将容纳盒固定于3d打印机的主体框架内,用以缩减整机尺寸,但由于3d打印机结构紧凑,导致主板和电源拆装困难,对主板的调试过程麻烦,同时,3d打印机工作附带热辐射、震动、电磁干扰等因素,将促使主板及电源加剧老化,易发电路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3d打印机,主要通过设置独立于打印主体的主板盒,避免拆装困难和打印主体干扰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
7.打印机本体和主板盒组件,打印机本体包括三个被控单元,三个被控单元分别为第一打印单元、第二打印单元和打印平台单元,被控单元上设置有电连接件,主板盒组件与打印机本体分体设置,主板盒组件包括主控单元;
8.三个电连接线,三个电连接线的第一端与主控单元电连接,三个电连接线的第二端分别与三个被控单元的电连接件电连接,电连接线与主控单元可拆卸电连接和/或电连接线与电连接件可拆卸电连接;
9.主控单元用于通过电连接线控制被控单元。
10.第一打印单元为x轴打印单元,第二打印单元为y/z轴导向单元;
11.x轴打印单元包括第一电连接件,y/z轴导向单元包括第二电连接件,打印平台单元包括第三电连接件;
12.三个电连接线分别为第一电连接线、第二电连接线和第三电连接线;
13.第一电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主控单元和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主控单元和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第三电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主控单元和第三电连接件电连接。
14.x轴打印单元包括打印头、挤出机和打印头驱动电机,打印头和挤出机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第一电连接件分别与打印头、挤出机和打印头驱动电机电连接;
15.主板盒组件包括壳体和盒体端子,壳体上开设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主控单元与盒体端子电连接,盒体端子与第三电连接线可拆卸电连接;
16.第一电连接线穿过第一让位孔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第一电连接线与第一电连接件
可拆卸电连接;
17.第二电连接线穿过第二让位孔与主控单元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线与第二电连接件可拆卸电连接。
18.第二电连接件为接线盒,打印机本体还包括线缆组件和底座;
19.y/z轴导向单元包括y轴传动组件和z轴导向驱动组件;
20.线缆组件包括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
21.底座上设置有埋线凹槽和固定件,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分别通过固定件设置于埋线凹槽内,第一线缆的第一端、第二线缆的第一端和第三线缆的第一端均与接线盒电连接,第一线缆的第二端与z轴导向驱动组件的第一驱动部电连接,第二线缆的第二端与y轴传动组件电连接,第三线缆的第二端与z轴导向驱动组件的第二驱动部电连接;
22.接线盒设置在底座上,且接线盒和第一驱动部位于底座的同一侧;
23.第二电连接线与第二电连接件可拆卸插接,以使主控单元通过第二电连接线、接线盒和线缆为y/z轴导向单元供电。
24.底座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型材;
25.埋线凹槽为设置于型材上且在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其中,埋线凹槽位于型材的底部;
26.固定件包括条形挡板,以及设置于条形挡板宽度方向两侧边沿且突出于条形挡板一面的连接板,固定件通过连接板由埋线凹槽的开口插接于埋线凹槽,条形挡板、连接板和埋线凹槽围合呈通腔,以使线缆穿过。
27.主板盒组件还包括壳体,主控单元包括主控制板、电源、电源插口和多个信号输出插口;
28.主控制板和电源均设置于壳体内,电源插口和多个信号输出插口设置于壳体的第一侧侧壁上;
29.电源分别与电源插口和主控制板连接,主控制板与多个信号输出插口电连接,电源插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多个电连接线分别与多个信号输出插口电连接;
30.电源用于为主控制板供电,主控制板用于通过电连接线控制被控单元30。
31.主板盒组件还包括:
32.散热组件和人机交互组件;
33.散热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且相对主控制板设置,人机交互组件设置于壳体相背于电源插口的第二侧侧壁上;
34.散热组件与主控制板电连接,人机交互组件与主控制板连接;
35.散热组件用于对主控制板散热,人机交互组件用于主控制板的信息传递。
36.打印机本体的y轴传动组件包括y轴支撑件、第一传动轮组件、第二传动轮组件、动力组件和传送带;
37.y轴支撑件与打印机本体的底座连接,第一传动轮组件和第二传动轮组件分别设置于y轴支撑件的两端,动力组件与y轴支撑件连接,传送带包绕于第一传动轮组件、第二传动轮组件和动力组件上,传送带与打印机本体的打印平台单元连接;
38.传送带用于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打印平台单元延y轴支撑件移动。
39.动力组件位于y轴支撑件的下方;动力组件包括支架、驱动部、第一动力传动轮和
第二动力传动轮;
40.支架与y轴支撑件连接,驱动部、第一动力传动轮和第二动力传动轮分别与支架连接,驱动部的驱动轮、第一动力传动轮和第二动力传动轮构成三角形分布,驱动轮到y轴支撑件的距离大于第一动力传动轮和第二动力传动轮到y轴支撑件的距离,传送带包绕于第一传动轮组件、第二传动轮组件、第一动力传动轮、驱动轮和第二动力传动轮上。
41.动力组件位于底座的镂空区域中。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3d打印机,主要通过与打印机本体分体设置的主板盒,即设置独立于打印本体的主板盒,避免拆装困难和打印主体干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放置主板及其配件的容纳盒固定于3d打印机的主体框架内,导致主板拆装困难,对主板的调试过程麻烦,同时,3d打印机工作附带热辐射、震动、电磁干扰等因素,将促使主板及其配件加剧老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文件中,设置独立于打印机本体的主板盒,主板盒用于容纳主板及其配件,打印机本体的多个被控单元通过各自的电连接线与主控单元连接,实现主控单元拆装方便,且能避免打印机本体工作时对主控单元的影响,此外,主控单元通过多个电连接线分别对不同的被控单元进行单独控制,避免各被控单元之间电流传输的干扰;每个电连接线与主控单元可拆卸电连接和/或每个电连接线与电连接件可拆卸电连接,实现了主板盒组件与打印机本体的快速拆卸,不会造成结构性破坏,另本技术中,打印机本体包括的被控单元分别为第一打印单元、第二打印单元和打印平台单元,打印平台单元的加热功率较大,即电流较大,产生的电磁场较强,打印平台单元的供电和控制与另外两个单元的供电和控制分离,减小了打印平台单元对打印机本体的其他单元的电干扰,增加3d打印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增加了打印精度。
43.另一个单元为x轴打印单元,x轴打印单元会根据打印的需要上下移动,本技术中将该单元单独通过一个电连接线供电,使得该路供电的电连接线可以跟随x轴打印单元的上下移动,该路电连接线的移动不易对其他电连接线造成拉扯效果,不会将其他电连接线拉断,打印机本体的供电更完善。
附图说明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在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主板盒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主板盒组件的组成结构爆炸示意图;
5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y轴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y轴传动组件的组成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3d打印机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53.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
54.打印机本体10和主板盒组件20,打印机本体10包括多个被控单元30,具体为三个,三个被控单元30分别为第一打印单元、第二打印单元和打印平台单元33,被控单元30上设置有电连接件,主板盒组件20与打印机本体10分体设置,主板盒组件20包括主控单元21;
55.三个电连接线40,三个电连接线40的第一端分别与主控单元21电连接,三个电连接线40的第二端分别与三个被控单元30的电连接件连接;电连接线40与主控单元21可拆卸电连接和/或电连接线40与电连接件可拆卸电连接;
56.主控单元21用于通过电连接线40控制被控单元30。
57.其中,第一打印单元可以为x轴打印单元31,第二打印单元为y/z轴导向单元32。
58.其中,主板盒组件20与打印机本体10分体设置,即主板盒组件20为独立于打印机本体10的部件,主板盒组件20主要用于为打印机本体10提供控制信号和供电,主板盒组件20与打印机本体10仅通过电连接线40电性连接,电连接线40是柔性的,主板盒组件20与打印机本体10可相互移动。
59.电连接件可以为连接端子,或者用于电连接的部位等。电连接线40与电连接件可以为可拆卸电连接,或直接电连接,不可拆卸,若拆开后,则需要电性焊接起来。
60.每个电连接线40与主控单元21可拆卸电连接和/或每个电连接线40与电连接件可拆卸电连接的设置,可以使得独立主板盒组件20与打印机本体10之间的快速组装,使得主板盒组件20具有位置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61.打印机本体10的不同的被控单元30用于实现不同的打印功能,不同的被控单元30需要的电量和信号传输的种类均不同,采用每一个被控单元30单独使用一根电连接线40,实现主控单元21可以通过不同的电连接线40单独对被控单元30进行供电和控制,实现减少控制信号之间的干扰及合理利用电量。
62.电连接线40根据被控单元的不同可以有多重具体功能,如电连接线40可以既传播控制信号,还传输电量,电连接线40具体可以由用于传播控制信号的信号线和/或用于传输电量的电线整合而成,具有向被控单元30传送控制信号和供电的功能;或者,电连接线40可以仅传输电量,即主板盒组件20仅通过电连接线40供电,电连接线40仅为用于传输电量的电线,如主板盒组件20通过电线向打印平台供电,以加热打印平台。可以理解,电连接线40包括多个子连接线。不同的电连接线40包括的子连接线的数量可以不同。
63.电连接线40与主控单元21的可拆卸连接可采用可插拔的方式,如电性端子,或旋转固定的方式,如航空插头,使得打印机本体10、主板盒组件20和电连接线40可以为独立的单元,在使用时进行插拔组装即可,主控单元21与电连接线40的可插拔方式可以为在主板盒组件20的壳体22上设置插拔口,后文中将进行详细说明。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3d打印机,主要通过与打印机本体分体设置的主板盒,即设置独立于打印本体的主板盒,避免拆装困难和打印主体干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放置主板及其配件的容纳盒固定于3d打印机的主体框架内,导致主板拆装困难,对主板的调试过程麻烦,同时,3d打印机工作附带热辐射、震动、电磁干扰等因素,将促使主板及其配件加剧老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文件中,设置独立于打印机本体的主板盒,主板盒用
于容纳主板及其配件,打印机本体的多个被控单元通过各自的电连接线与主控单元连接,实现主控单元拆装方便,且能避免打印机本体工作时对主控单元的影响,此外,主控单元通过多个电连接线分别对不同的被控单元进行单独控制,避免各被控单元之间电流传输的干扰;每个电连接线与主控单元可拆卸电连接和/或每个电连接线与电连接件可拆卸电连接,实现了主板盒组件与打印机本体的快速拆卸,不会造成结构性破坏,另本技术中,打印机本体包括的被控单元分别为x轴打印单元、y/z轴导向单元和打印平台单元,打印平台单元的加热功率较大,即电流较大,产生的电磁场较强,打印平台单元的供电和控制与另外另个单元的供电和控制分离,减小了打印平台单元对打印机本体的其他单元的电干扰,增加3d打印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增加了打印精度;另一个单元为x轴打印单元,x轴打印单元会根据打印的需要上下移动,本技术中将该单元单独通过一个电连接线供电,使得该路供电的电连接线可以跟随x轴打印单元的上下移动,该路电连接线的移动不易对其他电连接线造成拉扯效果,不会将其他电连接线拉断,打印机本体的供电更完善。
65.打印机本体10中被控单元根据功能进行多种划分,本实施方式以其中一种为例:
66.被控单元30包括x轴打印单元31、y/z轴导向单元32和打印平台单元33,x轴打印单元31包括第一电连接件311,y/z轴导向单元32包括第二电连接件321,打印平台单元33包括第三电连接件331。三个电连接线40分别为第一电连接线41、第二电连接线42和第三电连接线43。第一电连接线41的两端分别与主控单元21和第一电连接件311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线42的两端分别与主控单元21和第二电连接件321电连接,第三电连接线43的两端分别与主控单元21和第三电连接件331电连接。
67.打印机本体10包括z轴导向架和x轴导向架,y/z轴导向单元32包括y轴传动组件60和z轴导向驱动组件34,x轴打印单元31包打印头、挤出机和打印头驱动电机,打印头和挤出机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打印头和打印头驱动电机设置在x轴导向架上的打印头组件,挤出机可以设置在x轴导向架上或z轴导向架的顶端,x轴导向架两端与z轴导向架滑动连接,x轴导向架还连接z轴导向驱动组件34,x轴导向架在z轴导向驱动组件34的作用下延z轴导向架在竖直方向移动,打印平台单元33设置在y轴传动组件60上。打印头组件用于沿着x轴导向架在水平面的x轴方向移动,配合打印平台单元33在水平面的y轴方向移动,以使打印头在打印平台单元33上打印。
68.第一电连接线41电连接主控单元21和x轴打印单元31的打印头、挤出机和打印头驱动电机,使得主控单元21可以通过第一电连接线41控制打印头驱动电机以驱动打印头在x轴导向架上移动。第二电连接线42与主控单元21以及y轴传动组件60和z轴导向驱动组件34电连接,使得主控单元21可以通过第二电连接线42控制z轴导向驱动组件34驱动x轴导向架延z轴导向架上下移动,以及控制打印平台单元33在y轴方向移动。第三电连接线43与主控单元21和打印平台单元33电连接,主控单元21可以对打印平台单元33进行加热。可以理解,打印机本体10还可以包括其他的需要供电的电子元器件,可以分别归属于三个不同的被控单元,本技术不再说明。如y/z轴导向单元32还可以包括y向限位开关、z向限位开关等。本技术保护了打印机本体10通过三路供电的结构,其他未提及的电子元器件,可以与第一电连接件311、第二电连接件321或第三电连接件331进行电连接。
69.主板盒组件20与打印机本体10之间分了三条支路进行电性连接,布线合理,各被控单元30之间的信号干扰小,此外,因为打印平台单元33供电的电流大,如果打印平台单元
33与其他被控单元30采用同一线路进行电信号传输,会对其他被控单元30产生电信号的干扰。
70.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件321为接线盒,打印机本体10还包括线缆组件和底座11,底座11上设置有接线盒。第二电连接线42与接线盒可拆卸插接,以使主控单元21通过第二电连接线42、接线盒和线缆组件为y/z轴导向单元32供电。
71.由于y/z轴导向单元32包括y轴传动组件60和z轴导向驱动组件34两个功能组件,电连接线40与两个功能组件之间的布线复杂,将导致3d打印机部件凌乱,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接线盒和线缆组件,接线盒通过线缆组件连接y轴传动组件60和z轴导向驱动组件34,第二电连接线42仅需与接线盒电连接即可实现与y轴传动组件60和z轴导向驱动组件34的电连接,使得连接过程简单方便,线缆组件预先设置在底座11上,避免连接线复杂凌乱。
72.线缆组件在底座11上的布线方式具体为:
73.线缆组件包括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底座11上设置有埋线凹槽12和固定件13,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分别通过固定件13设置于埋线凹槽12内,第一线缆的第一端、第二线缆的第一端和第三线缆的第一端均与接线盒电连接,第一线缆的第二端与z轴导向驱动组件34的第一驱动部电连接,第二线缆的第二端与y轴传动组件60电连接,第三线缆的第二端与z轴导向驱动组件34的第二驱动部电连接,接线盒和第一驱动部位于底座11的同一侧。
74.接线盒和第一驱动部位于所述底座11的同一侧,使得接线盒和第一驱动部距离较近,第一线缆不用设置于埋线凹槽12内。另由于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分别通过固定件13设置于埋线凹槽12内,线缆较为隐蔽,增加了线缆的安全性,以及打印机本体10的美观性。
75.如图3-4所示,底座11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型材,具体地,底座11可以包括四根首尾相接的型材,四根型材围合为矩形,具体包括左侧型材001、右侧型材002、前端型材003和后端型材004,左侧型材001和右侧型材002延y轴方向延伸,前端型材003和后端型材004位于左侧型材001和右侧型材002之间,且在x轴方向延伸,坐标方向如图3所示。接线盒固定于左侧型材001上表面,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由接线盒引出,分别在对应的型材的埋线凹槽12内走线,其中,第二线缆在前端型材003的埋线凹槽12内走线,直到y轴传动组件60处由埋线凹槽12引出连接至y轴传动组件60,第三线缆由前端型材003的埋线凹槽12内延伸至右侧型材002的埋线凹槽12,直到第二驱动部下方由埋线凹槽12引出连接至第二驱动部上。
76.一种实施方式中,埋线凹槽12为设置于型材上且在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埋线凹槽12可以设置在型材的侧部或底部。固定件13包括条形挡板,以及设置于条形挡板宽度方向两侧边沿且突出于条形挡板一面的连接板,固定件13通过连接板由埋线凹槽12的开口插接于埋线凹槽12,条形挡板、连接板和埋线凹槽12围合呈通腔,以使线缆穿过。
77.如图3-4所示,固定件13长度方向截面呈近似u形,固定件13可由方形金属薄片两侧弯折制成,或固定件13的材质为塑胶,固定件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件13沿着埋线凹槽12内线缆的走线间隔设置,固定件13由埋线凹槽12的开口插接在埋线凹槽12内,固定件13和埋线凹槽12共同对线缆进行限位。固定件13与埋线凹槽12拆卸方便,便于线缆的拆装。
78.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6所示,主板盒组件20还包括壳体22,主控单元21包括和主控制板23、电源211、电源插口212和多个信号输出插口213。主控制板23和电源211均设置
于壳体22内,电源插口212和多个信号输出插口213设置于壳体22的第一侧侧壁上。电源211分别与电源插口212和主控制板23连接,主控制板23与多个信号输出插口213电连接,电源插口212用于电连接外部电源,多个电连接线40分别与多个信号输出插口213电连接。电源211用于为主控制板23供电,主控制板23用于通过电连接线40控制被控单元30。
79.壳体22包括容纳壳221和底板222,容纳壳221呈近似的方筒状,包括下方开口,底板222用于连接下方开口,容纳壳221和底板222围合成上述壳体22。底板222与容纳壳221可拆卸连接,使得壳体22各部件安装维修方便。底板222的下表面设置脚垫,保证主板盒组件20平稳。脚垫可以采用橡胶制成,或者塑料、硅胶等,脚垫可采用螺钉栓接、黏贴式或卡扣式等形式与底板222连接。壳体22可采用钣金制成,或采用有足够强度及耐温度的材料,如塑料等。
80.电源211设置在壳体22内且固定在底板222上,降低主板盒组件20重心,保证主板盒组件20平稳。信号输出插口213电连接主控制板23,当信号输出插口213仅用于输出电量时,电源211可以通过主控制板23给信号输出插口213的引脚供电。
81.主控制板23固定在容纳壳221相背于底板222的顶板,主控制板23的数据传输端口如usb端口以及电源插口212均固定于壳体22设置信号输出插口213一侧的侧壁上,使得各插口均设置于壳体22的一侧,便于管理且外形美观。
82.其中,信号输出插口213也可以用端子或者壳体22上开设的孔替代。如主板盒组件20包括壳体22、盒体端子,壳体22上开设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主控单元21与盒子端子电连接,盒体端子与第三电连接线43可拆卸电连接;第一电连接线41穿过第一让位孔与主控单元21电连接,第一电连接线41与第一电连接件311可拆卸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线42穿过第二让位孔与主控单元21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线42与第二电连接件321可拆卸电连接。
83.此外,主板盒组件20还包括散热组件24和人机交互组件25。散热组件24设置于壳体22内,且相对主控制板23设置,人机交互组件25设置于壳体22相背于电源插口212的第二侧侧壁上。散热组件24与主控制板23电连接,人机交互组件25与主控制板23电连接。散热组件24用于对主控制板23散热,人机交互组件25用于主控制板23的信息传递。
84.散热组件24可为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固定于容纳壳221的顶板上,且面向主控制板23,用于主控制板23的散热。人机交互组件25可为触控显示屏,用于操作人员与主控制板23的人机交互,如显示打印机的工作状态以及对打印参数进行设置等,触控显示屏设置在壳体22相背信号输出插口213一侧的侧壁上。
85.现有打印机中,y轴驱动电机放置于打印机底座型材上,占用空间多,本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方式优化y轴驱动方式:
86.如图3-4、7-8所示,打印机本体10的y轴传动组件60包括y轴支撑件61、第一传动轮组件62、第二传动轮组件63、动力组件64和传送带65。y轴支撑件61与打印机本体10的底座11连接,第一传动轮组件62和第二传动轮组件63分别设置于y轴支撑件61的两端,动力组件64与y轴支撑件61连接,传送带65包绕于第一传动轮组件62、第二传动轮组件63和动力组件64上,传送带65与打印机本体10的打印平台单元33连接。传送带65用于在动力组件64的驱动下带动打印平台单元33延y轴支撑件61移动。
87.一种实施方式中,y轴支撑件61为型材支架,y轴支撑件61两端固定在底座11的前端型材003和后端型材004上,且y轴支撑件61与左侧型材001和右侧型材002的距离相等,第
一传动轮组件62包括第一传动轮621和第一固定件622,第一传动轮621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件622上,第一固定件622固定在y轴支撑件61的第一端,第二传动轮组件63包括第二传动轮631和第二固定件632,第二传动轮631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件632上,第二固定件632固定在y轴支撑件61的第二端。动力组件64固定在第一传动轮组件62和第二传动轮组件63之间的y轴支撑件61上,且向y轴支撑件61下方延伸设置,使得动力组件64位于底座11的镂空区域中,以减少动力组件64的占用空间,使得3d打印机底座整体结构紧凑。
88.其中,动力组件64位于y轴支撑件61的下方;动力组件64包括支架641、驱动部642、第一动力传动轮643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支架641与y轴支撑件61连接,驱动部642、第一动力传动轮643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分别与支架641连接,驱动部642的驱动轮645、第一动力传动轮643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构成三角形分布,驱动轮645到y轴支撑件61的距离大于第一动力传动轮643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到y轴支撑件61的距离,传送带65包绕于第一传动轮组件62、第二传动轮组件63、第一动力传动轮643、驱动轮645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上。
89.y轴支撑件61的下方设置连接槽,支架641固定在连接槽的槽壁上,传送带65的包绕轨迹为,传送带65由第一传动轮621起,由第一动力传动轮643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之间由上至下通过,并与第一动力传动轮643抵接,后绕过驱动轮645后,由第一动力传动轮643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之间由下至上通过,并与第二动力传动轮644抵接,而后绕过第二传动轮631后,回到第一传动轮621,形成传送带65运动回路。驱动部642驱动传送带65的过程为:驱动轮645转动,带动传送带65延运动回路运动,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轮645的转动包括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以使打印平台单元33可在y轴的两个方向上移动。
90.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一次性描述:
9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
92.打印机本体10和主板盒组件20,打印机本体10包括三个被控单元30,三个被控单元30分别为第一打印单元、第二打印单元和打印平台单元33,被控单元30上设置有电连接件,主板盒组件20与打印机本体10分体设置,主板盒组件20包括主控单元21;
93.三个电连接线40,三个电连接线40的第一端与主控单元21电连接,三个电连接线40的第二端分别与三个被控单元30的电连接件电连接,电连接线40与主控单元21可拆卸电连接和/或电连接线40与电连接件可拆卸电连接;
94.主控单元21用于通过电连接线40控制被控单元30。
95.其中,第一打印单元为x轴打印单元31,第二打印单元为y/z轴导向单元32;
96.x轴打印单元31包括第一电连接件311,y/z轴导向单元32包括第二电连接件321,打印平台单元33包括第三电连接件331;
97.三个电连接线40分别为第一电连接线41、第二电连接线42和第三电连接线43;
98.第一电连接线41的两端分别与主控单元21和第一电连接件311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线42的两端分别与主控单元21和第二电连接件321电连接,第三电连接线43的两端分别与主控单元21和第三电连接件331电连接。
99.其中,x轴打印单元31包括打印头、挤出机和打印头驱动电机,打印头和挤出机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第一电连接件311分别与打印头、挤出机和打印头驱动电机电连接;
100.主板盒组件20包括壳体22和盒体端子,壳体22上开设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主控单元21与盒体端子电连接,盒体端子与第三电连接线43可拆卸电连接;
101.第一电连接线41穿过第一让位孔与主控单元21电连接,第一电连接线41与第一电连接件311可拆卸电连接;
102.第二电连接线42穿过第二让位孔与主控单元21电连接,第二电连接线42与第二电连接件321可拆卸电连接。
103.其中,第二电连接件321为接线盒,打印机本体10还包括线缆组件和底座11;
104.y/z轴导向单元32包括y轴传动组件60和z轴导向驱动组件34;
105.线缆组件包括第一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
106.底座11上设置有埋线凹槽12和固定件13,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分别通过固定件13设置于埋线凹槽12内,第一线缆的第一端、第二线缆的第一端和第三线缆的第一端均与接线盒电连接,第一线缆的第二端与z轴导向驱动组件34的第一驱动部电连接,第二线缆的第二端与y轴传动组件60电连接,第三线缆的第二端与z轴导向驱动组件34的第二驱动部电连接;
107.接线盒设置在底座11上,接线盒和第一驱动部位于底座11的同一侧;
108.第二电连接线42与第二电连接件321可拆卸插接,以使主控单元21通过第二电连接线42、接线盒和线缆为y/z轴导向单元32供电。
109.其中,底座11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型材;
110.埋线凹槽12为设置于型材上且在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其中,埋线凹槽12位于型材的底部;
111.固定件13包括条形挡板,以及设置于条形挡板宽度方向两侧边沿且突出于条形挡板一面的连接板,固定件13通过连接板由埋线凹槽12的开口插接于埋线凹槽12,条形挡板、连接板和埋线凹槽12围合呈通腔,以使线缆穿过。
112.其中,主板盒组件20还包括壳体22,主控单元21包括主控制板23、电源211、电源插口212和多个信号输出插口213;
113.主控制板23和电源211均设置于壳体22内,电源插口212和多个信号输出插口213设置于壳体22的第一侧侧壁上;
114.电源211分别与电源插口212和主控制板23连接,主控制板23与多个信号输出插口213电连接,电源插口212用于电连接外部电源,多个电连接线40分别与多个信号输出插口213电连接;
115.电源211用于为主控制板23供电,主控制板23用于通过电连接线40控制被控单元30。
116.其中,主板盒组件20还包括:散热组件24和人机交互组件25;
117.散热组件24设置于壳体22内,且相对主控制板23设置,人机交互组件25设置于壳体22相背于电源插口212的第二侧侧壁上;
118.散热组件24与主控制板23电连接,人机交互组件25与主控制板23连接;
119.散热组件24用于对主控制板23散热,人机交互组件25用于主控制板23的信息传递。
120.其中,打印机本体10的y轴传动组件60包括y轴支撑件61、第一传动轮组件62、第二传动轮组件63、动力组件64和传送带65;
121.y轴支撑件61与打印机本体10的底座11连接,第一传动轮组件62和第二传动轮组
件63分别设置于y轴支撑件61的两端,动力组件64与y轴支撑件61连接,传送带65包绕于第一传动轮组件62、第二传动轮组件63和动力组件64上,传送带65与打印机本体10的打印平台单元33连接;
122.传送带65用于在动力组件64的驱动下带动打印平台单元33延y轴支撑件61移动。
123.其中,动力组件64位于y轴支撑件61的下方;动力组件64包括支架641、驱动部642、第一动力传动轮643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
124.支架641与y轴支撑件61连接,驱动部642、第一动力传动轮643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分别与支架641连接,驱动部642的驱动轮645、第一动力传动轮643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构成三角形分布,驱动轮645到y轴支撑件61的距离大于第一动力传动轮643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到y轴支撑件61的距离,传送带65包绕于第一传动轮组件62、第二传动轮组件63、第一动力传动轮643、驱动轮645和第二动力传动轮644上。
125.其中,动力组件64位于底座11的镂空区域中。
1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