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胚结构。
背景技术:2.注胚结构(也可称为模具)一般由两个模板和一个模芯组成,使用时,利用注塑机将胶料注入两模板之间,以形成模型,现有技术中,一般为了加速模型的冷却成型,通常会在模板中设置冷却流道,以供冷媒流动,从而加速模具中的模型冷却成型;
3.中国专利一种注胚结构(申请号cn202120767038.7),在该专利中针对模型内侧的冷却方式,通过导流流道和喷孔在内冷却流道内部自下而上的进行冷却液传输,从而易导致优先传输的冷却液在进行一定降温处理后温度提高和后续冷却液进行混合后产生堆叠传输,从而使得模型内腔上层位置始终无法进行优先的快速冷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注胚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注胚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胚结构,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的内侧设置有模槽,所述下模的底部开设和注塑设备相互连通的注塑口,注塑口和下模内侧模槽相互连通,所述上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传输槽,所述上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回流槽,且回流槽位于传输槽下方位置,所述上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和传输槽内部相互连通的内进媒口,所述上固定块的侧壁上设置有和回流槽内部相互连通的内回媒口,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外冷却通道,所述外冷却通道的输出端位置设置有外进媒口,所述外冷却通道的输出端位置设置有外回媒口,所述上固定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上模的底部的模芯,所述模芯的内部为中空状。
6.作为优选,所述回流槽的内部环形间隔设置有分隔管,通过分隔管使得传输槽内部和模芯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模芯的内侧顶部固定和模芯内侧相适配的内柱。
7.作为优选,所述内柱的内部开设有内回流通道,内回流通道和回流槽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内柱的底部壁面上开设有内回流口,内回流口贯穿内柱对应位置壁面和内回流通道内部相互连通。
8.作为优选,所述模芯的内侧间隔固定安装有隔流板,隔流板的内圈固定安装在内柱的外侧对应位置壁面上,所述隔流板的顶部开设有贯穿隔流板的渗透孔。
9.作为优选,相邻两组所述隔流板之间均设置有两组分流块,分流块固定安装在内柱的外侧对应位置壁面上,且渗透孔位于分流块下方位置。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胚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注胚结构,当在向模芯内部进行冷却溶液传输时,通过自上而下的传输和自下而上的排出,从而使得模芯内部的冷却溶液能够有效的对模型侧壁进行降温处
理。
13.(2)、该一种注胚结构,通过模芯内侧设置的隔流板、渗透孔和分流块,从而使得自上而下传输的冷却液会分股分流逐渐传输至模芯内侧底部,从而能够有效的使得前期传输的冷却对模芯内侧进行预冷处理,使得在对模型进行降温时避免骤冷对模型产生损坏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胚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例说明:
20.1、下模;2、上模;3、上固定块;4、内进媒口;5、内回媒口;6、外进媒口;7、外回媒口;8、模芯;9、外冷却通道;10、注塑口;11、内柱;12、内回流通道;13、内回流口;14、传输槽;15、回流槽;16、分隔管;17、隔流板;18、渗透孔;19、分流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种注胚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下模1和上模2,下模1 的内侧设置有模槽,下模1的底部开设和注塑设备相互连通的注塑口10,注塑口10和下模1内侧模槽相互连通,上模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固定块3,上固定块3的内部开设有传输槽14,上固定块3的内部开设有回流槽15,且回流槽 15位于传输槽14下方位置,上固定块3的顶部设置有和传输槽14内部相互连通的内进媒口4,上固定块3的侧壁上设置有和回流槽15内部相互连通的内回媒口5,下模1的内部设置有外冷却通道9,外冷却通道9的输出端位置设置有外进媒口6,外冷却通道9的输出端位置设置有外回媒口7,上固定块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上模2的底部的模芯8,模芯8的内部为中空状,回流槽15 的内部环形间隔设置有分隔管16,分隔管16为圆形管状,通过分隔管16使得传输槽14内部和模芯8内部相互连通,模芯8的内侧顶部固定和模芯8内侧相适配的内柱11,内柱11的内部开设有内回流通道12,内回流通道12和
回流槽 15内部相互连通,内柱11的底部壁面上开设有内回流口13,内回流口13贯穿内柱11对应位置壁面和内回流通道12内部相互连通;
23.模芯8的内侧间隔固定安装有隔流板17,隔流板17为圆环形板状,隔流板 17的内圈固定安装在内柱11的外侧对应位置壁面上,隔流板17的顶部开设有贯穿隔流板17的渗透孔18,相邻两组隔流板17之间均设置有两组分流块19,分流块19固定安装在内柱11的外侧对应位置壁面上,且渗透孔18位于分流块 19下方位置。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5.在使用时,通过上模2下压至下模1的内部,注塑设备启动将注塑溶液通过注塑口10传输至下模1上模槽内,当注塑溶液注入完毕后进入冷却作业时,通过内进媒口4和外进媒口6将冷却溶液分别传输至模芯8内部和外冷却通道9 内部,从而对模型进行降温处理;
26.当在向模芯8内部进行冷却溶液传输时,通过自上而下的传输和自下而上的排出,从而使得模芯8内部的冷却溶液能够有效的对模型侧壁进行降温处理;
27.通过模芯8内侧设置的隔流板17、渗透孔18和分流块19,从而使得自上而下传输的冷却液会分股分流逐渐传输至模芯8内侧底部,从而能够有效的使得前期传输的冷却对模芯8内侧进行预冷处理,使得在对模型进行降温时避免骤冷对模型产生损坏情况发生。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