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5684发布日期:2023-03-22 07:1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伸缩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伸缩芯机构。


背景技术:

2.模具属于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模具加工是材料成型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机械加工相比,具有工序少、材料利用率高、能耗低、易生产、效益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医疗、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各行业。由于模具在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领域。
3.对于一些内部带有环形倒扣的圆形注塑产品,在注塑成型完成后,因内部有环形倒钩结构的干涉,使得注塑模具无法按照常规的运动方式进行脱模,目前市面上采用的脱模方式为六瓣式伸缩芯机构和八瓣式伸缩芯机构,然而这两种伸缩芯机构对产品的直径有特定要求,仅适用于直径大于20mm的产品,对于直径小于20mm的产品则无法进行作业,所以现在急需一种能够对直径小于20mm的产品进行脱模的伸缩芯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伸缩芯机构,以解决目前对小尺寸产品的倒钩无法脱模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伸缩芯机构,用于从产品内部的倒钩上脱离,包括驱动件,所述伸缩芯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一内缩件、两个第二内缩件、滑动组件、抵持组件、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抵持组件之间的移动组件;
6.两个所述第一内缩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抵持组件且沿第一方向滑动设于所述移动组件内,两个所述第一内缩件的另一端可伸出所述抵持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一内缩件的远离所述移动组件的外周设有第一凸伸部;
7.两个所述第二内缩件的一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抵持组件内,两个所述第二内缩件的另一端可伸出所述抵持组件,且每个所述第二内缩件的远离所述抵持组件的外周设有第二凸伸部,两个所述第一凸伸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凸伸部组合形成的形状构造适配于产品上倒钩的形状构造;
8.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沿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滑动,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分别穿设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抵持组件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内缩件之间,且可在滑动时使两个所述第一内缩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所述滑动件另外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内缩件抵接;
9.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移动件,两个所述移动件的一端伸入所述抵持组件内且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内缩件的两侧,两个所述移动件可在移动时分别抵接两个所述第二内缩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靠近;
10.其中,所述驱动件的作动行程包括第一驱动阶段、第二驱动阶段及第三驱动阶段,
所述驱动件在所述第一驱动阶段可驱动所述滑动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远离所述移动组件移动并带动所述滑动件滑动,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内缩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所述驱动件在所述第二驱动阶段可驱动所述滑动组件带动所述移动组件沿所述第三方向远离所述抵持组件移动,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内缩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和两个所述移动件分别抵接两个所述第二内缩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互靠近;所述驱动件在所述第三驱动阶段可驱动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移动组件沿第三方向远离产品移动,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内缩件和两个所述第二内缩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第一内缩件和两个所述第二内缩件脱离产品。
11.上述的伸缩芯机构,先通过驱动件驱动滑动组件沿第三方向远离移动组件移动并带动滑动件滑动,以使两个第一内缩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第一伸缩件的第一凸伸部与产品的倒钩处脱离;接着,驱动件继续驱动滑动组件带动移动组件沿第三方向远离抵持组件移动,以使两个第一内缩件沿第三方向移动和两个移动件分别抵接两个第二内缩件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第二内缩件的第二凸伸部与产品的倒钩处脱离;然后,驱动件进一步驱动滑动组件和移动组件沿第三方向远离产品移动,以使两个第一内缩件和两个第二内缩件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一内缩件和两个第二内缩件脱离产品,完成脱模,能够适用于尺寸较小的产品,且脱模效果较好。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缩件包括本体、第一限位滑槽、以及第一限位块;
13.所述本体包括靠近所述滑动件的第一表面和背离所述滑动件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斜面;
14.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15.所述第一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卡设于所述移动组件内;
16.其中,所述滑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凸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适配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内。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缩件包括主体、第二限位滑槽、以及第二限位块;
18.所述本体包括靠近所述滑动件的第三表面和背离所述滑动件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均为斜面;
19.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开设于所述第四表面,且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
20.所述第二限位块设于所述主体的分别与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相邻的表面上,且卡设于所述抵持组件内;
21.其中,所述滑动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表面抵接的第二斜面;
22.其中,所述移动件包括与所述第四表面抵接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凸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滑槽适配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内。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联动件;
24.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且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连接;
25.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且卡持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背离所述移动组件的一侧。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的与所述第三斜面相邻的表面还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抵持组件内设于与所述第三滑轨适配的第一移动滑槽,所述第三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滑槽内。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一密封板和第二联动件;
28.所述第二固定板背离所述抵持组件的一侧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移动槽,所述本体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且所述第一限位块活动卡持于所述第一移动槽处,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移动件的一端连接;
29.所述第一密封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背离所述抵持组件的一侧,且封堵所述第一限位块;
30.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抵持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联动件的另一端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且卡持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背离所述抵持组件的一侧。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还开设有供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本体穿过的第一贯穿孔和与所述第一贯穿孔连通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密封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32.其中,所述第一移动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贯穿孔连通。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持组件包括第三固定板和第二密封板;
34.所述第三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移动槽,所述主体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且所述第二限位块活动卡持于所述第二移动槽处;
35.所述第二密封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且封堵所述第二限位块。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滑动件、所述第一内缩件、所述第二内缩件穿过的第二贯穿孔和与所述第二贯穿孔连通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密封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37.所述第二移动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连通。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芯机构还包括承载件和第四滑轨;
39.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驱动件、所述滑动组件、所述抵持组件及所述移动组件;
40.所述第四滑轨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且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滑动组件、所述抵持组件及所述移动组件对应所述第四滑轨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移动滑槽,所述第四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滑槽内。
附图说明
41.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的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的伸缩芯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3是图2的伸缩芯机构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4.图4是图2的伸缩芯机构的作动行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5是图3的伸缩芯机构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6.图6是图2的伸缩芯机构沿vi-v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7.图7是图2的伸缩芯机构沿vii-v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8.图8是图3的伸缩芯机构中的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9是图3的伸缩芯机构中的抵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51.伸缩芯机构
ꢀꢀꢀꢀꢀꢀꢀꢀꢀꢀꢀꢀꢀꢀꢀꢀꢀꢀꢀꢀꢀ
100
52.驱动件
ꢀꢀꢀꢀꢀꢀꢀꢀꢀꢀꢀꢀꢀꢀꢀꢀꢀꢀꢀꢀꢀꢀꢀꢀꢀ
10
53.第一内缩件
ꢀꢀꢀꢀꢀꢀꢀꢀꢀꢀꢀꢀꢀꢀꢀꢀꢀꢀꢀꢀꢀ
20
54.第一凸伸部
ꢀꢀꢀꢀꢀꢀꢀꢀꢀꢀꢀꢀꢀꢀꢀꢀꢀꢀꢀꢀꢀ
21
55.本体
ꢀꢀꢀꢀꢀꢀꢀꢀꢀꢀꢀꢀꢀꢀꢀꢀꢀꢀꢀꢀꢀꢀꢀꢀꢀꢀꢀ
22
56.第一表面
ꢀꢀꢀꢀꢀꢀꢀꢀꢀꢀꢀꢀꢀꢀꢀꢀꢀꢀꢀꢀꢀꢀꢀ
221
57.第二表面
ꢀꢀꢀꢀꢀꢀꢀꢀꢀꢀꢀꢀꢀꢀꢀꢀꢀꢀꢀꢀꢀꢀꢀ
222
58.第一限位滑槽
ꢀꢀꢀꢀꢀꢀꢀꢀꢀꢀꢀꢀꢀꢀꢀꢀꢀꢀꢀ
23
59.第一限位块
ꢀꢀꢀꢀꢀꢀꢀꢀꢀꢀꢀꢀꢀꢀꢀꢀꢀꢀꢀꢀꢀ
24
60.第二内缩件
ꢀꢀꢀꢀꢀꢀꢀꢀꢀꢀꢀꢀꢀꢀꢀꢀꢀꢀꢀꢀꢀ
30
61.第二凸伸部
ꢀꢀꢀꢀꢀꢀꢀꢀꢀꢀꢀꢀꢀꢀꢀꢀꢀꢀꢀꢀꢀ
31
62.主体
ꢀꢀꢀꢀꢀꢀꢀꢀꢀꢀꢀꢀꢀꢀꢀꢀꢀꢀꢀꢀꢀꢀꢀꢀꢀꢀꢀ
32
63.第三表面
ꢀꢀꢀꢀꢀꢀꢀꢀꢀꢀꢀꢀꢀꢀꢀꢀꢀꢀꢀꢀꢀꢀꢀ
321
64.第四表面
ꢀꢀꢀꢀꢀꢀꢀꢀꢀꢀꢀꢀꢀꢀꢀꢀꢀꢀꢀꢀꢀꢀꢀ
322
65.第二限位滑槽
ꢀꢀꢀꢀꢀꢀꢀꢀꢀꢀꢀꢀꢀꢀꢀꢀꢀꢀꢀ
33
66.第二限位块
ꢀꢀꢀꢀꢀꢀꢀꢀꢀꢀꢀꢀꢀꢀꢀꢀꢀꢀꢀꢀꢀ
34
67.滑动组件
ꢀꢀꢀꢀꢀꢀꢀꢀꢀꢀꢀꢀꢀꢀꢀꢀꢀꢀꢀꢀꢀꢀꢀ
40
68.滑动件
ꢀꢀꢀꢀꢀꢀꢀꢀꢀꢀꢀꢀꢀꢀꢀꢀꢀꢀꢀꢀꢀꢀꢀꢀꢀ
41
69.第一斜面
ꢀꢀꢀꢀꢀꢀꢀꢀꢀꢀꢀꢀꢀꢀꢀꢀꢀꢀꢀꢀꢀꢀꢀ
411
70.第一滑轨
ꢀꢀꢀꢀꢀꢀꢀꢀꢀꢀꢀꢀꢀꢀꢀꢀꢀꢀꢀꢀꢀꢀꢀ
412
71.第二斜面
ꢀꢀꢀꢀꢀꢀꢀꢀꢀꢀꢀꢀꢀꢀꢀꢀꢀꢀꢀꢀꢀꢀꢀ
413
72.第一固定板
ꢀꢀꢀꢀꢀꢀꢀꢀꢀꢀꢀꢀꢀꢀꢀꢀꢀꢀꢀꢀꢀ
414
73.第一联动件
ꢀꢀꢀꢀꢀꢀꢀꢀꢀꢀꢀꢀꢀꢀꢀꢀꢀꢀꢀꢀꢀ
415
74.抵持组件
ꢀꢀꢀꢀꢀꢀꢀꢀꢀꢀꢀꢀꢀꢀꢀꢀꢀꢀꢀꢀꢀꢀꢀ
50
75.第一移动滑槽
ꢀꢀꢀꢀꢀꢀꢀꢀꢀꢀꢀꢀꢀꢀꢀꢀꢀꢀꢀ
51
76.第三固定板
ꢀꢀꢀꢀꢀꢀꢀꢀꢀꢀꢀꢀꢀꢀꢀꢀꢀꢀꢀꢀꢀ
52
77.第二移动槽
ꢀꢀꢀꢀꢀꢀꢀꢀꢀꢀꢀꢀꢀꢀꢀꢀꢀꢀꢀꢀꢀ
521
78.第二贯穿孔
ꢀꢀꢀꢀꢀꢀꢀꢀꢀꢀꢀꢀꢀꢀꢀꢀꢀꢀꢀꢀꢀ
522
79.第二容置槽
ꢀꢀꢀꢀꢀꢀꢀꢀꢀꢀꢀꢀꢀꢀꢀꢀꢀꢀꢀꢀꢀ
523
80.第二密封板
ꢀꢀꢀꢀꢀꢀꢀꢀꢀꢀꢀꢀꢀꢀꢀꢀꢀꢀꢀꢀꢀ
53
81.移动组件
ꢀꢀꢀꢀꢀꢀꢀꢀꢀꢀꢀꢀꢀꢀꢀꢀꢀꢀꢀꢀꢀꢀꢀ
60
82.移动件
ꢀꢀꢀꢀꢀꢀꢀꢀꢀꢀꢀꢀꢀꢀꢀꢀꢀꢀꢀꢀꢀꢀꢀꢀꢀ
61
83.第三斜面
ꢀꢀꢀꢀꢀꢀꢀꢀꢀꢀꢀꢀꢀꢀꢀꢀꢀꢀꢀꢀꢀꢀꢀ
611
84.第二滑轨
ꢀꢀꢀꢀꢀꢀꢀꢀꢀꢀꢀꢀꢀꢀꢀꢀꢀꢀꢀꢀꢀꢀꢀ
612
85.第三滑轨
ꢀꢀꢀꢀꢀꢀꢀꢀꢀꢀꢀꢀꢀꢀꢀꢀꢀꢀꢀꢀꢀꢀꢀ
613
86.第二固定板
ꢀꢀꢀꢀꢀꢀꢀꢀꢀꢀꢀꢀꢀꢀꢀꢀꢀꢀꢀꢀꢀ
62
87.第一移动槽
ꢀꢀꢀꢀꢀꢀꢀꢀꢀꢀꢀꢀꢀꢀꢀꢀꢀꢀꢀꢀꢀ
621
88.第一贯穿孔
ꢀꢀꢀꢀꢀꢀꢀꢀꢀꢀꢀꢀꢀꢀꢀꢀꢀꢀꢀꢀꢀ
622
89.第一容置槽
ꢀꢀꢀꢀꢀꢀꢀꢀꢀꢀꢀꢀꢀꢀꢀꢀꢀꢀꢀꢀꢀ
623
90.第一密封板
ꢀꢀꢀꢀꢀꢀꢀꢀꢀꢀꢀꢀꢀꢀꢀꢀꢀꢀꢀꢀꢀ
63
91.第二联动件
ꢀꢀꢀꢀꢀꢀꢀꢀꢀꢀꢀꢀꢀꢀꢀꢀꢀꢀꢀꢀꢀ
64
92.承载件
ꢀꢀꢀꢀꢀꢀꢀꢀꢀꢀꢀꢀꢀꢀꢀꢀꢀꢀꢀꢀꢀꢀꢀꢀꢀ
70
93.第四滑轨
ꢀꢀꢀꢀꢀꢀꢀꢀꢀꢀꢀꢀꢀꢀꢀꢀꢀꢀꢀꢀꢀꢀꢀ
80
94.产品
ꢀꢀꢀꢀꢀꢀꢀꢀꢀꢀꢀꢀꢀꢀꢀꢀꢀꢀꢀꢀꢀꢀꢀꢀꢀꢀꢀ
200
95.倒钩
ꢀꢀꢀꢀꢀꢀꢀꢀꢀꢀꢀꢀꢀꢀꢀꢀꢀꢀꢀꢀꢀꢀꢀꢀꢀꢀꢀ
210
96.模具
ꢀꢀꢀꢀꢀꢀꢀꢀꢀꢀꢀꢀꢀꢀꢀꢀꢀꢀꢀꢀꢀꢀꢀꢀꢀꢀꢀ
300
97.第一驱动阶段
ꢀꢀꢀꢀꢀꢀꢀꢀꢀꢀꢀꢀꢀꢀꢀꢀꢀꢀꢀ
s1
98.第二驱动阶段
ꢀꢀꢀꢀꢀꢀꢀꢀꢀꢀꢀꢀꢀꢀꢀꢀꢀꢀꢀ
s2
99.第三驱动阶段
ꢀꢀꢀꢀꢀꢀꢀꢀꢀꢀꢀꢀꢀꢀꢀꢀꢀꢀꢀ
s3
具体实施方式
10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0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0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03.以下结合附图,对上述本案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104.对于一些如图1所示的内部具有环形倒钩210的产品200,需要模具300(如4中所示)和伸缩芯机构配合并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制备,可以理解,为了清楚显示伸缩机机构的结构,图4中的模具300仅示出了部分结构,其中伸缩芯机构主要是参与环形倒钩210和产品200的部分内腔的制备,在制备结束后,则需要先移走伸缩芯机构,然后再从模具300上取走产品200,然而,现有的伸缩芯机构主要为六瓣式和八瓣式,针对的产品的直径大于20mm,而对于直径小于20mm的产品,目前没有适配的伸缩芯机构。
1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请参见图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四瓣式的伸缩芯机构100,用于参与直径小于20mm的产品200的制备,并能够从产品200内部的倒钩210上脱离,以从模具300上顺利的取走产品200。具体地,伸缩芯机构100包括驱动件10、两个第一内缩件20、两个第二内缩件30、滑动组件40、抵持组件50、以及分别滑动连接于滑动组件40和抵持组件50之间的移动组件60。
106.请参见图3和图4,两个第一内缩件20的一端穿过抵持组件50,且沿第一方向滑动设于移动组件6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为z轴方向,两个第一内缩件20的另一端可伸出抵持组件50,且每个第一内缩件20的远离移动组件60的外周设有第一凸伸部21。两个
第二内缩件30的一端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滑动设于抵持组件5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两个第二内缩件30的另一端可伸出抵持组件50,且每个第二内缩件30的远离抵持组件50的外周设有第二凸伸部31,两个第一凸伸部21与两个第二凸伸部31组合形成的形状构造适配于产品200上的倒钩210的形状构造。滑动组件40与驱动件10连接,并在驱动件10的驱动下沿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方向为x轴方向,滑动组件40包括分别穿设移动组件60和抵持组件50的滑动件41,滑动件41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内缩件20之间,且可在滑动时使两个第一内缩件20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滑动件41的另外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内缩件30抵接。移动组件60包括两个移动件61,两个移动件61的一端伸入抵持组件50内且分别抵接于两个第二内缩件30的两侧,两个移动件61可在移动时分别抵接两个第二内缩件30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其中,驱动件10的作动行程包括第一驱动阶段s1、第二驱动阶段s2及第三驱动阶段s3,如图4所示,驱动件10在第一驱动阶段s1可驱动滑动组件40沿第三方向远离移动组件60移动并带动滑动件41滑动,以使两个第一内缩件20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驱动件10在第二驱动阶段s2可驱动滑动组件40带动移动组件60沿第三方向远离抵持组件50移动,以使两个第一内缩件20沿第三方向移动和两个移动件61分别抵接两个第二内缩件30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驱动件10在第三驱动阶段s3可驱动滑动组件40和移动组件60沿第三方向远离产品200移动,以使两个第一内缩件20和两个第二内缩件30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一内缩件20和两个第二内缩件30脱离产品200。
107.上述的伸缩芯机构100先通过驱动件10驱动滑动组件40沿第三方向远离移动组件60移动并带动滑动件41滑动,以使两个第一内缩件20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第一伸缩件的第一凸伸部21与产品200的倒钩210处脱离;接着驱动件10继续驱动滑动组件40带动移动组件60沿第三方向远离抵持组件50移动,以使两个第一内缩件20沿第三方向移动和两个移动件61分别抵接两个第二内缩件30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第二内缩件30的第二凸伸部31与产品200的倒钩210处脱离;然后驱动件10进一步驱动滑动组件40和移动组件60沿第三方向远离产品200移动,以使两个第一内缩件20和两个第二内缩件30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一内缩件20和两个第二内缩件30脱离产品200,完成脱模,能够适用于尺寸较小的产品200,且脱模效果较好。
108.上述的伸缩芯机构100可同时适用于多个产品200的脱模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产品200为两个,相应地,与产品200对应的两个第一内缩件20、两个第二内缩件30均为两组;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当产品200为三个,相应地,与产品200对应的两个第一内缩件20、两个第二内缩件30均为三组,但不限于此。
109.请参见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缩件20包括本体22、第一限位滑槽23、以及第一限位块24。
110.本体22大致为扁平状的板状结构,本体22包括靠近滑动件41的第一表面221和背离滑动件41的第二表面222,第一表面221为斜面,第二表面222的部分面为平面,第二表面222的另一部分面为弧形面,以参与成型产品200的内腔,其中第一凸伸部21设于第二表面222的另一部分面上。第一限位滑槽23开设于第一表面2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滑槽23为燕尾槽,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滑槽23也可为t形槽,但不限于此。第一限位块24设于第二表面222,且卡设于移动组件6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块24
位于第二表面222远离第一凸伸部21的一端。其中,滑动件41包括与第一表面221抵接的第一斜面411,第一斜面411凸设有与第一限位滑槽23适配的第一滑轨412,第一滑轨412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滑槽23内,滑动件41可带动两个本体22在第一方向相互靠近。
111.请参见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内缩件30包括主体32、第二限位滑槽33、以及第二限位块34。
112.主体32大致为扁平状的板状结构,主体32包括靠近滑动件41的第三表面321和背离滑动件41的第四表面322,第三表面321为斜面,第四表面322的部分面为斜面,其中第四表面322的部分面与第三表面321平行设置,第四表面322的另一部分面为弧形面,以与本体22的弧形面配合参与成型产品200,其中第二凸伸部31设于第四表面322的另一部分面上。第二限位滑槽33开设于第四表面3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滑槽33为燕尾槽,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滑槽33也可为t形槽,但不限于此。第二限位块34设于主体32的分别与第三表面321和第四表面322相邻的表面上,且卡设于抵持组件50内。其中,滑动件41还包括与第三表面321抵接的第二斜面413,第二斜面413与第三表面321平行设置,移动件61包括与第四表面322抵接的第三斜面611,第三斜面611凸设有与第二限位滑槽33适配的第二滑轨612,第二滑轨612滑动连接于第二限位滑槽33内。
113.请继续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组件40还包括第一固定板414和第一联动件415。
114.第一固定板414与驱动件10连接,且与滑动件41的一端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0为伸缩气缸。第一联动件415的一端与移动组件60固定连接,第一联动件415的另一端滑动穿设于第一固定板414且卡持于第一固定板414背离移动组件60的一侧,以使第一固定板414相对于第一联动件415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联动件415为销钉。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61的与第三斜面611相邻的表面(图3中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还设有第三滑轨613,第三滑轨613沿第三方向延伸,抵持组件50内设于与第三滑轨613适配的第一移动滑槽51(图8中所示),第三滑轨613滑动连接于第一移动滑槽51内。
116.请参见图3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组件60还包括第二固定板62、第一密封板63和第二联动件64。
117.第二固定板62背离抵持组件50的一侧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移动槽621,两个本体22均滑动穿设于第二固定板62,且两个本体22的第一限位块24分别活动卡持于第一移动槽621处的槽壁上,以使本体22在第一方向滑动,其中第二固定板62与移动件61的一端连接。第一密封板63设于第二固定板62背离抵持组件50的一侧,且封堵于第一限位块24的一侧。第二联动件64的一端与抵持组件50固定连接,第二联动件64的另一端滑动穿设于第二固定板62且卡持于第二固定板62背离抵持组件50的一侧,以使第二固定板62相对于第二联动件64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联动件64为销钉。
11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62上还开设有第一贯穿孔622和第一容置槽623,第一贯穿孔622用于供滑动件41和本体22穿过,第一容置槽623与第一贯穿孔622连通,其中,第一密封板63设于第一容置槽623内,第一移动槽621开设于第一容置槽623内,且与第一贯穿孔622连通。
119.请参见图3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持组件50包括第三固定板52和第二密封板53。
120.第三固定板52靠近第二固定板62的一侧开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二移动槽521,两个主体32滑动穿设于第三固定板52,且两个主体32的第二限位块34分别活动卡持于两个第二移动槽521处的槽壁上,以使主体32在第二方向滑动。第二密封板53设于第三固定板52靠近第二固定板62的一侧,且封堵于第二限位块34的一侧。
12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板52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孔522和第二容置槽523,第二贯穿孔522用于供滑动件41、第一内缩件20、第二内缩件30穿过,第二容置槽523与第二贯穿孔522连通,其中,第二密封板53设于第二容置槽523内,第二移动槽521开设于第二容置槽523内,且与第二贯穿孔522连通。
122.请继续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芯机构100还包括承载件70和第四滑轨80;承载件70用于承载驱动件10、滑动组件40、抵持组件50及移动组件60;第四滑轨80设于承载件70上,且沿第三方向延伸,滑动组件40、抵持组件50及移动组件60对应第四滑轨80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移动滑槽(图未示),第四滑轨80滑动连接于第二移动滑槽内,以使滑动组件40、抵持组件50及移动组件60沿着第四滑轨80移动。
123.上述的伸缩芯机构100的工作过程为:
124.在产品200成型后,先使驱动件10在第一驱动阶段s1驱动第一固定板414沿第三方向远离移动组件60移动,第一固定板414带动滑动件41滑动,由于滑动件41的第一斜面411上凸设的第一滑轨412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滑槽23内,所以滑动件41在滑动时可带动两个第一内缩件20的本体22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使得两个第一伸缩件的第一凸伸部21与产品200的倒钩210处脱离,此过程中,第一固定板414相对于第一联动件415滑动并在移动结束时使得第一联动件415卡持于第一固定板414背离移动组件60的一侧;
125.接着,驱动件10在第二驱动阶段s2驱动第一固定板414沿第三方向远离抵持组件50移动,第一固定板414通过第一联动件415带动第二固定板62和移动件61移动,使得两个第一内缩件20沿第三方向移动和两个移动件61分别抵接两个第二内缩件30沿第二方向相互靠近,进一步使得两个第二内缩件30的第二凸伸部31与产品200的倒钩210处脱离,此过程中,第二固定板62相对于第二联动件64滑动并在移动结束时使得第二联动件64卡持于第二固定板62背离抵持组件50的一侧;
126.然后驱动件10在第三驱动阶段s3驱动滑动组件40和移动组件60沿第三方向远离产品200移动,移动组件60的第二固定板62通过第二联动件64带动第三固定板52移动,以使两个第一内缩件20和两个第二内缩件30沿第三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一内缩件20和两个第二内缩件30脱离产品200;
127.最后从模具400上取走产品200。可以理解,驱动件10在第一驱动阶段s1、第二驱动阶段s2、及第三驱动阶段s3的驱动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1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技术内。
1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
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