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25606发布日期:2023-02-01 05:0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贴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装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机械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并逐渐代替传统的手工劳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贴胶包括手动贴胶、半自动化贴胶和全自动化贴胶。
3.目前,在目标贴料为细长且薄型的胶条时,现有的自动化贴胶设备无法适配,一般采用半自动化贴胶的方式将目标贴料贴至待贴物料上。但是,现有技术的半自动化贴胶无法保证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和可靠性,同时也无法避免贴装过程中对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贴装设备,能够提高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防止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在贴装过程中的损坏。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贴装设备,包括贴装基座、活动定位件、辊压机构;
6.所述贴装基座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定位件,所述固定定位件用于承载目标贴料;
7.所述活动定位件与所述贴装基座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定位件用于承载待贴物料;
8.在所述活动定位件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贴料和所述待贴物料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存在间隙;
9.所述辊压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贴装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活动定位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至贴装位置;在所述活动定位件运动至所述贴装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辊压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贴装基座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目标贴料和所述待贴物料贴装;
10.在所述辊压机构相对于所述贴装基座沿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辊压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贴装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11.进一步的,所述贴装设备还包括辊压基座,所述辊压基座能够相对于所述贴装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12.所述辊压机构和所述辊压基座弹性连接,所述辊压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辊压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13.进一步的,所述贴装基座上还固定设置有待贴物料限位组件,所述待贴物料限位组件和所述活动定位件间形成待贴物料承载位。
14.进一步的,所述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与所述辊压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15.所述待贴物料承载位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定位端侧,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的朝向
所述待贴物料承载位的一端设置有物料推动端,所述物料推动端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定位端侧运动。
1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定位件上设置有贴料支撑面和贴料抵靠面,所述贴料支撑面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贴料抵靠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贴料抵靠面与所述贴料支撑面相交形成贴料承载位。
17.进一步的,所述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的朝向所述贴料支撑面的一端设置有贴料矫正端;
18.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能够协同所述贴料矫正端运动,以使所述贴料矫正端能够沿第三方向朝向或远离所述贴料抵靠面运动。
19.进一步的,所述贴料支撑面的远离所述贴料抵靠面的旁侧设置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槽底低于所述贴料支撑面;
20.所述避位槽能够容纳所述贴料矫正端。
21.进一步的,所述贴装设备还包括吸附管道和动力组件,所述吸附管道和所述动力组件连通;
22.所述贴料支撑面上设置有多个吸附槽口,所述多个吸附槽口与所述吸附管道连通,在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作用下,所述吸附管道能够通过所述吸附槽口吸附所述目标贴料。
23.进一步的,所述贴装设备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定位件抵接,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贴装基座抵接;
24.所述弹性组件的弹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25.进一步的,所述贴装设备还包括支撑底座、旋转台、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
26.所述旋转台和所述支撑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贴装基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台上;
27.所述旋转台能够带动所述贴装基座分别转动至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第一上料位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第二上料位。
2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贴装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技术的贴装设备包括贴装基座、活动定位件、辊压机构;贴装基座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定位件,固定定位件用于承载目标贴料;活动定位件与贴装基座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活动定位件用于承载待贴物料;在活动定位件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在第一方向上存在间隙;辊压机构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活动定位件沿第一方向运动至贴装位置;在活动定位件运动至贴装位置的情况下,辊压机构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贴装;在辊压机构相对于贴装基座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辊压机构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沿第一方向运动。如此,能够提高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防止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在贴装过程中的损坏。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装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装设备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装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装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3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压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3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装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矫正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矫正定位件的侧视图;
4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矫正定位件的局部放大图;
43.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装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4.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取料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45.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46.10-贴装基座;11-固定定位件;111-贴料支撑面;112-贴料抵靠面;12-避位槽;121-限位端侧;13-吸附槽口;20-活动定位件;30-辊压机构;31-辊压杆;32辊压件;40-辊压基座;50-待贴物料限位组件;51-待贴物料限位件;511-物料导向部;512-物料限位部;60-第一定位机构;61-物料推动端;70-第二定位机构;71-贴料矫正端;72-升降机构;721-升降固定部;722-升降滑动部;73-矫正定位件;731-l型矫正定位部;80-支撑底座;81-水平支撑部;82-竖直支撑部;90-旋转台;100-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1-第一取料吸盘;102-第一吸附槽口;110-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20-连接组件;1201-第一连接件;1202-第二连接件;130-弹性复位组件;140-定位气缸;150-下料传输机构;160-第一视觉引导装置;170-第二视觉引导装置;180-第一驱动装置;190-第二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8.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9.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装设备,本技术的贴装设备尤其适用于待贴物料与细长且薄型的目标贴料的贴装,如目标贴料的长宽高尺寸为200mm*1mm*0.1mm。
50.请参见图1-14,贴装设备包括贴装基座10、活动定位件20、辊压机构30;贴装基座10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定位件11,固定定位件11用于承载目标贴料;活动定位件20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活动定位件20用于承载待贴物料;在活动定位件20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在第一方向上存在间隙;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活动定位件2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贴装位置;在活动定位件20运动至贴装位置的情况下,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贴装;在辊压机构30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运动。
51.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定位件11用于承载目标贴料,如长宽高为200mm*1mm*0.1mm的目标胶条;活动定位件20用于承载待贴物料,如目标钢片。
52.进一步的,第一方向与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贴装间的贴装方向一致,示例性的,第一方向可以为贴装设备的高度方向,相应的,在活动定位件20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待贴物料的位置高于目标贴料的位置,且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在高度方向上存在间隙。
53.进一步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优选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54.具体的,第一方向与目标贴料的高度/厚度方向一致,相应的,第二方向与目标贴料的长度方向一致。
55.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和图8,辊压机构30能够沿第一方向朝向贴装基座10运动,进而带动活动定位件20和待贴物料沿第一方向协同运动,至活动定位件20运动至贴装位置,此时,待贴物料靠近目标贴料;在待贴物料靠近目标贴料的情况下,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由贴装基座10的一端沿第二方向运动至贴装基座10的另一端,在辊压机构30由贴装基座10的一端运动至贴装基座10的另一端的过程中,辊压机构30辊压待贴物料,以使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贴装,如此,能够提高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和可靠性。
56.进一步的,在辊压机构30由贴装基座10的一端沿第二方向运动至贴装基座10的另一端的过程中,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运动,如此,能够防止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在贴装过程中的损坏。
57.本技术的贴装设备通过辊压能够挤出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间的气泡的,从而提高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间的附着力,进而在提高贴装精度的同时提高贴装的可靠性,同时也能够防止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在贴装过程中的损坏。
58.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和图8,贴装设备还包括辊压基座40,辊压基座4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运动;辊压机构30和辊压基座40弹性连接,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辊压基座40沿第一方向运动。
59.进一步的,辊压基座40能够协同辊压机构30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进而
带动活动定位件2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贴装位置;在活动定位件20运动至贴装位置的情况下,辊压基座40能够协同辊压机构30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贴装。
60.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贴装设备还包括支撑底座80和连接组件120。连接组件120与支撑底座80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辊压基座40与连接组件120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61.进一步的,支撑底座80为l性支撑底座,支撑底座80包括水平支撑部81和竖直支撑部82,水平支撑部81和竖直支撑部82固定连接。
62.进一步的,请参见图5,连接组件120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201和第二连接件1202,第一连接件1201与竖直支撑部82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辊压基座40与第二连接件1202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63.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和图8,辊压机构30包括辊压杆31和辊压件32,辊压杆31与辊压基座40弹性连接,辊压件32与辊压杆31转动连接,辊压件32上设置有待贴物料辊压面。
64.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和图8,贴装设备还包括弹性复位组件130,弹性复位组件130的一端与辊压基座40抵接,弹性复位组件130的另一端与辊压杆31抵接,弹性复位组件130的弹力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
65.具体的,在辊压基座40协同辊压机构30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弹性复位组件130处于压缩状态,在弹性复位组件130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辊压件32始终与待贴物料抵接,如此,既能避免辊压机构30在辊压过程中对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损坏,又能够保证辊压件32与待贴物料抵接的可靠性,进而提高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的贴装可靠性。
66.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90,第二驱动装置190与第一连接件1201传动连接,在第二驱动装置190的带动下,第一连接件1201能够协同第二连接件1202和辊压基座40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二方向运动。优选的,第二驱动装置190可以为第二丝杆机构。
67.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贴装基座10上还固定设置有待贴物料限位组件50,待贴物料限位组件50和活动定位件20间形成待贴物料承载位。
68.进一步的,待贴物料限位组件50包括多个待贴物料限位件51,待贴物料限位件51与贴装基座10固定连接,多个待贴物料限位件51设置于活动定位件20的周侧,多个待贴物料限位件51和活动定位件20间形成待贴物料承载位。
69.进一步的,请参见图4,待贴物料限位件51包括物料导向部511和物料限位部512,物料限位部512和贴装基座10固定连接,多个物料限位部512和活动定位件20间形成待贴物料承载位。
70.进一步的,物料导向部5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锥形面。在待贴物料上料的过程中,物料导向部511用于对待贴物料进行上料导向,以使待贴物料顺利的滑落至待贴物料承载位。
71.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和图7,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60,第一定位机构60与辊压基座40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待贴物料承载位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定位端侧,第
一定位机构60的朝向待贴物料承载位的一端设置有物料推动端61,物料推动端61能够朝向或远离定位端侧运动。
72.进一步的,在待贴物料承载于待贴物料承载位的情况下,沿第二方向上,待贴物料与待贴物料承载位间隙配合,待贴物料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至定位端侧。
73.进一步的,请参见图6,贴装设备还包括定位气缸140,定位气缸140的气缸输出端与第一定位机构60传动连接,气缸输出端能够带动第一定位机构60相对于辊压基座40沿第一方向运动。
74.一些实施例中,在定位气缸140的驱动下,第一定位机构60能够协同物料推动端61相对于辊压基座40和辊压机构3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伸出位置,在物料推动端61运动至伸出位置的情况下,辊压基座40能够协同物料推动端61沿第二方向运动,在物料推动端61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物料推动端61能够带动待贴物料沿第二方向运动至定位端侧。如此,实现对待贴物料的精准定位,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75.进一步的,在待贴物料运动至定位端侧的情况下,辊压基座40能够协同物料推动端61沿第二方向远离定位端侧运动,在物料推动端61远离定位端侧的情况下,气缸输出端能够带动第一定位机构6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缩回位置。
76.具体的,缩回位置高于伸出位置。
77.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固定定位件11上设置有贴料支撑面111和贴料抵靠面112,贴料支撑面111沿第二方向设置,贴料抵靠面112沿第一方向设置,贴料抵靠面112与贴料支撑面111相交形成贴料承载位。
78.一些实施例中,贴装基座10上固定设置有贴料支撑面111和贴料抵靠面112,贴料支撑面111和贴料抵靠面112垂直相交形成贴料承载位,贴料承载位用于承载目标贴料。
79.具体的,贴料承载位为l型承载位,其中,贴料支撑面111用于支撑目标贴料,以在第一方向上定位目标贴料;贴料抵靠面112用于目标贴料的抵接,以在第三方向上单侧定位目标贴料。
80.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且与第二方向相交。优选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81.具体的,第一方向与目标贴料的高度/厚度方向一致,第二方向与目标贴料的长度方向一致,相应的,第三方向与目标贴料的宽度方向一致。
82.本技术实施例中,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二定位机构70,第二定位机构70的朝向贴料支撑面111的一端设置有贴料矫正端71;第二定位机构70能够协同贴料矫正端71运动,以使贴料矫正端71能够沿第三方向朝向或远离贴料抵靠面112运动。
83.进一步的,第二定位机构7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运动。在目标贴料承载于贴料承载位的情况下,第二定位机构70能够协同贴料矫正端71朝向贴料抵靠面112运动,以使贴料矫正端71推动目标贴料,至目标贴料与贴料抵靠面112抵靠,如此,能够实现对目标贴料的精准定位,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84.进一步的,请参见图9,第二定位机构70包括升降机构72和矫正定位件73,升降机构72与水平支撑部81沿第三方向滑动连接,矫正定位件73与升降机构72固定连接。
85.其中,请参见图9,升降机构72包括升降固定部721和升降滑动部722,升降固定部721和升降滑动部722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升降固定部721与水平支撑部81沿第三方向滑
动连接,矫正定位件73与升降滑动部722固定连接。
86.进一步的,请参见图10-12,矫正定位件73朝向贴料支撑面111的一端设置有l型矫正定位部731,贴料矫正端71设置于l型矫正定位部731上。
87.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贴料支撑面111的远离贴料抵靠面112的旁侧设置有避位槽12,避位槽12的槽底低于贴料支撑面111;避位槽12能够容纳贴料矫正端71。
88.进一步的,避位槽12在第三方向上具有限位端侧121,限位端侧121用于限制贴料矫正端71沿第三方向朝向贴料抵靠面112的运动。
89.进一步的,避位槽12在第三方向上与贴料承载位连通。
90.具体的,升降滑动部722能够协同矫正定位件73沿第一方向朝向避位槽12运动,以使贴料矫正端71运动至靠近避位槽12的第一位置;在贴料矫正端71运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升降固定部721能够协同升降滑动部722和矫正定位件73沿第三方向朝向贴料抵靠面112运动,以使贴料矫正端71推动目标贴料朝向贴料抵靠面112运动,至贴料矫正端71运动至限位端侧121,此时,目标贴料与贴料抵靠面112抵靠。如此,能够实现对目标贴料的精准定位,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91.一些实施例中,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80,第一驱动装置180与升降固定部721传动连接,在第一驱动装置180的带动下,升降固定部721能够协同升降滑动部721和矫正定位件73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三方向运动。优选的,第一驱动装置180可以为第一丝杆机构。
92.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贴装设备还包括吸附管道和动力组件,吸附管道和动力组件连通;贴料支撑面111上设置有多个吸附槽口13,多个吸附槽口13与吸附管道连通,在动力组件的动力作用下,吸附管道能够通过吸附槽口13吸附目标贴料。如此,实现对目标贴料的吸附固定,能够防止辊压过程中目标贴料的移位,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93.在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贴装完成的情况下,关闭动力组件,实现对目标贴料的释放。
94.需要说明的是,吸附槽口13的尺寸和形状的设置与目标贴料的尺寸和形状相匹配,本技术对吸附槽口13的尺寸和形状不做限定。
95.本技术实施例中,贴装设备还包括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活动定位件20抵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贴装基座10抵接;弹性组件的弹力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
96.进一步的,在活动定位件20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弹性组件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在活动定位件2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贴装位置的情况下,弹性组件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如此,弹性组件能够带动活动定位件20复位运动至初始位置。
97.其中,第二压缩状态下弹性组件的压缩程度大于第一压缩状态下弹性组件的压缩程度。
98.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贴装设备还包括旋转台90、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和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旋转台90和支撑底座80转动连接,贴装基座10固定设置于旋转台90上;旋转台90能够带动贴装基座10分别转动至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的第一上料位和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的第二上料位。
99.进一步的,请参见图13-14,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包括第一取料吸盘101、第一吸
附管道和第一动力组件,第一吸附管道与第一动力组件连通。第一取料吸盘1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附槽口102,第一吸附槽口102与第一吸附管道连通,在第一动力组件的第一动力作用下,第一取料吸盘101通过多个第一吸附槽口102吸附固定目标贴料,如此,便于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协同目标贴料运动,以使目标贴料运动至贴料承载位。
100.进一步的,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包括第二取料吸盘、第二吸附管道和第二动力组件,第二吸附管道与第二动力组件连通。第二取料吸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附槽口,第二吸附槽口与第二吸附管道连通,在第二动力组件的第二动力作用下,第二取料吸盘通过多个第二吸附槽口吸附固定待贴物料,如此,便于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协同待贴物料运动,以使待贴物料运动至待贴物料承载位。
101.一些实施例中,在旋转台90协同贴装基座10转动至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的第一上料位的情况下,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能够协同目标贴料运动,以使目标贴料运动至贴料承载位;在旋转台90协同贴装基座10转动至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的第二上料位的情况下,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能够协同待贴物料运动,以使待贴物料运动至待贴物料承载位。
102.一些实施例中,在旋转台90协同贴装基座10转动至辊压机构30的辊压贴装位的情况,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活动定位件2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贴装位置;在活动定位件20运动至贴装位置的情况下,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贴装。
103.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贴装设备还包括下料传输机构150,下料传输机构150包括第三取料吸盘、第三吸附管道和第三动力组件,第三吸附管道与第三动力组件连通。第三取料吸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吸附槽口,第三吸附槽口与第三吸附管道连通,在第三动力组件的第三动力作用下,第三取料吸盘通过多个第三吸附槽口吸附固定待贴物料,如此,便于下料传输机构150协同贴装完成的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运动,以完成对贴装完成的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的下料。
104.一些实施例中,旋转台90能够带动贴装基座10转动至下料传输机构150的下料位。在旋转台90协同贴装基座10转动至下料传输机构150的下料位的情况下,下料传输机构150能够协同贴装完成的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运动,以完成对贴装完成的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的下料。
105.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一视觉引导装置160、第二视觉引导装置170和控制装置;第一视觉引导装置160固定设置于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上,第一视觉引导装置160与第一取料吸盘101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一视觉引导装置160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电连接,如此,通过视觉引导能够进一步提高目标贴料的上料精度,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106.同时,第二视觉引导装置170固定设置于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上,第二视觉引导装置170与第二取料吸盘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视觉引导装置170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电连接,如此,通过视觉引导能够进一步提高待贴物料的上料精度,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107.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5,旋转台90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贴装基座10,多个贴装基座10沿旋转台90的周向布设。如此,能够提高贴装设备的贴装效率。
108.优选的,旋转台90上固定设置有4个贴装基座10,4个贴装基座10间隔均匀的布设
在旋转台90的周向。
109.本技术实施例中,贴装基座10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定位件11,多个固定定位件11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相应的,贴装基座10上滑动设置有多个活动定位件20,多个活动定位件20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布;多个固定定位件11和多个活动定位件20一一对应设置。如此,能够提高贴装基座10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贴装设备的贴装效率。
110.优选的,贴装基座10上固定设置有4个固定定位件11,4个固定定位件11沿第三方向间隔均匀的布设;贴装基座10上滑动设置有4个活动定位件20,4个活动定位件20沿第三方向间隔均匀的布设。
111.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介绍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贴装设备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112.1.目标贴料的上料:在旋转台90协同贴装基座10转动至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的第一上料位的情况下,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能够协同目标贴料运动,以使目标贴料运动至贴料承载位;
113.2.目标贴料的位置矫正:在目标贴料运动至贴料承载位的情况下,第二定位机构70能够协同贴料矫正端71沿第一方向朝向避位槽12运动,以使贴料矫正端71运动至靠近避位槽12的第一位置;在贴料矫正端71运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定位机构70能够协同贴料矫正端71沿第三方向朝向贴料抵靠面112运动,以使贴料矫正端71推动目标贴料朝向贴料抵靠面112运动,至贴料矫正端71运动至限位端侧121,此时,目标贴料与贴料抵靠面112抵靠;
114.3.待贴物料的上料:在旋转台90协同贴装基座10转动至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的第二上料位的情况下,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能够协同待贴物料运动,以使待贴物料运动至待贴物料承载位;
115.4.待贴物料的位置调整:第一定位机构60能够协同物料推动端61相对于辊压基座40和辊压机构3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伸出位置,在物料推动端61运动至伸出位置的情况下,辊压基座40能够协同物料推动端61沿第二方向运动,在物料推动端61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物料推动端61能够带动待贴物料沿第二方向运动至定位端侧;
116.5.辊压:辊压机构30能够沿第一方向朝向贴装基座10运动,进而带动活动定位件20和待贴物料沿第一方向协同运动,至活动定位件20运动至贴装位置,此时,待贴物料靠近目标贴料;在待贴物料靠近目标贴料的情况下,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由贴装基座10的一端沿第二方向运动至贴装基座10的另一端,在辊压机构30由贴装基座10的一端运动至贴装基座10的另一端的过程中,辊压机构30辊压待贴物料,以使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贴装;
117.6.下料:在旋转台90协同贴装基座10转动至下料传输机构150的下料位的情况下,下料传输机构150能够协同贴装完成的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运动,以完成对贴装完成的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的下料。
118.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贴装设备能够提高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防止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在贴装过程中的损坏。
119.以下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介绍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120.实施例1
121.请参见图1至图14,实施例1提供一种贴装设备,包括贴装基座10、活动定位件20、
辊压机构30;贴装基座10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定位件11,固定定位件11用于承载目标贴料;活动定位件20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活动定位件20用于承载待贴物料;在活动定位件20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在第一方向上存在间隙;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活动定位件2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贴装位置;在活动定位件20运动至贴装位置的情况下,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贴装;在辊压机构30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沿第一方向运动。
122.固定定位件11上设置有贴料支撑面111和贴料抵靠面112,贴料支撑面111沿第二方向设置,贴料抵靠面112沿第一方向设置,贴料支撑面111和贴料抵靠面112垂直相交形成l型贴料承载位,l型贴料承载位用于承载目标贴料。
123.贴料支撑面111的远离贴料抵靠面112的旁侧设置有避位槽12,避位槽12的槽底低于贴料支撑面111。避位槽12在第三方向上与贴料承载位连通。
124.避位槽12在第三方向上具有限位端侧121,限位端侧121用于限制贴料矫正端71沿第三方向朝向贴料抵靠面112的运动。
125.贴装基座10上还固定设置有多个待贴物料限位件51,待贴物料限位件51与贴装基座10固定连接,多个待贴物料限位件51设置于活动定位件20的周侧,多个待贴物料限位件51和活动定位件20间形成待贴物料承载位。
126.待贴物料限位件51包括物料导向部511和物料限位部512,物料限位部512和贴装基座10固定连接,多个物料限位部512和活动定位件20间形成待贴物料承载位。
127.物料导向部5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锥形面。在待贴物料上料的过程中,物料导向部511用于对待贴物料进行上料导向,以使待贴物料顺利的滑落至待贴物料承载位。
128.贴装设备还包括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活动定位件20抵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贴装基座10抵接;弹性组件的弹力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
129.在活动定位件20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弹性组件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在活动定位件2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贴装位置的情况下,弹性组件处于第二压缩状态,如此,弹性组件能够带动活动定位件20复位运动至初始位置。
130.其中,第二压缩状态下弹性组件的压缩程度大于第一压缩状态下弹性组件的压缩程度。
131.贴装设备还包括支撑底座80、旋转台90和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旋转台90和支撑底座80转动连接,贴装基座10固定设置于旋转台90上;旋转台90能够带动贴装基座10转动至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的第一上料位。
132.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包括第一取料吸盘101、第一吸附管道和第一动力组件,第一吸附管道与第一动力组件连通。第一取料吸盘1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附槽口102,第一吸附槽口102与第一吸附管道连通,在第一动力组件的第一动力作用下,第一取料吸盘101通过多个第一吸附槽口102吸附固定目标贴料,如此,便于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协同目标贴料运动,以使目标贴料运动至贴料承载位。
133.在旋转台90协同贴装基座10转动至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的第一上料位的情况下,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能够协同目标贴料运动,以使目标贴料运动至贴料承载位。
134.贴装设备还包括升降固定部721、升降滑动部722和矫正定位件73,升降固定部721
和升降滑动部722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升降固定部721与支撑底座80沿第三方向滑动连接,矫正定位件73与升降滑动部722固定连接。
135.矫正定位件73朝向贴料支撑面111的一端设置有l型矫正定位部731,l型矫正定位部731上设置贴料矫正端71。避位槽12能够容纳贴料矫正端71。
136.升降滑动部722能够协同矫正定位件73沿第一方向朝向避位槽12运动,以使贴料矫正端71运动至靠近避位槽12的第一位置;在贴料矫正端71运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升降固定部721能够协同升降滑动部722和矫正定位件73沿第三方向朝向贴料抵靠面112运动,以使贴料矫正端71推动目标贴料朝向贴料抵靠面112运动,至贴料矫正端71运动至限位端侧121,此时,目标贴料与贴料抵靠面112抵靠。如此,能够实现对目标贴料的精准定位,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137.贴装设备还包括吸附管道和动力组件,吸附管道和动力组件连通;贴料支撑面111上设置有多个吸附槽口13,多个吸附槽口13与吸附管道连通,在动力组件的动力作用下,吸附管道能够通过吸附槽口13吸附目标贴料。在目标贴料与贴料抵靠面112抵靠的情况下,开启动力组件,如此,实现对目标贴料的吸附固定,能够防止辊压过程中目标贴料的移位,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138.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旋转台90能够带动贴装基座10转动至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的第二上料位。
139.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包括第二取料吸盘、第二吸附管道和第二动力组件,第二吸附管道与第二动力组件连通。第二取料吸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吸附槽口,第二吸附槽口与第二吸附管道连通,在第二动力组件的第二动力作用下,第二取料吸盘通过多个第二吸附槽口吸附固定待贴物料,如此,便于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协同待贴物料运动,以使待贴物料运动至待贴物料承载位。
140.在旋转台90协同贴装基座10转动至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的第二上料位的情况下,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能够协同待贴物料运动,以使待贴物料运动至待贴物料承载位。
141.支撑底座80为l性支撑底座,支撑底座80包括水平支撑部81和竖直支撑部82,水平支撑部81和竖直支撑部82固定连接。
142.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201、第二连接件1202和辊压基座40。第一连接件1201与竖直支撑部82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第一连接件1201和第二连接件1202固定连接,辊压基座40与第二连接件1202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143.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一定位机构60,第一定位机构60与辊压基座40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待贴物料承载位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定位端侧,第一定位机构60的朝向待贴物料承载位的一端设置有物料推动端61,物料推动端61能够朝向或远离定位端侧运动。
144.在待贴物料承载于待贴物料承载位的情况下,沿第二方向上,待贴物料与待贴物料承载位间隙配合,待贴物料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至定位端侧。
145.贴装设备还包括定位气缸140,定位气缸140的气缸输出端与第一定位机构60传动连接,在定位气缸140的驱动下,第一定位机构60能够协同物料推动端61相对于辊压基座40和辊压机构3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伸出位置,在物料推动端61运动至伸出位置的情况下,辊压基座40能够协同物料推动端61沿第二方向运动,在物料推动端61沿第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物料推动端61能够带动待贴物料沿第二方向运动至定位端侧。如此,实现对待贴物料的
精准定位,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146.辊压机构30包括辊压杆31和辊压件32,辊压杆31与辊压基座40弹性连接,辊压件32与辊压杆31转动连接,辊压件32上设置有待贴物料辊压面。
147.贴装设备还包括弹性复位组件130,弹性复位组件130的一端与辊压基座40抵接,弹性复位组件130的另一端与辊压杆31抵接,弹性复位组件130的弹力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
148.在待贴物料沿第二方向运动至定位端侧的情况下,辊压机构30能够沿第一方向朝向贴装基座10运动,进而带动活动定位件20和待贴物料沿第一方向协同运动,至活动定位件20运动至贴装位置,此时,待贴物料靠近目标贴料;在待贴物料靠近目标贴料的情况下,辊压机构30能够相对于贴装基座10由贴装基座10的一端沿第二方向运动至贴装基座10的另一端,在辊压机构30由贴装基座10的一端运动至贴装基座10的另一端的过程中,辊压机构30辊压待贴物料,以使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贴装。
149.贴装设备还包括下料传输机构150,下料传输机构150包括第三取料吸盘、第三吸附管道和第三动力组件,第三吸附管道与第三动力组件连通。第三取料吸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吸附槽口,第三吸附槽口与第三吸附管道连通,在第三动力组件的第三动力作用下,第三取料吸盘通过多个第三吸附槽口吸附固定待贴物料,如此,便于下料传输机构150协同贴装完成的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运动,以完成对贴装完成的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的下料。
150.在旋转台90协同贴装基座10转动至下料传输机构150的下料位的情况下,下料传输机构150能够协同贴装完成的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运动,以完成对贴装完成的待贴物料和目标贴料的下料。
151.实施例1中的贴装设备能够提高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防止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在贴装过程中的损坏。
152.实施例2
153.请参见图1至图14,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视觉引导装置160、第二视觉引导装置170、控制装置、旋转台90和贴装基座10的设置,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共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仅描述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
154.贴装设备还包括第一视觉引导装置160、第二视觉引导装置170和控制装置。
155.第一视觉引导装置160固定设置于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上,第一视觉引导装置160与第一取料吸盘101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一视觉引导装置160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第一上料输送机构100电连接,如此,通过视觉引导能够进一步提高目标贴料的上料精度,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156.第二视觉引导装置170固定设置于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上,第二视觉引导装置170与第二取料吸盘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视觉引导装置170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第二上料输送机构110电连接,如此,通过视觉引导能够进一步提高待贴物料的上料精度,进而提高目标贴料和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
157.旋转台90上固定设置有4个贴装基座10,4个贴装基座10间隔均匀的布设在旋转台90的周向。如此,能够提高贴装设备的贴装效率。
158.贴装基座10上固定设置有4个固定定位件11,4个固定定位件11沿第三方向间隔均匀的布设;贴装基座10上滑动设置有4个活动定位件20,4个活动定位件20沿第三方向间隔
均匀的布设;4个固定定位件11和4个活动定位件20一一对应设置。如此,能够提高贴装基座10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贴装设备的贴装效率。
159.实施例2中的贴装设备不仅能提高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的贴装精度和可靠性,以及防止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在贴装过程中的损坏,还能提高目标贴料与待贴物料的贴装效率。
16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