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91619发布日期:2023-01-31 23: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组合模具机构(1)、联动推出机构(2)与联动修批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模具机构(1)的下部联动端设置有联动推出机构(2),所述组合模具机构(1)的上部联动端设置有联动修批机构(3);所述联动推出机构(2)包括顶出池(201)、内螺纹柱(202)、联动杆(203)、外螺纹柱(204)、蜗杆一(205)、联动辊(206)、蜗杆二(207)、联动主轴(208)、联动蜗轮一(209)、传动蜗轮(210)与稳固架(211),所述顶出池(201)滑动连接在下模具台(107)内部,所述顶出池(201)底壁固定连接有内螺纹柱(202),所述联动杆(203)转动连接在下模具台(107)底壁,所述联动杆(203)顶端固定连接有外螺纹柱(204),所述外螺纹柱(204)螺纹连接在内螺纹柱(202)内部,所述联动杆(203)底端固定连接有蜗杆一(205),所述联动辊(206)固定连接在液压驱动组件(109)的底部旋转轴之间,所述联动辊(206)侧壁固定连接有蜗杆二(207),所述联动主轴(208)转动连接在主联动壳(101)内部,所述联动主轴(208)与主联动壳(101)输入壁相反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联动蜗轮一(209),所述联动蜗轮一(209)啮合连接蜗杆二(207),所述联动主轴(208)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蜗轮(210),所述传动蜗轮(210)啮合连接蜗杆一(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模具机构(1)包括主联动壳(101)、展开联动杆(102)、副联动壳(103)、上模具台(104)、密封条(105)、模具腔(106)、下模具台(107)、密封槽(108)、液压驱动组件(109)、固定转座(110)、注膜端管(111)与真空泵(112),所述主联动壳(101)的输入壁相邻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展开联动杆(102),所述展开联动杆(102)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副联动壳(103),所述主联动壳(101)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台(107),所述下模具台(107)内腔设置有顶出池(201),所述主联动壳(101)的输入壁相邻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液压驱动组件(109),所述液压驱动组件(109)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在副联动壳(103)侧壁上,所述展开联动杆(102)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转座(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修批机构(3)均包括有主联动臂(301)、联动滑台(302)、副联动臂(303)、滑动转座(304)、固定臂(305)、裁切刀盘(306)与辅助联动臂(307),所述主联动臂(301)与主联动壳(101)输入壁相反方向的一侧端转动连接在展开联动杆(102)的上部旋转轴上,所述主联动臂(301)底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滑台(302),所述副联动臂(303)与主联动壳(101)输入壁相反方向的一侧端转动连接固定转座(110),所述主联动臂(301)另一侧端转动连接有固定臂(305),所述固定臂(305)之间固定连接有裁切刀盘(306),所述固定臂(305)侧壁转动连接有辅助联动臂(307),所述辅助联动臂(307)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副联动臂(303)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联动壳(103)内部固定连接上模具台(104),所述上模具台(104)的开腔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条(10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台(104)内部设置有模具腔(106),所述下模具台(107)开腔的侧壁设置有密封槽(108)。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联动壳(101)的输入壁固定连接有注膜端管(111),所述注膜端管(111)的输出端延伸至下模具台(107)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架(211)固定连接在顶出池(201),所述传动蜗轮(210)设置在稳固架(211)内部,所述蜗杆一(205)底端转动连接在稳固架(211)侧壁。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联动臂(303)的另一侧端转动连接有滑动转座(304),所述滑动转座(304)滑动连接在联动滑台(302)内部。9.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成型方法,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通过开启液压驱动组件(109),使液压驱动组件(109)产生拉力,将液压驱动组件(109)输出端转动对接的副联动壳(103)向一侧方向拉动,而副联动壳(103)通过与主联动壳(101)之间转动加装的副联动壳(103)限制,进行弧线旋转位移,而液压驱动组件(109)与主联动壳(101)连接的一端也随之带动液压驱动组件(109)旋转,使副联动壳(103)能够盖合在主联动壳(101)顶部,同时使副联动壳(103)内部的上模具台(104)与主联动壳(101)内部的下模具台(107)相互盖合,同时下模具台(107)开设的密封槽(108)与上模具台(104)加装的密封条(105)相互契合,上模具台(104)与下模具台(107)内部的模具腔(106)形成密封空间,利用外部注塑机与注膜端管(111)相互对接,将塑料壳的熔融原料加注至模具腔(106)内,并等待熔融原料成型;s2、熔融原料成型后,再通过开启液压驱动组件(109),使副联动壳(103)能够沿着弧形轨迹重新位移并脱离主联动壳(101),使模具腔(106)内部的成型坯件暴露在外,副联动壳(103)弧线位移开启的同时,液压驱动组件(109)随之沿着主联动壳(101)加装的旋转端开始旋转,其旋转端的旋转轴带动联动辊(206)随之旋转,而联动辊(206)也随之带动蜗杆二(207)旋转,同时与蜗杆二(207)啮合的联动蜗轮一(209)也带动联动主轴(208)在主联动壳(101)内部旋转,而联动主轴(208)加装的另一组传动蜗轮(210)随之联动主轴(208)旋转的同时带动与其啮合的蜗杆一(205)以及蜗杆一(205)固定的联动杆(203)旋转,联动杆(203)随之转动的外螺纹柱(204)也在位于下模具台(107)内部的内螺纹柱(202)内旋转,而内螺纹柱(202)通过旋转的外螺纹柱(204)以及通过下模具台(107)限制无法旋转的顶出池(201)的辅助下,将顶出池(201)向下模具台(107)的开腔方向位移,将塑料壳的成型坯件上顶,并逐渐脱离下模具台(107);s3、副联动壳(103)弧线脱离主联动壳(101)的同时,展开联动杆(102)随之反向旋转,其自身加装的固定转座(110)带动副联动臂(303)旋转,而副联动壳(103)的位移,使主联动臂(301)转动加装在副联动壳(103)上主联动臂(301)自身也发生旋转同时位移,而副联动臂(303)与其一端加装的滑动转座(304)在主联动臂(301)底部加装的联动滑台(302)内部滑动限制,使主联动臂(301)向副联动壳(103)位移反方向旋转,将固定臂(305)向成型坯件注入方向推动,而固定臂(305)在位移的同时,与副联动臂(303)之间转动加装的辅助联动臂(307)使固定臂(305)有一个方向的拖住力,使固定臂(305)能后在副联动壳(103)完成开模的同时形成垂直状态,并接触到逐渐脱离下模具台(107)的成型坯件,将下模具台(107)与注膜端管(111)形成的突出部分切除,从而形成开模的同时修批的作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上模具台(104)与下模具台(107)内部的模具腔(106)形成密封空间后,开启真空泵
(112),将模具腔(106)内部抽成真空空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涉及塑胶注塑成型技术领域。该塑胶产品负压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方法,包括组合模具机构、联动推出机构与联动修批机构,所述组合模具机构的下部联动端设置有联动推出机构,所述组合模具机构的上部联动端设置有联动修批机构。通过而内螺纹柱通过旋转的外螺纹柱以及通过下模具台限制无法旋转的顶出池的辅助下,将顶出池向下模具台的开腔方向位移,将塑料壳的成型坯件上顶,并逐渐脱离下模具台,使固定臂能后在副联动壳完成开模的同时形成垂直状态,并接触到逐渐脱离下模具台的成型坯件,将下模具台与注膜端管形成的突出部分切除,从而形成开模的同时修批的作业。开模的同时修批的作业。开模的同时修批的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付业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大兴业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3/1/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