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型腔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83839发布日期:2023-06-08 04:55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型腔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型腔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1、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2、生活中一般使用的模具都是单层模具,一次只能加工一种塑料成型件,加工效率比较低,而相对于单层模具而言,双层模具却能够对两种不同的模型进行加工制造,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对不同模具进行同时加工。双层模具包括上进料嘴、安装板、上模板、中模板、下模板以及下安装板。进料嘴安装于安装板上,上模板和中模板之间具有第一型腔,中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具有第二型腔。中模板侧壁设置有齿轮,上模板侧壁设置有第一齿条,下模板侧壁设置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齿条和齿轮相互啮合。当模具进行分模时,下安装板带动下模板向远离中模的一侧移动,由于第二齿条和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齿条驱使齿轮发生转动,此时齿轮驱使第一齿条发成移动,第一齿轮驱使中模板向远离上模板的一侧移动,从而使上模板、中模板之间的型腔进行分离,从而使产品从型腔内脱落。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料液从注料口内注入,由于第一型腔位于第二型腔的上侧,料液注入第一型腔内的时间要比注入第二型腔内的时间更短,导致第一型腔内产品的成型速度也比第二型腔内的更快,而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是同时进行开模的,导致第一型腔内的产品冷却完毕后要等待第二型腔内的产品冷却完毕才能开模,降低了产品的生产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型腔成型模具。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型腔成型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双型腔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所述上模一侧开设有上型腔;

4、下模,所述位于所述上模靠近所述上型腔的一侧,所述下模靠近所述上模的一侧开设有下型腔;

5、中模,所述中模位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所述中模靠近所述上模的一侧设有与所述上型腔相对的第一中型腔,所述中模靠近所述下模的一侧设有与所述下型腔相对的第二中型腔,所述第一中型腔和所述上型腔形成第一模腔,所述第二中型腔和所述下型腔形成第二模腔;

6、开模组件,所述开模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开模组件设置于所述中模两侧,所述开模组件包括齿轮、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中模的一侧,所述第一齿条设置于所述上模侧壁且与所述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中模侧壁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齿条穿过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齿条设置于所述下模侧壁且与所述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中侧壁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齿条穿过的第二导向槽,所述齿条外侧壁开设有缺口,当所述上模、中模以及下模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缺口正对所述第二齿条;

7、所述第二齿条靠近所述齿轮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滑移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固定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中模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槽相对的定位槽,所述弹簧将所述固定块部分压入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固定块侧壁设置有连接条,所述第二齿条于所述固定槽侧壁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条穿过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条侧壁设置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和所述固定块朝向所述连接条同一侧设置,所述第二齿条于所述连接槽槽壁开设有供所述按压块穿出的按压槽,所述按压块部分凸出所述按压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产品在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内成型后,注塑机驱使下模向远离中模的一侧移动,由于固定块插入定位槽内,使得中模和下模不能开模,下模带动中模向远离上模的一侧移动,上模和中模之间的第一模腔逐渐打开,齿轮在第一齿条的带动下发生旋转,当齿轮的缺口通过按压块,且齿轮的齿部抵接至按压块上时,按压块带动连接块向连接槽的槽底移动,连接块带动固定块脱出定位槽,此时固定块不对中模进行限位,齿轮在第一齿条的驱动下带动中模向上模的一侧移动,使得中模和下模之间的第二模腔打开,可将产品从第二模腔内去取出,使得第一模腔内的产品先冷却成型后,可直接开模取出,当第一模腔内的产品取出之后,第二模腔内的产品也冷却成型,可开模取出,不需要等待第二模腔内的产品冷却完毕后再进行开模,节省了时间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9、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模腔内的产品顶出的第一顶出组件和用于将所述第二模腔内的产品顶出的第二顶出组件;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顶板和多个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板安装于所述上模远离中模的一侧,多个第一顶针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一顶针朝向所述上模设置,所述上模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顶针穿入的第一顶针孔,所述第一顶针孔与所述上型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顶出组件包括第二顶板和多个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板安装于所述下模远离中模的一侧,多个第二顶针均安装于所述第二顶板上,所述第二顶针朝向所述下模设置,所述下模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顶针穿入的第二顶针孔,所述第二顶针孔与所述下型腔相互连通;所述中模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朝向所述第一顶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柱穿透所述第一顶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产品顶出时,可将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向上模/下模方向顶出,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带动多个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同时向产品方向顶出,从而方便了产品的顶出。

11、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顶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中模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朝向所述第二顶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柱穿透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二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模和上模之间开模时,中模向远离上模的一侧移动,中模带动第一连接柱向远离上模的一侧移动,第一连接柱上的第一连接块抵接第一顶板,从而带动第一顶板向上模的方向移动,第一顶板带动多个第一顶针向产品方向移动,多个第一顶针同时将产品从上型腔内顶出;当中模和下模之间开模时,中模向远离下模的一侧移动,中模带动第二连接柱向远离下模的一侧移动,第二连接柱上的第二连接块抵接第二顶板,从而带动第二顶板向下模的方向移动,第二顶板带动多个第二顶针向产品方向移动,多个第二顶针同时将产品从下型腔内顶出,在中模和上模开模时/中模和下模开模时即可将产品从上型腔/下型腔内顶出,不需要其他驱动源进行驱动,方便了产品的顶出。

13、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一顶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具有间隙。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上模和中模之间开模时,第一连接块直接带动第一顶板向上模方向移动,多个第一顶针会将产品直接顶至第一中型腔的侧壁,导致产品表面受损。通过在第一连接块和第一顶板之间设置间隙,当开模至第一定程度时,第一连接块随着中模的移动而抵接至第一顶板,从而带动第一顶板移动,从而减小产品顶伤的风险。通过在第二连接块和第二顶板之间设置间隙,当下模和中模之间开模至第一定程度时,第二连接块随着中模的移动而抵接至第二顶板,从而带动第二顶板移动,从而减小产品顶伤的风险。

15、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第二连接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连接块螺纹连接于第一连接柱上,通过转动第一连接块可调节第一连接块和第一顶板之间的间隙距离,从而控制第一顶杆顶出的产品的距离,减小产品被顶伤的风险。通过将第二连接块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柱上,通过转动第二连接块可调节第二连接块和第二顶板之间的间隙距离,从而控制第二顶杆顶出的产品的距离,减小产品被顶伤的风险。

17、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一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抵接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上模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二抵接块抵接所述第二顶板靠近所述下模的一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和中模合模时,中模向靠近上模的方向移动,第一抵接块随着第一连接柱的移动而移动,第一抵接块抵接第一顶板,第一抵接块带动第一顶板向远离上模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一顶针缩入第一顶针孔内,方便了第一顶针的复位;当下模和中模合模时,中模向靠近下模方向移动,第二抵接块随着第二连接柱的移动而移动,第二抵接块抵接第二顶板,第二抵接块带动第二顶板向远离下模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二顶针缩入第二顶针孔内,方便了第二顶针的复位。

19、可选的,所述中模侧壁设置有安装块,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第一连接柱外周侧同轴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一端抵接所述安装块,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连接柱外周侧同轴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一端抵接所述安装块,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顶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和中模合模时,中模向靠近上模的一侧移动,第一压缩弹簧始终将第一顶板向远离上模的一侧挤压,从而方便对第一顶针的复位。当下模和中模合模时,中模向靠近下模的一侧移动,第二压缩弹簧始终将第二顶板向远离下模的一侧挤压,从而方便对第二顶针的复位。

21、可选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导向条、第二导轨以及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均安装于所述中模侧壁,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位于所述齿轮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条安装于所述上模侧壁,所述第一导向条竖直穿过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向条安装于所述下模侧壁,所述第二导向条竖直穿过第二导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和中模开模时,中模向远离上模的一侧移动,由于第一导轨安装于中模上,第一导向条安装于上模侧壁,且第一导向条穿过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一导向条对中模进行导向,从而使上模和中模之间的开模更加稳定。当中模和下模开模时,中模向远离下模的一侧移动,由于第二导轨安装于中模上,第二导向条安装于下模侧壁,且第二导向条穿过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二导向条对中模进行导向,从而使下模和中模之间的开模更加稳定。

23、可选的,所述上模靠近所述中模的一侧开设有上安装槽,所述上安装槽内安装有上模芯,所述上型腔设于所述上模芯上,所述中模靠近所述上模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镶槽,所述第一镶槽内安装有第一中模芯,所述第一中型腔设于所述第一中模芯上;所述下模靠近所述中模的一侧开设有下安装槽,所述下安装槽内安装有下模芯,所述下型腔设于所述下模芯上,所述中模靠近所述下模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镶槽,所述第二镶槽内安装有第二中模芯,所述第二中型腔设于所述第二中模芯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型腔、第一中型腔、第二中型腔和下型腔损坏时,可将上模芯、第一中模芯、第二中模芯或者下模芯拆下进行修理,方便了上型腔、第一中型腔、第二中型腔和下型腔损坏的修理,也可直接更换上模芯、第一中模芯、第二中模芯和下模芯,节省了成本。

25、可选的,所述上模远离所述中模的一侧设置有两块第一垫块,两块所述第一垫块位于所述第一顶板两侧,两块所述第一垫块远离所述上模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板,进料板远离上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下模远离所述中模的一侧设置有两块第二垫块,两块所述第二垫块位于所述第二顶板两侧,两块所述第二垫块远离所述上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板。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可将上模固定于注塑机上,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板可将下模固定于注塑机上;通过设置第一垫块,增大了进料板和上模之间的高度,使得第一顶板可在进料板和上模之间滑动。通过设置第二垫块,增大了第二固定板和下模之间的高度,使得第二顶板可在第二固定板和下模之间滑动。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一种双型腔成型模具通过设置上模、中模、下模以及开模组件,使得第一模腔内的产品先冷却成型后,可直接开模取出,当第一模腔内的产品取出之后,第二模腔内的产品也冷却成型,可开模取出,不需要先取出第二模腔内的产品再取出第一模腔内的产品,节省了时间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29、2.一种双型腔成型模具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在中模和上模开模时/中模和下模开模时即可将产品从上型腔/下型腔内顶出,方便了产品的顶出;

30、3.一种双型腔成型模具通过设置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方便了第二顶针的复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