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合盖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6245发布日期:2022-08-03 10:1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内合盖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内合盖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洗护用品的塑料瓶盖大多包括瓶盖座和顶盖两个部分,两个部分通过一个铰接点连接,例如:洗发水、沐浴露的瓶盖等。该类瓶盖在生产完成后,为了防止铰接点断裂,也为了便于收纳,通常都在会注塑完成后即将顶盖合上。
3.目前常见的合盖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4.1、在注塑完成后,采用人工进行合盖,即操作人员手动将顶盖合上;这种方式常会因合盖时超过热塑凝结期、影响合盖效果,甚至导致瓶盖铰接点断裂的现象,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质量;另外,采用人工操作无疑也提高了企业的人工成本,不适合目前的市场环境。
5.2、采用具有特殊功能的注塑机或对普通注塑机进行技术升级,使得该注塑机具有顶出过程中可以暂停后继续顶出的功能,即注塑机具备两次顶出的功能,同时在模具上再设计自动合盖机构进行模内自动合盖。此种方式,虽然能够降低人工的成本,但是采购特殊功能的注塑机或对普通注塑机进行技术升级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大幅提高了企业的投入成本。
6.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在普通的注塑机上完成注塑、顶出、合盖一体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内合盖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所述动模的上表面设有产品型腔,所述动模内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的外侧套设有顶针套,所述顶针套的外侧套设有螺纹型芯,所述顶针、顶针套和螺纹型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动模连接,所述顶针、顶针套和螺纹型芯的另一端分别伸入所述产品型腔内;所述动模内设有脱螺纹机构、第一顶出机构、合盖机构和第二顶出机构;所述脱螺纹机构与所述螺纹型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螺纹型芯脱离所述产品型腔;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分别与所述顶针和顶针套连接,用于将塑件制品顶出所述产品型腔;所述合盖机构与所述动模连接,用于给塑件制品合盖;所述第二顶出机构与所述顶针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顶针伸出顶针套,以带动塑件制品脱离所述顶针套。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模内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螺纹型芯连接,所述螺纹型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并伸入所述产品型腔内,所述产品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螺纹机构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动模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可调节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杆能够带动所述螺纹型芯和所述传动轴同步旋转;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传动轴旋转,
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向远离第一固定板的方向运动。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杆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轴上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螺纹型芯上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方依次设有第二顶针板和第一顶针板,所述顶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连接,所述顶针依次穿过第二顶针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顶针远离所述第一顶针板的一端能够伸入所述产品型腔内,所述顶针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所述顶针套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顶针套远离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一端能够伸入所述产品型腔内。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油缸,所述顶出油缸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顶针板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顶出油缸连接;所述第一顶针板上设有推杆,所述第二顶针板上设有卡销,所述卡销与所述推杆可拆卸卡接,所述推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顶针板运动。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出油缸内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连接块,所述活塞杆与所述连接块间隙配合;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与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抵接。
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顶针板的下方设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侧壁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套设在所述推杆和卡销外侧;所述第二顶针板上设有安装块,所述卡销与所述安装块滑动限位连接,所述推杆上设有卡槽,所述卡销能够插入所述卡槽内,所述盖板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卡销适配的容纳槽,所述推杆能够将所述卡销挤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安装块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卡销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将所述卡销推入所述卡槽内。
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模内设有顶针复位机构,所述顶针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复位导向杆和第二复位导向杆,所述第一复位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导向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顶针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复位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导向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复位导向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顶针板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针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7.本技术中在动模内设有脱螺纹机构、第一顶出机构、合盖机构和第二顶出机构,通过脱螺纹结构能够给注塑成型的产品进行脱螺纹,通过第一顶出机构和合盖机构的配合能够对注塑成型的产品进行合盖操作,通过第二顶出机构能够将注塑成型的产品顶出注塑模具,完成产品的脱模。本技术工作时,配合注塑机的一次顶出动作即可完成塑件制品的脱螺纹、合盖和顶出动作,不需要人工参与合盖的工作,大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同时,本技术可采用的普通注塑机,不需要改装或另购注塑机,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脱螺纹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脱螺纹完成后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合盖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塑件制品完成脱模后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图7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0.如图1-8所示,一种模内合盖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的表面设有产品型腔1,动模内设有顶针2,顶针2的外侧套设有顶针套3,顶针套3的外侧套设有螺纹型芯4,顶针2、顶针套3和螺纹型芯4三者间隙配合,即三者相互之间能够发生轴向位移;顶针2、顶针套3和螺纹型芯4的一端分别与动模连接,另一端均能够伸入产品型腔1内。动模内设有脱螺纹机构5、第一顶出机构6、合盖机构7、第二顶出机构和顶针复位机构8,脱螺纹机构5与螺纹型芯4连接,用于驱动螺纹型芯4脱离产品型腔1;第一顶出机构6分别与顶针2和顶针套3连接,用于将已注塑成型的塑件制品顶出产品型腔1;合盖机构7与动模连接,用于给塑件制品合盖;第二顶出机构与顶针2连接,用于驱动顶针2伸出顶针套3,以带动塑件制品脱离顶针套3;顶针复位机构8用于在完成塑件制品脱模后驱动顶针2和顶针套3复位。
31.在注塑之前,先将该注塑模具安装到注塑机上;进行注塑时,注塑机驱动动模与定模合拢,塑件制品在产品型腔1内完成注塑成型;注塑完成后,注塑机驱动动模与定模分离,塑件制品的脱模过程如下:
32.第一步,注塑机驱动动模与定模开模时,注塑机的驱动机构带动脱螺纹机构5工作,脱螺纹机构5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带动螺纹型芯4脱离产品型腔1,使得塑件制品完成脱螺纹操作。
33.第二步,第一顶出机构6开始工作,驱动顶针2和顶针套3运动,从而将已成型的塑件制品顶出产品型腔1。
34.第三步,合盖机构7工作,将顶出了产品型腔1的塑件制品进行合盖操作。
35.第四步,第二顶出机构驱动顶针2运动,使顶针2再次顶出,伸出顶针套3,同时将已合盖的塑件制品顶出顶针套3,使得塑件制品自动脱落,完成整个脱模工作。
36.动模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10、第二顶针板11、第一顶针板12和第三固定板13,第一固定板9与第三固定板13通过限位螺丝固定连接。产品型腔1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1的上表面,第一固定板9用于安装脱螺纹机构5和第一顶出机构6,第二顶针板11用于安装顶针套3,第一顶针板12用于安装顶针2,工作时第三固定板13与注塑机固定连接,用于将动模固定在注塑机上进行工作。
37.螺纹型芯4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0上,且螺纹型芯4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9后伸入产品型腔1内。
38.顶针2固定安装在第一顶针板12上,顶针2依次穿过第二顶针板11、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9,顶针2远离第一顶针板11的一端能够伸入产品型腔1内。
39.顶针套3固定安装在第二顶针板11上,顶针套3依次穿过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9,顶针套3远离第二顶针板11的一端能够伸入产品型腔1内。
40.脱螺纹机构5包括驱动杆51和传动轴52,驱动杆51的一端与注塑机固定连接,且注塑机能够驱动驱动杆51运动,驱动杆5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6后与第一固定板10可旋转限位连接;驱动杆51靠近第一固定板10的一端套设有第一齿轮53,第一固定板10上安装有多个第二齿轮54,且第二齿轮54能够在原地旋转。
41.传动轴52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0上,传动轴52与第一固定板10可旋转限位连接,传动轴52靠近第一固定板10的一端套设有第三齿轮55,传动轴52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9可调节螺纹连接。
42.螺纹型芯4靠近第一固定板10的一端上套设有第四齿轮56,第二齿轮54分别与第一齿轮53、第三齿轮55和第四齿轮56啮合连接,即第一齿轮53、第二齿轮54、第三齿轮55和第四齿轮56能够同步旋转运动。
43.该注塑模具的脱螺纹过程如下:注塑机注塑完成后,驱动该注塑模具开模,在注塑机的驱动力作用下,驱动杆51发生运动,驱动第一齿轮53发生旋转,从而带动第二齿轮54、第三齿轮55和第四齿轮56同步旋转;第三齿轮55带动传动轴52旋转,传动轴52旋转通过与第二固定板9的螺纹连接,驱动第二固定板9朝远离第一固定板10的方向运动,使产品型腔1带着塑件制品朝远离螺纹型芯4的方向运动;第二固定板9在运动的过程中,第四齿轮56旋转带动螺纹型芯4同步旋转,螺纹型芯4旋转过程中会从成型的塑件制品的螺纹部分旋转脱离,从而完成塑件制品的脱螺纹。
44.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杆51也可以采用其它现有的任意一种传动方式驱动传动杆52和螺纹型芯4旋转,例如,带轮结构等。
45.第一顶出机构6包括顶出油缸61和连接块62,顶出油缸61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
10的侧壁上,连接块62固定安装在第一顶针板12的侧壁上,连接块62与顶出油缸61连接;第一顶针板12上设有推杆63,第二顶针板11上设有卡销64,卡销64与推杆63可拆卸卡接,且推杆63能够带动卡销64和第二顶针板11运动。当该注塑模具完成脱螺纹操作后,顶出油缸61开始工作,带动连接块62运动,连接块62带动第一顶针板12运动,在推杆63和卡销64的配合下,第二顶针板11与第一顶针板12同步运动,从而使得顶针2与顶针套3同步运动,使得顶针2和顶针套3将成型的塑件制品顶出产品型腔1,方便后续的合盖操作。
46.顶出油缸61上设有活塞杆65,活塞杆65穿过连接块62,且活塞杆65与连接块62间隙配合,活塞杆65伸出连接块62的一端设有限位块66,限位块66能够与连接块62的下端面抵接。当顶出油缸61驱动活塞杆65运动时,活塞杆65能够带动限位块66与连接块62抵接,从而使得限位块66带动连接块62运动,进而驱动第一顶针板12和第二顶针板11同步运动将塑件制品顶出产品型腔1。
47.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块62的侧壁设有u形槽67,活塞杆65穿过u形槽67,且能够在u形槽67内滑动;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块62上也可以设置通孔,活塞杆65的一端穿过通孔。
48.如果要使得顶针2伸出顶针套3,那么在第二顶出机构工作时,第二顶针板11就不能随第一顶针板12同步运动。第二顶出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三固定板侧壁上的盖板14,盖板14套设在推杆63和卡销64的外侧,盖板14内侧设有限位槽141,推杆63能够在限位槽141内滑动,卡销64的一端与限位槽141的侧壁抵接。限位槽141的侧壁设有容纳槽142,推杆63在限位槽141内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卡销64推入容纳槽142内,而使得卡销64与推杆63脱离。第二顶针板11设有安装块111,卡销64限位安装在安装块111上,且卡销64能够在安装块111上滑动,推杆63的侧壁上设有卡槽631,卡销64的一端能够卡入卡槽631内,而使得推杆63能够推动第二顶针板11运动;安装块111内设有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弹性件与卡销64连接,且第一弹性件用于将卡销64推入卡槽631内。
49.需要说明的是,该注塑模具在脱模之前,受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卡销64的一端卡入卡槽631内,另一端与限位槽141的侧壁抵接。
50.在塑件制品脱模的过程中,当顶出油缸61开始工作时,连接块62带动第一顶针板12和推杆63运动,推杆63带动卡销64在盖板14的限位槽141内滑动,卡销64带着第二顶针板11运动,从而使得顶针2和顶针套3将塑件制品顶出产品型腔1。推杆63在限位槽141内滑动的过程中,当卡销64运动到与容纳槽142相应位置时,因第二顶针板11的重量远大于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使得推杆63会将卡销64推入容纳槽142内,从而使得卡销64与推杆63脱离,则第二顶针板11不能再随第一顶针板12运动。
51.当注塑机的顶出机构开始工作时,推杆63已经与卡销64脱离;因此,注塑机的顶出机构只能推动第一顶针板12运动,而第二顶针板11不会运动;使得顶针2伸出顶针套3,同时将塑件制品完成顶出脱模。
52.在本实施例中,当顶针2和顶针套3将塑件制品顶出产品型腔1时,推杆63也正好将卡销64推入到了容纳槽142内,即第一顶出机构6工作结束时,正好推杆63将卡销63推入容纳槽142内。
53.顶针复位机构8包括第一复位导向杆81和第二复位导向杆82,第一复位导向杆81固定安装在第一顶针板12上,第一复位导向杆81依次穿过第二顶针板11、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9;第二复位导向杆82固定安装在第二顶针板11上,第二复位导向杆82依次穿过
第一固定板10和第二固定板9。第一复位导向杆81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性件83,第二弹性件83依次穿过第二顶针板11和第一固定板10,第二弹性件83的一端与第一顶针板12连接,第二弹性件83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9连接。第一复位导向杆81能够对第一顶针板12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导向,第二复位导向杆82能够对第二顶针板11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导向。
54.在塑件制品的脱模过程中,第一顶针板12运动会挤压第二弹性件83;塑件制品完成脱模后,顶出油缸61复位,使得限位块66与连接块62脱离;脱模的驱动力消失后,注塑机的顶出机构复位,在第二弹性件83的弹力作用下,驱动第一顶针板12复位运动,从而带动顶针2复位;在第一顶针板12复位运动的过程中,推杆63在限位槽141内滑动,当推杆63运动到卡槽631与卡销64相对应的位置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推动卡销64插入卡槽631内,从而使得推杆63能够带动卡销64运动,卡销64带着第二顶针板11运动,从而完成顶针套3的复位。
55.合盖机构7包括合盖支架71、合盖油缸72、合盖推板73和合盖导向板74,合盖支架71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板10的侧壁上,合盖支架71的一端设有油缸固定板75,油缸固定板75与合盖支架71铰接,且油缸固定板75能够在合盖支架71上原地旋转;合盖油缸72安装在油缸固定板75的一侧,合盖油缸72的活塞穿过油缸固定板75后与合盖推板73固定连接;油缸固定板75上设有直线轴承76,直线轴承76上穿设有合盖导向杆77,合盖导向杆77的一端与合盖推板73固定连接,合盖导向杆77的另一端与合盖导向板74固定连接;合盖导向板74的两端设有限位柱,合盖支架71的两侧内壁均设有导向槽78,限位柱卡入导向槽78内;合盖推板73远合盖导向杆77的一侧设有合盖推杆79,合盖推杆79的端部设有合盖轮710,合盖轮710与合盖推杆79可旋转限位连接。
56.该注塑模具在进行合盖操作时,合盖油缸72驱动合盖推板73运动,合盖推板73带动合盖导向杆77和合盖导向板74运动,从而使得限位柱在导向槽78内滑动,受导向槽78形状的影响,油缸固定板75会发生旋转,从而改变合盖轮710的方向,完成合盖动作。其中,合盖导向板74在运动的过程中,首先控制合盖轮710向上运动,此时合盖轮710推动塑件制品的顶盖上翻;接着合盖导向板74控制合盖轮710向下运动,此时合盖轮710推动塑件制品的顶盖下压,完成合盖动作。合盖完成后,合盖油缸72复位运动,带动合盖机构7复位。
57.本实施例中,导向槽78的形状可分为三段,先是平行于水平方向,然后向下,最后向上翘起。限位柱在导向槽78内滑动过程中,对应合盖机构7的工作行程为:当限位柱位于与水平方向平行段时,合盖油缸72驱动合盖轮710伸出,此时合盖轮710还没与塑件制品接触;当限位柱运动至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段时,合盖轮710与塑件制品的顶盖接触,推动顶盖上翻;当限位柱运动至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段时,合盖轮710推动塑件制品的顶盖下压,完成合盖动作。
58.该注塑模具的工作过程如下:
59.首先将该注塑模具安装到注塑机上,注塑机上设有顶出机构,能够推动第一顶针板12运动。
60.注塑机控制定模和动模合拢,往产品型腔1内注入胶料,进行塑件制品的注塑成型。
61.注塑成型结束后,注塑机控制该注塑模具开模,定模和动模打开,开始对塑件制品进行脱模,塑件制品的脱模包括以下过程:
62.1、脱螺纹,注塑机在控制开模的过程中,带动驱动杆51运动,驱动杆51驱动第一齿轮53转动,通过第一齿轮53带动第二齿轮54、第三齿轮55和第四齿轮56同步旋转;第三齿轮55带动传动轴52旋转,传动轴52旋转通过与第二固定板9的螺纹连接,驱动第二固定板9朝远离第一固定板10的方向运动,使产品型腔1带着塑件制品朝远离螺纹型芯4的方向运动;第二固定板9在运动的过程中,第四齿轮56旋转带动螺纹型芯4同步旋转,螺纹型芯4旋转时会从塑件制品的螺纹部分旋转脱离,从而完成塑件制品的脱螺纹。
63.2、预顶出,顶出油缸61工作驱动活塞杆65运动,活塞杆65通过限位块66带动连接块62运动,连接块62带动第一顶针板12和推杆63运动,推杆63通过卡销64推动第二顶针板11运动,顶针2和顶针套3伸出第二固定板10的表面,将塑件制品推出产品型腔1,便于合盖机构7对塑件制品进行合盖。在顶出油缸61驱动的过程中,推杆63在盖板14的限位槽141内滑动,当卡销64运动到与容纳槽142相应位置时,推杆63会将卡销64推入容纳槽142内,从而使得卡销64与推杆63脱离,即第二顶针板12与第一顶针板11脱离。
64.3、合盖,合盖油缸72工作驱动合盖推板73运动,合盖推板73带动合盖导向杆77和合盖导向板74运动,从而使得限位柱在导向槽78内滑动,受导向槽78形状的影响,油缸固定板75会发生旋转,从而改变合盖轮710的方向,完成合盖动作。
65.4、产品脱模,塑件制品合盖完成后,注塑机的顶出机构开始工作,推动第一顶针板11运动,因此时卡销64与推杆63脱离,所以第二顶针板11不会随第一顶针板12运动,第一顶针板12推动顶针2伸出顶针套3,使塑件制品与顶针套3脱离,完成塑件制品的脱模。
66.该注塑模具可应用到普通注塑机上,配合注塑机原有的顶出机构即可完成塑件制品的注塑、脱螺纹、合盖和顶出,不需要改装或另购注塑机,能够大幅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也能大幅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6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注塑模具为一次成型8个产品的结构,很显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注塑模具也可以一次成型其它任意数量产品的结构,只需要对相应的脱螺纹机构5、第一顶出机构6、合盖机构7和第二顶出机构等做出相应的数量调整即可。
68.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