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脱模螺纹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6727发布日期:2022-08-03 10:3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向下脱模螺纹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特别涉及向下脱模螺纹结构的模具。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高效率的生产带内螺纹的产品已经是各个工厂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生产具有内螺纹的产品时,采用模具对其进行成型时,产品脱模会成为问题,目前结局此问题的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1、将内螺纹产品用手或用旋转的模芯将产品拧下来,这样取出内螺纹产品十分低效率。2、有的模具结构为了便于脱模,采用2片式模芯,但是这种结构的缺点是不能形成完整的螺纹,一般为半螺纹,这种模具结构导致的问题是最后形成的产品的螺纹压力比较小,容易导致密封不严密,特别不适合大型的具备内螺纹的产品。3、有的采用侧方移动脱模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是模具结构复杂,而且体积较大,具备内螺纹的产品脱模时产品不稳定,导致生产效率低。 因此,市面上需要一种,模具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能形成全面螺纹的高效的具备内螺纹的产品模具,提升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向下脱模螺纹结构的模具,通过内部模芯的设计,使具备内螺纹的产品成型后,模芯向下内缩,从产品的内螺纹处自动脱出。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5.一种向下脱模螺纹结构的模具,包括公模仁,及覆盖在公模仁上方的母模仁,公模仁由内模芯,行位,斜顶组成,三者的接触面为倾斜设置,倾斜的方向为各倾斜面的交点在母模仁的方向,且在公模仁下方设有活动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公模仁向下运动,使公模仁可向模仁中心方向收缩,便于具备内螺纹的产品从公模仁上稳定脱模。通过,采用公模仁进行分块的设计,内模芯,行位,斜顶共同构成具备完整螺纹结构的公模仁,且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这样的设计便于公模仁的各模块之间产生向下同时向内的运动,这样便于脱模。另外设置活动控制机构的目的是使模具结构更加紧凑和简单,利用脱模力将公模仁在向下运动时,内模芯会首先向下运动,随后分别是行位和斜顶工作运动。这样避免设置侧行位进行脱模,如果采用侧行位的技术方案,必然会导致整个模具在横向的体积增大,而且侧行位结构复杂,需要采用大量的弹簧结构,更容易导致故障出现。而采用向下拉的结构,避免了采用大量弹簧的设计。因为通过开模和合模的运动结构就同时实现了公模仁的运动,更加简单方便,另外采用斜顶的设计方案,会使整个模具产品的强度大为增加,延长使用寿命。
6.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内模芯下方为方形,上方为向顶部收缩的梯形拔模结构,其中的两个相对面设有模芯滑杆,模芯滑杆为t型结构,对应的行位为两个,在行位上设有倾斜的燕尾槽,模芯滑杆可对应放置在该燕尾槽内,且和燕尾槽能产生相对滑动。通过模芯滑杆和燕尾槽的设计,因为采用了倾斜结构设计,模芯滑杆沿着燕尾槽向下滑动时,会带动行位向下运动时同时向内收缩运动。从而实现了行位方向的脱模目的。
7.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斜顶也为两个,设置在内模芯另外两个面上,且能沿梯形拔模结构相对滑动。通过斜顶的设计既达到了斜顶的运动效果,同时实现了模芯的强度目的,同时斜顶和活动控制机构相连,在结构上更加简单和稳固。
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公模仁的顶部外侧设有公模板,用于约束公模仁,且公模仁在公模板向内向下运动,用于使产品与公模仁脱离,公模板下方设有穿孔针,穿孔针用于给产品后方的导针提供注塑位置。更进一步设计公模板的作用在于使公模仁能在其约束的范围内进行精准的运动,从而产品的精度更好,同时公模仁的运动更准确。
9.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活动控制机构由固定板,后模架和承板组成,固定板嵌合在后模架之内,承板设置在后模架的下方,在固定板和后模架上分别设有两个通孔,且两者间的通孔相互连通且倾斜设置且通孔边缘对齐,斜顶穿过固定板和后模架通孔,且紧密配合,在后模架上还设有模芯通孔,内模芯通过模芯通孔和承板连接。固定板用于固定公模板和公模仁等部件,承板用于支撑后模架和固定板。在承板和后模架的四个角上,插有定位导柱,定位导柱用于使承板和后模架并列固定在一起,在活动控制机构上端还设有前模架,前模架上设有前模架底板。前模架,前模架底板,后模架和承板四块模具板大小一致,前模架上设有定位导套,设置在前模架的四个角落,定位导柱穿过承板和后模架的四个角落的通孔后,固定在定位导套处。前模架底板上还设有主流道,用于让塑胶材料流入到模具内进行注塑。
10.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行位下端形成向外延伸的行位挡块,在固定板对应的位置设有行位槽,行位挡块对应设置在行位槽内,同时在固定板上方还设有公模支撑板,公模支撑板将行位挡块锁定在固定板上,用于锁定行位。在模芯滑杆沿着行位内的燕尾槽向下滑动时,行位挡块会向内收缩,模芯滑杆向下滑动,两个行位会对应向内收缩脱模。同时设计行位挡块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后模板和承板的运动,进一步的通过这两者来控制斜顶的运动,固定在固定板和后模架上分别设有两个通孔的目的是为了约束斜顶的运动轨迹,当以上三者配合后,当固定板和后模架向下运动时,斜顶被迫向内方向运动,这样实现了斜顶和产品的脱模,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脱模运动。
11.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在承板的下方设有顶柱,用于控制承板的运动。顶柱的作用用于在合模时,推动承板进而利用承板推动公模仁的各部件恢复到正常位置,这种设计简单可靠,解决了模具复位的问题,大多侧行位的设计必须使用弹簧,这种结构更加简单可靠。
12.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内模芯和行位的接触面的倾斜角度为7度,内模芯和斜顶的接触面的倾斜角度为8度。经过长期的数据测试,当行位的倾斜面角度比斜顶的倾斜面小1度时,能达到最佳的脱模效果,既实现了先后技术,也能保证公模仁内部各部件的运动不会发生干涉。特别是两者的倾斜角度设计在7度和8度的时候,在行程控制和精度方面能达到最节约空间和保证公模仁稳定进出的目的。如果超出以上角度会导致模具钢材材料成本上升,和模具承受的压力过大,导致磨损加速,从而导致模具的使用寿命缩短。
13.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在顶柱的下方为后模架底板,用于控制顶柱的运动方向。
14.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方案,在后模架底板和承板之间还设有顶针固定板,顶柱设置在顶针固定板上,该顶针固定板上设有顶块,用于控制斜顶的运动状态。因为合模的时
候,斜顶没有受到外力的影响会导致复位不准确,为了解决此问题,设计顶块推动斜顶复位。顶针固定板还设有顶针,后模架底板两侧还设有方铁,方铁为长方体,以侧面立直的方式竖立在后模架底板两侧,方铁用于支撑整个后模架和顶板,顶针固定板放置在两块方铁之间。
15.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内模芯,行位,斜顶的设计,在活动控制机构向下活动的时候,内模芯上的模芯滑杆从行位上的燕尾槽向下滑动,带动行位,随后后模架与承板带动固定板下压,固定板下压带动斜顶向内下方向活动,整体几乎同步进行,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整个公模仁从产品的内螺纹中脱出,从而大大的减少工程生产内螺纹产品的时间,模具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能形成全面螺纹的高效的产品模具,提升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侧视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模架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模仁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模仁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2.图7为图1a-a方向剖视示意图;
23.图8为图1b-b方向剖视示意图;
24.图中,1为母模仁,2为公模仁,201为内模芯,2011为模芯滑杆,2012为燕尾槽,202为行位,2021为行位挡块,203为斜顶,204为公模支撑板、3为活动控制机构,301为固定板,302为后模架,3021为模芯通孔,303为承板,304为顶柱,305为后模架底板,306为定位导柱,307为方铁,4为公模板,5为顶针固定板,501为顶块,502为顶针,6为前模架,601为定位导套,7为前模具底板,701为主流道,8为产品,9为穿孔针。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向下脱模螺纹结构的模具,整体结构从上往下顺序包括前模架底板7,前模架6、母模仁1、公模仁2、活动控制机构3、顶针固定板5、后模架302顶板。
27.前模架底板7设置在前模架6上端,前模架底板7上设有主流道701,用于让融化的塑胶材料流入到模具内进行注塑,前模架6上设有定位导套601,设置在前模架6的四个角落。
28.母模仁1设置在前模架6下方,覆盖在公模仁2上方,公模仁2外围形成螺纹,公模仁2由内模芯201,行位202,斜顶203组成,三者的接触面为倾斜设置,倾斜的方向为各倾斜面的交点在母模仁1的方向,公模仁2下方设有活动控制机构3,用于控制公模仁2向下运动,使公模仁2可向模仁中心方向收缩,便于具备内螺纹的产品从公模仁2上脱模。公模仁2用于使产品8成型,产品8注塑后贴合覆盖在公模仁2与母模仁1之间,活动控制机构3的目的是使模具结构更加紧凑和简单,活动控制机构3利用脱模力将公模仁2在向下运动时,内模芯201会首先向下运动,内模芯201向下运动时,模芯滑杆2011沿行位202的燕尾槽2012向下滑动,带
动行位202向内收缩运动,并向下对固定板301产生下压的压力,固定板301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斜顶203穿过固定板301的通孔设置在固定板301内,固定板301向下运动时,带动斜顶203,斜顶203向内收缩运动,斜顶203下端穿过承板303与后模架302的通孔,斜顶303向内收缩运动时带动承板303与后模架302向下运动,公模仁2的顶部外侧设有公模板4,用于约束公模仁2,且公模仁2在公模板4向内向下运动,用于使产品8与公模仁2脱离。公模板4下方设有公模支撑板204。公模板4与公模支撑板204之间设有穿孔针9,穿孔针9用于给产品后方的导针提供注塑位置。
29.内模芯201下方为方形,上方为向顶部收缩的梯形拔模结构,其中的两个相对面设有模芯滑杆2011,模芯滑杆2011为t型结构,对应的行位202为两个,在行位202上设有倾斜的燕尾槽2012,模芯滑杆2011可对应放置在该燕尾槽2012内,且和燕尾槽2012能产生相对滑动。模芯滑杆2011沿着燕尾槽2012向下滑动时,会带动行位202向内收缩运动。斜顶203也为两个,设置在内模芯201另外两个面上,且能沿梯形拔模结构相对滑动。
30.行位202下端形成向外延伸的行位挡块2021,在固定板301对应的位置设有行位槽,行位挡块2021对应设置在行位槽内,同时在固定板301上方还设有公模支撑板204,公模支撑板204将行位挡块2021锁定在固定板301上,用于锁定行位202。在模芯滑杆2011沿着行位202内的燕尾槽2012向下滑动时,行位挡块2021会向内收缩,模芯滑杆2011向下滑动脱离燕尾槽2012后,两个行位202会对应向内收缩脱模。行位挡块2021向内收缩时向下产生压力,使固定板向下工作运动。内模芯201和行位202的接触面的倾斜角度为7度,内模芯201和斜顶203的接触面的倾斜角度为8度。
31.活动控制机构3由固定板301,后模架302和承板303组成,固定板301嵌合在后模架302之内,承板303设置在后模架302的下方,在固定板301和后模架302上分别设有两个通孔,且两者间的通孔相互连通且倾斜设置且通孔边缘对齐,斜顶203穿过固定板301和后模架302通孔,且紧密配合,在后模架302上还设有模芯通孔3021,内模芯201通过模芯通孔3021和承板303连接。固定板301用于固定公模板4和公模仁2等部件,承板303用于支撑后模架302和固定板301。在承板303和后模架302的四个角上设有通孔,通孔内插有定位导柱306,定位导柱306用于使承板303和后模架302并列固定在一起,定位导柱306的顶端插入在定位导套601内;在承板303的下方设有顶柱304,用于控制承板303的运动,在顶柱304的下方为后模架底板305,用于控制顶柱304的运动方向。
32.后模架底板305和承板303之间还设有顶针固定板5,顶柱304设置在顶针固定板5上,该顶针固定板5上设有顶块501,用于控制斜顶203的运动状态。顶针固定板5还设有顶针502,后模架底板305两侧还设有方铁307,方铁307为长方体,以侧面立直的方式竖立在后模架底板305两侧,方铁307用于支撑整个后模架302和顶板,顶针固定板5放置在两块方铁307之间。
33.在模具注塑结束时,内模芯201上的模芯滑杆2011从行位202上的燕尾槽2012向下滑动,带动行位202,两个行位202会对应向内收缩脱模,随后活动控制机构3向下活动,固定板301下压带动斜顶203向内下方向活动,整体几乎同步进行,整体向下内缩结束后,产品8会从模具内脱出。
3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