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路板弯翘的校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0597发布日期:2022-09-14 12:4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线路板弯翘的校直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校直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线路板弯翘的校直机。


背景技术:

2.pcb板材从压合成半成品之后,还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如钻孔,电镀,外层线路,防焊烘烤等工序,pcb工件因为受到制程中的机械外力影响,平整性变差,特别是板厚度小于1mm的工件,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一般情况下为了满足客户板弯翘的出货规格要求,选择在外观检验工序进行板翘反直。
3.传统板弯板翘的整平方法,无论是热压还是冷压,都需要较长时间(一般在4-5个小时左右)才能把基板矫正平,但矫正过的基板翘曲不良率及反弹的比例比较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提出一种校直效率好,自动化程度高的线路板弯翘的校直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线路板弯翘的校直机,主要解决现有板翘反直机整平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用于线路板弯翘的校直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方的壳体,开设于壳体前后两侧的线路板的进口和出口,设置于壳体内并位于进口和出口处的感应器,设置于壳体内并安装于机架上的下辊压模组,安装于机架上且位于下辊压模组上方可调节高度的上辊压模组,以及设置于机架上一侧的控制面板;其中,所述控制面板与感应器、上辊压模组和下辊压模组均相连。
7.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辊压模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支撑架,固定于支撑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多个第一转动齿轮,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上依次通过端部的齿轮传动的若干第一从动滚轴;其中,所述第一从动滚轴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齿轮驱动。
8.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辊压模组包括安装于机架顶部四角上的气缸,固定于气缸上端的上支撑架,安装于上支撑架上用于与每个气缸配合的伺服电机,一端连接于伺服电机输出端且另一端与机架相连的液压伸缩轴,安装于上支撑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通过链条与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并设置于上支撑架上的多个第二转动齿轮,以及设置于上支撑架上依次通过端部的齿轮传动的若干第二从动滚轴;其中,所述第二从动滚轴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齿轮驱动。
9.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把手。
10.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的底部四角设置有支撑脚。
11.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的底部四角设置有移动滚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的校直机应用于线路板自动化生产线中,在线路板校直的上一程
序完成后,线路板通过壳体上开设的进口进入到校直机,感应器检测到线路板后通过控制面板控制上辊压模组和下辊压模组,利用上辊压模组和下辊压模组的挤压实现线路板的平整,并在出口处的感应器检测到平整后的线路板后停止校直机的工作,使校直机的整体自动化程度更高,提高了线路板平整的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的上辊压模组通过设置伺服电机、气缸及液压伸缩轴,使得上辊压模组和下辊压模组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线路板的弯翘校直,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去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21.1-机架,2-壳体,3-进口,4-出口,5-感应器,6-下辊压模组,7-上辊压模组, 8-控制面板,9-支撑架,10-第一驱动电机,11-第一转动齿轮,12-第一从动滚轴, 13-气缸,14-上支撑架,15-伺服电机,16-液压伸缩轴,17-第二驱动电机,18
‑ꢀ
第二转动齿轮,19-第一从动滚轴,20-把手,21-支撑脚,22-移动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23.实施例
24.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线路板弯翘的校直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方的壳体2,开设于壳体2前后两侧的线路板的进口3和出口4,设置于壳体2内并位于进口和出口处的感应器5,设置于壳体2内并安装于机架1上的下辊压模组6,安装于机架1上且位于下辊压模组6上方可调节高度的上辊压模组7,以及设置于机架1上一侧的控制面板8;其中,所述控制面板8与感应器5、上辊压模组7和下辊压模组6均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校直机应用于线路板自动化生产线中,在线路板校直的上一程序完成后,线路板通过壳体上开设的进口进入到校直机,感应器检测到线路板后通过控制面板控制上辊压模组和下辊压模组,利用上辊压模组和下辊压模组的挤压实现线路板的平整,并在出口处的感应器检测到平整后的线路板后停止校直机的工作,使校直机的整体自动化程度更高,提高了线路板平整的效率。其中,所述控制面板与感应器、上辊压模组和下辊压模组的控制方式为现有常规技术,具体结构及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辊压模组6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支撑架9,固定于支撑架9上的第一驱动电机10,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一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并设置于支撑架9上的多个第一转动齿轮11,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上依次通过端部的齿轮传动的若干第一从动滚轴12;其中,所述第一从动滚轴12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齿轮驱动。使用时,第一驱动电机通过
链条驱动第一转动齿轮11转动,第一从动滚轴12在与第一转动齿轮11啮合的齿轮驱动下转动。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辊压模组7包括安装于机架1顶部四角上的气缸13,固定于气缸13上端的上支撑架14,安装于上支撑架14上用于与每个气缸13配合的伺服电机15,一端连接于伺服电机15输出端且另一端与机架1相连的液压伸缩轴16,安装于上支撑架上14的第二驱动电机17,通过链条与第二驱动电机17输出端连接并设置于上支撑架上的多个第二转动齿轮18,以及设置于上支撑架14上依次通过端部的齿轮传动的若干第二从动滚轴19;其中,所述第二从动滚轴19通过所述第二转动齿轮驱动。在每次对线路板进行校直时,首先根据线路板的厚度调整上辊压模组与下辊压模组之间的距离,通过在控制面板设定相应的参数,从而利用伺服电机与气缸的配合调整高度。高度设定完成后,整个校直机进入待机状态,当进口处的感应器检测到线路板后,控制面板控制上下辊压模组的驱动电机开始工作,从而实现线路板的自动校直。
2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整个装置的移动,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把手20。且所述机架1的底部四角还设置有移动滚轮22。并且,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机架的底部磨损,所述机架1的底部四角设置有支撑脚21。
28.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辊压模组和下辊压模组的挤压实现线路板的平整,并在进出口处设置感应器检测线路板而实现校直机的自动化工作,使校直机的整体自动化程度更高,提高了线路板平整的效率。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
29.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