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顶出装置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9246发布日期:2022-11-11 17:4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模具顶出装置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及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其中,注塑模具是注塑成型过程中使用的使熔融态塑胶定型成特定尺寸、形状的模具。模具顶杆用于模具在制品脱模时将制品从下模中顶出。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主要包括上模、下模以及顶出机构,现有技术中的顶出机构由于过长会出现斜顶头变形或折断,从而减少了顶出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顶出结构在顶出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更好的利用顶出结构来将产品顶出便于完成脱模的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及模具。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包括:下模,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下模上用于放置产品;顶杆装置,所述顶杆装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顶杆装置相对所述下模可沿所述导向孔运动所述顶杆装置包括顶杆基座、顶杆组件和顶杆顶部,所述顶杆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杆基座上,所述顶杆顶部设置在所述顶杆组件上,所述顶杆组件分别与所述顶杆基座和所述顶杆顶部活动连接,所述顶杆顶部至少部分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顶杆顶部可用于顶出所述产品;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顶杆装置运动。
5.该实用新型方案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装置,通过在下模上设置导向孔来安装顶杆装置,将顶杆装置设置在下模上,与产品一端相接触,再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顶杆装置运动,从而实现顶杆装置在运动过程中对产品的顶出,方便进行产品脱模,该结构设计简单,提高了脱模效率,为防止顶杆装置为一体化结构过长,从而造成在顶出产品的运动过程中出现断裂等情况,通过设置顶杆基座安装顶杆组件,进一步的再在顶杆组件上安装顶杆顶部,而顶杆组件分别与顶杆基座和顶杆顶部活动连接,降低顶杆组件的活动长度,使顶杆装置的活动角度灵活,可以使顶杆装置在顶出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顶出产品。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倾斜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顶杆装置至少部分倾斜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顶杆装置的运动方向与模具开模方向不平行。通过将导向孔倾斜设置在下模上,从而使顶杆装置通过导向孔倾斜的设置在下模上,从而实现从倾斜的方向实现对产品的顶出,便于顶出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杆基座或所述顶杆组件的其中一个上分别设置有定位部或限位部,所述顶杆基座或所述顶杆组件的其中另一个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定位部或所述限位部,所述顶杆组件通过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的限位配合安装在所述顶杆基座。
通过设置了限位部和定位部,可以对顶杆组件在顶杆基座上的安装进行更好的限位,可以更好的保证顶杆组件在顶杆基座装配后不容易晃动,增强顶杆组件在顶杆基座之间的固定强度,同时,顶杆组件在顶杆基座采用限位配合的安装方式,装配简便,提高顶出装置顶出产品的生产效率。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限位部为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多个第一限位槽相适配。相邻两顶杆组件与顶杆基座的接触面相互贴紧,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限位槽可进行适配安装,从而对顶杆组件与顶杆基座进行定位安装,进而实现相邻两顶杆主体与顶杆组件之间的拼接,降低了拼接工序繁琐、拼接机构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操作简单,容易上手,零部件少,生产成本低。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为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定位凸起与所述多个第一限位孔相适配。相邻两顶杆组件与顶杆基座的接触面相互贴紧,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一限位孔可进行适配安装,从而对顶杆组件与顶杆基座进行定位安装,进而实现相邻两顶杆组件与顶杆基座之间的拼接,降低了拼接工序繁琐、拼接机构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操作简单,容易上手,零部件少,生产成本低。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杆组件包括顶杆件和所述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相适配,所述定位部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顶杆件上,所述顶杆件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顶杆头部连接。设置了定位部是为了更好的让顶杆组件与顶杆基座的活动连接,同时也可提高顶杆组件的滑移稳定性,进而提高顶出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积。设置了定位部的横截面积小于限位部的横截面积,是为了更好的滑动,防止滑动过程中顶杆装置脱落或者断裂,从而影响顶杆装置的运动,顶出产品,实现产品的脱模。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杆件横截面积小于和/或等于所述定位部的横截面积。是为了更好的通过定位部在限位部内的活动带动顶杆件的运动,从而可以更好的便于顶杆装置顶出产品时,实现产品的脱模。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杆件包括顶杆主体和顶杆头部,所述顶杆头部设置在所述顶杆主体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所述顶杆头部位于所述导向孔处,所述顶杆头部沿所述导向孔运动,所述顶杆头部顶出所述产品。进一步的,通过在顶杆件主体上设置顶杆头部,是为了降低顶杆件主体的活动长度,防止过长,从而造成顶杆件主体运动过程中出现断裂等情况,同时通过设置了顶杆头部与顶杆顶部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杆头部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杆顶部和所述第二段连接,所述第二段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连接,所述第三段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段和所述顶杆主体连接,所述第一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段的横截面积。通过多部分的组合而成,有效的增强顶杆头部的强度,使顶杆头部更好的顶出产品,防止出现断裂等情况。
15.可选的,所述顶杆装置数量至少为两个。设置至少两个顶杆装置,便于从多个角度来同时顶出产品,可更好的提高效率来顶出产品,更高效率的完成脱模。
1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上述的模具顶出装置;上模,所述上模与所述模具顶出装置相对设置,所述模具顶出装置和所述上模能够围合形成加工空间。
1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上述模具顶出装置和上模,模具顶出装置和上模之间围合形成加工空间,该模具设计简单,便于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模具顶出装置示意图1;
19.图2为顶杆装置示意图1;
20.图3为顶杆装置示意图2;
21.图4为模具示意图。
22.1下模,11导向孔;
23.2顶杆装置,21顶杆基座,22顶杆组件,221顶杆件,222定位部,2221 顶杆主体,2222顶杆头部;
24.3上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下面参照附图1~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说明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及模具。
30.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方案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包括:下模1,下模1上设置有导向孔11,下模1上用于放置产品;顶杆装置2,顶杆装置2至少部分设置在下模1上,顶杆装置2相对下模1可运动,顶杆装置2 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顶杆装置2位于第一位置时,顶杆装置2与下模1相适配安装,顶杆装置2位于第二位置时,顶杆装置2与产品的接触面的一端与下模1相距预设距离,顶杆装置2包括顶杆基座21、顶杆组件22和顶杆顶部,顶杆组件22设置在顶杆基座21上,顶杆顶部设置在顶杆组件22上,顶杆组件22分别
与顶杆基座21和顶杆顶部活动连接,顶杆顶部至少部分穿设在导向孔11内,顶杆顶部可用于顶出产品;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顶杆装置2 运动。
31.该实用新型方案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装置,通过在下模1上设置导向孔11 来安装顶杆装置2,将顶杆装置2设置在下模1上,与产品一端相接触,再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顶杆装置2运动,从而实现顶杆装置2在运动过程中对产品的顶出,方便进行产品脱模,该结构设计简单,提高了脱模效率,为防止顶杆装置2 为一体化结构过长,从而造成在顶出产品的运动过程中出现断裂等情况,通过设置顶杆基座21安装顶杆组件22,进一步的再在顶杆组件22上安装顶杆顶部,而顶杆组件22分别与顶杆基座21和顶杆顶部活动连接,降低顶杆组件22的活动长度,使顶杆装置2的活动角度灵活,可以使顶杆装置2在顶出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顶出产品。如图1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下模1上设置有导向孔11,导向孔11倾斜设置在下模1上,顶杆装置2 至少部分倾斜设置在导向孔11内。通过在下模1上设置导向孔11,来安装顶杆装置2,而导向孔11倾斜设置在下模1上,可以使顶杆装置2通过导向孔11倾斜的设置下模上,从而实现从倾斜的方向实现对产品的顶出。
32.如图1~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导向孔11倾斜设置在下模1上,顶杆装置2至少部分倾斜设置在导向孔11内,顶杆装置2的运动方向与模具开模方向不平行。通过将导向孔11倾斜设置在下模1上,从而使顶杆装置2通过导向孔11倾斜的设置在下模1上,从而实现从倾斜的方向实现对产品的顶出,便于顶出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
33.如图1~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顶杆基座21或顶杆组件22的其中一个上分别设置有定位部222或限位部,顶杆基座21或顶杆组件22的其中另一个上分别设置有定位部222或限位部,顶杆组件22通过定位部222和限位部的限位配合安装在顶杆基座21。通过设置了限位部和定位部222,可以对顶杆组件22在顶杆基座21上的安装进行更好的限位,可以更好的保证顶杆组件22在顶杆基座21装配后不容易晃动,增强顶杆组件 22在顶杆基座21之间的固定强度,同时,顶杆组件22在顶杆基座21采用限位配合的安装方式,装配简便,提高顶出装置2顶出产品的生产效率。
34.如图1~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凸起,第一定位凸起的数量为多个,限位部为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凸起与多个第一限位槽相适配。相邻两顶杆组件22与顶杆基座21的接触面相互贴紧,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一限位槽可进行适配安装,从而对顶杆组件22与顶杆基座21进行定位安装,进而实现相邻两顶杆组件22与顶杆基座21之间的拼接,降低了拼接工序繁琐、拼接机构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操作简单,容易上手,零部件少,生产成本低。
35.如图1~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定位部为第二定位凸起,第二定位凸起的数量为多个,限位部为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定位凸起与多个第一限位孔相适配。相邻两顶杆组件22与顶杆基座21的接触面相互贴紧,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一限位孔可进行适配安装,从而对顶杆组件22与顶杆基座21进行定位安装,进而实现相邻两顶杆组件22与顶杆基座21之间的拼接,降低了拼接工序繁琐、拼接机构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操作简单,容易上手,零部件少,生产成本低。
36.如图1~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顶杆组件22包括顶杆件221和定位部222,定位部222一端与限位部相适配,定位部222另一端设置在顶
杆件221上,顶杆件221远离定位部222的一端与顶杆头部连接。设置了定位部222是为了更好的让顶杆组件22与顶杆基座21的活动连接,同时也可提高顶杆组件22的滑移稳定性,进而提高顶出装置2运行的稳定性。
37.如图1~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定位部222的横截面积小于限位部的横截面积。设置了定位部222的横截面积小于限位部的横截面积,是为了更好的滑动,防止滑动过程中顶杆装置2脱落或者断裂,从而影响顶杆装置2的运动,顶出产品,实现产品的脱模。
38.如图1~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顶杆件221横截面积小于和/或等于定位部222的横截面积。为了更好的通过定位部222在限位部内的活动带动顶杆件221的运动,从而可以更好的便于顶杆装置2顶出产品时,实现产品的脱模。
39.如图1~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顶杆件221包括顶杆主体2221和顶杆头部2222,顶杆头部2222设置在顶杆主体 2221远离定位部222的一端,顶杆头部2222位于导向孔11处,顶杆头部2222 沿导向孔11运动,顶杆头部2222顶出产品。进一步的,通过在顶杆件主体2221 上设置顶杆头部2222,是为了降低顶杆件主体2221的活动长度,防止过长,从而造成顶杆件主体2221运动过程中出现断裂等情况,同时通过设置了顶杆头部 2222与顶杆顶部连接。
40.如图2~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顶杆头部2222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两端分别与顶杆顶部和第二段连接,第二段两端分别与第一段和第三段连接,第三段两端分别与第二段和顶杆主体2221连接,第一段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段的横截面积,第二段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三段的横截面积。通过多部分的组合而成,有效的增强顶杆头部2222 的强度,使顶杆头部更好的顶出产品,防止出现断裂等情况。
41.如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顶杆装置数量至少为两个。设置至少两个顶杆装置,便于从多个角度来同时顶出产品,可更好的提高效率来顶出产品,更高效率的完成脱模。
42.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上述的模具顶出装置;上模3,上模3与模具顶出装置相对设置,上模3设置在模具顶出装置上,模具顶出装置和上模3能够围合形成加工空间。
43.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上述模具顶出装置和上模3,模具顶出装置和上模3之间围合形成加工空间,该模具设计简单,便于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加工效率。
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