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5577发布日期:2022-12-07 05:1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膜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2.笔记本外壳贴膜主要分屏幕保护膜,键盘贴膜,外壳贴膜三大类,贴膜是指在某种物品表面装贴有一层薄膜,用来对物品进行防刮伤的保护,使物品看起开光滑和美观,且能够使得物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在对笔记本外壳贴膜过程中,需要对薄膜与笔记本外壳进行紧压,让薄膜更加固定,然而由于紧压力不均容易导致薄膜内出现气泡,且笔记本外壳在贴膜时,不易固定,易导致膜被贴歪,因此需要一种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该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解决了传统的贴膜装置易出现气泡、不易固定,易导致膜被贴歪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所述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中空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可转动地设置有齿轮,所述支撑板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齿条上固定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至少部分贯穿所述第一滑槽并连接有第一l型卡板,所述第二齿条上固定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至少部分贯穿所述第二滑槽并连接有第二l型卡板;所述第一l型卡板和所述第二l型卡板围合形成矩形框体结构,所述矩形框体结构内固定有壳体;所述支撑板中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一齿条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延伸出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齿条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延伸出所述支撑板。
5.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气缸台,所述气缸台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压膜板,启动所述气缸,能够使得压膜板与所述壳体相抵触。
6.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可滑动地设置有压膜筒,使得所述压膜筒能够与所述壳体的表面相接触。
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中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可滑动地设置有卡杆,滑动所述卡杆能够阻止所述第二齿条向外位移。
8.优选的,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所述卡杆上套接有弹簧。
9.优选的,所述卡杆上设置有把手,且所述把手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空腔的外部。
10.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两端相向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可滑动地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压膜筒。
11.优选的,所述第一l型卡板和所述第二l型卡板上均包裹有橡胶。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所述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中空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可转动地设置有齿轮,所述支撑板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分别形成有
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齿条上固定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至少部分贯穿所述第一滑槽并连接有第一l型卡板,所述第二齿条上固定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至少部分贯穿所述第二滑槽并连接有第二l型卡板;所述第一l型卡板和所述第二l型卡板围合形成矩形框体结构,所述矩形框体结构内固定有壳体;所述支撑板中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一齿条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延伸出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齿条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延伸出所述支撑板,在壳体生产后,需要对壳体的表面贴一层膜,以便于保护壳体的使用,在对可以进行贴膜时,需要先把第二开口上的卡杆通过把手抽开,然后,把第一l型卡板往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进行移动,第一l型卡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齿条进行移动,第一齿条移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条上的第二l型卡板朝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进行移动,接着,把壳体放在支撑板上,然后,把第一l型卡板往靠近支撑板的一端进行移动,第一l型卡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齿条进行移动,第一齿条移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条上的第二l型卡板靠近支撑板的一端进行移动(移动结束后,这里的卡杆通过弹簧的弹力对第二齿条进行限位,使得第二齿条不易发生位移),第一l型板与第二l型板围合形成矩形框体结构,壳体放在矩形框体结构,接着,把要贴的膜放在壳体上,然后启动气缸,气缸上的活塞杆上带动压膜板与壳体相抵触,对壳体进行贴膜,贴膜结束后,滑动工作台上的压膜筒,使得压膜筒对壳体上的膜进行按压,使得壳体的膜不易产生气泡,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得装置便于固定壳体,使得壳体不易产生位移,使得壳体在贴膜后不易产生气泡。
13.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贴膜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16.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贴膜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贴膜装置的齿轮结构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工作台;2、支撑板;3、齿轮;4、第一齿条;5、第二齿条;6、第一l型卡板;7、第二l型卡板;8、气缸台;9、气缸;10、卡杆;11、弹簧;12、把手;13、凹槽;14、滑块;15、支撑杆;16、压膜筒;18、压膜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外壳用贴膜装置,所述外壳贴膜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中空的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内可转动地设置有齿轮3,所述支撑板2内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齿轮3相啮合的第一齿条4和第二齿条5,所述支撑板2的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齿条4上固定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
至少部分贯穿所述第一滑槽并连接有第一l型卡板6,所述第二齿条5上固定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至少部分贯穿所述第二滑槽并连接有第二l型卡板7;所述第一l型卡板6和所述第二l型卡板7围合形成矩形框体结构,所述矩形框体结构内固定有壳体;所述支撑板2中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一齿条4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延伸出所述支撑板2,所述第二齿条5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延伸出所述支撑板2。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壳体生产后,需要对壳体的表面贴一层膜,以便于保护壳体的使用,在对其进行贴膜时,需要先把第二开口上的卡杆通过把手抽开,然后,把第一l型卡板往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进行移动,第一l型卡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齿条进行移动(第一齿条至少部分自第一开口延伸出支撑板),第一齿条移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条上的第二l型卡板朝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进行移动(此时,第二齿条至少部分自第二开口延伸出支撑板),接着,把壳体放在支撑板上,然后,把第一l型卡板往靠近支撑板的一端进行移动,第一l型卡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齿条进行移动,第一齿条移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条上的第二l型卡板靠近支撑板的一端进行移动(移动结束后,这里的卡杆通过弹簧的弹力对第二齿条进行限位,使得第二齿条不易发生位移),第一l型板与第二l型板围合形成矩形框体结构,壳体放在矩形框体结构,接着,把要贴的膜放在壳体上,然后启动气缸,气缸上的活塞杆上带动压膜板与壳体相抵触,对壳体进行贴膜,贴膜结束后,滑动工作台上的压膜筒,使得压膜筒对壳体上的膜进行按压,使得壳体的膜不易产生气泡,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得装置便于固定壳体,使得壳体不易产生位移,使得壳体在贴膜后不易产生气泡。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气缸台8,所述气缸台8上设置有气缸9,所述气缸9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压膜板18,启动所述气缸9,能够使得压膜板18与所述壳体相抵触,这是为了方便对壳体进行贴膜,使得壳体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保护;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1上可滑动地设置有压膜筒16,使得所述压膜筒16能够与所述壳体的表面相接触,这是为了对贴膜后的壳体进行按压,防止贴膜后的壳体产生气泡。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2中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可滑动地设置有卡杆10,滑动所述卡杆10能够阻止所述第二齿条5向外位移,这是为了固定第二齿条,使得第二齿条在对壳体进行固定后,使得第二齿条不易发生位移。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所述卡杆10上套接有弹簧11,这是为了使得卡杆移动的比较省力,使得卡杆能够通过弹簧的弹力能够自动对第二齿条进行限位。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杆10上设置有把手12,且所述把手12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空腔的外部,这是为了方便抽动卡杆,使得卡杆便于移动。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1的两端相向凹陷形成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可滑动地设置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上固定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压膜筒16,这是为了方便压膜筒进行转动,便于压膜筒进行位移,同时,也是为了对压膜筒进行限位,使得压膜筒在使用的不易发生偏差。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l型卡板6和所述第二l型卡板7上均包裹有橡胶,这是为了保护壳体,使得壳体在进行贴膜的过程中不易遭到损坏。
31.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3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