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滚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背光源硅胶双滚轮滚压设备。
背景技术:2.背光源硅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滚压工作来使背光源上下两侧的的遮光胶与膜材进行粘合。
3.现在背光源硅胶进行辊压的工序,通常是通过工作人员人力完成,人工对该材料进行滚压时材料受力不均,膜材与遮光胶之间的粘合力度不够,降低了膜材成品后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硅胶双滚轮滚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源硅胶双滚轮滚压设备,包括放料平台,所述放料平台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放料平台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前后两侧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内侧设置有移动滚轮,所述移动滚轮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滚轮固定轴,所述移动滚轮设置于放料平台上方位置。
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机箱,所述第一机箱固定连接于放料平台底部,所述第一机箱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蜗杆转轴,所述蜗杆转轴外圈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内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圈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外圈啮合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
7.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外圈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连接于放料平台内,所述第一螺纹杆顶部转动连接有顶板,第一螺纹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放料平台内,顶板对第一螺纹滑筒进行限位,使第一螺纹滑筒在向上移动时不会脱离第一螺纹杆外圈。
8.优选的,所述顶板底部位于第一螺纹杆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于放料平台顶部,所述第一螺纹杆外圈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滑筒,固定架在对顶板进固定的同时也通过顶板对第一螺纹杆进行支撑,增加了第一螺纹杆的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滑筒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侧固定连接有滚筒支撑滑架,所述滚筒支撑滑架套接于滚轮固定轴外圈与滚轮固定轴滑动连接,滚轮固定轴滑动连接于滚筒支撑滑架内圈,第一螺纹滑筒通过连接杆带动滚筒支撑滑架上下移动,滚筒支撑滑架通过滚轮固定轴带动移动滚轮上下移动。
10.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左侧第一螺纹滑筒远离固定架一侧方向,所述固定杆远离第一螺纹滑筒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机箱,所述第二机箱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右
侧转动连接有支撑转筒,所述支撑转筒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臂,支撑转筒通过l型连接臂对第二螺纹杆进行支撑,增加了第二螺纹杆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l型连接臂固定连接于右侧第一螺纹滑筒远离固定架一侧,所述第二螺纹杆外圈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滑筒,所述第二螺纹滑筒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转筒,固定转筒与转动轴转动连接对第二螺纹滑筒进行限位,使第二螺纹滑筒无法进行旋转只能随第二螺纹杆旋转而左右移动。
12.优选的,所述固定转筒内圈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二螺纹滑筒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固定连接于滚轮固定轴远离移动滚轮一侧,在滚轮固定轴于滚筒支撑滑架内移动的过程中限位片对滚轮固定轴进行限位,使移动滚轮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前后晃动,增加了移动滚轮对材料进行滚压时的稳定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硅胶双滚轮滚压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背光源硅胶双滚轮滚压设备,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可对移动滚轮的高度进行调节,使移动滚轮与放料平台顶部之间的距离可控,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辊压茶疗的厚度和工艺要求来对移动滚轮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无需专业人员进行调试,增加了工作效率。
15.2、该背光源硅胶双滚轮滚压设备,通过设置的移动机构,支撑转筒通过l型连接臂对蜗轮进行支撑,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移动滚轮与放料平台顶部左右移动对放置于放料平台顶部背光源的上下遮光胶进行来回两次的重复滚压,增加了遮光胶与膜材的粘合力度,在滚轮固定轴于滚筒支撑滑架内移动的过程中限位片对滚轮固定轴进行限位,使移动滚轮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前后晃动,增加了移动滚轮对材料进行滚压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剖视图;
20.图4为升降机构左侧部分剖视图;
21.图5为升降机构右侧部分剖视图;
22.图6为移动机构部分结构剖视图。
23.图中:1、升降机构;11、第一电机;1101、第一机箱;12、蜗杆转轴;13、蜗轮;14、第一转轴;15、第一伞齿轮;16、第二伞齿轮;17、第一螺纹杆;1701、轴承;1702、第一螺纹滑筒;18、固定架;1801、顶板;19、滚筒支撑滑架;1901、连接杆;2、移动机构;21、第二机箱;2101、固定杆;22、第二电机;23、第二螺纹杆;24、支撑转筒;25、l型连接臂;26、第二螺纹滑筒;27、固定转筒;28、转动轴;29、限位片;3、放料平台;4、支腿;5、垫板;6、移动滚轮;61、滚轮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7.实施例一
28.结合图1至图4,一种背光源硅胶双滚轮滚压设备,包括放料平台3,放料平台3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4,支腿4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5,放料平台3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1,升降机构1前后两侧设置有移动机构2,移动机构2内侧设置有移动滚轮6,移动滚轮6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滚轮固定轴61,移动滚轮6设置于放料平台3上方位置。
29.升降机构1包括第一机箱1101,第一机箱1101固定连接于放料平台3底部,第一机箱1101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蜗杆转轴12,蜗杆转轴12外圈啮合有蜗轮13,蜗轮13内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4,第一转轴14外圈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15,第一伞齿轮15外圈啮合有第二伞齿轮16,第二伞齿轮16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7,放料平台3四角转动连接的第一螺纹杆17旋转时同步带动第一螺纹滑筒1702移动,第一螺纹杆17外圈转动连接有轴承1701,轴承1701固定连接于放料平台3内,第一螺纹杆17顶部转动连接有顶板1801,第一螺纹杆17通过轴承1701转动连接于放料平台3内,顶板1801对第一螺纹滑筒1702进行限位,使第一螺纹滑筒1702在向上移动时不会脱离第一螺纹杆17外圈,顶板1801底部位于第一螺纹杆17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8,固定架18固定连接于放料平台3顶部,第一螺纹杆17外圈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滑筒1702,固定架18在对顶板1801进固定的同时也通过顶板1801对第一螺纹杆17进行支撑,增加了第一螺纹杆17的稳定性,第一螺纹滑筒1702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901,连接杆1901内侧固定连接有滚筒支撑滑架19,滚筒支撑滑架19套接于滚轮固定轴61外圈与滚轮固定轴61滑动连接,滚轮固定轴61滑动连接于滚筒支撑滑架19内圈,第一螺纹滑筒1702通过连接杆1901带动滚筒支撑滑架19上下移动,滚筒支撑滑架19通过滚轮固定轴61带动移动滚轮6上下移动。
30.实施例二
31.参阅图1-6,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移动机构2包括固定杆2101,固定杆2101固定连接于左侧第一螺纹滑筒1702远离固定架18一侧方向,固定杆2101远离第一螺纹滑筒170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机箱21,第二机箱21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3,第二螺纹杆23右侧转动连接有支撑转筒24,支撑转筒24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臂25,支撑转筒24通过l型连接臂25对第二螺纹杆23进行支撑,增加了第二螺纹杆23的稳定性,l型连接臂25固定连接于右侧第一螺纹滑筒1702远离固定架18一侧,第二螺纹杆23外圈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滑筒26,第二螺纹滑筒26内侧固定连
接有固定转筒27,固定转筒27与转动轴28转动连接对第二螺纹滑筒26进行限位,使第二螺纹滑筒26无法进行旋转只能随第二螺纹杆23旋转而左右移动,固定转筒27内圈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8,转动轴28远离第二螺纹滑筒26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片29,限位片29固定连接于滚轮固定轴61远离移动滚轮6一侧,在滚轮固定轴61于滚筒支撑滑架19内移动的过程中限位片29对滚轮固定轴61进行限位,使移动滚轮6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前后晃动,增加了移动滚轮6对材料进行滚压时的稳定性。
3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此装置使用时,在需要将移动滚轮6的高度向上进行调节时,首先启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启动带动蜗杆转轴12旋转,蜗杆转轴12旋转带动蜗轮13旋转,蜗轮13旋转带动第一转轴14旋转,第一转轴14旋转带动第一伞齿轮15旋转,第一伞齿轮15旋转带动第二伞齿轮16旋转,第二伞齿轮16旋转带动第一螺纹杆17旋转,第一螺纹杆17旋转带动第一螺纹滑筒1702与第一螺纹杆17外圈向上移动,第一螺纹滑筒1702向上移动带动连接杆1901向上移动,连接杆1901向上移动带动滚筒支撑滑架19向上移动,滚筒支撑滑架19向上移动带动滚轮固定轴61形势下移动,滚轮固定轴61行驶时移动带动移动滚轮6向上移动,此时即完成移动滚轮6水平高度向上调节的工作,在需要调节移动滚轮6水平高度使移动滚轮6向下移动时,同理首先启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启动带动蜗杆转轴12反转,由上可知蜗杆转轴12旋转带动第一螺纹杆17旋转,此时蜗杆转轴12反向旋转带动第一螺纹杆17反向旋转,第一螺纹杆17反转带动第一螺纹滑筒1702与第一螺纹杆17外圈向下移动,此时即完成移动滚轮6水平高度向下调节的工作;
33.在对放料平台3顶部的材料进行滚压时,首先启动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启动带动第二螺纹杆23旋转,第二螺纹杆23旋转带动第二螺纹滑筒26于第二螺纹杆23外圈向右移动,第二螺纹滑筒26移动带动固定转筒27移动,固定转筒27移动带动转动轴28移动,转动轴28移动带动限位片29移动,限位片29移动带动滚轮固定轴61移动,滚轮固定轴61移动带动移动滚轮6移动,移动滚轮6在移动的过程中底部与需要辊压的材料接触,使移动滚轮6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呈顺时针旋转,在移动滚轮6向右移动到达极限时,此时第二电机22带动第二螺纹杆23进行反向旋转,第二螺纹杆23反转带动第二螺纹滑筒26与第二螺纹杆23外圈向左移动,由上可知第二螺纹滑筒26移动带动移动滚轮6移动,第二螺纹滑筒26向左移动带动移动滚轮6向左移动,此时移动滚轮6呈逆时针旋转对底部材料进行二次辊压,如此往复即完成对材料的辊压工作。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