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AF接口外壳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6069发布日期:2022-10-22 07:4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AF接口外壳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usb af接口外壳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usb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usb af接口外壳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新兴的并逐渐取代其他接口标准的数据通信方式,由intel、compaq、digital、ibm、microsoft、nec及northerntelecom等计算机公司和通信公司于1995年联合制定,并逐渐形成了行业标准。usb总线作为一种高速串行总线,其具有usb具有传输速度快、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
3.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4.现有技术中,usb的成型方式一般均为注塑成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usb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于usb多样性的需求,usb生产企业推出了usb定制化服务。在usb定制化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的需求变高,使得usb的成型工艺流程更为繁琐,并且得到的产品还存在表面不光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usb af接口外壳成型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usb定制化生产过程中存在产品成型工艺流程复杂以及得到的产品表面不平整的技术问题。
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usb af接口外壳成型模具,包括模条、上模具以及与上模具相配合的下模具;
7.下模具上开设有下模条槽和若干下模腔,每个下模腔连接有下注料槽,下注料槽连接有下注料口,下注料槽还包括下注料槽初段,下注料槽初段与下注料口相连接;
8.上模具上开设有上模条槽和若干上模腔,每个上模腔连接有上注料槽,上注料槽连接有上注料口,上注料槽还包括上注料槽初段,上注料槽初段与上注料口不连接;
9.上模腔与下模腔相配合,且上模腔和下模腔均包括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分别与上注料槽和下注料槽相连接;
10.模条上开设有流道,流道与下注料槽以及上注料槽相连接;模条上还设置有若干定位凸片,每个定位凸片置于上模腔与下模腔中,且模条置于下模条槽和上模条槽中。
1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制得的usb产品不良率过高以及尺寸不一的问题,优选在定位凸片为长条状突出,大小与usb接线口凹槽一致。
12.优选的,定位凸片的数量与上模腔以及下模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13.优选的,上模具上设置有若干定位件。
14.优选的,下模具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定位件嵌入定位孔中。
15.优选的,上模具与下模具上均开设有若干线材槽,每个线材槽与第二腔室相连接。
16.优选的,上模具与下模具上均开设有放置腔。
17.优选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均开设有若干水冷孔,每个水冷孔均位于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前后表面。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以及下模具上均开设有模腔、模条槽以及注料槽,并且注料槽与注料口相通,模条上开设有流道,还设置有定位凸片。usb成型时,模条放置于上下模条槽之间,定位凸片置于上下模腔之间,成型用料通过注料口流入注料槽以及流道中,再通过注料槽以及流道流入模腔中,从而完成产品的成型。
20.2、本实用新型的上模腔和下模腔均包括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分别与上注料槽和下注料槽相连接。模腔的第二腔室与注料槽相连接,这样设置使得成型用料在流经注料槽后,可直接进入模腔的第二腔室中,从而避免产品在成型过程中出现毛刺以及表面不平整的现象。
21.3、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上设置有若干定位件,下模具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并且定位件嵌入定位孔中。设有定位孔以及定位件便于上模具以及下模具之间的连接配合,使得上模具以及下模具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凑不松动,从而增加了产品成型的稳定性,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
22.4、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与下模具上均开设有若干线材槽,每个线材槽与第二腔室相连接,上模具与下模具上均开设有放置腔。设有线材槽便于产品成型过程中线材与usb外模之间的连接固定,放置腔用于放置线材,使得模具合模时不会造成线材的损坏。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下模具的俯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上模具的俯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模条的俯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usb af接口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凸片的正视图。
28.其中,1-下模具,2-上模具,3-模条,4-下模条槽,5-下模腔,6-下注料槽, 7-下注料口,8-上模条槽,9-上模腔,10-上注料槽,11-上注料口,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流道,15-定位凸片,16-定位件,17-定位孔,18-线材槽, 19-放置腔,20-下注料槽初段,21-上注料槽初段。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sb af接口外壳成型模具,适用于usb2.0 af 接口外壳的成型,其包括模条3、上模具2以及与上模具2相配合的下模具1。模条3分别固定在下述上模具2以及下模具1的模条槽中。
30.下模具1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模条3的下模条槽4和若干下模腔5,每个下模腔5连通有下注料槽6,下注料槽6连通有下注料口7。下模腔5用于与下述上模腔9配合,共同完成产
品的成型。下注料槽6还包括下注料槽初段20,下注料槽初段20位于下注料口7远离下模条槽4的一端,并且下注料槽初段 20与下注料口7相连接。下注料口7中的料分别流入下注料槽6以及下注料槽初段20中,最后到达模腔中完成产品的成型。
31.上模具2上开设有上模条槽8和若干上模腔9,每个上模腔9连接并相通有上注料槽10,上注料槽10连接并相通有上注料口11。上注料槽10还包括上注料槽初段21,上注料槽初段21位于上注料口11远离上模条槽8的一端,并且上注料槽初段21与上注料口11不连接。
32.下注料槽初段20与下注料口7相连接,上注料槽初段21与上注料口11 不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平衡模腔的进料速度,从而避免各个模腔出现进料不均匀的问题。由于上模具2以及下模具1合模后,注料口中的胶料可分为两部分进入模腔中,其中一部分胶料流经下述模条3上的流道14再进入模腔中,其胶料流经的路程大于另一部分直接通过注料槽进入模腔的胶料的路程,因而会出现进料不均匀的问题;当下注料槽初段20与下注料口7相连接,上注料槽初段21与上注料口11不连接时,胶料在注料槽初段中的流通空间小于注料槽中的流通空间,进而使得注料槽中的胶料更多,走料速度更快,使得胶料能同时到达模腔,平衡模腔的进料速度。
33.上模腔9与下模腔5相配合,并且上模腔9和下模腔5均包括第一腔室12 以及第二腔室13,第二腔室13分别与上注料槽10和下注料槽6相连接。模腔的第二腔室13与注料槽相连接,这样设置使得成型用料在流经注料槽后,可直接进入模腔的第二腔室13中,从而避免产品在成型过程中出现毛刺以及表面不平整的现象。
34.上模具2上设置有若干定位件16,下模具1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17,定位件16嵌入定位孔17中。设有定位孔17以及定位件16便于上模具2以及下模具1之间的连接配合,使得上模具2以及下模具1之间的接触更为紧凑不松动,从而增加了产品成型的稳定性,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
35.上模具2和下模具1上均开设有若干水冷孔,每个水冷孔均位于上模具2 进而下模具1的前后表面。上模具2与下模具1上均开设有若干线材槽18,每个线材槽18与第二腔室13相连接。上模具2与下模具1上均开设有放置腔19,放置腔19与线材槽18相连接。设有线材槽18便于产品成型过程中线材与usb 外模之间的连接固定,放置腔19用于放置线材,使得模具合模时不会对线材造成损坏。两放置腔19之间还设置有凸起,凸起用于支撑上模具2和下模具1。
36.模条3上开设有流道14,流道14与下注料槽6以及上注料槽10相连接。成型用料通过注料口进入模具中,再沿着注料槽初段、注料槽以及流道14流动,到达模腔完成产品的成型。下注料槽6与上注料槽10以及流道14共同配合用于完成成型用料从注料口到达模腔。
37.模条3上还设置有若干定位凸片15,定位凸片15为长条状突出,大小与 usb接线口凹槽一致。定位凸片15的数量与上模腔9以及下模腔5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定位凸片15置于上模腔9与下模腔5中,且模条3 置于下模条槽4和上模条槽8中。
38.工作原理及过程:将模条3固定在下模具1的下模条槽4中,再移动上模具2完成上模具2与下模具1的合模,确保模条3、上模具2以及下模具1之间的相互契合,再将产品成型用料通过注料口注入模具中,模具中的胶料通过注料槽初段、注料槽以及流道14流动至模腔中,从而完成产品的成型。
39.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
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