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1748发布日期:2022-12-07 04:1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2.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3.现有的模具的成型部大多是依靠焊接在下模具内,导致模具的外壳无法适应不同形状的成型部,在需挤压其他形状的物品时,需将整个模具进行更换,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加工多种类型的模具的成本大大提高。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解决了模具的外壳无法适应不同形状的成型部,在需挤压其他形状的物品时,需将整个模具进行更换,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加工多种类型的模具的成本大大提高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下壳体、顶部敞口的成型部和用于卡紧成型部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成型部两侧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剖面为梯形,所述下壳体两侧均横向贯穿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腔竖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地横向贯穿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内端可拆卸地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适配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限位腔相适配的圆台,所述圆台卡嵌至所述限位腔内时将所述成型部卡紧至所述下壳体的内腔;
7.所述成型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定位座,所述下壳体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座相适配的固定槽,所述下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成型部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板相适配的插槽;
8.所述成型部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下壳体内壁面的前后端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条相适配的凹槽。
9.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螺纹连接地竖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所述成型部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10.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分为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螺旋环绕地开设第一螺旋槽,所述内壳体的表面螺旋环绕地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旋槽相适配的第二螺旋槽,所述内壳体安装至所述外壳体内腔时所述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拼接组成密闭的螺旋管道。
11.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侧壁面的上部横向连通有进水槽,所述外壳体的表面的上部
固定连接有螺旋接头。
12.优选的,所述内壳体底部的内部设置有弯曲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内壳体最底部的第二螺旋槽连通,所述外壳体侧壁面的下部横向连通有出水槽,所述内壳体安装至所述外壳体内腔时,冷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槽的内端拼接组成一完整密闭通道。
13.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固定块可拆卸连接。
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需更换成型部时,通过转动紧固螺栓,进而带动固定块和圆台脱离限位腔,直至圆台和固定块缩进至容纳腔内,再转动第一螺栓,对成型部底部解除固定后,即可对成型部进行更换,无需更换外壳,从而实现多个形状的成型部适应一个外壳,适配性较好,较大程度节约了加工成本,使用较为方便,同时底部设置的冷却管可对成型部进行冷却,有效提高了成型工件的冷却成型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俯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所示外壳体和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所示仰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1所示紧固螺栓、固定块和圆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下壳体;2、成型部;3、螺旋接头;4、容纳腔;5、紧固螺栓;6、固定板;7、限位腔;8、圆台;9、固定块;10、支撑环;11、固定槽;12、定位座;13、插槽;14、插板;15、第一螺栓;16、限位条;17、凹槽;18、外壳体;19、内壳体;20、第一螺旋槽;21、进水槽;22、冷却管;23、第二螺栓;24、第二螺旋槽;25、出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俯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外壳体和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仰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紧固螺栓、固定块和圆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包括下壳体1、顶部敞口的成型部2和用于卡紧成型部2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成型部2两侧的限位腔7,限位腔7剖面为梯形,下壳体1两侧均横向贯穿开设有容纳腔4,容纳腔4的内腔竖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上螺纹连接地横向贯穿设置有紧固螺栓5,紧固螺栓5的内端可拆卸地设置有与容纳腔4相适配的固定块9,固定块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限位腔7相适配的圆台8,圆台8卡嵌至限位腔7内时将成型部2卡紧至下壳体1的内腔。
25.固定板6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容纳腔4的内腔。
26.当容纳腔4截面为多边形时,固定块9为棱柱,容纳腔4截面为圆时,固定块9为圆
柱,通过固定块9始终贴合在容纳腔4的内壁面,对圆台8起到支撑效果。
27.当成型部2放置下壳体1内腔后,支撑环10会支撑在下壳体1上,通过转动紧固螺栓5,带动固定块9和圆台8运动,通过圆台8对限位腔7的不断卡紧,形成过盈配合,进而对成型部2进行固定
28.成型部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定位座12,下壳体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定位座12相适配的固定槽11,下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板14,成型部2的底部开设有与插板14相适配的插槽13。
29.固定槽11内设置有多个橡胶凸起,当定位座12插入固定槽11内时,橡胶凸起对定位座12进行挤压,使成型部2更加稳定。
30.当成型部2放置下壳体1内腔时,插板14会插入插槽13内,使成型部2与下壳体1紧密贴合,使成型部2不会出现晃动。
31.在将成型部2取出时,定位座12也可起到支撑腿作用。
32.定位座12固定在成型部2底部的四个拐角处。
33.成型部2的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6,下壳体1内壁面的前后端开设有与限位条16相适配的凹槽17。
34.当成型部2放置下壳体1内腔时,限位条16会对成型部2起到限位固定效果,使成型部2更加稳定。
35.下壳体1的底部螺纹连接地竖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螺栓15,成型部2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螺栓15相适配的螺纹孔。
36.当成型部2放置下壳体1内腔时,可拧动第一螺栓15,通过成型部2底部的螺纹孔,可将成型部2与下壳体1贴合的更加紧密,达到对成型部2的固定效果。
37.下壳体1分为外壳体18和内壳体19,外壳体18的内壁面螺旋环绕地开设第一螺旋槽20,内壳体19的表面螺旋环绕地开设有与第一螺旋槽20相适配的第二螺旋槽24,内壳体19安装至外壳体18内腔时第一螺旋槽20和第二螺旋槽24拼接组成密闭的螺旋管道。
38.在外壳体18的第一螺旋槽20顶部与底部和内壳体19的第二螺旋槽24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密封垫,在成型部2放置下壳体1内部时,密封垫会因自身的弹性相对进行挤压,对第一螺旋槽20和第二螺旋槽24实现密封,不会在冷却水流动时漏水。
39.外壳体18侧壁面的上部横向连通有进水槽21,外壳体18的表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接头3。
40.内壳体19底部的内部设置有弯曲的冷却管22,冷却管22的进水口与内壳体19最底部的第二螺旋槽24连通,外壳体18侧壁面的下部横向连通有出水槽25,内壳体19安装至外壳体18内腔时,冷却管22的出水口与出水槽25的内端拼接组成一完整密闭通道。
41.冷却管22布置在内壳体19底部内部的中部,固定槽11位于内壳体19的四个拐角,固定槽11不会贯穿冷却管22,不会阻碍冷却管22的正常使用。
42.冷却管22的进水口处的顶部和底部和最底部的螺旋管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密封垫,在成型部2放入下壳体1内腔时,冷却管22的进水口和最底部的螺旋管道进行连通,通过设置的密封垫,螺旋管道里的冷却水流入冷却管22时漏出。
43.冷却管22形状为多重弯曲状,冷却效果较好,冷却面积较大。
44.当需对模具冷却时,通过螺旋接头3接上外部的水管,冷却水会通过水管进入进水
槽21,进而进入螺旋管道内,通过螺旋通过会进入冷却管22内,成型部2上的热量会通过热传导至内壳体19内,通过冷却管22和内壳体19的接触,且因冷却水不断的循环流动,会将内壳体19上的热量带走,进而对成型部2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水会通过出水槽25流出。
45.紧固螺栓5通过第二螺栓23与固定块9可拆卸连接。
46.紧固螺栓5靠近固定块9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螺栓23相适配的螺纹孔,固定块9和圆台8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螺栓23相适配的螺纹槽。
47.远离紧固螺栓5一端的螺纹槽外扩形成收纳腔。
48.在第二螺栓23的一端转动至紧固螺栓5内的螺纹孔内时,第二螺栓23的螺栓头部会进入收纳腔内,对紧固螺栓5和固定块9进行固定的同时不会阻碍圆台8的正常使用。
49.成型部2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螺栓15相适配的螺纹孔,下壳体1开设有与第一螺栓15相适配的螺纹槽。
50.远离成型部2的一端的螺纹槽外扩形成收纳腔。
51.在第一螺栓15的一端转动至成型部2底部的螺纹孔内时,第一螺栓15的螺栓头部会进入收纳腔内,对成型部2和下壳体1进行固定的同时不会阻碍下壳体1的正常放置。
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53.在将成型部2放入下壳体1的内腔时,通过定位座12插入固定槽11内,同时下壳体1底部的插板14会插入成型部2底部开设的插槽13内,限位条16插入凹槽17内,使成型部2不会晃动,再转动紧固螺栓5带动固定块9和圆台8开始运动,圆台8会对成型部2上的限位腔7卡紧,再拧紧第一螺栓15,对成型部2达到固定的效果,需对成型部2进行冷却时,通过外部的水管和螺旋接头3进行连接,冷却水进入进水槽21内,进而流向螺旋管道,再流入冷却管22内,对成型部2进行冷传导冷却,冷却后的水会通过出水槽25流出。
5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成型部的模具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5.需更换成型部2时,通过转动紧固螺栓5,进而带动固定块9和圆台8脱离限位腔7,直至圆台8和固定块9缩进至容纳腔4内,再转动第一螺栓15,对成型部2底部解除固定后,即可对成型部2进行更换,无需更换外壳,从而实现多个形状的成型部2适应一个外壳,适配性较好,较大程度节约了加工成本,使用较为方便,同时底部设置的冷却管22可对成型部2进行冷却,有效提高了成型工件的冷却成型效率。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