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4976发布日期:2023-01-31 21:4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胶料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通过将胶水等胶料注入成型模具中使胶料成型连接于工件以制成产品。胶料注入成型的方式大致为:成型模具装夹于灌胶设备后,于灌胶设备内注入胶料(又称灌胶),之后会将灌胶的成型模具转运至烤炉设备中,采用加热或保温方式加速胶料固化,胶料固化后与工件连接以成型为产品。然而,上述成型方式中,若将光敏类胶料注入至目前使用的成型模具中,则固化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导致综合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成型装置,以减少胶料固化的时间,提高胶料固化的效率。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型装置,包括:合模适配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透光的成型模仁,设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之间,用于容置工件并与所述第一模具、所述工件配合形成一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用于容纳胶料,以使所述胶料固化连接于所述工件;其中,所述第二模具设有与所述成型腔相对应的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用于透光以促进所述胶料固化。
5.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成型装置还包括:固化光源,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用于发出可促进所述胶料固化的光线。
6.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固化光源为紫外线光源或可见光光源。
7.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透光区域包括相对应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于所述成型腔;所述第二模具包括:成型基座,连接于所述成型模仁,所述第一透光区设于所述成型基座;及支撑基座,容置所述成型基座,所述第二透光区设于所述支撑基座。
8.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模具还包括:底座,容置所述支撑基座;固化光源,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基座之间,对应于所述第二透光区,用于发出可促进所述胶料固化的光线。
9.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成型基座为玻璃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透光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透光孔。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透光区域包括透光孔和透光片中至少之一。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成型装置还包括:导光件,设于所述成型模仁和所述透光区域之间,用于透光及匀光。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光件包括玻璃件和硅胶件中至少之一。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成型模仁为硅胶件。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模具设有与所述成型腔连通并用于注入所述胶
料的注胶孔。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成型装置还包括: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转动连接,以夹持固定与所述第二模具合模的所述第一模具。
17.上述成型装置,工件装夹于成型模仁后,通过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配合将工件固定于成型模仁,于成型模仁、第一模具、工件配合形成的成型腔内注入胶料,通过透光区域使光线透过透光区域并透过成型模仁以照射成型腔内的胶料,使得胶料在光线的照射下能够快速固化,减少胶料固化的时间,提高胶料固化的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的成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所示的第二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2所示的成型模仁和导光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3所示的成型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图2所示的第一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2所示的第一模具的又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图2所示的夹持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7.成型装置100
28.第一模具10
29.第一板11
30.容置槽111
31.第一连接孔112
32.导向孔113
33.弧形槽114
34.第二板12
35.第二连接孔121
36.连接件13
37.第二模具20
38.透光区域21
39.第一透光区211
40.第二透光区212
41.成型基座22
42.成型槽221
43.第一冗余孔222
44.支撑基座23
45.支撑槽231
46.第二冗余孔232
47.底座24
48.容纳槽241
49.调整槽242
50.调整件243
51.注胶孔244
52.溢胶孔245
53.固化光源25
54.注胶管26
55.溢胶管27
56.导向柱28
57.成型模仁30
58.导胶槽31
59.入胶孔32
60.出胶孔33
61.流胶槽34
62.成型腔40
63.导光件50
64.夹持组件60
65.转动件61
66.本体62
67.止挡槽621
68.贯通孔622
69.止挡件63
70.第二弹性件64
71.压紧件65
72.安装槽651
73.弧形面652
74.紧固件66
75.转轴67
76.工件200
77.成型件201
具体实施方式
7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8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厚度小于第二特征。
82.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8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型装置,包括:合模适配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透光的成型模仁,设于该第一模具和该第二模具之间,用于容置工件并与该第一模具、该工件配合形成一成型腔,该成型腔用于容纳胶料,以使该胶料固化连接于该工件;其中,该第二模具设有与该成型腔相对应的透光区域,该透光区域用于透光以促进该胶料固化。
8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成型装置,工件装夹于成型模仁后,通过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配合将工件固定于成型模仁,于成型模仁、第一模具、工件配合形成的成型腔内注入胶料,通过透光区域使光线透过透光区域并透过成型模仁以照射成型腔内的胶料,使得胶料在光线的照射下能够快速固化,减少胶料固化的时间,提高胶料固化的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8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86.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型装置100。成型装置100用于容置工件200和注入胶料(图未示),胶料固化成型后与工件200连接以形成工件200上的成型件201,成型件201可以为工件200上的包裹件、覆盖件或立柱等小件等结构,也可以为连接工件200上各零件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胶料为uv胶水,但也可以为其他光敏胶料或可用于灌胶成型并可进行光照固化的液态物料。工件200可以为电子产品的前面板、背板、玻璃模组等需要通过灌胶成型的方式以形成产品的物件。
87.请继续参阅图2,成型装置100包括第一模具10、第二模具20及成型模仁30。
88.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之间合模适配,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可装夹工件
200于成型模仁30。成型模仁30可以透光,成型模仁30设于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之间,成型模仁30用于容置工件200并与第一模具10、工件200相配合以形成一成型腔40,成型腔40与工件200所成型的成型件201的形状大致相似,成型腔40用于容纳胶料,以使胶料固化后连接于工件200以形成工件200的成型件201。其中,第二模具20设有与成型腔40相对应的透光区域21,透光区域21用于透光以使光线促进胶料固化,从而使得胶料快速固化,减少胶料固化的时间。
89.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成型装置100的一实施过程大致为:首先,将成型模仁30放置于第二模具20上,使得成型模仁30与第二模具20的透光区域21大致相对应设置,即光线透过透光区域21后可以照射在成型模仁30上。然后,将工件200放置于成型模仁30上。接着,使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进行合模,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相配合以将工件200固定于成型模仁30上,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合模后,第一模具10、工件200与成型模仁30相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纳胶料的成型腔40。接着,于成型腔40内注入胶料。接着,使用一光源发出光线,使光线透过透光区域21并透过成型模仁30照射成型腔40内的胶料,胶料在光线的照射下快速固化,胶料固化后与工件200连接形成产品。接着,使光源不再发出光线或使成型装置100远离光源,对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进行拆模作业,拆模后取出该产品,可根据需要对产品进行后续处理。如此,实现使成型件201连接于工件200的灌胶成型。
9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成型腔40内的胶料并非全部用于固化成型为工件200的成型件201。成型腔40的部分腔体内的胶料固化成型为工件200的成型件201,该部分腔体的形状与工件200的成型件201相似;其余部分的腔体则用于对胶料进行导流,使胶料可以流入到该部分腔体内。本技术实施例对成型腔40的形状不作限定,成型腔40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
91.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域21可以为透光孔、环状的透光片或透光孔与透光片的结合。其中,透光孔与透光片的结合可以理解为在透光片上开设透光孔。
92.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型模仁30可以为硅胶件。硅胶件具有高透光率,光线容易透过硅胶件,光线的使用率高。硅胶件的性能稳定性高,硅胶件受到光线照射后,无论化学性能还是物理机械性能,随温度的变化都很小。硅胶件易于成型,材料容易获得,容易加工成型并降低制造成本。硅胶件还不易损伤工件200的外表面,有利于保护工件200的外表面。硅胶件还容易与固化后的胶料相分离,有利于对工件200进行脱膜。其中,硅胶件的材料可以为4-甲基戊烯(tpx,4-methylpentene-1)、环烯烃共聚物(coc,copolymers of cycloolefin)等。
93.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成型模仁30还可以为具有高透光率的玻璃物件。其中,玻璃可以为单质玻璃、有机玻璃或无机玻璃,优选为无机玻璃中的石英玻璃。
94.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型装置100还包括导光件50,导光件50设于成型模仁30和透光区域21之间,导光件50用于对透过透光区域21的光线进行导光,以使光线能够更好地、更均匀地照射成型模仁30。
95.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型装置100还包括夹持组件60。夹持组件60与第二模具20转动连接,以夹持固定与第二模具20合模的第一模具10。如此,通过夹持组件60,使得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能够紧密地合模,有利于将工件200紧密地压紧于成型模仁30上,以益于后续的灌胶、固化等工作。
96.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20包括用于支撑成型模仁30的成型基座22。透光区域21包括第一透光区211。
97.成型基座22连接于成型模仁30,成型基座22用于支撑成型模仁30,保证成型模仁30的尺寸,第一透光区211对应地设于成型基座22上。如此,通过成型基座22,第二模具20对成型模仁30的支撑性好,成型模仁30不易变形,保证注入胶料后成型腔40不易变化,有利于保证胶料固化成型后的成型件201的精度。
9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成型基座22为玻璃件,玻璃件的透光率高,光线容易透过玻璃件。玻璃件的硬度高,有利于对成型模仁30进行支撑。第一透光区21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透光孔,多个透光孔均匀地设于成型基座22上。如此,通过多个透光孔及玻璃件,成型基座22的透光率高,能够保证更多的光线透过成型基座22及第一透光区211,有利于提高光线的使用率。
99.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成型基座22也可以为透光的硅胶件或硬性的金属件或塑料件,如由模具钢、塑钢等材料制成。第一透光区211的多个透光孔均匀地设于成型基座22上。第一透光区211也可以为设置于成型基座22上的玻璃件或玻璃件与透光孔的结合。
1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成型基座22开设有成型槽221,成型槽221用于容置成型模仁30。成型槽22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冗余孔222,第一冗余孔222用于容纳工件200凸出于成型模仁30的部分,从而使得工件200能够与成型模仁30紧密地结合以形成成型腔40。相应地,第一透光区211设于成型槽221的槽底且环绕第一冗余孔222设置。当第一透光区211包括多个透光孔时,多个透光孔贯穿成型槽221的槽底。
101.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成型基座22的透光性较好时,根据工件200的尺寸及类型,第一冗余孔222可以省略。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型基座22为玻璃件等易碎的物料时,第二模具20还可以包括可容置成型基座22的支撑基座23,此时,透光区域21还包括与第一透光区211相对应的设于支撑基座23的第二透光区212。支撑基座23用于容置成型基座22并支撑成型基座22及成型模仁30以进一步进行支撑,保障成型模仁30的尺寸及成型的品质。第二透光区212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透光孔,多个透光孔均匀地设于支撑基座23上。如此,通过支撑基座23对成型基座22进行支撑,还可使得成型基座22不易碎裂,保证成型装置100的稳定性。
103.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透光区212也可以为设置于支撑基座23上的玻璃件或玻璃件与透光孔的结合。
1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基座23可以为硬性的金属件或塑料件,如由模具钢、塑钢等材料制成,支撑基座23开设有支撑槽231,支撑槽231用于容置成型基座22。支撑槽231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冗余孔232,第二冗余孔232与第一冗余孔222连通并相配合以容纳工件200凸出于成型模仁30的部分,从而使得工件200能够与成型模仁30紧密地结合以形成成型腔40。相应地,第二透光区212设于支撑槽231的槽底且环绕第二冗余孔232设置。当第二透光区212也包括多个透光孔时,多个透光孔贯穿支撑槽231的槽底。如此,支撑基座23为硬性的塑料件,能够对成型基座22进行支撑,保护成型基座22不易碎裂,还有利于减轻成型装置100的重量。
105.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成型基座22也可以为硬性的金属件或塑料件。当
成型基座22为硬性的金属件或塑料件时,支撑基座23可以省略。当成型基座22为玻璃件时,通过适当地选取成型基座22的材料及对成型基座22进行适当地设置,支撑基座23也可以省略。
10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20还包括底座24和固化光源25。
107.底座24与第一模具10相适配,底座24用于容置成型基座22或容置支撑基座23。固化光源25设于底座24和成型基座22之间或设于底座24和支撑基座23之间,固化光源25对应于第一透光区211或第二透光区212,固化光源25用于发出可促进胶料固化的光线。
1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24面向第一模具10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241,容纳槽241用于容置支撑基座23。固化光源25设于容纳槽241的槽底和支撑基座23之间,固化光源25所发出的光线对应于第二透光区212。固化光源25连接于容纳槽241的槽底,固化光源25与支撑基座23之间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固化光源25可以为紫外线光源,固化光源25用于发出紫外线。如此,固化光源25所发出的紫外线透过第二透光区212及第一透光区211后照射至成型模仁30,并透过透光的成型模仁30照射至成型腔40内的胶料,胶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快速固化成型,减少胶料固化的时间。
109.可以理解地,当固化光源25包括多个发光源,例如多个灯珠时,固化光源25可以与支撑基座23连接,固化光源25的多个发光源分别与支撑基座23的第二透光区212的多个透光孔对应设置。如此,使得固化光源25所发出的光线的使用率高。
11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固化光源25还可以为可见光光源或其它与灌入的光敏胶料相对应的光源,该固化光源25用于发光,以促进胶料快速固化。
111.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固化光源25还可以独立于第二模具20设置。示例性地,固化光源25设于第二模具20外,第二模具20包括成型基座22和支撑基座23,成型基座22上设有第一透光区211,支撑基座23设有第二透光区212,第一透光区211和第二透光区212可以理解为透光区域21。固化光源25与支撑基座23的第二透光区212相对应设置,固化光源25发出的光线透过第二模具20的支撑基座23上的第二透光区212及成型基座22上的第一透光区211以照射至成型模仁30。
112.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第二模具20包括成型基座22并且不包括支撑基座23为例进行说明,底座24的容纳槽241用于容置成型基座22。固化光源25设于容纳槽241的槽底和成型基座22之间,固化光源25所发出的光线对应于第一透光区211。固化光源25连接于容纳槽241的槽底,固化光源25与成型基座22之间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固化光源25用于发出紫外线。如此,固化光源25所发出的紫外线透过第一透光区211后照射至成型模仁30,并透过透光的成型模仁30照射至成型腔40内的胶料,胶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快速固化成型,减少胶料固化的时间。
113.可以理解地,当固化光源25包括多个发光源,例如多个灯珠时,固化光源25可以与成型基座22连接,固化光源25的多个发光源分别与成型基座22的第一透光区211的多个透光孔对应设置。如此,使得固化光源25所发出的光线的使用率高。
114.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固化光源25还可以独立于第二模具20设置。示例性地,固化光源25设于第二模具20外,第二模具20包括成型基座22,成型基座22上设有第一透光区211,第一透光区211也可以理解为透光区域21。固化光源25与成型基座22的第一透光区211相对应设置,固化光源25发出的光线透过第二模具20的成型基座22上的第一透光
区211以照射至成型模仁30。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区域21可以包括透光孔和透光片中至少之一。示例性地,透光区域21包括多个透光孔,该多个透光孔可以理解为第一透光区211和/或第二透光区212的透光孔。透光区域21包括透光片,该透光片可以为玻璃片,该玻璃片设于成型基座22或支撑基座上,该透光片还可以独立于成型基座22和支撑基座23并与固化光源25相对设置,例如,玻璃片设于成型基座22与成型模仁30之间。
1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24面向第一模具10的一侧还开设有至少两个调整槽242,至少两个调整槽242分别位于底座24的一长边和一短边上,调整槽242内设置有相适配的调整件243。如此,通过调整件243与调整槽242,便于装配成型基座22或支撑基座23,以及便于从成型基座22或支撑基座23的相邻两侧面压紧成型基座22或支撑基座23于底座24的容纳槽241内,便于对第二模具20进行组装。
117.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50为框状结构,导光件50设于成型模仁30和透光区域21之间,导光件50用于透光及匀光。如此,通过设置导光件50,光线经过透光区域21后照射至导光件50,导光件50对光线进行处理,以使光线能够更好地照射于成型模仁30。通过设置导光件50为框状结构,还可以使工件200凸出于成型模仁30的部分延伸至第一冗余孔222和第二冗余孔232内,以避免导光件50与工件200之间产生干涉。
1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光件50为一体式框状石英玻璃件,可以理解地,该玻璃件还可以为透镜、扩散片等光学元件,光线经过该玻璃件的光学调制后,可以匀光照射至成型模仁30。其中,本技术实施例对“匀光”定义如下:光线经过透光区域21的透光孔后,每个透光孔处的光线可以理解为“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多个点光源发出的光线无法全面地照射在成型模仁30上,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该玻璃件的光学调试后,导光件50可以改变光线的发散角度,从而使得光线可以均匀地照射在成型模仁30上。
119.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导光件50还可以为一体式框状硅胶件。导光件50还可以为分段式玻璃件或分段式硅胶件。当导光件50为分段式玻璃件或分段式硅胶件时,分段式玻璃件或分段式硅胶件应当覆盖对应的透光孔,从而对光线进行光学调制。可以理解地,导光件50可以为单独的玻璃件或硅胶件,也可以为玻璃件与硅胶件的拼装连接件。
120.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型模仁30为框状结构。成型模仁30开设有框状的导胶槽31。本技术实施例定义导胶槽31靠近成型模仁30中心的槽壁为内槽壁,与内槽壁相对应的为外槽壁,显然,这并不是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导胶槽31的槽底开设有入胶孔32和出胶孔33,入胶孔32用于使胶料注入导胶槽31内,并由导胶槽31将胶料导流至成型腔40内,出胶孔33用于成型腔40内的胶料注满时使多余的胶料流出。导胶槽31的内槽壁上开设有多个流胶槽34,多个流胶槽34均与成型腔40连通,流胶槽34用于使导胶槽31内的胶料流入成型腔40内。其中,入胶孔32和出胶孔33的数量均为两个。
121.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框状的导胶槽31也可以理解为成型腔40的一部分,导胶槽31内的胶料固化成型后与工件200连接形成成型件201,所形成的成型件201也可以为环绕工件200的框状结构。
122.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入胶孔32和出胶孔33的数量还可以均为一个、三个或更多个。入胶孔32和出胶孔33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例如,入胶孔32的数量为两个,出胶孔33的数量为一个。
123.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20设有与成型腔40连通并用于注入胶料的注胶孔244,注胶孔244的数量与入胶孔32的数量相等。如此,通过注胶孔244向成型腔40注入胶料。
1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具20的底座24设有与入胶孔32数量相等的两个注胶孔244和与出胶孔33数量相等的两个溢胶孔245,注胶孔244通过注胶管26与入胶孔32连通,溢胶孔245通过溢胶管27与出胶孔33连通。注胶管26和溢胶管27均为圆筒状,注胶管26和溢胶管27可以通过贯穿底座24与成型模仁30之间的固化光源25、支撑基座23、成型基座22及导光件50的方式分别与入胶孔32和出胶孔33连通,注胶管26和溢胶管27还可以通过贯穿固化光源25和支撑基座23后与成型基座22连接,并在成型基座22与导光件50上开设用于注胶和溢胶的孔的方式分别与入胶孔32和出胶孔33连通。如此,通过注胶管26和溢胶管27,成型装置100可以从底座24的注胶孔244向成型模仁30的导胶槽31注入胶料,进而使胶料流入成型腔40内,当底座24的溢胶孔245有胶料流出时,说明成型腔40内的胶料已经注满,可以停止向成型腔40注入胶料。在停止向成型腔40注入胶料后,可以在注胶孔244和溢胶孔245处塞上塞子,以避免胶料通过注胶孔244和溢胶孔245发生外溢。
125.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注胶管26和溢胶管27均还可以为折弯的筒状,注胶管26和溢胶管27通过折弯的方式绕过底座24与成型模仁30之间的固化光源25、支撑基座23、成型基座22及导光件50。如此,避免破坏固化光源25、支撑基座23、成型基座22及导光件50的整体性。
126.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模具20不包括支撑基座23,当注胶管26和溢胶管27贯穿固化光源25后与成型基座22连接时,注胶管26和溢胶管27还具有支撑成型基座22的作用,使得成型基座22与底座24之间具有用于容纳固化光源25的空间,能够为固化光源25提供散热及安装的空间,有利于提升固化光源25的使用寿命。
127.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合模时可将工件200压紧于成型模仁30上。第一模具10包括第一板11、第二板12和至少一连接件13。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均大致为板状,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通过至少一连接件13连接。如此,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之间通过连接件13可以实现连接,以使第二板12将工件200压紧于成型模仁30上。其中,第二板12可以具有弹性,或者第二板12为柔性材料,或者第二板12的部分为柔性材料,从而避免在将工件200压紧于成型模仁30上时对工件200造成损伤。连接件13可以具有弹性,从而使得第一板11和第二板12之间为弹性连接,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合模时可将工件200弹性压紧于成型模仁30上。
128.具体地,第一板11靠近第二板12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111,容置槽111用于适配地容置第二板12。第一板11的容置槽111的槽底开设有与连接件13的数量相等的第一连接孔112。第二板12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2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21,第二连接孔121可以为台阶孔。连接件13可以为阶梯柱状,连接件13的一端适配地固定设于第一连接孔112内,连接件13的另一端适配地活动设于第二连接孔121的内部,且连接件13通过阶梯结构被止挡于第二连接孔121的内部。如此,通过连接件13与第二连接孔121的活动连接,使得第一板11与第二板12可以活动连接而不分离。其中,第一连接孔112、第二连接孔121及连接件13的数量可以为四个。
129.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模具10的一实施过程大致为:将工件200放置于成型模仁
30上之后,将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适配地合模,在合模的过程中,第二板12与工件200接触,工件200迫使第二板12向第一板11移动,第二板12在向第一板11移动的过程使得连接件13产生弹力,当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合模完成之后,第一板11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二板12在连接件13的弹性作用下将工件200紧密地压紧于成型模仁30上。如此,使得工件200能够紧密地被压紧于成型模仁30上,工件200、第一模具10及成型模仁30所形成的成型腔40符合灌胶要求。
13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12、第二连接孔121及连接件13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个。
1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孔112为盲孔,从而避免灰尘等杂质从第一连接孔112进入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的内部而污染胶料。
1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11上开设有至少一导向孔113,请参阅图3,底座24面向第一板11的一侧设置有与导向孔113相适配的导向柱28,导向柱28大致为圆台形。导向孔113和导向柱28的数量均为四个。如此,通过导向孔113与导向柱28的配合,有利于使得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精准合模。
133.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向孔113和导向柱28的数量还可以均为一个、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个。
134.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型装置100的夹持组件60包括两对转动件61及一对本体62。两对转动件61分别通过转轴67与底座24的相对两侧转动连接,一个本体62与底座24一侧的两个转动件61连接。本体62远离转动件6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止挡槽62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本体62上的止挡槽62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本技术实施例以其中一个止挡槽621及止挡槽621上的相应零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135.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转动件61还可以为一对、三对或更多对。一个本体62上的止挡槽621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两个、四个或更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136.夹持组件60还包括与止挡槽621数量相等的止挡件63,止挡件63大致为板状,止挡件63通过螺栓等紧固件66固定设置于止挡槽621内。每个止挡槽621的槽底开设有两个贯通孔622,贯通孔622贯通本体62。两个贯通孔622内分别对应设置有一第二弹性件64及一压紧件65。压紧件65活动设置于贯通孔622内,第二弹性件64的一端与止挡件63连接,第二弹性件64的另一端与压紧件65连接。如此,通过止挡件63对第二弹性件64进行止挡,第二弹性件64弹性连接压紧件65,从而使得压紧件65可以弹性抵接第一模具10。
137.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每个止挡槽621的槽底还可以开设有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贯通孔622。一个本体62上的多个止挡槽621之间还可以相互连通以形成一个止挡槽621。
13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贯通孔622可以为台阶孔,压紧件65与贯通孔622相适配,压紧件65设置有与第二弹性件64连接的安装槽651,第二弹性件64的另一端与安装槽651的槽底相抵接,压紧件65在台阶的配合下活动止挡于贯通孔622内。如此,第二弹性件64可以不与止挡件63和压紧件65固定连接,在装配压紧件65及第二弹性件64时,首先将压紧件65放置于贯通孔622内,再将第二弹性件64放置于压紧件65的安装槽651内,然后再通过紧固件66将止挡件63安装于止挡槽621内,即可实现压紧件65及第二弹性件64的装配,夹持组件60的
安装简单,易于组装。
1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紧件65凸出于贯通孔622的一端为弧形面652,第一模具10的第一板11背离第二板12的一侧开设有与压紧件65的弧形面652相适配的弧形槽114(请参阅图6)。如此,通过弧形面652与弧形槽114的配合,使得压紧件65容易滑入弧形槽114内,便于夹持组件60经转动后压紧第一模具10于第二模具20。
140.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夹持组件60的一实施过程大致为:将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合模之后,握持一对本体62,使本体62带动转动件61绕第二模具20的底座24转动,本体62带动止挡件63等零件朝第一模具10的第一板11的方向转动,当压紧件65的弧形面652与第一板11的表面抵接时,压紧件65受到第一板11的阻碍朝向止挡件63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挤压第二弹性件64,第二弹性件64受到挤压产生弹力。当压紧件65的弧形面652滑入弧形槽114后,压紧件65在第二弹性件64的弹力作用下压紧第一板11。如此,通过压紧件65与第二弹性件64的配合,使得夹持组件60将第一模具10压紧于第二模具20。
141.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成型装置100的一实施过程大致为:首先,将第二模具20置于一机台面上。然后,将成型模仁30放置于成型基座22上。接着,将工件200放置于成型模仁30上。接着,将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进行合模。接着,转动夹持组件60,使得夹持组件60将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20合模完成,并使第一模具10利用弹力能够将工件200紧密地压紧于成型模仁30。接着,通过底座24的注胶孔244向成型腔40内注入胶料,直至溢胶孔245有胶料流出,停止注胶。接着,控制固化光源25点亮,使固化光源25发出紫外光,紫外光透过成型基座22的第一透光区211及导光件50照射至成型腔40内的胶料。接着,固化光源25照射胶料预设时间后,控制固化光源25熄灭。接着,转动夹持组件60,使得夹持组件60松开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接着,取下第一模具10,取出与固化后的胶料连接的工件200,如此,实现连接于工件200的成型件201的灌胶成型。
1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成型装置100,通过夹持组件60、第一模具10及第二模具20的配合将工件200紧密地容置于成型模仁30上,使得工件200、第一模具10及成型模仁30所形成的成型腔40符合灌胶要求,所形成的成型件201的精度高。将工件200放置于成型模仁30后,于底座24的注胶孔244向成型腔40内注入胶料,通过观察溢胶孔245是否有胶料流出以确定注胶是否完成,防止过度注胶而撑坏成型模仁30,避免浪费胶料及损坏成型装置100。注胶完成后,通过固化光源25发出紫外光或可见光,使光线透过透光区域21、导光件50并透过成型模仁30照射成型腔40内的胶料,使得胶料在光线的照射下能够快速固化,减少胶料固化的时间,提高胶料固化的效率,降低综合制造成本。
14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技术内。
1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