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压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4743发布日期:2023-01-24 23:5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保压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保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压治具。


背景技术:

2.电子产品的外壳的内侧一般需要贴附泡棉等辅料并对其进行保压,以起到对电子产品边缘的密封作用。相关技术中,大多采用人工手压或保压笔保压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由于保压力度控制精确度低,难以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导致产品良率低。在此基础上,衍生了采用气动保压设备对电子产品的外壳进行保压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控制保压力度,从而能提高控制精确度和加工精度。然而,气动保压设备一次只能对一个工件(即一个电子产品的外壳)进行操作,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保压治具,能够在保证保压操作的精度的同时提高加工的效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压治具,包括:
5.工作台;
6.压头组件,所述压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压头组件包括压合机构和连接于所述压合机构的压头,所述压头用于在所述压合机构的驱动作用下相对所述工作台发生升降运动,且所述压头在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所对应的区域为压合区域;
7.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可转动设于所述工作台;以及
8.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上,所述承载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分别用于承载工件,所述承载支架用于在所述旋转机构的转动带动下相对所述工作台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承载部或所述第二承载部二者之一位于所述压合区域,二者另一位于所述压合区域外。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转盘,所述转盘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工作台转动,所述承载支架设置于所述转盘上。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具有第一安装空间,所述工作台的台面设有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所述转盘位于所述安装开口以至少覆盖部分所述安装开口。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盘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工作台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在所述转盘转动至所述第一承载部或所述第二承载部二者之一位于所述压合区域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以限制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转动位置。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置
于所述安装开口的承托部以及设于所述承托部的外周的凸耳,所述凸耳连接于所述安装开口的内壁面,所述承托部的外周至所述安装开口之间具有间距;
13.所述转盘设于所述承托部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间距中,所述转盘转动至所述第一承载部或所述第二承载部二者之一位于所述压合区域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凸耳抵接,以限制所述转盘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的转动位置。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支架包括承载主体和凸起部,所述承载主体至少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均凸设有所述凸起部,以使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承载空间、以及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形成第二承载空间,所述第一承载空间、所述第二承载空间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
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背设置,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
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支架还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于所述承载主体,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于所述承载主体,所述第一盖板用于夹紧位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工件,所述第二盖板用于夹紧位于所述第二盖板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工件。
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包括箱体、底座以及挡板,所述底座具有所述台面,所述箱体连接于所述台面,所述箱体具有第二安装空间,所述压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中,所述旋转机构、所述承载支架设于所述底座;
18.所述箱体的与所述台面相邻的表面上设有操作开口,所述操作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箱体且覆盖至少部分所述操作开口,以遮盖至少部分所述压头组件,所述承载支架、所述旋转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操作开口外。
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保压治具还包括防呆传感器,所述防呆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箱体且位于所述操作开口的朝向压头组件的一侧,所述防呆传感器用于在感应到自所述操作开口伸入的遮挡物时控制所述压合机构停止驱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压治具,通过在工作台设置旋转机构,利用旋转机构带动承载支架相对工作台转动,承载支架上至少设置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从而使得承载支架转动至第一承载部或第二承载部(例如是第一承载部)处于压合区域内时,压头能够对该位于第一承载部上的工件进行保压,同时,第二承载部位于压合区域之外,操作员可以对第二承载部进行上料或下料。上料完成且保压完成后,旋转机构带动支架旋转,使第二承载部转动至位于压合区域,而第一承载部转出压合区域,从而操作员可对第一承载部进行下料后再上料,如此循环。可见,本技术通过设置旋转机构和支架上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使得保压操作和上料下料可以同时进行,即一次能够实现对多个工件的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压治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和承载支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6.图标:1、保压治具;10、工作台;11、安装空间;12、安装开口;13、第二限位部;131、承托部;132、间距;133、凸耳;14、压合区域;15、箱体;151、第二安装空间;1510、操作开口;16、底座;161、台面;17、挡板;20、压头组件;21、压合机构;22、压头;30、旋转机构;31、驱动机构;32、转盘;320、第一限位部;321、安装通孔;40、承载支架;41、第一承载部;42、第二承载部;43、承载主体;431、第一表面;432、第二表面;44、凸起部;44a、支撑脚;45、第一盖板;46、第二盖板;50、防呆传感器;60、紧急制动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9.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3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33.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压治具1,包括工作台10、压头组件20、旋转机构30和承载支架40。压头组件20设置于工作台10,压头组件20包括压合机构21和连接于压合机构21的压头22,压头22用于在压合机构21的驱动作用下相对工作台10发生升降运动,且压头22在工作台10的台面161上所对应的区域为压合区域14。旋转机构30可转动设于工作台10,承载支架40设置于旋转机构30上,承载支架40至少包括第一承载部41和第二承载部42,第一承载部41、第二承载部42分别用于承载工件,承载支架40用于在旋转
机构30的转动带动下相对工作台10转动,以使第一承载部41或第二承载部42二者之一位于压合区域14,二者另一位于压合区域14外。
34.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压合区域14是指压头22下降时,在工作台10的台面161上的投影所在的区域。
35.通过在工作台10设置旋转机构30,利用旋转机构30带动承载支架40相对工作台10转动,从而使得承载支架40转动至当承载支架40的两个承载部(第一承载部41和第二承载部42)中的任一个(例如是第一承载部41)处于压合区域14内时,压头22能够对该位于压合区域14内的承载部上的工件进行保压,同时,另一承载部(例如第二承载部42)位于压合区域14之外,此时,操作员可以对该位于压合区域14之外的承载部(第二承载部42)进行上料或下料。上料完成后,旋转机构30带动承载支架40旋转,使该位于压合区域14外的承载部(第二承载部42)转动至位于压合区域14,而另一保压完成的承载部(第一承载部41)转出压合区域14,从而操作员可对其进行下料后再上料,如此循环。可见,本技术通过设置旋转机构30和承载支架40上的至少两个承载部,使得保压操作和上料下料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36.可选地,压合机构21可以是气动机构,例如气缸、气动马达等,也可以是电机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压合机构21为气动机构为例进行说明。
37.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机构30包括驱动机构31和转盘32,转盘32连接于驱动机构31,以在驱动机构31的驱动下相对工作台10转动,承载支架40设置于转盘32上。可选地,驱动机构31可以是旋转气缸或电机。
38.通过设置驱动机构31,一方面,驱动机构31能够自动完成旋转动作,提高转动的效率。另一方面,相较于人工转动,旋转气缸或电机能够精确地控制旋转的角度,从而使得承载支架40上的第一承载部41或第二承载部42能够更准确地位于压合区域14中并对准压头22,从而提高加工的精度和良率。
39.考虑到不论是旋转气缸还是电机的方式,其输出端多为活塞杆或者是转轴,活塞杆或转轴的端面的面积一般较小,因此,通过设置转盘32,能够增加驱动机构31与承载支架40的连接面积,提高二者的连接强度,提高保压治具1的使用的可靠性。
40.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31和转盘32上均可以设置安装通孔321,以便于驱动机构31与转盘32在安装通孔321处利用螺栓连接,从而简化该转盘32在驱动机构31上的安装。在转盘32出现磨损或者是损坏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拆卸螺栓,实现该转盘32的更换。
41.可选地,安装通孔321在转盘32上可以阵列设置,从而可以增加转盘32与驱动机构31的连接面积,提高转盘32与驱动机构31的连接强度,同时使得二者的连接力分布更均匀。
42.相应的,承载支架40与转盘32之间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这样二者具有较好紧固力的同时也能简化承载支架40与转盘32的连接结构设计。
43.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台10具有第一安装空间11,工作台10的台面161设有安装开口12,安装开口12连通于第一安装空间11,驱动机构31设于第一安装空间11中。
44.通过设置第一安装空间11和安装开口12,能够将驱动机构31藏在第一安装空间11中,从而减少了驱动机构31在工作台10上占用的面积,使保压治具1整体的结构更紧凑,提高了保压治具1的空间利用率。
45.可选地,转盘32位于安装开口12以至少覆盖部分安装开口12。一些示例中,转盘32
的面积可以设置为大于安装开口12的开口面积,转盘32可以部分伸出台面161,从而完全覆盖安装开口12;在另一些示例中,转盘32的面积也可以小于安装开口12的面积,以部分覆盖安装开口,这样便于转盘32相对于工作台10转动。
46.可见,采用转盘32覆盖至少部分的安装开口12,能够使得工作台10的台面161上和台面161下的两个空间分隔开来,防止在保压操作的过程中,细小部件通过安装开口12掉落至工作台10的台面161下的情况,提高保压治具1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7.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转盘32相对工作台10转动以带动承载支架40转动,基于此,为了更好地确定第一承载部41或第二承载部42位于压合区域14的范围,转盘32设有第一限位部320,工作台10设有第二限位部13,当转盘32转动至第一承载部41或第二承载部42二者之一位于压合区域14时,第一限位部320与第二限位部13连接,以限制转盘32相对于工作台10的转动位置。具体地,旋转机构30带动承载支架40以某一方向转动(例如是顺时针方向),当承载支架40的其中一个承载部(以第一承载部41为例)位于压合区域14时,第一限位部320与第二限位部13连接,旋转机构30停止转动,压头组件20对位于压合区域14中的工件进行保压操作。操作完毕后,旋转机构30以逆时针方向转动,使第一承载部41离开压合区域14,同时第二承载部42位于压合区域14内,这时第一限位部320与第二限位部13再次连接,旋转机构30停止转动。位于第二承载部42中的工件完成保压操作后,旋转机构30再次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此循环,旋转机构30以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交替转动。
48.可见,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320和第二限位部13,能够避免转盘32往同一方向连续转动,从而避免连续转动带来的角度误差的叠加,进一步提高加工的精度,从而提高保压治具1加工的良率。
49.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部320可以是限位凸起,相应地,第二限位部13可以是限位挡部(例如限位挡板、限位挡条、限位挡块等),当转盘32转动至限位凸起抵接限位挡部时,转盘32停止转动。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部320还可以是限位凹槽,相应地第二限位部13可以是限位凸起,当转转盘32转动至限位凹槽内壁的端部抵接限位凸起时,转盘32停止转动。
50.本技术以该第一限位部320、第二限位部13分别包括限位凸起和限位挡部为例进行说明。
51.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13包括设置于安装开口12的承托部131,承托部131的外周凸设有凸耳133,凸耳133连接于安装开口12的内壁面,承托部131的外周至安装开口12之间具有间距132。转盘32设于承托部131上,第一限位部320与间距132连接,当转盘32转动至第一承载部41或第二承载部42二者之一位于压合区域时,第一限位部320用于与凸耳133抵接,以限制转盘32相对于工作台10的转动位置。示例性地,第一限位部320可以为块状或柱状结构,第一限位部320可以一部分伸入间距132中。转盘3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320在间距132中运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部320的上表面可以与转盘32的上表面基本平齐。这样,可以在实现对转盘32转动的限位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第一限位部320、第二限位部13所占用的空间,能够简化工作台10和旋转机构30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保压治具1的结构更紧凑。
52.一些示例中,该承载支架40可仅包括第一承载部41、第二承载部42,从而实现对两个工件进行保压、上下料操作。另一些示例中,该承载支架40还可包括多个承载部,例如3
个、4个或更多个承载部,从而实现对多个工件同时进行保压、上下料操作。
53.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支架40包括承载主体43和凸起部44,承载主体43至少包括第一表面431和第二表面432,第一表面431、第二表面432上均凸设有凸起部44,以使凸起部44与第一表面431之间、以及凸起部44与第二表面432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承载空间和第二承载空间,第一承载空间、第二承载空间分别形成为第一承载部41、第二承载部42。这样,工件能够有效地被固定于承载支架40的第一承载部41或第二承载部42中,防止在压合过程中工件发生移位,从而提高加工的良率。
54.可选地,承载主体43可以是竖直设置的,凸起部44可以围绕承载主体43的边缘设置,工件一般是矩形的电子产品外壳,工件的边缘可对应凸起部44放置,工件的需要进行保压操作的边朝向竖直方向的上方露出,这样,工件可以竖直放置在承载空间中,进行上料时,操作员取贴附辅料,例如保压泡棉,将辅料放置于工件的露出的一边。工件被转入压合区域14后,该露出的一边对准压头22下压的方向。
5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431与第二表面432相背设置,凸起部44设于第一表面431的边缘、第二表面432的边缘。这样,承载支架40上就具有两个相背设置的承载部,能够同时放置2个工件,两个承载部能够复用同一个承载主体43。这样,能够减少承载主体43的厚度,减小承载支架40的整体体积和承载支架40的零部件数量,能够在保证设置两个承载部的前提下简化承载支架40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还可相邻设置,且该第一表面431与第二表面432还可共用同一个凸起部44,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少承载支架40的零部件数量,简化承载支架40的结构。
56.可选地,当该承载主体43包括第一表面431和第二表面432时,考虑到该第一表面431与第二表面432相背设置,且该承载主体43相对该工作台的台面161垂直设置,从而,工件放置于第一承载空间和第二承载空间时,大致以垂直于工作台的台面161的方式放置,即,在转动时,可以通过控制驱动机构31驱动该承载主体43转动180
°
,即可实现第一承载空间、第二承载空间之一中位于压合区域14中而另一位于压合区域14外的切换。
57.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对更多个工件进行保压、上下料操作时,则该承载主体43还包括例如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与第一表面431、第二表面432依次相邻设置,从而形成多个相邻的承载空间,以用于承载多个工件。这样,在转动时,可以通过控制驱动机构31驱动该承载主体43转动例如120
°
或者是90
°
,实现上述多个承载空间中的一个位于压合区域14中而其余的承载空间位于压合区域外的切换。
58.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44在承载主体43与转盘32的连接处能形成支撑脚44a,支撑脚44a垂直于承载主体43设置。示例性地,支撑脚44a可以沿承载主体43对称设置,支撑脚44a的底部连接于旋转机构30,例如与转盘32连接。这样,能够提高承载主体43固定在旋转机构30时的稳定性。一方面可以避免承载主体43沿其厚度方向上的晃动,另一方面增加了承载主体43与旋转机构30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强度。
59.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支架40还包括第一盖板45和第二盖板46,第一盖板45连接于承载主体43的第一表面431,第二盖板46连接于承载主体43的第二表面432,第一盖板45用于夹紧位于第一盖板45和第一承载部41之间的工件,第二盖板46用于夹紧位于第二盖板46和第二承载部42之间的工件。第一盖板45和第二盖板46能够封盖凸起部44围合而成的第一承载空间或第二承载空间,这样,能够避免工件安装在承载支架40后发生松动或滑脱,进一
步提高第一承载部41或第二承载部42对工件的固定效果。
60.可选地,第一盖板45或第二盖板46的一个侧边可以形成弯折部,该弯折部分包覆在承载主体43的侧边上,以实现承载主体43与第一盖板45或第二盖板46更紧密的连接,防止盖板在夹持工件的过程中松脱。
61.示例性地,第一盖板45或第二盖板46与承载主体43可以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或铰接等方式,实现二者盖合的同时,方便盖板打开或闭合。可选地,盖板的一个侧边与承载主体43通过销钉或转轴铰接,盖板的另一个侧边与承载主体43通过卡钩卡合,有利于盖板的快速开合。
62.可选地,设置在承载主体43侧边的凸起部44对应盖板位置可以设有缺口,以方便盖板安装至承载主体43中,并保持盖板的表面与凸起部44的表面基本平齐,盖板的侧边板与凸起部44的侧边基本平齐,使得承载支架40的外表面更平整简洁,简化承载支架40的结构。
63.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台10包括箱体15、底座16以及挡板17,箱体15连接于底座16的台面161,箱体15具有第二安装空间151,压头组件20设置于第二安装空间151中,旋转机构30、承载支架40设于底座16。第二安装空间151具有操作开口1510,挡板17连接于箱体15且覆盖至少部分操作开口1510,承载支架40、旋转机构30至少部分位于操作开口1510外。
64.这样,一方面能够为压头组件20提供安装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压合机构21在驱动压头22做升降运动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剐蹭到治具周围的零部件或夹伤操作员的风险。因此,采用箱体15和挡板17的方式,能够对压头组件20进行围挡,将压头组件20与周围环境隔离,提高保压治具1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运作的稳定性。挡板17能够遮挡覆盖一部分的操作开口1510,在保证操作开口1510有足够的空间以供旋转机构30和承载支架40运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将第二安装空间151与其外部的空间分隔,进一步提高保压治具1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65.一些示例中,当工作台10具有第一安装空间11时,第一安装空间11形成在底座16中。这样,一方面,能够将旋转机构30收纳于底座16的内部,简化工作台10外部的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箱体15和底座16,能够将保压治具1划分为第一安装空间11和第二安装空间151,从而使得驱动机构31与压合机构21的设置位置相对独立,避免驱动机构31与压合机构21的管线相互缠绕和干扰的情况。
66.一些实施例中,保压治具1还包括防呆传感器50,防呆传感器50设置于箱体15且位于操作开口1510的朝向压头组件20的一侧,防呆传感器50用于在感应到自操作开口1510伸入的遮挡物时控制压合机构21停止升降运动。示例性地,防呆传感器50可以是光电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超声传感器等。
67.这样,通过设置防呆传感器50,能够在操作员操作过程中误将身体部位伸入压合区域14的情况下,及时控制压合机构21停止运动,从而避免操作员被压合机构21夹伤,提高保压治具1的安全性。
68.一些示例中,保压治具1还包括紧急制动按钮60,紧急制动按钮60设置在挡板17的背离第二安装空间151的一侧,紧急制动按钮60用于在保压治具1工作的过程中停止压头组件20和旋转机构30的运动。当操作员的身体部位(例如手指)进入压头组件20或旋转机构30时,或放置在保压治具1周围的物体进被卷入旋转机构30时,能够紧急停止压头组件20、旋
转机构30的运动,从而提高对该保压治具的操作安全性。
6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保压治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压治具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