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拉挤线夹持牵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磨损补偿功能的升降组件及拉挤线的牵引设备。
背景技术:2.拉挤成型工艺是将连续纤维或其织物进行树脂浸润并通过成型模具加热使树脂固化,再通过牵引设备牵引,从而实现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工艺方法。在拉挤成型时,通常需要牵引设备对拉挤完成的型材进行持续的牵引,再通过切断装置进行切断。在牵引时,通过可以对型材进行夹持的装置,将型材夹紧再通过驱动器推动夹紧的型材前移。夹紧时通过可以导向升降的夹持件对型材进行夹持。但是由于上下升降的升降板长期与滑槽滑动接触,会造成对升降板或滑槽造成磨损,将会使升降的导向作用造成误差,影响夹紧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磨损补偿功能的升降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升降结构在长期使用下的将会有导向误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磨损补偿功能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5.安装板,
6.相互平行的第一滑动导向块和第二滑动导向块,所述第一滑动导向块和第二滑动导向块固接在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滑动导向块和第二滑动导向块之间形成升降导向通道;
7.升降滑动板,所述升降滑动板位于升降导向通道内,且升降滑动板与第一滑动导向块和第二滑动导向块滑动的贴合;
8.升降驱动器,所述升降驱动器升降动力输出端固接升降滑动板,所述升降驱动器的伸缩端的升降方向与升降导向通道的导向方向相平行;
9.腰形孔,所述第一滑动导向块和第二滑动导向块上均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长轴方向与升降导向通道的导向方向相垂直;
10.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第一滑动导向块上的腰形孔并连接安装板与第一滑动导向块,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第二滑动导向块上的腰形孔并连接安装板与第一滑动导向块。
1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滑动导向块和第二滑动导向块为铜块;
12.或所述第一滑动导向块和第二滑动导向块与升降滑动板之间有润滑剂。
13.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升降驱动器为升降气缸或升降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挤线的牵引设备,包括上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安装架、驱动组、第一牵引履带、第二牵引履带、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第一夹持槽、第二夹持槽和压紧组件;
15.所述第一牵引履带与第二牵引履带的传动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牵引履带的传动方向与升降驱动器的伸缩端的升降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牵引履带与第二牵引履带相互对立且均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牵引履带与第二牵引履带由驱动组提供动力,所述安装板固接在安装架上;
16.所述第一夹持槽沿其长轴方向贯穿的开设在第一夹持块上,所述第一夹持槽的长轴方向与第一牵引履带的传动方向相平行,若干所述第一夹持块安装在第一牵引履带上;
17.所述第二夹持槽沿其长轴方向贯穿的开设在第二夹持块上,所述第二夹持槽的长轴方向与第二牵引履带的传动方向相平行,若干所述第二夹持块安装在第二牵引履带上,所述第一夹持槽与第二夹持槽相对应并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与生产完成的型材相对应;
18.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端和第二压紧端,所述压紧组件的第一压紧端和第二压紧端分别位于第一牵引履带和第二牵引履带内,所述压紧组件的第一压紧端与第一牵引履带相贴合,所述压紧组件的第二压紧端与第二牵引履带相贴合,且所述升降滑动板固接压紧组件的第二压紧端。
19.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
20.所述第一压紧板位于第一牵引履带内并固接在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压紧板与第一牵引履带靠近第二牵引履带的内壁相贴合;
21.所述第二压紧板位于第二牵引履带内,所述第二压紧板与第二牵引履带靠近第一牵引履带的内壁相贴合;
22.所述第二压紧板固接在升降滑动板上。
23.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夹持槽的之间相互平行;
24.所述第二夹持槽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夹持槽的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夹持槽与所述第二夹持槽一一对应并形成夹持空间。
25.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驱动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26.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接第一牵引履带的转动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第二牵引履带的转动动力输入端。
27.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驱动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28.所述第一齿轮固接在第一牵引履带的转动动力输入端上,所述第二齿轮固接在第二牵引履带的转动动力输入端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固接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固接在安装架上。
2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磨损补偿功能的升降组件及拉挤线的牵引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升降滑动板升降时,升降导向通道可以对升降滑动板进行导向,当第一滑动导向块和第二滑动导向块由于长期的升降造成其磨损时,松开第一滑动导向块上的腰形孔和第二滑动导向块上的腰形孔内的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移动第一滑动导向块和第二滑动导向块,使第一滑动导向块和第二滑动导向块与升降滑动板再次贴合,可以重新进行精准的升降导向。
附图说明
30.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设备的侧视图;
33.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中:101.安装板;102.第一滑动导向块;103.第二滑动导向块;104.升降滑动板;105.升降驱动器;106.腰形孔;107.第一螺栓;108.第二螺栓;
35.201.安装架;202.第一牵引履带;203.第二牵引履带;204.第一夹持块;205.第二夹持块;206.第一夹持槽;207.第二夹持槽;
36.301.第一压紧板;302.第二压紧板;
37.401.驱动电机;402.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39.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40.以下各个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限于以下单个实施例展现的内容。
41.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磨损补偿功能的升降组件及拉挤线的牵引设备,它包括:
42.安装板101,
43.相互平行的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所述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固接在安装板101上,且所述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之间形成升降导向通道;
44.升降滑动板104,所述升降滑动板104位于升降导向通道内,且升降滑动板104与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滑动的贴合;
45.升降驱动器105,所述升降驱动器105升降动力输出端固接升降滑动板104,所述升降驱动器105的伸缩端的升降方向与升降导向通道的导向方向相平行;
46.腰形孔106,所述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上均开设有腰形孔106,所述腰形孔106的长轴方向与升降导向通道的导向方向相垂直;
47.第一螺栓107和第二螺栓108,所述第一螺栓107穿过第一滑动导向块102上的腰形孔106并连接安装板101与第一滑动导向块102,所述第二螺栓108穿过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上的腰形孔106并连接安装板101与第一滑动导向块102。
48.升降驱动器105启动,带动升降滑动板104在第一滑动导向块102与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之间的升降导向通道滑动,升降导向通道对升降滑动板104进行滑动导向,当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由于长期的升降造成其磨损时,松开第一滑动导向块102上的腰形孔106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上的腰形孔106内的第一螺栓107和第二螺栓108,移动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使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与升降滑动板104再次贴合,可以重新进行精准的升降滑动导向。
4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为铜块;
50.或所述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与升降滑动板104之间有润滑剂。
51.通过将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设置为铜块在升降滑动板104升降时,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或者在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与升降滑动板104之间的润滑剂也可以达到润滑升降滑动板104的作用,便于减缓升降滑动板104、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的磨损。
52.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升降驱动器105为升降气缸或升降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
53.通过升降气缸或升降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的伸缩,可以带动升降滑动板104在升降导向通道内滑动。
54.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2,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安装架201、驱动组、第一牵引履带202、第二牵引履带203、第一夹持块204、第二夹持块205、第一夹持槽206、第二夹持槽207和压紧组件;
55.所述第一牵引履带202与第二牵引履带203的传动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牵引履带202的传动方向与升降驱动器105的伸缩端的升降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牵引履带202与第二牵引履带203相互对立且均转动设置在安装架201上,所述第一牵引履带202与第二牵引履带203由驱动组提供动力,所述安装板101固接在安装架201上;
56.所述第一夹持槽206沿其长轴方向贯穿的开设在第一夹持块204上,所述第一夹持槽206的长轴方向与第一牵引履带202的传动方向相平行,若干所述第一夹持块204安装在第一牵引履带202上;
57.所述第二夹持槽207沿其长轴方向贯穿的开设在第二夹持块205上,所述第二夹持槽207的长轴方向与第二牵引履带203的传动方向相平行,若干所述第二夹持块205安装在第二牵引履带203上,所述第一夹持槽206与第二夹持槽207相对应并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与生产完成的型材相对应;
58.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端和第二压紧端,所述压紧组件的第一压紧端和第二压紧端分别位于第一牵引履带202和第二牵引履带203内,所述压紧组件的第一压紧端与第一牵引履带202相贴合,所述压紧组件的第二压紧端与第二牵引履带203相贴合,且所述升降滑动板104固接压紧组件的第二压紧端。
59.压紧组件的第一压紧端和第二压紧端压紧第一牵引履带202与第二牵引履带203,从而可以保证夹持空间内夹持的生产完成的型材有夹持力,驱动组驱动第一牵引履带202和第二牵引履带203进行传动,从而带动第一牵引履带202上安装的第一夹持块204和第二牵引履带203上安装的第二夹持块205移动,从而可以牵引夹持住的型材移动。
60.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板301和第二压紧板302;
61.所述第一压紧板301位于第一牵引履带202内并固接在安装架201上,所述第一压紧板301与第一牵引履带202靠近第二牵引履带203的内壁相贴合;
62.所述第二压紧板302位于第二牵引履带203内,所述第二压紧板302与第二牵引履带203靠近第一牵引履带202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压紧板302固接在升降滑动板104上。
63.第二压紧板302升降并对第二牵引履带203施加压力,从而可以将第二牵引履带203上的第二夹持块205压紧至第一牵引履带202的第一夹持块204上,从而可以对第一夹持块204和第二夹持块205夹持的生产完成的型材施加夹持力。
64.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2,所述第一夹持槽20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夹持槽206的之间相互平行;
65.所述第二夹持槽207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夹持槽207的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夹持槽206与所述第二夹持槽207一一对应并形成夹持空间。
66.通过设置相对应的多个的第一夹持槽206和多个的第二夹持槽207,可以夹持不同的截面的型材,可以适应不同的截面的型材的牵引。
67.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68.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接第一牵引履带202的转动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第二牵引履带203的转动动力输入端。
69.第一电机启动转动,可以带动第一牵引履带202移动,第二电机启动转动,可以带动第二牵引履带203移动。
70.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驱动组包括驱动电机401、第一齿轮402和第二齿轮403;
71.所述第一齿轮402固接在第一牵引履带202的转动动力输入端上,所述第二齿轮403固接在第二牵引履带203的转动动力输入端上,所述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402固接在驱动电机401的电机轴上,所述驱动电机401固接在安装架201上。
72.驱动电机401启动,可以为第一牵引履带202提供传动的动力,同时由于第一齿轮402与第二齿轮403的啮合,在第一齿轮402正转时,可以带动第二齿轮403反转,可以带动靠近第二牵引履带203的第一夹持块204正向移动,同时带动靠近第一牵引履带202的第二夹持块205反向移动,可以使第一夹持块204与第二夹持块205的夹持通道前移。
7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当需要牵引生产好的型材时,启动升降驱动器105,从而带动升降滑动板104下降,从而带动第二压紧板302下降,从而使第二压紧板302下端面与第二牵引履带203下侧的内壁相贴合,从而使第二夹持块205与第一夹持块204合拢,从而形成夹持空间,从而夹持生产完成的型材,启动驱动组,驱动第一牵引履带202与第二牵引履带203移动,从而将生产完成的型材牵引前移,当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被升降滑动板104磨损,且使升降滑动板104与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之间呈间隙时,松开第一螺栓107和第二螺栓108,将第一滑动导向块102和第二滑动导向块103重新贴合升降滑动板104,保证了升降导向的准确性。
7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