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9054发布日期:2023-01-12 22:3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一般由上下模配合使用,并且对于一些注塑模具还包括冷却机构,但是现有的模具冷却组件存在以下不足;
3.1、现有技术中模具中会开设冷却水道,用于通过冷却水,但是冷却水注入后无法全部排出,沿着影响下次注塑温度。
4.2、现有技术中冷却水在通道内部快速经过,吸收热量不充分,增加了冷却时间,降低了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中会开设冷却水道,用于通过冷却水,但是冷却水注入后无法全部排出,沿着影响下次注塑温度,并且冷却水在通道内部快速经过,吸收热量不充分,增加了冷却时间,降低了冷却效率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动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模,所述动模与定模的内部均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内部安装有搅水组件,两个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汇流软管,两个所述汇流软管与底座之间安装有循环组件,右侧的所述汇流软管的顶部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汇流软管连通。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水组件包括两个定位杆和桨叶杆,两个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至冷却通道的内部,所述桨叶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杆转动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循环组件包括水箱、水泵和输出管,所述水箱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底部安装至水箱的顶部,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水箱内部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输出管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与右侧的汇流软管固定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输出管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右侧的汇流软管的右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左侧的所述汇流软管上安装第二单向阀。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水箱的左侧安装有排气单向阀,所述排气单向阀位于水箱靠近顶部的位置。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本方案通过底座对装置进行支撑,先启动支架上的液压缸带动动模垂直运动与定模卡接,然后对模槽内部进行注料成型,待注料成型完成后,启动循环组件将冷却液通过右侧的汇流软管注入两个冷却通道的内部,对模具进行冷却,并且冷却水进入冷却通道内部带动搅水组件转动,使得水流搅动,使得注入水流最大化地吸收模具热量,然后水流通过左侧的汇流软管回流至循环组件的内部,实现循环冷却,并且冷却结束后,关闭循环组件,然后启动气泵对右侧的汇流软管内部加压注入空气,将冷却通道内部残留的水流吹出,排空水流,以便于进行再次注塑,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将残留在水道内部的冷却水排空,方便再次注塑,并且使得冷却水进入水道后翻滚搅动,增加冷却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说明:
19.1、底座;2、支架;3、液压缸;4、动模;5、定模;6、冷却通道;7、搅水组件;71、定位杆;72、桨叶杆;8、汇流软管;81、第二单向阀;9、循环组件;91、水箱;911、排气单向阀;92、水泵;93、输出管;931、第一单向阀;10、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中,带有冷却结构的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支架2的内部安装有液压缸3,液压缸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动模4,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模5,动模4与定模5的内部均开设有冷却通道6,冷却通道6的内部安装有搅水组件7,两个冷却通道6的两端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汇流软管8,两个汇流软管8与底座1之间安装有循环组件9,右侧的汇流软管8的顶部安装有气泵10,气泵10的输出端与汇流软管8连通。
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座1对装置进行支撑,先启动支架2上的液压缸3带动动模4垂直运动与定模5卡接,然后对模槽内部进行注料成型,待注料成型完成后,启动循环组件9将冷却液通过右侧的汇流软管8注入两个冷却通道6的内部,对模具进行冷却,并且冷却水进入冷却通道6内部带动搅水组件7转动,使得水流搅动,使得注入水流最大化地吸收模具热量,然后水流通过左侧的汇流软管8回流至循环组件9的内部,实现循环冷却,并且冷却结束后,关闭循环组件9,然后启动气泵10对右侧的汇流软管8内部加压注入空气,将冷却通道6内部残留的水流吹出,排空水流,以便于进行再次注塑,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将残留在水道内部的冷却水排空,方便再次注塑,并且使得冷却水进入水道后翻滚搅动,增加冷却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中会开设冷却水道,用于通过冷却水,但是冷却水注入后无法全部排出,沿着影响下次注塑温度,并且冷却水在通道内部快速经过,吸收热量不充分,增加了冷却时间,降低了冷却效率的问题。
23.请参阅图2图3,其中搅水组件7包括两个定位杆71和桨叶杆72,两个定位杆7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至冷却通道6的内部,桨叶杆7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杆71转动连接。
2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个定位杆71对桨叶杆72实现定位,水流经过桨叶杆72时,会带动桨叶杆72转动,以使得冷却水流翻滚搅动,实现高效吸热散热。
25.请参阅图1,其中:循环组件9包括水箱91、水泵92和输出管93,水箱91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水泵92的底部安装至水箱91的顶部,水泵92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水箱91内部连通,水泵92的输出端与输出管93固定连接,输出管93的另一端与右侧的汇流软管8固定连接。
2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启动水泵92将水箱91内部的冷却水抽出,并通过输出管93注入至右侧的汇流软管8的内部,然后冷却水进入两个冷却通道6的内部,然后经过左侧的汇流软管8回流至水箱91的内部,实现循环冷却。
27.请参阅图1,其中,输出管93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931,第一单向阀931位于右侧的汇流软管8的右侧。
2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单向阀931使得气泵10吹气时,对冷却通道6内部的水流吹出彻底。
29.请参阅图1,其中,左侧的汇流软管8上安装第二单向阀81。
3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单向阀81避免水箱91内部的水流回流至冷却通道6的内部,使得装置排水效果更好。
31.请参阅图1,其中:水箱91的左侧安装有排气单向阀911,排气单向阀911位于水箱91靠近顶部的位置。
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排气单向阀911使得气体进入水箱91内部后,通过排气单向阀911顺利排出,使得装置结构更加合理。
33.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启动支架2上的液压缸3带动动模4垂直运动与定模5卡接,然后对模槽内部进行注料成型,待注料成型完成后,启动水泵92将水箱91内部的冷却水抽出,并通过输出管93注入至右侧的汇流软管8的内部,然后冷却水进入两个冷却通道6的内部,然后经过左侧的汇流软管8回流至水箱91的内部,并且水流经过桨叶杆72时,会带动桨叶杆72转动,以使得冷却水流翻滚搅动,实现高效吸热散热,使得注入水流最大化地吸收模具热量,然后水流通过左侧的汇流软管8回流至循环组件9的内部,实现循环冷却,并且冷却结束后,关闭循环组件9,然后启动气泵10对右侧的汇流软管8内部加压注入空气,将冷却通道6内部残留的水流吹出,排空水流,以便于进行再次注塑,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将残留在水道内部的冷却水排空,方便再次注塑,并且使得冷却水进入水道后翻滚搅动,增加冷却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中会开设冷却水道,用于通过冷却水,但是冷却水注入后无法全部排出,沿着影响下次注塑温度,并且冷却水在通道内部快速经过,吸收热量不充分,增加了冷却时间,降低了冷却效率的问题。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