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流延膜生产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复合流延膜生产流水线。
背景技术:2.目前,双面复合流延膜生产方法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生产,第一种:通过双面复合流延膜生产线进行制作,双面复合流延膜生产线由上表面覆膜组件、张紧组件、下表面覆膜组件、挤出组件、传导延伸组件和收卷组件组成,在制造双面复合流延膜时,通常将上表面覆膜组件的第一基材牵拉到挤出组件处与流延膜上表面进行第一次复合,然后再将第一次复合后的流延膜牵拉到下表面覆膜组件处与第二基材进行第二次复合,形成双面复合流延膜,或者采用第二种:如专利cn201710077087.6提供的peva膜热压复合机,先生产出流延膜并进行收卷,然后进行一次放卷复合完成流延膜其一面的复合,最后再重复一次放卷复合完成流延膜另一面的复合,形成双面复合流延膜。上述两种双面复合流延膜的方式均需要进行两次复合才能够形成双面复合流延膜,设备繁多,有鉴于此,本方案提出一种空间设置合理的双面复合流延膜生产流水线。
技术实现要素: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面复合流延膜生产流水线,该流水线一次复合能够完成流延膜双面覆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复合流延膜生产流水线,包括上表面覆膜组件、张紧组件、下表面覆膜组件、挤出组件、传导延伸组件和收卷组件,所述上表面覆膜组件、张紧组件、挤出组件、下表面覆膜组件、传导延伸组件和收卷组件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张紧组件用于张紧上表面覆膜组件和挤出组件之间薄膜的张力,所述下表面覆膜组件包括第一料辊、第二料辊、第一引导辊、第二引导辊和两根第三引导辊,所述第一引导辊位于第一料辊靠近挤出组件一侧的下方,所述第二引导辊位于第二料辊靠近挤出组件一侧的下方,两根所述第三引导辊位于第一引导辊和第二引导辊的下方且间隔设置。
5.所述下表面覆膜组件还包括四根安装柱,四根所述安装柱矩阵设置,四根所述安装柱顶端通过固定板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料辊、第二料辊、第一引导辊和第二引导辊连接在固定板上表面,其一所述第三引导辊转动连接在两根靠近挤出组件的安装柱之间,另一所述第三引导辊转动连接在两根远离挤出组件的安装柱之间。
6.所述上表面覆膜组件包括第三料辊和第四引导辊,所述第四引导辊位于第三料辊的右下方。
7.所述张紧组件包括两个摆臂、第一传动辊和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传动辊位于摆臂的左上方,两根所述摆臂的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两根所述摆臂以另一端为转动轴进行转动,两根所述摆臂之间还连接有同步杆,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输出端与同步
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包括第一缸体、顶出杆和转动连接体,所述转动连接体形成有横向贯穿的第一转动孔,所述转动连接体还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转动孔与同步杆相适配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孔与顶出杆端部连接。
8.所述转动连接体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配合形成第一转动孔,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连接板周面形成有凸台,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在凸台上。
9.所述张紧组件还包括张紧承载座,所述张紧承载座上表面形成有贯穿两个侧壁的第一缺口,两个所述摆臂位于第一缺口内,所述第一缸体位于第一缺口内,所述第一缸体周面两侧形成凸柱,两根所述凸柱分别与第一缺口的侧壁转动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中上表面覆膜组件将上层薄膜输送到挤出组件复合处与流延膜左侧进行复合,下表面覆膜组件将下层薄膜输送到挤出组件复合处与流延膜右侧进行复合,通过一次复合完成流延膜的双面覆膜,下表面覆膜组件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下表面覆膜组件结构更加的简单,通过上表面覆膜组件、下表面覆膜组件和挤出组件的配合复合出双面流延膜,下表面覆膜组件位于挤出组件靠近传导延伸组件的一侧,空间较小不设置张紧组件,主要通过人为调整薄膜张力,而位于挤出组件左侧的上表面覆膜组件空间大,通过设置张紧组件进行对薄膜张力进行调节;而且本方案的下表面覆膜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三引导辊,用于牵引复合后的双面流延膜移动到传导延伸组件处,然后由传导延伸组件牵拉到收卷组件上进行收卷。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复合流延膜生产流水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表面覆膜组件和张紧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挤出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表面覆膜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张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摆臂和第一驱动气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记:1、上表面覆膜组件;11、第三料辊;12、第四引导辊;2、张紧组件;21、摆臂;211、第一转动辊;212、同步杆;22、第一传动辊;23、第二传动辊;24、张紧承载座;25、第一驱动气缸;251、第一缸体;252、顶出杆;253、转动连接体;2531、上连接板;2532、下连接板;25321、凸台;254、凸柱;3、下表面覆膜组件;31、安装柱;32、固定板;33、第一料辊;34、第二料辊;35、第一引导辊;36、第二引导辊;37、第三引导辊;4、挤出组件;41、挤出机;42、对碾辊;43、第一牵引辊;44、第二牵引辊;5、传导延伸组件;6、收卷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0.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复合流延膜生产流水线,包括上表面覆膜组件1、张紧组件2、下表面覆膜组件3、挤出组件4、传导延伸组件5和收卷组件6,上表面覆膜组
件1、张紧组件2、挤出组件4、下表面覆膜组件3、传导延伸组件5和收卷组件6从左至右依次设置。
21.挤出组件4包括挤出机41、两个对碾辊42、两个第一牵引辊43和两个第二牵引辊44,两个对碾辊42左右间隔设置,两个对碾辊42之间即为挤出组件4复合处,挤出机41的输出端朝向两个对辊辊之间,两个第一牵引辊43分别位于靠近上表面覆膜组件1的对碾辊42的左上方和右上方,两个第二牵引辊44分别位于靠近下表面覆膜组件3的对碾辊42的左上方和右上方。
22.下表面覆膜组件3包括第一料辊33、第二料辊34、第一引导辊35、第二引导辊36、两根第三引导辊37和四根安装柱31,四根安装柱31矩阵设置,四根安装柱31顶端通过固定板32相互连接,第一引导辊35位于第一料辊33靠近挤出组件4一侧的下方,第二引导辊36位于第二料辊34靠近挤出组件4一侧的下方,两根第三引导辊37位于第一引导辊35和第二引导辊36的下方且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料辊33、第二料辊34、第一引导辊35和第二引导辊36连接在固定板32上表面,其一第三引导辊37转动连接在两根靠近挤出组件4的安装柱31之间,另一第三引导辊37转动连接在两根远离挤出组件4的安装柱31之间,下表面覆膜组件3位于挤出组件4和传导延伸组件5之间,所以设置了安装柱31和固定板32的结合进行承载各部件,位于安装柱31上方的第一料辊33、第二料辊34、第一引导辊35和第二引导辊36为对挤出机41的流延膜覆膜的组件,下方的两根第三引导辊37用于传导复合后的流延膜到传导延伸组件5上,而且当第一料辊33在工作时,可以提前将要复合的膜卷装设到第二料辊34上,当第一料辊33膜卷用尽时,第二料辊34能够快速进行衔接。
23.上表面覆膜组件1包括第三料辊11、第四引导辊12和第一安装座,第三料辊11和第四引导辊12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上,第四引导辊12位于第三料辊11的右下方。
24.张紧组件2包括张紧承载座24、两个摆臂21、第一传动辊22、第二传动辊23和第一驱动气缸25,两根摆臂21的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211,两根摆臂21以另一端为转动轴进行转动,两根摆臂21之间还连接有同步杆212,第一驱动气缸25输出端与同步杆212转动连接,张紧承载座24上表面形成有贯穿两个侧壁的第一缺口,两个摆臂21位于第一缺口内,第一传动辊22转动连接在张紧承载座24之间且位于摆臂21的左上方,第二传动辊23转动连接在张紧承载座24的第一缺口之间且位于摆臂21右侧。第一驱动气缸25位于第一缺口内,第一缸体251周面两侧形成凸柱254,两根凸柱254分别与第一缺口的侧壁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驱动气缸25包括第一缸体251、顶出杆252和转动连接体253,转动连接体253形成有横向贯穿的第一转动孔,转动连接体253还形成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转动孔与同步杆212相适配且转动连接,第一安装孔与顶出杆252端部连接,转动连接体253包括上连接板2531和下连接板2532,上连接板2531与下连接板2532配合形成第一转动孔,上连接板2531与下连接板2532可拆卸连接,下连接板2532周面形成有凸台25321,第一安装孔形成在凸台25321上,由于第一过渡辊和第一传动辊22之间距离较长,在运转一阵子以后第一传动辊22和第一牵引辊43之间的薄膜会出现塌陷,会出现薄膜张力不够的问题,这时第一驱动气缸25驱动两根摆臂21转动使得转动辊抵顶要复合的薄膜,使之重新获得张力。
25.传导延伸组件5由多根第五引导辊组成,用于牵拉传导复合后的薄膜进入到收卷组件6上,收卷组件6为现有的盘式双辊交替式收卷机。
26.本方案通过上表面覆膜组件1将上层薄膜输送到挤出组件4复合处与流延膜左侧
进行复合,下表面覆膜组件3中的将下层薄膜输送到挤出组件4复合处与流延膜右侧进行复合,通过上表面覆膜组件1、下表面覆膜组件3和挤出组件4的配合复合出双面流延膜,下表面覆膜组件3位于挤出组件4靠近传导延伸组件5的一侧,空间较小不设置张紧组件2,主要通过人为调整薄膜张力,而位于挤出组件4左侧的上表面覆膜组件1空间大,通过设置张紧组件2进行对薄膜张力进行调节,复合后的流延膜,被传导延伸组件5上的多根第五引导辊牵拉传导到收卷组件6上进行收卷,完成复合流延膜的制作。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