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袖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1826发布日期:2023-01-07 00:5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袖口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袖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袖口机。


背景技术:

2.上袖口机,针对于超声波手术服的袖口在连接时,利用高频率振荡由焊头将声波传送至工作物熔接面,瞬间使工作物分子产生摩擦,达到塑料熔点,从而完成固体材料迅速溶解,完成焊接的设备。
3.现有技术中在螺纹袖口与衣袖连接时,大部分是通过人工或者机器将圈状的螺纹袖口手工拉伸至于袖口匹配的宽度再通过焊接缝合件缝纫,但是由于衣袖的宽度大小不一致,同一固定件对衣袖的撑开程度不一样,导致袖口在走向范围内松紧程度不一,降低对衣袖的缝合效果,且工作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4.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袖口机,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灵活的对不同大小的衣袖调整固定的问题。
6.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袖口机,包括袖口本体、设置于袖口本体底面的转动件、设置于转动件顶面的超声波缝合件、连接于转动件输出轴的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设有调整机构;
9.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连接于转杆一端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侧面对称活动连接有两组调整块,所述转杆的外表面靠近调整块的位置螺纹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侧面靠近转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与转杆连接,所述第一气囊远离挤压块的侧面贯穿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调整块的侧面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气囊贯穿连接,所述调整块的内部靠近第二气囊的位置连接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与第三气囊之间贯穿连接有通孔,所述调整块的内部靠近第三气囊的一侧通过第一弹性柱连接有第一活动块,所述第三气囊与第一活动块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调整块的内部靠近第一弹性柱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通过第二弹性柱连接有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二活动块的侧面连接有第四气囊,所述第四气囊的右端内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调整块外表面处。
11.优选的,所述第三气囊的内表面交错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缓冲块。
12.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侧面呈弧状。
13.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调整块外表面的一端呈喇叭状。
14.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侧面靠近调整块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调整块的侧面靠
近滑槽底端的位置连接有滑块,所述安装块与调整块之间通过滑槽、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下端通过弹簧杆与安装块连接。
15.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整机构,相比较现有技术在螺纹袖口与衣袖连接时,通过人工或者机器将圈状的螺纹袖口手工拉伸至于袖口匹配的宽度再通过焊接缝合件缝纫的方式,当衣袖的宽度大小不一致,也可控制袖口在走向范围内松紧程度,保证对衣袖的缝合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袖口本体工作时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杆与安装块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机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杆与安装块连接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b处放大机构示意图。
25.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袖口本体;2、转动件;3、超声波缝合件;4、转杆;5、调整机构;51、安装块;52、调整块;53、挤压块;54、第一气囊;55、第一连接管;56、第二气囊;57、通孔;58、第三气囊;59、第一活动块;510、第一弹性柱;511、安装槽;512、第二弹性柱;514、第二活动块;515、第四气囊;516、第二连接管;517、缓冲块;518、滑槽;519、滑块;5110、弹簧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8.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6,包括袖口本体1、设置于袖口本体1底面的转动件2、设置于转动件2顶面的超声波缝合件3、连接于转动件2输出轴的转杆4,所述转杆4的表面设有调整机构5;
29.所述调整机构5包括连接于转杆4一端的安装块51,所述安装块51的侧面对称活动连接有两组调整块52,所述转杆4的外表面靠近调整块52的位置螺纹连接有挤压块53,所述挤压块53的侧面靠近转杆4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气囊54,所述第一气囊54与转杆4连接,所述
第一气囊54远离挤压块53的侧面贯穿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5,所述调整块52的侧面连接有第二气囊56,所述第一连接管55与第二气囊56贯穿连接,所述调整块52的内部靠近第二气囊56的位置连接有第三气囊58,所述第二气囊56与第三气囊58之间贯穿连接有通孔57,所述调整块52的内部靠近第三气囊58的一侧通过第一弹性柱510连接有第一活动块59,所述第三气囊58与第一活动块59连接。
3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整机构5,当需要对衣袖进行缝合时,首先,将衣袖放置在调整块52的外表面上,在打开转动件2,转动件2带动转杆4转动,挤压块53与转杆4螺纹连接,当转杆4转动时带动挤压块53在转杆4上向靠近第一气囊54的方向移动,并对第一气囊54、调整块52进行挤压,挤压力使调整块52向靠近衣袖的方向移动,将衣袖撑开,挤压力使第一气囊54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55进入至第三气囊58的内部通过通孔57进入至第二气囊56的内部,第二气囊56由弹性材料制成可以发生一定的拉伸,第二气囊56与两组调整块52之间的间隙将衣袖撑开,避免在对衣袖进行缝合时,两个调整块52之间的间隙影响超声波缝合件3对衣袖的缝合效果,同时当进入第二气囊56的气体过多时,多余的气体会克服第一弹性柱510的推力使第一活动块59向远离第三气囊58的方向移动,第三气囊58发生膨胀,容纳多余的气体,避免进入第二气囊56的气体过多,影响其工作效果的问题,使用者可以通过衣袖的大小设置转动件2转动的圈数,从而控制对衣袖的撑开程度,达到对不同大小衣袖调整固定的效果,从而相比较现有技术在螺纹袖口与衣袖连接时,通过人工或者机器将圈状的螺纹袖口手工拉伸至于袖口匹配的宽度再通过焊接缝合件缝纫的方式,当衣袖的宽度大小不一致,也可控制袖口在走向范围内松紧程度,保证对衣袖的缝合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袖口本体1工作时的工作效率。
31.参照图4至图6,所述调整块52的内部靠近第一弹性柱51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511,所述安装槽511的内部通过第二弹性柱512连接有第二活动块514,所述第二活动块514的侧面连接有第四气囊515,所述第四气囊515的右端内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连接管516,所述第二连接管516的一端延伸至调整块52外表面处。
32.通过设置安装槽511,当第一活动块59向远离第三气囊58的方向移动时,对移动槽内部的气体进行挤压,挤压使气体进入至安装槽511的内部,对第二活动块514进行挤压,挤压力使第二活动块514带动第四气囊515在安装槽511的内部克服第二弹性柱512的弹力向远离第四气囊515的方向移动,此时,第四气囊515发生膨胀,外界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516进入第四气囊515,当此时第二连接管516的外部设置有衣袖,则气体对衣袖产生吸引力,对调整机构5进行吸附固定,进一步提高调整机构5的工作效果。
33.参照图6,所述第三气囊58的内表面交错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缓冲块517。
34.通过设置缓冲块517,对加热第二气囊56内部的气体进行缓冲,避免进入第二气囊56内部的气体流速更快,影响第二气囊56工作效果的问题。
35.参照图4,所述挤压块53的侧面呈弧状。
36.通过设置挤压块53的侧面呈弧状,进一步提高挤压块53对调整块52的挤压效果。
37.参照图6,所述第二连接管516靠近调整块52外表面的一端呈喇叭状。
38.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管516靠近调整块52外表面的一端呈喇叭状,进一步提高第二连接管516处产生的吸力大小。
39.参照图4,所述安装块51的侧面靠近调整块52的位置开设有滑槽518,所述调整块
52的侧面靠近滑槽518底端的位置连接有滑块519,所述安装块51与调整块52之间通过滑槽518、滑块519滑动连接,所述滑块519的下端通过弹簧杆5110与安装块51连接。
40.通过设置安装块51与调整块52之间通过滑槽518、滑块519滑动连接,进一步提高调整块52在安装块51上移动调整时的稳定性。
4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