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胶装置和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6207发布日期:2023-01-12 19:0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射胶装置和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胶装置和应用该射胶装置的注塑机。


背景技术:

2.注塑机采用电磁换向阀实现油路切换,进而实现料管组的射胶或者退胶,目前的射胶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油泵组、电磁换向装置和射胶机构,电磁换向装置直接与伺服电机油泵组的出油管和回油管连接,由于伺服电机的输出油压相应速度较快,0到17.5mpa响应时间约为18ms,而普通电磁换向阀的切换响应速度较慢,需要50-100ms,因此在油路中产生较明显的水锤效应以及噪音,对油路配件造成较大影响,严重地还会损坏油路配件。
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是通过调小伺服电机的响应速度或者采用比例换向阀,调节伺服电机的响应速度与普通电磁换向阀的响应速度相适应,可以减小切换冲击及噪音,但也造成生产周期加长;比例换向阀完成换向的响应时间约30-55m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路切换的响应速度,但也产生了较高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射胶装置,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减少油路切换冲击以及缩短生产周期的射胶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射胶装置,用于控制注塑机的射胶或者退胶,所述射胶装置包括:
6.伺服电机油泵组,所述伺服电机油泵组具有出油管和回油管;
7.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形成出油通道和回油通道,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出油通道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回油通道的出口端连通;
8.射胶控制总成,所述射胶控制总成包括油缸和射胶油路控制块,所述油缸具有射胶油管和退胶油管,所述射胶油路控制块临近所述油缸设置,所述射胶油路控制块通过电磁换向阀实现油路切换,所述射胶油管和所述退胶油管分别与所述射胶油路控制块连通;
9.中间出油管和中间回油管,所述中间出油管分别与所述出油通道的出口端和所述射胶油路控制块连通,所述中间回油管分别与所述回油通道的入口端和所述射胶油路控制块连通。
10.可选地,所述射胶油路控制块具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中间出油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所述中间回油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所述射胶油管和所述第三连接孔连通,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退胶油管连通,所述射胶控制总成通过所述电磁换向阀实现射胶动作和退胶动作,处于所述射胶动作时,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连通,处于所述退胶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连通。
11.可选地,所述射胶油管和所述退胶油管位于所述油缸的顶部,且位于同一高度位
置。
12.可选地,所述油缸有两个,所述射胶油管分别与两个所述油缸连通,所述退胶油管分别与两个所述油缸连通。
13.可选地,所述油缸的顶部设有射胶连接接头和退胶连接接头,两个所述射胶连接接头之间通过所述射胶油管实现连通,任一所述射胶连接接头与所述第三连接孔连通,两个所述退胶连接接头之间通过所述射胶油管实现连通,任一所述退胶连接接头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连通。
14.可选地,与所述第三连接孔连通的所述射胶连接接头设于所述射胶油路控制块的外侧面。
15.可选地,所述退胶连接接头与所述第四连接孔之间通过延长管路实现连通。
16.可选地,任一所述油缸的外侧面设有支架,所述射胶油路控制块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
17.可选地,所述射胶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射胶控制总成设于所述安装架。
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注塑机,所述注塑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射胶装置。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伺服电机油泵组、连接块、射胶控制总成、中间出油管和中间回油管,油缸和射胶油路控制块装配成射胶控制总成,射胶控制总成与伺服电机油泵组之间设有连接块、中间出油管和中间回油管,伺服电机油泵组在起压时需先经过中间出油管再进入射胶油路控制块,使得普通电磁换向阀响应时间与伺服电机响应时间之差,刚好作为由于的充液起压时间,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节伺服电机的响应速度影响生产周期以及使用比例换向阀产生了较高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成本低廉、减少油路切换冲击以及缩短生产周期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射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射胶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射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现有技术中射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射胶装置100;伺服电机油泵组10;出油管11;连接块20;射胶控制总成30;油缸31;射胶油管311;退胶油管312;射胶连接接头313;退胶连接接头314;支架315;射胶油路控制块32;第一连接孔321;第二连接孔322;第三连接孔323;第四连接孔324;电磁换向阀33;延长管路34;中间出油管40;中间回油管50;安装架60。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射胶装置100,用于控制注塑机的射胶或者退胶。
3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射胶装置100包括伺服电机油泵组10、连接块20、射胶控制总成30、中间出油管40和中间回油管50,其中,伺服电机油泵组10具有出油管11和回油管(图中未示出);连接块20的内部形成出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出油管11与出油通道的入口端连通,回油管与回油通道的出口端连通;射胶控制总成30包括油缸31和射胶油路控制块32,油缸31具有射胶油管311和退胶油管312,射胶油路控制块32临近油缸31设置,射胶油路控制块32通过电磁换向阀33实现油路切换,射胶油管311和退胶油管312分别与射胶油路控制块32连通;中间出油管40分别与出油通道的出口端和射胶油路控制块32连通,中间回油管50分别与回油通道的入口端和射胶油路控制块32连通。
34.可以理解地,射胶控制总成30通过控制油缸31内活塞杆的移动,进而控制料管组内送料螺杆的移动,送料螺杆向前移动时实现射胶,向后移动时实现退胶,该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本实用新型仅对如何控制油缸31进而改变油路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35.图5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射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装配时伺服电机油泵组位于射胶结构的下方,导致伺服电机油泵组和射胶结构之间具有高度差,射胶油路控制块位于下方的位置并直接与伺服电机油泵组的油泵出油管和油泵回油管(图中未示出)连接,射胶油路控制块通过电磁换向阀实现油路切换,射胶油管的一端需延伸至下方与射胶油路控制块连通,另一端需延伸至上方并与射胶结构连通,退胶油管同理,由于高度差和液压油的重力作用,导致射胶油管和退胶油管内部没有充满液压油。在进行射胶动作时,伺服电机油泵组输出的液压油先充满油泵出油管,经过射胶油路控制块的电磁换向阀实现换向控制,液压油进入射胶油管,并进入射胶结构内部,实现射胶动作;在进行退胶动作时,伺服电机油泵组输出的液压油先充满油泵出油管,经过射胶油路控制块的电磁换向阀实现换向控制,液压油进入退胶油管,并进入射胶结构内部,实现退胶动作。
36.图1和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射胶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成本较低的油路配件以获得较优的射胶性能,由于装配空间的限制,伺服电机油泵组10仍位于射胶控制总成30的下方,油缸31和射胶油路控制块32装配成射胶控制总成30,使得射胶油管311和退胶油管312和内部一直充满液压油,射胶油路控制块32通过电磁换向阀33实现油路切换,在进行射胶动作时,伺服电机油泵组10输出的液压油先充满出油管11、连接块20和中间出油管40,经过射胶油路控制块32的电磁换向阀33实现换向控制,液压油通过射胶油管311并进入油缸31内部,实现射胶动作;在进行退胶动作时,伺服电机油泵组10输出的液压油先充满出油管11、连接块20和中间出油管40,经过射胶油路控制块32的电磁换向阀33实现换向控制,液压油通过退胶油管312进入油缸31内部,实现退胶动作。由于伺服电机油泵组10输出的液压油到达射胶油路控制块32之前还需要经过连接块20和中间出油管40,电磁换向阀33切换响应时间与伺服电机响应时间之差,刚好作为油路的充液起压时间,在避免油路水锤效应切换冲击及噪音的同时,加快射胶动作响应速度,使射胶动作获得较快的加速度。
3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伺服电机油泵组10、连接块20、射胶控制总成30、中间出油管40和中间回油管50,油缸31和射胶油路控制块32装配成射胶控制总成30,射胶控制总成30与伺服电机油泵组10之间设有连接块20、中间出油管40和中间回油管50,伺服电机油泵组10在起压时需先经过中间出油管40再进入射胶油路控制块32,使得普通电磁换向阀33响应时间与伺服电机响应时间之差,刚好作为由于的充液起压时间,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节伺服电机的响应速度影响生产周期以及使用比例换向阀产生了较高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成本低廉、减少油路切换冲击以及缩短生产周期的技术效果。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射胶油路控制块32具有第一连接孔321、第二连接孔322、第三连接孔323和第四连接孔324,中间出油管40与第一连接孔321连通,中间回油管50与第二连接孔322连通,射胶油管311和第三连接孔323连通,第四连接孔324与退胶油管312连通,射胶控制总成30通过电磁换向阀33实现射胶动作和退胶动作,处于射胶动作时,第一连接孔321与第三连接孔323连通,第二连接孔322与第四连接孔324连通,处于退胶状态时,第一连接孔321与第四连接孔324连通,第二连接孔322与第三连接孔323连通。
39.在进行射胶动作时,液压油的输出方向为伺服电机油泵组10

出油管11

连接块20

中间出油管40

第一连接孔321

第三连接孔323

射胶油管311

油泵,液压油的回流方向为油泵

退胶油管312

第四连接孔324

第二连接孔322

中间回油管50

连接块20

回油管

伺服电机油泵组10。
40.在进行退胶动作时,液压油的输出方向为伺服电机油泵组10

出油管11

连接块20

中间出油管40

第一连接孔321

第四连接孔324

退胶油管312

油泵,液压油的回流方向为油泵

射胶油管311

第三连接孔323

第二连接孔322

中间回油管50

连接块20

回油管

伺服电机油泵组10。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射胶油管311和退胶油管312位于油缸31的顶部,且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可以使得射胶速度和退胶速度一致。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油缸31有两个,射胶油管311分别与两个油缸31连通,退胶油管312分别与两个油缸31连通。通过设置有两个油缸31
以为射胶退胶提供较大的动力,且射胶油管311和退胶油管312分别用于连通两个油缸31,使得两个油缸31具有相同的动力。
4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油缸31的顶部设有射胶连接接头313和退胶连接接头314,两个射胶连接接头313之间通过射胶油管311实现连通,任一射胶连接接头313与第三连接孔323连通,两个退胶连接接头314之间通过射胶油管311实现连通,任一退胶连接接头314与第四连接孔324连通。射胶连接接头313起到连接射胶油管311的作用,射胶连接接头313和射胶油管311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和密封件实现连接和密封,退胶连接接头314起到连接退胶油管312的作用,退胶连接接头314和退胶油管312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和密封件实现连接和密封。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与第三连接孔323连通的射胶连接接头313设于射胶油路控制块32的外侧面。通过合理设置油缸31与射胶油路控制块32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减少连接管路,本实用新型将与第三连接孔323连通的射胶连接接头313设于射胶油路控制块32的外侧面,射胶连接接头313与射胶油路控制块32之间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退胶连接接头314与第四连接孔324之间通过延长管路34实现连通。延长管路34的一端通过螺纹紧固件与第四连接孔324连接,延长管路34的另一端通过螺纹紧固件与退胶连接接头314连接。延长管路34与退胶油管312之间为垂直设置,且位于同一个高度位置。
4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任一油缸31的外侧面设有支架315,射胶油路控制块32设于支架315的顶部。支架315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设于油缸31的外侧面,射胶油路控制块32通过螺纹紧固件设于支架315。
4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射胶装置100还包括安装架60,射胶控制总成30设于安装架60。安装架60设于射胶控制总成30的底部,且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固定。
4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注塑机(图中未示出),该注塑机包括射胶装置100,该射胶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注塑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