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炼胶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炼胶机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2.开炼机,即开放式炼胶机的简称;橡胶工厂用来制备塑炼胶、混炼胶或进行热炼、出型的一种辊筒外露的炼胶机械。
3.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3617737u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自动上料功能的开炼机,包括开炼机本体,所述开炼机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运料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驱动装置和搅拌组件,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搅拌桶内,所述搅拌组件转动连接在搅拌桶内并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运料装置包括运输轨道装置、底座和呈料盒,所述运输轨道装置的一端设置在开炼机本体靠近地面处,另一端与搅拌桶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底座上连接有呈料盒,该实用新型通过运料装置将物料传送至搅拌桶内,再通过搅拌组件对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达到自动进料和搅拌物料的功能,具有设备自动化强,降低人力成本,充分混合物料的优点。
4.基于上述检索,上述装置还存在一定缺陷:上述装置只能定量上料,不能控制上料大小,现有的炼胶机上料一般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公开了一种用于炼胶机的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具有改变上料大小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用于炼胶机的上料装置。
6.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用于炼胶机的上料装置,包括炼胶机本体,其所述炼胶机本体的外壁顶部设置有支撑组件,还包括;
7.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支撑架、上料斗、两个第一挡板以及两个第二挡板,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支撑组件的顶部,所述上料斗四周外壁均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固定在支撑架的顶部,所述上料斗的所有两个均开设有滑口,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分别滑动安装在滑口内,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挡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一挡板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位于上料斗的前后两侧;
8.第一对中组件,两个所述移动板均与第一对中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对中组件连接使两个所述移动板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
9.第二对中组件,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均与第一对中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对中组件连接使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其中,所述移动板的移动轨迹与第二挡板的移动轨迹相互垂直。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中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导向杆以及第一双螺纹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内壁固定,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一双螺纹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
与第一双螺纹杆的一端同轴固定,两个所述移动板的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杆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孔内,两个所述移动板的外壁分别开设有右旋螺纹孔以及左旋螺纹孔,所述左旋螺纹孔以及右旋螺纹孔分别与第一双螺纹杆上的左旋螺纹以及右旋螺纹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中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导向杆以及第二双螺纹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内壁固定,所述支撑架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二双螺纹杆,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双螺纹杆的一端同轴固定,两个所述移动板的外壁均开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杆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孔内,两个所述第二挡板的外壁分别开设有右旋螺纹孔以及左旋螺纹孔,所述左旋螺纹孔以及右旋螺纹孔分别与第二双螺纹杆上的左旋螺纹以及右旋螺纹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斗的外壁安装有电磁加热器。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炼胶机本体的外壳顶部,所述固定架固定有多个弹簧板。
14.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板与支撑架固定,所述支撑架的外壁安装有振动电机。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用于炼胶机的上料装置,通过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控制第一双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一双螺纹杆转动通过螺旋传动的形式控制两个移动板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即改变两个第一挡板的相对距离,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控制第二双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二双螺纹杆转动通过螺旋传动的形式控制两个第二挡板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即改变两个第二挡板的相对距离,其中,移动板的移动轨迹与第二挡板的移动轨迹相互垂直,由此改变出料大小,从而实现自主控制出料量。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1的上料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1的上料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实施例1的上料组件下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炼胶机本体;2、支撑组件;201、固定架;202、弹簧板;3、上料组件;301、支撑架;302、振动电机;303、第一伺服电机;304、第二伺服电机;305、上料斗;306、立柱;307、电磁加热器;308、第一导向杆;309、移动板;310、第一挡板;311、第一双螺纹杆;312、第二挡板;313、第二导向杆;314、第二双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炼胶机的上料装置,包括炼胶机本体1,炼胶机本体1的外壁顶部设置有支撑组件2,还包括;
25.上料组件3,上料组件3包括支撑架301、上料斗305、两个第一挡板310以及两个第二挡板312,支撑架301设置在支撑组件2的顶部,上料斗305四周外壁均固定有立柱306,立柱306固定在支撑架301的顶部,上料斗305的所有两个均开设有滑口,两个第一挡板310分别滑动安装在滑口内,,两个第一挡板31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移动板309,两个第二挡板312设置在第一挡板310的下方,并且第二挡板312分别位于上料斗305的前后两侧;
26.第一对中组件,两个移动板309均与第一对中组件连接,第一对中组件连接使两个移动板309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
27.第二对中组件,两个第二挡板312均与第一对中组件连接,第二对中组件连接使两个第二挡板312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其中,移动板309的移动轨迹与第二挡板312的移动轨迹相互垂直。
2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两个移动板309均与第一对中组件连接,第一对中组件连接使两个移动板309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即改变两个第一挡板310的相对距离,两个第二挡板312均与第一对中组件连接,第二对中组件连接使两个第二挡板312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其中,移动板309的移动轨迹与第二挡板312的移动轨迹相互垂直,由此改变出料大小,从而实现自主控制出料量。
29.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对中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303、第一导向杆308以及第一双螺纹杆311,第一导向杆308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301的左右两侧内壁固定,支撑架30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一双螺纹杆311,第一伺服电机303的输出轴与第一双螺纹杆311的一端同轴固定,两个移动板309的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杆308滑动设置在第一导向孔内,两个移动板309的外壁分别开设有右旋螺纹孔以及左旋螺纹孔,左旋螺纹孔以及右旋螺纹孔分别与第一双螺纹杆311上的左旋螺纹以及右旋螺纹连接。
30.上述的工作原理为,第一伺服电机303的输出轴控制第一双螺纹杆311进行转动,第一双螺纹杆311转动通过螺旋传动的形式控制两个移动板309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即改变两个第一挡板310的相对距离。
31.其中如图4所示,第二对中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304、第二导向杆313以及第二双螺纹杆314,第二导向杆31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301的左右两侧内壁固定,支撑架30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二双螺纹杆314,第二伺服电机304的输出轴与第二双螺纹杆314的一端同轴固定,两个移动板309的外壁均开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杆313滑动设置在第二导向孔内,两个第二挡板312的外壁分别开设有右旋螺纹孔以及左旋螺纹孔,左旋螺纹孔以及右旋螺纹孔分别与第二双螺纹杆314上的左旋螺纹以及右旋螺纹连接,
32.上述的工作原理为,第二伺服电机304的输出轴控制第二双螺纹杆314进行转动,第二双螺纹杆314转动通过螺旋传动的形式控制两个第二挡板312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即改变两个第二挡板312的相对距离。
33.其中如图2所示,上料斗305的外壁安装有电磁加热器307,电磁加热器307对上料斗305进行加热,防止橡胶受冷固化。
34.其中如图2所示,支撑组件2包括固定架201,固定架201固定在炼胶机本体1的外壳顶部,固定架201固定有多个弹簧板202,弹簧板202与支撑架301固定,支撑架301的外壁安装有振动电机302。
35.上述改进点在于,振动电机302使整个上料组件3振动,从便于橡胶上料,提高上料率。
3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第一伺服电机303的输出轴控制第一双螺纹杆311进行转动,第一双螺纹杆311转动通过螺旋传动的形式控制两个移动板309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即改变两个第一挡板310的相对距离,第二伺服电机304的输出轴控制第二双螺纹杆314进行转动,第二双螺纹杆314转动通过螺旋传动的形式控制两个第二挡板312做同步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移动,即改变两个第二挡板312的相对距离,其中,移动板309的移动轨迹与第二挡板312的移动轨迹相互垂直,由此改变出料大小,从而实现自主控制出料量。
3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