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复位结构的模具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2826发布日期:2023-01-12 17:2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复位结构的模具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顶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复位结构的模具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顶针式模具的顶出机构在使用后需要进行复位,其多采用外部的辅助动力源来实现顶针的复位,而顶针会有卡塞的现象,其进行一次性的拉动复位,会在拉动的过程中导致顶针受力较大,导致其变形,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可以渐进式的复位结构来对顶针进行复位,避免顶针受力较大。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带复位结构的模具顶出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复位结构的模具顶出机构。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复位结构的模具顶出机构包括:底座及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的若干个顶针,各顶针的底端均定安装有竖杆,各个竖杆的外侧均套接有辅助弹簧,且若干辅助弹簧均设置在底座的内部,各个顶针的底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安装侧板,各个安装侧板的中央均开设有导向槽,底座的内部均对称固定安装有与导向槽之间相互滑动配合的导向块,各个竖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辅助块,底座的内部等距滑动连接有若干的导杆,且导杆与辅助块之间挤压配合,底座的内部等距固定安装有限制杆,导杆的中央开设有与限制杆之间相互滑动配合的配合槽,底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与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6.优选的,各个导杆的顶端均开设有与辅助块之间相互配合的梯形凸块。
7.优选的,各个辅助块均呈椭圆形结构。
8.优选的,各个限制杆均呈矩形结构。
9.优选的,动力机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底端,固定架的底端中央固定安装有工作电机,工作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底座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齿板,且齿板与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连接,两个齿板远离传动齿轮的一端均穿过底座的侧壁与连接板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底座的内部对称固定安装有限制块,两个限制块的一端均与限制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且限制弹簧均设置在底座的内部,两个齿板的侧壁一端均开设有与限制块之间相互配合的卡槽。
10.优选的,固定架中央开设有与工作电机之间相互配合的安装架。
11.优选的,限制块的一端开设有斜面。
12.优选的,两个齿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均开设有与限制块之间滑动配合的导槽。
13.优选的,卡槽的一侧开设有与限制块之间相互配合的倒角。
14.优选的,固定架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连接板相互配合的凹槽。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复位结构的模具顶出机构具有如下有益
效果:
16.当需要使用本设备对模具的顶出机构进行复位时,此时,动力机构开始进行工作,带动若干导杆进行相向的移动,从而实现对顶针进行上顶,而导杆的同步运动可以使得顶针可以进行同步的上顶,完成顶出工序,随后,动力机构带动导杆正向或反向移动时,相邻两个导杆的运动方向相反,并且,相邻两个导杆的顶端固定安装的梯形凸块的朝向相反,导杆向右移动是将顶针上顶,导杆向左移动顶针复位(相反朝向的导杆移动方向与前述的运动相反),而动力机构的设置可以保持顶针的运行的同步性,复位的时候,动力机构可以进行多次的上顶和复位步骤,以便顶针在辅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产生松动,以达到复位的目的,此带复位结构的模具顶出机构可以通过设备上设有的动力机构实现顶杆的同步上移,另外,其可以同步进行复位,复位的时候,动力机构可以进行多次的上顶和复位步骤,以便顶针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产生松动,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复位结构的模具顶出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复位结构的模具顶出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3为图1所示的局部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所示的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5为图1所示的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中标号:1、顶针;2、底座;3、竖杆;4、辅助弹簧;5、安装侧板;6、导向槽;7、导向块;8、辅助块;9、导杆;10、限制杆;11、配合槽;12、动力机构;13、固定架;14、工作电机;15、传动齿轮;16、齿板;17、连接板;18、限制块;19、限制弹簧;20、卡槽;2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底座2及滑动连接于底座2上的若干个顶针1,各所述顶针1的底端均定安装有竖杆3,各个所述竖杆3的外侧均套接有辅助弹簧4,且若干辅助弹簧4均设置在底座2的内部,各个所述顶针1的底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安装侧板5,各个所述安装侧板5的中央均开设有导向槽6,所述底座2的内部均对称固定安装有与导向槽6之间相互滑动配合的导向块7,各个所述竖杆3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辅助块8,所述底座2的内部等距滑动连接有若干的导杆9,且导杆9与辅助块8之间挤压配合,所述底座2的内部等距固定安装有限制杆10,所述导杆9的中央开设有与限制杆10之间相互滑动配合的配合槽11,所述底座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动力机构12,所述动力机构12的输出端与导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
25.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使用本设备对模具的顶出机构进行复位时,此时,动力机构12开始进行工作,带动若干导杆9进行相向的移动,从而实现对顶针1进行上顶,而导杆9的同步运动可以使得顶针1可以进行同步的上顶,完成顶出工序,随后,动力机构12带动导杆9正向或反向移动时,相邻两个导杆9的运动方向相反,并且,相邻两个导杆9的顶端固定安装
的梯形凸块的朝向相反,导杆9向右移动是将顶针上顶,导杆9向左移动顶针复位(相反朝向的导杆9移动方向与前述的运动相反),而动力机构12的设置可以保持顶针1的运行的同步性,复位的时候,动力机构12可以进行多次的上顶和复位步骤,以便顶针1在辅助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产生松动,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26.参考图3所示,若干所述导杆9的顶端均开设有与辅助块8之间相互配合的梯形凸块,凸块可以对顶针1进行上行,而若干凸块之间可以对顶针1底端的竖杆3进行容纳。
27.参考图3所示,各个所述辅助块8均呈椭圆形结构,可以通过导杆9顶端设有的凸块将顶针1进行上顶。
28.参考图3所示,各个所述限制杆10均呈矩形结构,便于增加导杆9在底座2内部的运行稳定性。
29.参考图4和图5所示,所述动力机构12包括:固定架13,所述固定架13固定安装在底座2的底端,所述固定架13的底端中央固定安装有工作电机14,所述工作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15,所述底座2的内部对称滑动连接有齿板16,且齿板16与传动齿轮15之间相互啮合连接,两个所述齿板16远离传动齿轮15的一端均穿过底座2的侧壁与连接板17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的内部对称固定安装有限制块18,两个所述限制块18的一端均与限制弹簧19的一端固定连接,且限制弹簧19均设置在底座2的内部,两个所述齿板16的侧壁一端均开设有与限制块18之间相互配合的卡槽20。
30.需要说明的是:在动力机构12进行工作时,此时,工作电机14进行工作,带动传动齿轮15进行转动,而传动齿轮15与齿板16之间啮合连接,随着齿板16的啮合连接,随着传动齿轮15的转动,可以使得齿板16带动连接板17进行移动,而连接板17与相间隔的导杆9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导杆9的移动,对顶针1进行上顶,或者后续的复位,而限制块18可以对齿板16进行限制,保持顶针1可以处于顶出的状态,以便将产品进行取出。
31.参考图4和图5所示,所述固定架13中央开设有与工作电机14之间相互配合的安装孔21,便于增加工作电机14的安装稳定性。
32.参考图4和图5所示,所述限制块18的一端开设有斜面,在齿板16进行复位时对限制块18更好的产生挤压,对限制块18进行压缩,更好的供齿板16进行复位。
33.参考图4和图5所示,两个所述齿板16远离连接板17的一侧均开设有与限制块18之间滑动配合的导槽,便于齿板16与限制块18之间进行移动。
34.参考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卡槽20的一侧开设有与限制块18之间相互配合的倒角,更加有利于齿板16对限制块18产生挤压使得齿板16进行移动。
35.参考图4和图5所示,所述固定架13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连接板17相互配合的凹槽,便于增加连接板17在运行时的稳定性。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