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材料生产用热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4092发布日期:2023-02-03 23:2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材料生产用热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材料生产用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材料是指在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包括介电材料、半导体材料、压电与铁电材料、导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覆铜板是导电金属的一种,覆铜板是将电子玻纤布或其它增强材料浸以树脂,一面或双面覆以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功能的印制电路板,都是在覆铜板上有选择地进行加工、蚀刻、钻孔及镀铜等工序,制成不同的印制电路。
3.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覆铜板生产用热压机【申请号:cn201721775349.8;公开号:cn207758303u】。这种覆铜板生产用热压机,包括热压机主体,所述热压机主体的内部底板上设置有加热底盘,所述加热底盘的上方设置有热压底板,所述热压机主体的内部顶板上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推动杆上连接有热压顶板,热压底板的上方安装有四组竖直立杆,竖直立杆上均套接有移动滑块,且移动滑块的一侧连接有两组固定板,两组所述固定板结构相同,平行设置,四组所述移动滑块的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移动导杆,所述移动导杆之间连接有两组调整板,两组调整板结构相同,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传统的热压机上加装自动调整板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排板,使覆铜板热压均匀,热压效果好,提高生产质量。
4.该专利中公开的装置虽然可以实现自动地将覆铜板进行对齐,从而减少操作人员处理时间,提升热压效率,但是覆铜板与加热底板之间没有空隙,热压顶板在完成热压工作后,覆铜板会容易因压力而与热压底板的表面产生一定的粘连,使得覆铜板不易从热压板表面取出,从而降低了覆铜板热压的效率,因此该装置还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材料生产用热压装置,本实用新型使覆铜板在热压时能够得到自动对其效果的同时,还使操作人员可以便利的对热压完成后的覆铜板进行取出,解决了因目前的热压装置在热压完成后,覆铜板热压与热压底板产生粘连,不易取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材料生产用热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有加热底盘,所述加热底盘的顶部固定有热压底板,所述热压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顶部固定有顶板,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有热压顶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两个限位盒,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推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推板之间位置的移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用于给予覆铜板降温的降温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顶部贯穿工作台并固定有推动杆,所
述推动杆的顶部贯穿热压底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两个连接板。
7.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有驱动电机、双向丝杆和活动板,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底座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与右侧的连接板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螺纹贯穿两个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与推板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有冷风机、送风管和出风槽,所述冷风机固定于底座的顶部,所述冷风机与送风管相互连通,所述送风管右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盒相互连通,所述出风槽开设于限位盒的表面。
9.优选的,两侧所述连接板直接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滑动贯穿两个活动板。
10.优选的,所述推板的底部位置与热压底板的顶部位置相同,所述推板的宽度与两个限位盒之间的间距相同。
11.优选的,所述热压顶板的顶部固定有两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与顶板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使覆铜板在热压时能够得到自动对其效果的同时,还使操作人员可以便利的对热压完成后的覆铜板进行取出,使得覆铜板在热压完成后不易出现与热压底板粘连的情况,使操作人员可以更容易的取出覆铜板,间接地提高了覆铜板的热压效率,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因目前的热压装置在热压完成后,覆铜板热压与热压底板产生粘连,不易取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工作台;3、加热底盘;4、热压底板;5、第一电动推杆;6、移动机构;61、驱动电机;62、双向丝杆;63、活动板;7、热压顶板;8、推板;9、降温机构;91、冷风机;92、送风管;93、出风槽;10、第二电动推杆;11、推动杆;12、连接板;13、导向杆;14、限位盒;15、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电子材料生产用热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工作台2,工作台2的顶部固定有加热底盘3,加热底盘3的顶部固定有热压底板4,热压底板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5,第一电动推杆5的顶部固定有顶板,第一电动推杆5的底部固定有热压顶板7,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限位盒14,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推板8,底
座1的顶部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推板8之间位置的移动机构6,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用于给予覆铜板降温的降温机构9,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0,第二电动推杆10的顶部贯穿工作台2并固定有推动杆11,推动杆11的顶部贯穿热压底板4,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连接板12,本实用新型使覆铜板在热压时能够得到自动对其效果的同时,还使操作人员可以便利的对热压完成后的覆铜板进行取出,使得覆铜板在热压完成后不易出现与热压底板粘连的情况,使操作人员可以更容易的取出覆铜板,间接地提高了覆铜板的热压效率,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因目前的热压装置在热压完成后,覆铜板热压与热压底板产生粘连,不易取出的问题。
21.移动机构6包括有驱动电机61、双向丝杆62和活动板63,驱动电机61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杆62固定连接,双向丝杆62的一端与右侧的连接板12表面转动连接,双向丝杆62螺纹贯穿两个活动板63,活动板63的一侧与推板8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61、双向丝杆62和活动板63的设置,启动驱动电机61可以使双向丝杆62进行旋转,由于双向丝杆62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进而使得双向丝杆62在旋转时,两个活动板63可以一同在双向丝杆62的表面进行相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并且活动板63在移动时还将带动推板8一同进行移动。
22.降温机构9包括有冷风机91、送风管92和出风槽93,冷风机91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冷风机91与送风管92相互连通,送风管92右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盒14相互连通,出风槽93开设于限位盒14的表面,本实施例中,通过冷风机91、送风管92和出风槽93的设置,启动冷风机91可以使其将冷风通过送风管92输送到限位盒14的内部,然后再由限位盒14表面的出风槽93进行吹出,进而使得覆铜板可以得到降温效果。
23.两侧连接板12直接固定有导向杆13,导向杆13滑动贯穿两个活动板63,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向杆13的设置,避免了两个活动板63在移动时出现旋转情况。
24.推板8的底部位置与热压底板4的顶部位置相同,推板8的宽度与两个限位盒14之间的间距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推板8的设置,使得覆铜板可以得到更好的加紧对其效果。
25.热压顶板7的顶部固定有两个伸缩杆15,伸缩杆15的顶部与顶板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伸缩杆15的设置,使得热压顶板7在移动时具有了更好的稳定性。
26.工作原理:首先将覆铜板放置到热压底板4的表面,然后启动加热底盘3来使热压底板4开始加热,并启动驱动电机61来使两侧的推板8相对推动覆铜板进行移动并夹紧覆铜板,使覆铜板摆放整齐,此时即可启动第一电动推杆5来使其向下推动热压顶板7,从而开始热压工作,在热压完成后,启动冷风机91,来使出风槽93吹出冷风,继而使得覆铜板可以快速冷却,此时即可启动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0,来使其推动推动杆11顶出覆铜板,进而使得操作人员无需手动从热压底板4的表面拿取覆铜板,并且避免了覆铜板可能会出现的粘连现象,从而完成对覆铜板的取出操作。
27.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8.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