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塑料瓶制作的加热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8199发布日期:2023-02-04 01:5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用于塑料瓶制作的加热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釜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塑料瓶制作的加热釜。


背景技术:

2.塑料瓶的生产工艺有两种,第一种是挤吹工艺,另一种是注拉吹工艺,挤吹工艺即将塑料原料加入挤出机中,经加热熔融塑化挤出熔融型坯,再放入瓶子模具中吹胀成型,冷却定型后从模具中取出,修除废边后得到成品,这种工艺主要用来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瓶注拉吹工艺则是将塑料原料经注塑机注射成型管状型坯,然后放入瓶子模具中经拉伸吹塑成型,冷却后得到成品,这种工艺主要用来生产pet塑料瓶,在此工序之间需要对塑料颗粒进行融化,现有的塑料原料除了直接在加工设备中融化外还可以在加热釜中进行融化再转投到加工设备中进行保温,从而加大原料融化速度。
3.现有的塑料瓶加工中在对于原料进行融化时由于塑料瓶的作用不同其使用的原料不同,有些原料在进行融化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有些气体会存在一定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加热釜打开时会溢出,造成加工区域的空气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利用加热釜对塑料瓶原料进行融化时,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塑料瓶制作的加热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8.净化罐,包括过滤罐以及通过法兰连接在过滤罐底部的水箱,所述过滤罐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过渡仓、干燥仓以及滤芯;
9.还包括加热釜,所述加热釜的上端侧壁连接有废气管,且加热釜通过废气管与净化罐中的水箱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塑料瓶制作的加热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加热釜包括外壳以及内置于外壳空腔的的内胆,在所述外壳内部嵌合有加热丝,且在外壳壁厚中设有夹层,在夹层中装配有冷却管。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塑料瓶制作的加热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的下表面连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净化罐的上端侧面,同时废气管同样与外壳连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底端设有托台,且内胆置于托台上。
12.所述水箱的上表面一侧设有能密封的进水管,且水箱通过法兰与过滤罐下表面的过渡仓连通,所述废气管与水箱的连接弯头设有能密封的排污口。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塑料瓶制作的加热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干燥仓与过渡仓之间利用筛板隔断,且在干燥仓内填充吸附性物质,所述干燥仓的上表面同样设有筛板,且滤芯搭接在干燥仓上层筛板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塑料瓶制作的加热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的净化罐上表面插接有外配管道,且通过外配管道可以外接鼓风机或者吸风机。
1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塑料瓶制作的加热釜有益效果:
16.(1)针对加热釜在对塑料瓶生产中的塑料原料进行融化时,会由于原料不同产生一定量的气体,为了保护加工周围的空气,本技术在加热釜上连接一根废气管道,利用加热釜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将废气送入到废气管中,废气利用热量进入到净化罐底部的水箱中,利用水箱中的液体会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将气体中的碳等杂质和一部分能够溶于水中的有害物质截留在水箱中,进一步气体向上运动进入到过滤罐中进行二次净化。
17.(2)气体在进入到过滤罐中由于气体有一定的温度会导致水箱中的液体有一定的蒸发,因此在过滤罐中设置过渡仓使得气体遇冷,从而使得气体中的水蒸气凝结,重新进入到水箱中,进一步气体通过干燥仓,利用干燥仓中的吸附物质例如活性炭对气体中的剩余有害物质和残余水蒸气进行吸附,最后气体通过滤芯进行最后的过滤排出。
18.(3)进一步,在加热釜温度过高或者停止使用加热釜时,为了使得加热釜中能够快速进行冷却,可以将在净化罐上外接一个进气管,进气管连接在加热釜底,净化罐顶部通过外配管道连接一个鼓风机,鼓风机将外部冷风吹进净化罐,利用滤芯过滤后通过进气管吹进加热釜中,快速将加热釜中的温度进行冷却,同时为了防止空气进入水箱导致液体回流,在废气管和进气管上设置阀门。
19.(4)为了更换水箱中的液体,在水箱和废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排污口,而为了保证水箱中液位高度,在水箱的上表面设备进水管,水箱和净化罐通过法兰连接,便于后期维护和彻底清洁。
20.(5)鉴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热釜会发生温度过高的问题,本技术还利用进冷却管可对釜体进行有效地冷却通过在加热釜的外壳中设置夹层,在夹层中设置冷却管,冷却管在釜内壁沿竖直方向呈螺旋分布,从而通过对冷却管中充入冷却液或者水,使得加热釜快速冷却,同时配合进气管可以进一步的加快加热釜的冷却,而用于加热的加热丝位于加热釜的外壳内部上,在冷却管和进气管同步工作时,使得加热丝快速冷却,从而使得加热釜中的热源彻底关闭。
附图说明
21.图1为加热釜与净化罐连接结构图。
22.图2为加热釜内部结构图。
23.图3为净化罐内部结构图。
24.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100、加热釜;101、外壳;101a、冷却管;101b、托台;101c、加热丝;102、内胆;200、废气管;300、进气管;400、净化罐;401、外配管道;402、滤芯;403、干燥仓;404、过渡仓;405、水箱;406、过滤罐。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6.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对加热釜中产生的气体进行净化效果,包括净化罐400。
27.具体的,包括过滤罐406以及通过法兰连接在过滤罐406底部的水箱405,过滤罐406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过渡仓404、干燥仓403以及滤芯402。
28.进一步的,还包括加热釜100,加热釜100的上端侧壁连接有废气管200,且加热釜100通过废气管200与净化罐400中的水箱405连接。
29.更进一步的,加热釜100包括外壳101以及内置于外壳101空腔的的内胆102,在外壳101内部嵌合有加热丝101c,且在外壳101壁厚中设有夹层,在夹层中装配有冷却管101a,外壳101的下表面连接有进气管300,且进气管300的另一端连接在净化罐400的上端侧面,同时废气管200同样与外壳101连通,在外壳101的内部底端设有托台101b,且内胆102置于托台101b上。
30.其中,水箱405的上表面一侧设有能密封的进水管,且水箱405通过法兰与过滤罐406下表面的过渡仓404连通,废气管200与水箱405的连接弯头设有能密封的排污口,干燥仓403与过渡仓404之间利用筛板隔断,且在干燥仓403内填充吸附性物质,干燥仓403的上表面同样设有筛板,且滤芯402搭接在干燥仓403上层筛板上。
31.较佳的,在的净化罐400上表面插接有外配管道401,且通过外配管道401可以外接鼓风机或者吸风机。
32.在使用时,加热釜100产生的气体利用加热釜100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将废气送入到废气管200中,废气利用热量进入到净化罐400底部的水箱405中,利用水箱405中的液体会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将气体中的碳等杂质和一部分能够溶于水中的有害物质截留在水箱中,进一步气体向上运动进入到过滤罐406中进行二次净化。
33.综上,气体在进入到过滤罐406中由于气体有一定的温度会导致水箱中的液体有一定的蒸发,因此在过滤罐406中设置过渡仓404使得气体遇冷,从而使得气体中的水蒸气凝结,重新进入到水箱405中,进一步气体通过干燥仓403,利用干燥仓403中的吸附物质例如活性炭对气体中的剩余有害物质和残余水蒸气进行吸附,最后气体通过滤芯402进行最后的过滤排出,同时通过对冷却管101a中充入冷却液或者水,使得加热釜100快速冷却,同时配合进气管300可以进一步的加快加热釜100的冷却,而用于加热的加热丝101c位于加热釜100的外壳101内部上,在冷却管101a和进气管300同步工作时,使得加热丝101c快速冷却,从而使得加热釜100中的热源彻底关闭,为了使得进气管300吹的空气能够在加热釜100中流通,在外壳101底部设置的托台101b将内胆102垫起,防止内胆102阻挡进气管300气体输出。
34.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
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35.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36.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37.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