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变轨轨道及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7025发布日期:2023-03-24 21:4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变轨轨道及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级变轨轨道及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件通常是通过模具注塑出来的,熔融状态下的塑料经过喷嘴、流道和浇口进入模具型腔内,形成所需要的塑料外形。汽车注塑件在汽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内分型结构保险杠模具是在注塑完成后,注塑机开模,反顶驱动杆在变轨轨道上滑动,横向斜顶向内拉动保险杠注塑件做预变形强脱动作,使保险杠注塑件脱离定模板而留在动模板。强脱时,因轨道滑动面角度变化较大,反顶驱动杆在其上滑动时,可能会超出所能承受侧向剪切力,导致反顶驱动杆发生形变,加快与轨道滑动面的强行摩擦,最终使得反顶驱动杆、轨道拉伤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汽车保险杠的内分型模具在脱模时,反顶驱动杆与变轨导轨磨损拉伤严重的技术问题。
4.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级变轨轨道,包括导轨本体,所述导轨本体包括用于沿反顶驱动杆滑动方向依次呈夹角设置的初始脱模段、拉变形段、还原变形段和完全脱模段,所述还原变形段相对所述初始脱模段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完全脱模段相对所述初始脱模段的旋转方向相同。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级变轨轨道,保险杠注塑件在脱模时,反顶驱动杆在导轨本体上沿初始脱模段、拉变形段、还原变形段及完全脱模段方向逐渐滑动,保险杠注塑件在整个脱模过程中先后经历拉变形,再还原变形,最后脱离模具;通过在拉变形段与完全脱模段之间增加还原变形段,且还原变形段与完全脱模段相对初始脱模段的旋转方向相同,在反顶驱动杆运动行程不变的情况下,反顶驱动杆由拉变形段滑至还原变形段后继续滑动变轨至完全脱模段,还原变形段起到缓冲过渡的作用,使得拉变形段与完全脱模段之间的过渡运动更加平滑,有效避免反顶驱动杆因在滑动过程中变轨角度过大产生侧向剪切力,导致反顶驱动杆、导轨本体发生摩擦损坏的技术问题。
6.可选地,所述拉变形段相对所述初始脱模段的旋转角度、所述还原变形段相对所述拉变形段的旋转角度以及所述完全脱模段相对所述还原变形段的旋转角度均小于25
°

7.可选地,所述初始脱模段用于沿竖向设置,所述拉变形段相对所述初始脱模段顺时针旋转10
°
,所述还原变形段相对所述拉变形段逆时针旋转20
°
,所述完全脱模段相对所述还原变形段逆时针旋转10
°

8.可选地,该多级变轨轨道还包括导轨座,所述导轨座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导轨本体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设置。
9.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靠近所述初始脱模段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封闭端用于限
制所述反顶驱动杆滑出所述导轨本体;
10.和/或,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初始脱模段的一端为开口端,且所述完全脱模段远离所述初始脱模段的一端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引导所述反顶驱动杆从所述开口端滑入滑出所述导轨本体。
11.可选地,所述导轨座上竖向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导轨座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孔与动模板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导轨座的周向侧壁间采用圆弧平滑过渡。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包括反顶驱动杆及上述的多级变轨轨道,所述反顶驱动杆与所述多级变轨轨道的导轨本体滑动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反顶驱动杆的一端用于插入所述多级变轨轨道的导轨座的第一滑槽,所述反顶驱动杆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本体的外部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滑槽,所述反顶驱动杆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导轨本体滑动连接。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沿延伸方向具有与所述导轨本体匹配设置的第一壁面,所述反顶驱动杆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用于与所述第一壁面接触,当所述反顶驱动杆的所述第二滑槽相对所述导轨本体滑动时,所述反顶驱动杆的所述第一端面相对所述第一壁面滑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变轨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导轨本体;11、初始脱模段;12、拉变形段;13、还原变形段;14、完全脱模段;141、导向面;2、导轨座;21、第一滑槽;211、封闭端;212、开口端;213、第一壁面;22、连接孔;3、反顶驱动杆;31、第二滑槽;32、第一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配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本文建立有坐标轴z轴,其中,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
24.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一般包括动模板、定模板、横向斜顶、驱动导轨、反顶驱动杆及变轨轨道,动模板与定模板配合安装,定模板的内侧设有横向斜顶,横向斜顶的外边缘
与定模板之间形成保险杠塑件的成型腔,动模板在油缸驱动下使横向斜顶向模具中心内侧移动,同时横向斜顶上的反顶驱动杆在变轨轨道上移动,横向斜顶向内拉动保险杠塑件发生拉变形,并脱离定模板;接着模具继续打开,直至保险杠塑件从横向斜顶脱离,保险杠塑件从动模板中取出。
25.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级变轨轨道,包括导轨本体1,所述导轨本体1包括用于沿反顶驱动杆3滑动方向依次呈夹角设置的初始脱模段11、拉变形段12、还原变形段13和完全脱模段14,所述还原变形段13相对所述初始脱模段11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完全脱模段14相对所述初始脱模段11的旋转方向相同。
26.在本实施例中,初始脱模段11、拉变形段12、还原变形段13和完全脱模段14按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设置。横向斜顶由运动导轨控制其运动,当反顶驱动杆3在初始脱模段11运动时,横向斜顶保持不变;当反顶驱动杆3运动至拉变形段12时,横向斜顶向模具内部中心方向拉动保险杠塑件发生变形,使得保险杠塑件脱出定模板,反顶驱动杆3接着运行,横向斜顶向模具外侧方向拉动,以还原保险杠塑件的内拉变形量,之后继续向模具外侧运动,将保险杠塑件倒扣完全脱离横向斜顶。
27.示例性地,一根l形杆的横段相当于相对竖段进行了顺时针旋转。具体到本实施中,由于拉变形段12与完全脱模段14相对初始脱模段11的旋转方向相反,也即拉变形段12与完全脱模段14相对初始脱模段11所成夹角,一个为正角,另一个为负角。若所述反顶驱动杆3直接由拉变形段12过渡到完全脱模段14,则会因变轨角度过大而发生侧向剪切,与导轨本体1之间发生强行摩擦,磨损变形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在拉变形段12与完全脱模段14之间增加还原变形段13,且还原变形段13与完全脱模段14相对初始脱模段11的旋转方向相同,在反顶驱动杆3运动行程不变的情况下,反顶驱动杆3由拉变形段12滑至还原变形段13后继续滑动变轨至完全脱模段14,还原变形段13起到缓冲过渡的作用,使得拉变形段12与完全脱模段14之间的过渡运动更加平滑,有效避免反顶驱动杆3因在滑动过程中变轨角度过大产生侧向剪切力,导致反顶驱动杆3、导轨本体1发生摩擦损坏的技术问题。相较于现有减小相邻导轨段角度,增加反顶驱动杆3的顶出行程而言,能够减小材料浪费。
28.采用上述的多级变轨轨道,能够有效避免反顶驱动杆与其发生的摩擦损耗,反顶驱动杆3与导轨本体1的使用寿命更长,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良品率。
29.可选地,所述拉变形段12相对所述初始脱模段11的旋转角度、所述还原变形段13相对所述拉变形段12的旋转角度以及所述完全脱模段14相对所述还原变形段13的旋转角度均小于25
°

30.在本实施例中,经过试验实测,当导轨本体1的相邻段之间的夹角在25
°
范围内时,反顶驱动杆3在其上运动时,零部件之间的摩擦损耗较小,能够确保具有足够的使用周期,一旦超过25
°
,导轨本体的各段转角处将会出现严重变形。
31.可选地,所述初始脱模段11用于沿竖向设置,所述拉变形段12相对所述初始脱模段11顺时针旋转10
°
,所述还原变形段13相对所述拉变形段12逆时针旋转20
°
,所述完全脱模段14相对所述还原变形段13逆时针旋转10
°

32.在本实施例中,以示例的方式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以初始脱模段11作为基准,其他各段相对初始脱模段11的角度分别为:-10
°
、+10
°
、+20
°
,其中正负仅表示方向,
无关大小,正角表示相对初始脱模段11顺时针旋转的角,负角表示相对初始脱模段11逆时针旋转的角,当采用上述角度时,相邻段之间的转角角度在25
°
范围内,反顶驱动杆3能够在导轨本体1上平滑过渡。
33.如图1所示,可选地,该多级变轨轨道还包括导轨座2,所述导轨座2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21,所述导轨本体1置于所述第一滑槽21内且沿所述第一滑槽21的延伸方向设置。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座2用于固定支撑导轨本体1,导轨本体1通过导轨座2固定于动模板上。所述导轨本体1与所述导轨座2可一体成型设置,也可采用可拆卸式设置方式。所述导轨本体1通过所述导轨座2安装于动模板上。
35.这里,第一滑槽21的延伸方向(大致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导轨本体1的延伸方向相同,以用于安装导轨本体1。
36.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21靠近所述初始脱模段11的一端为封闭端211,所述封闭端211用于限制所述反顶驱动杆3滑出所述导轨本体1;
37.和/或,所述第一滑槽21远离所述初始脱模段11的一端为开口端212,且所述完全脱模段14远离所述初始脱模段11的一端设有导向面141,所述导向面141用于引导所述反顶驱动杆3从所述开口端212滑入滑出所述导轨本体1。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21的下端为封闭端211,上端为开口端212,一方面,反顶驱动杆3沿着导轨本体1从下向上滑动,最终滑出导轨本体1并从第一滑槽21的开口端212滑出,实现脱模过程;另一方面,反顶驱动杆3可从开口端212由上向下滑入导轨本体1,并通过下端的封闭端211挡住,以确保滑动安装到位。
39.为了使得反顶驱动杆3滑入滑出导轨本体1更加方便,可在导轨本体1的上端也即完全脱模段14设置导向面141,导向面141可为导向斜面,引导滑动方向。
40.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导轨座2上竖向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22,所述导轨座2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孔22与动模板连接。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22可为阶梯状的螺纹孔,螺纹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导轨座2;螺栓由上向下穿过所述螺纹孔以将所述导轨座2固定于动模板上,实现导轨座2的安装固定。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不采用螺纹孔。
42.导轨座2竖向固定,相较于侧向固定而言,能够避免受到侧向剪切力,而且能力利用向下的重力使得螺栓固定更稳固。
43.可选地,所述导轨座2的周向侧壁间采用圆弧平滑过渡。
44.在本实施例中,导轨座2的周向侧壁采用大圆弧倒角过渡,能够方便加工成型,不用过多的进行清角,而且表面光滑,提升触摸感。
4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包括反顶驱动杆3及上述的多级变轨轨道,所述反顶驱动杆3与所述多级变轨轨道的导轨本体1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保险杠内分型模具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多级变轨轨道相同,不再赘述。
46.如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反顶驱动杆3的一端用于插入所述多级变轨轨道的导轨座2的第一滑槽21,所述反顶驱动杆3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本体1的外部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滑槽31,所述反顶驱动杆3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滑槽31与所述导轨本体1滑动连接。
47.在本实施例中,反顶驱动杆3通过第二滑槽31与导轨本体1滑动连接,限制反顶驱
动杆3的滑动方向,避免滑动错位,引起不必要的加工误差。
48.如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21沿延伸方向具有与所述导轨本体1匹配设置的第一壁面213,所述反顶驱动杆3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滑槽21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32,所述第一端面32用于与所述第一壁面213接触,当所述反顶驱动杆3的所述第二滑槽31相对所述导轨本体1滑动时,所述反顶驱动杆3的所述第一端面32相对所述第一壁面213滑动。
49.在本实施例中,当反顶驱动杆3滑动时,一方面通过其一端部的第二滑槽31相对导轨本体1滑动,另一方面通过其第一端面32与第一滑槽21的第一壁面213滑动,使得反顶驱动杆3的滑动更加平稳,保证脱模的顺利进行。
50.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