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塑料预成型件转换成塑料容器的转换装置及转换方法

文档序号:940764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将塑料预成型件转换成塑料容器的转换装置及转换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转变成塑料容器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这种装置和相应的制造方法在现有技术中早已被熟知。通常,将加热的塑料预成型件插入到吹塑模具(blow moulds,吹模)中,并且通过施加压缩空气而使得所述塑料预成型件在所述吹塑模具内膨胀。相应的吹塑模具或其内壁通过其轮廓限定待制造的容器的轮廓。因此当改变成其他容器时,通常也必须更换吹塑模具本身。这种转换过程较为耗时。
[0003]通常,吹塑模具部件保持在吹塑模具支架外壳上,并且这些支架外壳保持在吹塑模具支架上。当改变成不同的容器规格时,在一些情况下也必须改变上述的支架外壳。这也是一个费力的过程。
[0004]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转变成塑料容器的一些转换装置中,也使用了所谓的压力垫(pressure cush1n),压力垫在吹制过程中使两个吹塑模具部件抵靠彼此挤压,由此抵消吹制过程中出现的内部压力。在吹制过程中,压缩空气通常施加于这种压力垫以引起这种推压在一起。在该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是在进行吹制处理之后经常会出现返回移动。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转变成塑料容器(特别是塑料瓶)的转换装置,一方面,该装置可在短时间内转换,而另一方面,该装置在吹塑成型操作过程中也能够或促进使两个吹塑模具部件推压在一起(在转换操作之后还能够或促进至少一个吹塑模具部件返回)。通过本发明实现了此目的。
[0006]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将塑料预成型件转变成塑料容器的转换装置包括吹塑成型装置,该吹塑成型装置形成腔体,通过施加能流动的介质,塑料预成型件在腔体内部转变成塑料容器。吹塑成型装置具有至少两个侧部件,所述至少两个侧部件(至少间接地)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架上。吹塑模具的侧部件借助于附接装置至少间接地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架上。
[0007]根据本发明,附接装置还具有返回器件,返回器件在工作模式过程中至少暂时地将至少一个侧部件朝向吹塑模具支架(所述侧部件布置在该吹塑模具支架上)推动(或产生相应的前进移动和返回移动)。
[0008]原则上,吹塑模具或其侧部件能直接布置在支架上。然而,也可能的是,吹塑模具支架外壳布置在支架上,而侧部件布置在所述吹塑模具支架外壳上。本发明可应用这两个实施方式。下面将部分地结合论述这两个实施方式。
[0009]因此,所述返回器件特别适于和/或旨在产生吹塑模具部件朝向吹塑模具支架的这种返回移动。有利地,该返回器件是弹性元件。换句话说,所述返回装置由此施加朝向吹塑模具支架推动侧部件和/或吹塑模具支架外壳的力,或施加使侧部件和/或吹塑模具支架外壳朝向吹塑模具支架返回的力,其中具有侧部件的吹塑模具支架外壳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架上。
[0010]因此,特别提出的是,附接装置执行两个功能,除了连接功能本身之外,还包括在实际膨胀过程之后使吹塑模具部件和/或支架外壳部件返回。
[0011]在转换操作过程中,吹塑模具部件或吹塑模具支架外壳部件相对于吹塑模具支架移动所沿的移动方向优选地位于容器的传送平面中。该移动方向优选地垂直于待膨胀的容器的纵向方向延伸。
[0012]为了使塑料预成型件膨胀,首先,吹塑模具的两个侧部件从彼此展开,随后引入塑料预成型件,然后再次关闭吹塑模具,并且最后使塑料预成型件在吹塑模具内膨胀。所述返回移动的移动方向优选地位于这样的平面中,侧部件也在该平面中枢转以打开和关闭吹塑模具。
[0013]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转换装置布置在可移动支架上,并借助于所述支架传送。该支架优选地是吹制轮(blowing wheel),多个转换装置布置在该吹制轮上。
[0014]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转换装置具有杆状本体,具体为拉伸杆,该杆状本体能被引入到塑料预成型件的内部中,以使塑料预成型件在其纵向方向上拉伸。
[0015]在又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转换装置还具有施加装置,该施加装置将气体介质施加于塑料预成型件,从而使塑料预成型件膨胀。具体地,该施加装置是所谓的吹制喷嘴,该吹制喷嘴可抵靠塑料预成型件的口部布置从而将气体介质施加于塑料预成型件。
[0016]在又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转换装置具有前进装置,前进装置适于并旨在用于在转换过程之前或在转换过程期间,使一个侧部件朝向另一侧部件至少暂时地前进或推动。该前进装置优选地具有所谓的压力垫,压力垫(例如并且优选地)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架与吹塑模具支架外壳之间,或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架与吹塑模具部件之间。通过对此压力垫或区域施加能流动的介质(特别是压缩空气),(在直接布置的情况中)布置在模具支架上的吹塑模具部件或(在间接布置的情况中)布置在模具支架外壳上的吹塑模具部件朝向彼此移动或挤压。这样,可减小移动的部件(吹塑模具或模具支架外壳)之间的间隙。该不期望的间隙会在吹塑成型的容器上的容器壁中产生接缝。
[0017]因此,在又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前进装置在吹塑模具支架与分配给盖吹塑模具支架的侧部件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空间中具有接收室,能流动的介质可施加于该接收室,施加的结果是,吹塑模具支架和分配给该吹塑模具支架的侧部件能被推离分开。有利地,这是能流动介质(特别是气体介质)能施加于其中的接收室。然而,还可能的是,经由磁力进行这种推离分开。有利地,接收室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架与吹塑模具支架外壳之间(这是优选的)和/或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架外壳与吹塑模具部件之间。
[0018]在又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转换装置的工作模式中,附接装置允许在吹塑模具支架与布置于所述吹塑模具支架上的吹塑模具部件之间具有机械间隙。如上所述,所述吹塑模具支架外壳特别地(但并非必须地)布置在吹塑模具部件与吹塑模具支架之间。所述相对移动和/或机械间隙因此也可存在于吹塑模具部件与吹塑模具支架外壳之间,或存在于吹塑模具支架外壳与吹塑模具支架之间(或者如果不存在吹塑模具支架外壳,也可直接地存在于吹塑模具支架与吹塑模具部件之间)ο该机械间隙优选地存在于这样的方向上,该方向与由处于吹塑模具的关闭状态中的两个吹塑模具部件之间的连接平面限定的平面垂直。
[0019]在又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吹塑模具支架外壳通过附接装置附接至吹塑模具支架,并且吹塑模具侧部件布置在所述吹塑模具支架外壳上,其中,返回器件优选地朝向吹塑模具支架推动至少一个吹塑模具支架外壳,所述吹塑模具支架外壳布置在该吹塑模具支架上。
[002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个吹塑模具支架外壳固定地布置在保持该吹塑模具支架外壳的吹塑模具支架上(例如该吹塑模具支架外壳螺拧至吹塑模具支架),并且另一个吹塑模具支架外壳可相对于保持该吹塑模具支架外壳的吹塑模具支架移动。吹塑模具支架外壳允许保持不同尺寸的模具,并使得更换模具或模具侧部件更容易。这些吹塑模具支架外壳可具有温度控制孔,温度控制孔用于冷却或加热(取决于工艺)模具,并由此冷却或加热瓶子。
[0021]在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吹塑模具侧部件与压力垫或上述接收室(气体介质可施加于该接收室)直接接触。优选地,这可以是所述吹塑模具的左手侧模具半部。特别是当不存在吹塑模具支架外壳部件时,使用此实施方式。优选地,至少一个侧部件(并且优选地两个侧部件)与吹塑模具支架直接接触。因此,在此实施方式中,吹塑模具(其优选地构造成整体模具)也执行模具支架外壳的功能。
[0022]在又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吹塑模具支架外壳具有面向分配给该吹塑模具支架外壳的吹塑模具支架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吹塑模具支架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部分地界定压力垫。因此,有利地,这里优选地提供彼此完全分离的两个压力垫。然而,在这两个压力垫之间还能存在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各自位于其中的平面优选地布置成彼此成一角度,优选地布置成彼此成20°与80°之间的角度,优选地布置成彼此成30°与60°之间的角度。该至少一个附接装置优选地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优选地以V形方式布置。
[0023]在又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返回器件包括弹簧元件。作为实例,可在附接元件上设置弹簧元件,弹簧元件朝向吹塑模具支架偏压吹塑模具支架外壳,和/或朝向吹塑模具支架外壳部件或吹塑模具支架偏压吹塑模具部件。此外,压力垫克服了由所述弹簧元件所施加的力。优选地,该装置具有多个这种弹簧元件。还可对这些弹簧元件中的每个分配附接装置。还可能的是,弹簧元件布置在用于附接吹塑模具支架外壳的螺栓周围。优选地,两个吹塑模具部件以上述方式布置在吹塑模具支架上,其中,可设想并且优选的是,上述压力垫仅位于一侧上。使吹塑模具支架外壳朝向吹塑模具支架返回的弹簧元件(或多个弹簧元件)因此优选地仅设置在一侧上,或仅设置在两个吹塑模具支架中的一个上。
[0024]在又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附接装置具有卡口型附接元件,所述附接元件用于将吹塑模具部件附接至吹塑模具支架部件。因此,这种卡口型连接件优选地能实现附接,但是同时还允许上述弹簧元件的预加载。
[0025]上述附接装置中的两个可存在于两个吹塑模具支架的每个上。优选地,这些附接装置沿塑料预成型件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