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705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模具在顶杆对成型产品进行顶出卸料的过程中,顶杆受力容易变形或断裂;而且模体在成型加工产品的过程中,温度很高,但其冷却性效率很低,故模体的使用寿命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模体散热效率高,顶杆结构强度大的新型模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模具,包括定模板及模体,模体与定模板两侧之间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之间设两块基板,两块基板分别为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其特征是:所述模体两侧固定有油缸,油缸与模体之间通过基座固定,所述定模板与模体之间通过若干顶杆活动连接,且顶杆贯穿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顶杆包括相互连接的传递段及定位段,传递段的直径大于定位段,传递段与定位段之间通过加强段连接,加强段呈锥形状,且加强段的外壁呈弧形面,该加强段的外壁弧度为25° -30°,所述传递段的直径与定位段的直径比值为
1.3-1.8,传递段上相对与加强段的一端上设有限位盘,限位盘的直径与传递段的直径比值为 1.2-1.4 ;
[0006]通过设置加强段,提高传递段与定位段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当加强段的外壁弧度为25° -30°时,加强段的抗压及抗扭能力最佳,在顶杆受力时,加强段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来抵消传递段与定位段之间的刚性接触,保证传递段与定位段的连接处不会断裂的状况。
[0007]当传递段的直径与定位段的直径比值为1.3-1.8时,顶杆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最佳,而且加强段的受力最小。
[0008]当限位盘的直径与传递段的直径比值为1.2-1.4时,顶杆于定模板的连接稳定性最佳,传递段的抗扭及抗压能力最佳。
[0009]所述模体的周身外壁分别包括上基面、下基面、左基面及下基面,所述上基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输入孔、第二输入孔、第三输入孔、第四输入孔及第五输入孔;左基面上分别开设第六输入孔及第七输入孔;右基面上开设有第八输入孔,所述模体上开设有模槽,模槽的槽底分别开设有第一输出孔、第二输出孔、第三输出孔、第四输出孔、第五输出孔、第六输出孔、第七输出孔及第八输出孔;所述第一输出孔与第六输入孔通过第一冷却管联通,第二输出孔与第一输入孔通过第二冷却管联通,第三输出孔与第二输入孔通过第三冷却管联通,第四输出孔与第三输入孔通过第四冷却管联通,第五输出孔与第四输入孔通过第五冷却管联通,第六输出孔与第五输入孔通过第六冷却管联通,第七输出孔与第八输入孔通过第七冷却管联通,第八输出孔与第七输入孔通过第八冷却管联通;8个输入孔外接有冷却装置,通过冷却装置注入冷凝液到冷却管内,冷凝液通过冷却管流至输出孔外至模槽内,降低模槽的温度。
[0010]所述左基面上还开设有第一注入孔及第二注入孔,第一注入孔与第四冷却管通过第一注入管联通;所述右基面上还开设有第三注入孔及第四注入孔,第三注入孔与第五冷却管通过第二注入管联通;所述模槽的槽底还开设有第一稳定孔及第二稳定孔,下基面上开设有第一配合孔及第二配合孔,第一配合孔与第一稳定孔通过第一衔接管联通,第二配合孔与第二稳定孔通过第二衔接管联通;所述第二注入孔与第一衔接管通过第三注入管联通,第四注入孔与第二衔接管通过第四注入管联通。4个注入孔外接有施压装置,当冷凝液在第四冷却管及第五冷却管内流动时,通过施压装置注压,加快冷凝液的流动速度,从而控制模体局部的冷却效率。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0012]本申请的新型模具,通过在模体上设置8个输入孔及8个输出孔,各个输入孔及输出孔之间通过冷却管联通,通过冷却装置注入冷凝液到冷却管内,冷凝液通过冷却管流至输出孔外至模槽内,降低模槽的温度,大大提高模体的使用寿命。
[0013]顶杆当中设置的加强段,提高传递段与定位段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大大提高了顶杆的抗压及抗扭的能,进而提高了顶杆的结构强度,防止顶杆受力变形或断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模体的第一方向立体结构图。
[0017]图4为模体的第二方向立体结构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模体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0]一种新型模具,包括定模板I及模体2,模体2与定模板I两侧之间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之间设两块基板,两块基板分别为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所述模体2两侧固定有油缸4,油缸4与模体2之间通过基座41固定,所述定模板I与模体2之间通过若干顶杆5活动连接,且顶杆5贯穿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所述顶杆5包括相互连接的传递段51及定位段52,传递段51的直径大于定位段52,传递段51与定位段52之间通过加强段53连接,加强段53呈锥形状,且加强段53的外壁呈弧形面,该加强段53的外壁弧度为25。-30°,所述传递段51的直径与定位段52的直径比值为1.3-1.8,传递段51上相对与加强段53的一端上设有限位盘54,限位盘54的直径与传递段51的直径比值为1.2-1.4 ;[0021 ] 通过设置加强段53,提高传递段51与定位段52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当加强段53的外壁弧度为25。-30°时,加强段53的抗压及抗扭能力最佳,在顶杆5受力时,加强段53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来抵消传递段51与定位段52之间的刚性接触,保证传递段51与定位段52的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