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公告号为“CN10463391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热水锅炉,包括燃烧室、锅炉体、进水口和出水口,将冷水从进水口处加入锅炉体,然后利用燃烧室加热锅炉体,进而将水加热,最后从出水口中排出热水。这种热水锅炉具有效率高的特点,但是这种锅炉的外形为圆柱状,且安装的时候其圆形的底面与地面接触,若用于放置锅炉的地面不是水平的,安装时锅炉体则很容易发生倾倒,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锅炉,包括锅炉体,所述锅炉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上竖直向下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滑移设置有能够插入地下进而把锅炉体固定在水平高度上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阻挡第一固定件向下移动的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滑移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第二固定件竖直插设在底面上,然后将第三固定件固定在第二固定件上,多个第三固定件的水平高度相同,将锅炉体与第一固定件放置在第二固定件的上方,使第二固定件插入第一通孔中,由于第三固定件此时抵接在第一固定件的下方,因此能够将第一固定件及锅炉体固定在水平面上;而且,先将第二固定件插在地上,能够起到预定位的作用,便于将锅炉体安装在准确的位置处;同时,通过调整第二固定件插入地面的深度,能够将第一固定件和锅炉体悬空固定,使锅炉体与地面有一定的高度,由于不平整的地面容易积水,因此能够防止地面积水长时间浸泡锅炉体的底部导致锅炉体锈蚀。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三固定件通过第一螺纹与第二固定件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三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螺纹连接,因此通过转动第三固定件,第三固定件能够相对第二固定件上下移动,又因为第三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抵接,因此上下移动第三固定件的同时也能够调节第一固定件的高度,进而调节锅炉体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件下方的端部是尖的,所述锅炉体的侧壁设置有能够驱动第二固定件上下移动进而插入地面的驱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第二固定件的下方是尖的,所以容易插入到地下,所以方便使用者预先将第二固定件插设在地面较浅的深度处,便于进行定位,然后把锅炉体安装在第二固定件上,利用驱动部能够将第二固定件插入到地面较深的深度处,使安装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部为电机,所述电机滑移设置在锅炉体的侧壁,所述锅炉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供电机上下滑移且防止电机自身发生转动的轨道,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竖直向下与第二固定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机的电机轴竖直向下与第二固定件连接,且电机被限制在轨道中,因此当电机驱动其电机轴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第二固定件转动,又因为第二固定件上有第一螺纹,因此第二固定件在转动的同时能够在第一螺纹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将第二固定件插入到地下,同时由于电机能够在轨道上上下滑移,因此电机也能够随第二固定件一起向下移动,持续给第二固定件提供转动力。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部为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第二固定件的正上方,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固定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固定件连接,当气缸驱动其活塞缸向下移动时,活塞杆能够带动第二固定件向下移动,因此能够将第二固定件插入到更深的地下,进而将锅炉体固定得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与地面抵接能够防止第二固定件向下移动的挡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锅炉体的重量比较大,当地面的土质比较松软时,第二固定件在地面上可能会向地下移动,进而导致使锅炉体发生倾斜,通过在第二固定件上设置与地面抵接的挡片,挡片的面接比较大,因此通过挡片施加在地面上的压强比较小,能够防止第二固定件在向地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挡片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件上第一固定件的下方,所述挡片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插入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第二通孔两互相平行的侧壁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垂直于第二固定件并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件插入挡片中心处的第二通孔,使挡片被设置在第二固定件的四周,进而能够使锅炉体的重力均匀分布在挡片上,使第二固定件更加不容易陷入地底;同时,由于挡片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件上,因此当地面是倾斜的时候,挡片可根据地面的倾斜程度改变倾斜的角度,使挡片充分与地面接触,增大了地面的受力面积,有助于减小地面受到的压强。
作为优选,所述挡片在第二固定件上能够上下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挡片在第二固定件上的高度,能够调整第二固定件在地面上方的长度,进而可以调节锅炉体的高度,满足多样的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件上沿第二固定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长条状的第三通孔,所述连接轴在第三通孔中能够上下移动,所述第三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限定连接轴位置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片的连接轴能够在第三通孔中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挡片上下移动,进而调整挡片的高度,当需要将挡片固定在第二固定件上的某一位置处时,将连接轴放置在凹槽中,第二固定件在锅炉体的重力作用下压在连接轴上,进而能够把连接轴固定在凹槽中;同时,预先将挡片放置在一定高度上的凹槽中,能够防止向下移动第二固定件时第二固定件移动距离过长,与预期效果不符。
作为优选,所述挡片包括片体和环体,所述环体与第二固定件螺纹连接,所述片体环绕在环体四周与环体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环体与与第二固定件螺纹连接,因此通旋转环体能够上下调节挡片在第二固定件上的高度,有因为片体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件上,因次挡片能够根据地面的情况改变为与地面相匹配的倾斜角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二固定件竖直插设在底面上,然后将第三固定件固定在第二固定件上,多个第三固定件的水平高度相同,将锅炉体与第一固定件放置在第二固定件的上方,使第二固定件插入第一通孔中,由于第三固定件此时抵接在第一固定件的下方,因此能够将第一固定件及锅炉体固定在水平面上;而且,先将第二固定件插在地上,能够起到预定位的作用,便于将锅炉体安装在准确的位置处;同时,能够防止地面积水长时间浸泡锅炉体的底部导致锅炉体锈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二固定件的位置;
图2是实施例1侧壁的示意图,用于提箱电机与第二固定件的连接关系;
图3是实施例1挡片的示意图,用于体现挡片的外部结构;
图4是实施例1挡片的截面图,用于体现挡片与第二固定件的连接方式;
图5是实施例2侧壁的示意图,用于体现气缸与第二固定件的连接方式;
图6是实施例2第二固定件的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三通孔和凹槽的位置;
图7是实施例2挡片的截面图,用于体现环体和片体的连接方式。
图中,1、锅炉体;12、轨道;2、第一固定件;21、第一通孔;3、第二固定件;31、第三固定件;32、第一螺纹;34、第三通孔;35、凹槽;4、驱动部;41、电机;42、电机轴;43、气缸;44、活塞杆;5、挡片;51、第二通孔;52、连接轴;53、片体;54、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 :一种便于安装的锅炉,如图1所述,锅炉体1的形状为圆柱体,锅炉体1下方的侧面上焊接有第一固定件2,第一固定件2为四根均匀环绕在锅炉体1侧壁上的金属套管,第一固定件2内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的方向竖直向下。第一通孔21中插设有第二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3为金属杆,第二固定件3的底端是尖的,便于插入地面。第二固定件3上沿第二固定件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螺纹32且通过第一螺纹32连接有第三固定件31,第三固定件31是螺母,可以和第一固定件2抵接防止第一固定件2向下移动。
如图2所示,锅炉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竖直向下的轨道12,驱动部4滑移连接在轨道12上,驱动部4是电机41,电机41的下端连接有电机轴42,电机轴42竖直向下与第二固定件3连接,电机41转动带动电机轴4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件3转动,第二固定件3转动的同时在第一螺纹32的作用下能够向地下方向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固定件3上设置有一个挡片5,挡片5包括片体53和环体54,环体54是通过第一螺纹32螺纹连接在第二固定件3上的金属圆环。片体53为矩形的金属片,环绕在片体53的四周转动连接在环体54上。
使用方法:安装锅炉体1之前,先在地面上确定安装的位置,然后将第二固定件3的尖端预先插在地面上,然后把锅炉体1放置在第二固定件3上,使第二固定件3插入第一固定件2的第一通孔21中。再旋转第三固定件31,调节第三固定件31的上下高度,进而是锅炉体1被水平放置。
然后启动驱动部4,驱动部4转动能够带动第二固定件3转动。由于第二固定件3上有第一螺纹32,第一螺纹32转动的同时与地面作用,进而插入到地下,进而使锅炉体1安装得更加稳固。
旋转环体54将挡片5调整到地面上,旋转片体53使片体53尽量贴紧地面并与地面充分接触。
实施例2:一种便于安装的锅炉,本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锅炉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部4,驱动部4是气缸43,气缸43的活塞杆44与第二固定件3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固定件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通孔34,第三通孔34沿第二固定件3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固定件3。沿第三通孔34的长度方向,在第二固定件3上开设有凹槽35。挡片5是一块矩形的金属片,挡片5的中心处开有一个第二通孔51,第二通孔51的半径比第二固定件3的横截面的半径大。挡片5上沿第二通孔51的径向连接有连接轴52。第二固定件3插设在第二通孔51中,连接轴52穿过第三通孔34中并且可以在第三通孔34中上下滑移。同样,连接轴52能够放置在凹槽35中,进而将挡片5固定住。
使用方法:本实施例2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将第二固定件3插入地下时,启动气缸43,活塞杆44向下移动的时带动第二固定件3向下移动,进而将第二固定件3插入地下。
调节挡片5的高度时,将挡片5在第三通孔34中滑移,移动到合适的高度,然后将连接轴52放置在凹槽35中,进而将挡片5固定在了合适的高度,可防止固定件下沉的高度超过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