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管壳式结构蒸汽电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3410发布日期:2019-12-17 21:4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立式管壳式结构蒸汽电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管壳式结构蒸汽电锅炉。



背景技术:

当前在锅炉行业,特别是在需要大蒸汽量锅炉的工业领域,蒸汽锅炉大部分还是燃煤和燃油气锅炉,其在运行时会产生烟气,给环境造成破坏。而电锅炉由于符合当前国家环保要求,正逐步兴起。当前市场中的蒸汽电锅炉大多存在蒸汽吨位小的特点,其蒸发量大多不到两吨,无法满足需要大蒸汽量锅炉的用户,而且当前大部分蒸汽电锅炉存在着产气慢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管壳式结构蒸汽电锅炉,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缺少大吨位蒸汽电锅炉和当前蒸汽电锅炉产气慢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立式管壳式结构蒸汽电锅炉,包括电控柜、电锅炉本体,所述电锅炉本体为立式管壳式结构,所述电锅炉本体包括筒体、下管板、上管板,筒体两端分别安装下管板和上管板,下管板和上管板上分别开设多个管孔,所述的管孔内通过焊接固定安装电热管,电热管与电控柜连接,所述筒体上分别安装连续排污管、定期排污管和配水管,上管板上安装蒸汽管,所述筒体上侧安装匀汽孔板,上管板上安装蒸汽管,匀汽孔板上开设多个管孔和多个蒸汽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管包括电阻丝、引出棒、绝缘子,所述绝缘子与电热管内壁固定连接,引出棒穿过绝缘子并与电阻丝连接,所述电阻丝在长度方向呈现波浪状。

进一步地,所述电阻丝的数量是至少两条。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管内固定安装支持环,所述支持环上开设用于电阻丝固定的夹缝。

进一步地,所述下管板和上管板是挠性管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锅炉本体底部固定安装裙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蒸汽的大蒸发量,满足需要大蒸汽量锅炉的用户,通过将电锅炉本体和电控柜分离和管板上焊接多根电热管,当需要大蒸汽量,我们可将上管板和下管板的直径加大和增加电热管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在运行过程中无污染,而且电热管的分布密度大,在电锅炉本体内水容量占比低,提高了生产蒸汽的速度和发热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立式管壳式结构,占地面积小,电热管与上管板和下管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使电热管在加热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管板的作用,提高了电锅炉本体的结构强度,能更好的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控柜;2、电锅炉本体;3、裙座;4、电热管;5、布线箱;2.1、下管板;2.2、配水管;2.3、筒体;2.4、连续排污管;2.5、匀汽孔板;2.6、上管板;2.7、定期排污管;2.8、蒸汽管;4.1、引出棒;4.2、绝缘子;4.3、电阻丝;4.4、支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立式管壳式结构蒸汽电锅炉,包括电控柜1、电锅炉本体2,所述电锅炉本体2为立式管壳式结构,所述电锅炉本体2包括筒体2.3、下管板2.1、上管板2.6,筒体2.3两端分别安装下管板2.1和上管板2.6,下管板2.1和上管板2.6上分别开设多个管孔,所述的管孔内通过焊接固定安装电热管4,电热管4与电控柜1连接,所述筒体2.3上分别安装连续排污管2.4、定期排污管2.7和配水管2.2,上管板2.6上安装蒸汽管2.8,所述筒体2.3上侧安装匀汽孔板2.5,上管板2.6上安装蒸汽管2.8,匀汽孔板2.5上开设多个管孔和多个蒸汽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锅炉本体2为立式管壳式结构,占用面积小,电热管4与下管板2.1和上管板2.6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使电热管4在加热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管板的作用,提高了电锅炉本体的结构强度,能更好的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化;本实用新型在运行时,电锅炉本体2中的电热管4加热电锅炉本体2内的工质,工质受热形成蒸汽和水滴的混合物,在电热管4和匀汽孔板2.5作用下分离出小水滴,首先由于多根电热管4是交错布置,上升蒸汽和水滴的混合物在多根电热管4之间的间隙中上升时,混合物中的水滴会接触电热管4外壁,并被电热管4外壁吸附完成初步分离,然后混合物通过匀汽孔板2.5,混合物的上升速度大大降低,速度降低有利于蒸汽和水滴的重力分离,匀汽孔板2.5可防止局部蒸汽负荷集中,进而有效的利用蒸汽空间,阻拦混合物中的小水滴。与此同时,给水通过配水管2.2进入电锅炉本体2底部,形成密度较大的热水,热水吸收电热管4产生的热量,实现工质的自然循环,所述连续排污管2.4可将电锅炉本体2中的高浓度锅水排出,定期排污管2.7可定期将锅炉中的水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在运行过程中无污染,而且电热管4的分布密度大,在锅炉本体内水容量占比低,提高了生产蒸汽的速度和发热效率,而且蒸汽流通时受电热管4和匀汽孔板2.5共同重力分离作用,输出蒸汽品质好。

所述电热管4包括电阻丝4.3、引出棒4.1、绝缘子4.2,所述绝缘子4.2与电热管4内壁固定连接,引出棒4.1穿过绝缘子4.2并与电阻丝4.3连接,所述电阻丝4.3在长度方向呈现波浪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热管4包括加热段和非加热段,所述加热段是两侧绝缘子4.2之间的电热管4部分,非加热段是绝缘子4.2外侧的电热管4部分,设置非加热段可避免电热管4过热,保护电热管4与下管板2.1和上管板2.6的焊接接头不会因受热而变形或开裂,同时加热段最高点的高度低于最低安全水位,防止电热管4过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阻丝4.3在长度方向呈现波浪状,波浪状的电阻丝4.3与传统的螺旋状电阻丝4.3相比,可减少通电或断电时的电感抗对电器元件的损伤。

所述电阻丝4.3的数量是至少两条。

所述电热管4内固定安装支持环4.4,所述支持环4.4上开设用于电阻丝4.3固定的夹缝。

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持环4.4固定安装在电热管4内,所述电阻丝4.3固定在支持环4.4的夹缝中,支持环可使电阻丝4.3分布在电热管4内壁且满足绝缘性要求。

所述下管板2.1和上管板2.6是挠性管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管板2.1和上管板2.6与筒体2.3通过对接全焊透结构实现连接,电热管4两端分别穿过下管板2.1和上管板2.6上的管孔并与下管板2.1和上管板2.6焊接固定。所述下管板2.1和上管板2.6采用挠性管板,由于挠性管板结构连续性好,在与刚性管板相同使用条件下,挠性管板的厚度可设计的比刚性管板的厚度薄,从而可使管板与筒体2.3实现等厚度焊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匀汽孔板2.5与电锅炉本体2焊接固定,而且电热管4穿过匀汽孔板2.5上的管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锅炉本体2底部固定安装裙座3。

所述电锅炉本体2放置在裙座3上并通过裙座3与工作面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锅炉本体顶部安装布线箱5。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热管4顶部通过导线与电控柜1连接,所述顶部的导线经过布线箱5后与电控柜1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