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2975发布日期:2020-09-25 18:0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循环水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前述的蒸汽锅炉是一种易安装于一箱体内的随箱体移动的即可随箱体依需行走的呈罐体状构造并且容积约在30l以下的小型锅炉。如业界所知,在诸如车辆清洗、服装熨烫、纺织品染整、生物医药生产、食品加工、粘合剂使用、地暖、桑拿、冷冬蒸汽供暖等等大都需要使用蒸汽。电加热蒸汽发生器是蒸汽锅炉的核心部件,其功用是将水加热为热水并进而成为蒸汽,具体地讲,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利用水的循环流动,不断地将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带走,使水升温气化为蒸汽。

cn209399334u推荐的“一种无水锅炉蒸汽发生器”弥补了cn208058802u介绍的“电蒸汽锅炉”的不足,该cn209399334u的结构是:“在壳体内设置金属水管以及加热管,壳体内还具有一无存水的金属内胆,金属水管为螺旋状缠绕于金属内胆的外周壁上,金属加热管为螺旋状缠绕于金属内胆的外周壁上,并且两者交错分布并形成间隙,间隙内填充满,金属水管的一端伸出壳体外形成进水口,另一端伸入金属内胆形成第一出气口,金属加热管的两端均伸出壳体外,在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金属内胆相通的第二出气口(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06段以及0024段)”。该专利至少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在金属内胆外壁各以螺旋状态间隔缠绕金属水管以及金属加热管,由金属加热管通电发热而对金属水管内的水加热并产生蒸汽从第一出气口引出至第二出气口,因而这种加热汽化效率是相对较低的;其二,由于将金属水管以及金属加热管以螺旋状态间隔即交错缠绕于金属加热管外,因而结构复杂并且加工相对麻烦;其三,由于该专利并未给出真正得以成为无水蒸汽锅炉的技术内涵,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足以从中获得得以付诸实际使用的相关启示,也就是说难以甚至无法将该专利给出的蒸汽发生器与蒸汽锅炉(实际上为“外罐体”,以下同)结合。鉴于前述,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将水加热并汽化的效率而得以节省电能消耗、有利于显著简化结构而得以方便制作、有益于根据不同的应用工况以及应用场合相应改变单位时间内的产气量而得以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并且避免因盲目而造成浪费、有便于保障电气安全而得以避免漏电并引发事故的循环水电加热蒸汽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循环水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包括一外加热罐和一组产汽机构,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供水机构,在所述外加热罐的顶壁上开设有数量与一组产汽机构的数量相等的水加热汽化管探入孔,外加热罐的底部在使用状态下与蒸汽锅炉的底部固定,所述的一组产汽机构各包括一水加热汽化管、一上绝缘护套、一下绝缘护套、一电加热丝和一电源连接装置,水加热汽化管的上端在对应于所述水加热汽化管探入孔的位置与外加热罐的顶壁固定并且构成为热水蒸汽引出口,水加热汽化管的中部位于外加热罐的外加热罐腔内,而水加热汽化管的下端向下伸展到外加热罐腔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的供水机构连接,其中在水加热汽化管的中部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外加热罐腔的区域涂覆有绝缘导热涂层,上绝缘护套隔着绝缘导热涂层固定在水加热汽化管的上端,而下绝缘护套隔着绝缘导热涂层固定在水加热汽化管的下端,电加热丝在位于上绝缘护套与下绝缘护套之间的位置隔着所述绝缘导热涂层以螺旋状态绕覆在所述水加热汽化管的外壁上,电源连接装置与电加热丝的上端以及下端电气连接并且引出至外加热罐腔的下方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水机构包括一进水分流盘和一进水分流盘盖,进水分流盘位于进水分流盘盖的下方,在该进水分流盘的进水分流盘腔的进水分流盘腔底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进水分流盘腔进水孔,在对应于该进水分流盘腔进水孔的位置并且在进水分流盘腔底壁背对进水分流盘腔的一侧固定有一进水分流盘进水接头,该进水分流盘进水接头在使用状态下与水源管路连接,进水分流盘盖与进水分流盘的上方密封固定,所述的一组产汽机构的所述水加热汽化管的下端各与所述进水分流盘盖固定并且通过开设在进水分流盘盖上的分流盘盖通水孔与进水分流盘腔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水分流盘的上部围绕进水分流盘的四周构成有一进水分流盘法兰,在该进水分流盘法兰上间隔开设有分流盘法兰螺孔,在分流盘法兰螺孔上配设有法兰螺钉,在所述进水分流盘盖上并且在对应于分流盘法兰螺孔的位置开设有分流盘盖螺孔,所述法兰螺钉旋入分流盘盖螺孔内并且由旋配在法兰螺钉上的法兰螺钉限定螺母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水分流盘法兰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法兰密封圈,由该法兰密封圈使所述进水分流盘盖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法兰密封圈的位置与进水分流盘法兰之间形成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连接装置包括导电上夹圈、导电下夹圈、上夹圈电源连接线、下夹圈电源连接线和上夹圈电源连接线保护套管,导电上夹圈隔着所述绝缘导热涂层夹住在所述水加热汽化管的上端并且与所述电加热丝的上端电气连接,导电下夹圈同样隔着所述绝缘导热涂层夹住在水加热汽化管的下端并且与电加热丝的下端电气连接,上夹圈电源连接线的上端通过上夹圈电源连接线螺钉与导电上夹圈固定,而上夹圈电源连接线的下端向下伸展到所述外加热罐腔外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下夹圈电源连接线的上端通过下夹圈电源连接线螺钉与导电下夹圈固定,而下夹圈电源连接线的下端同样向下伸展到外加热罐腔外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上夹圈电源连接线保护套管在外加热罐腔内套置在所述上夹圈电源连接线外;其中,所述的上夹圈电源连接线保护套管为陶瓷套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绝缘护套的内壁以及下绝缘护套的内壁与所述绝缘导热涂层之间填充有耐高温填充胶,该耐高温填充胶为环氧树脂。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导热涂层为厚度为10-60μm的耐高温绝缘陶瓷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绝缘护套以及下绝缘护套为陶瓷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加热罐的底部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外加热罐的四周构成有一外加热罐法兰,在该外加热罐法兰上间隔开设有外加热罐法兰螺孔,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外加热罐法兰固定螺钉并且在加外加热罐法兰密封圈后将外加热罐法兰与所述蒸汽锅炉的底部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由以螺旋状态绕覆于所述水加热汽化管外的所述电加热丝的上下各两相邻的螺旋圈空隙构成为电加热丝螺旋圈间隙,在该电加热丝螺旋圈间隙内填充有耐高温绝缘陶瓷填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只需在位于外加热罐的外加热罐腔内的一组产汽机构的各水加热汽化管外绕覆电加热丝,由电加热丝对由供水机构供给水加热汽化管内的水加热并汽化,直至从热水蒸汽引出口引出并且同时由电加热丝对外加热罐以辐射方式加热,因而不仅可以提高加热汽化效率,而且能够节省电能消耗;由于水加热汽化管直接与供水机构连接,因而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在水加热汽化管外分别绕覆金属加热管和金属水管,得以简化结构,方便制作并且方便地与蒸汽锅炉配接;由于可以根据实际对蒸汽的需求量适应性地增减一组产气机构的数量,因而既可灵活地满足不同使用要求又能避免盲目性;由于一组产汽机构的结构体系的各电源连接装置位于外加热罐腔内,因而得以保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组产汽机构中的其中一个产汽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安装于蒸汽锅炉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图4结构安装于蒸汽锅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外加热罐1和一组产汽机构2,在本实施例中,一组产汽机构2的数量为结构相同的两个,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循环水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供水机构3,在前述外加热罐1的顶壁上开设有数量与一组产汽机构2的数量相等的水加热汽化管探入孔11,两个水加热汽化管探入孔11,外加热罐1的底部在使用状态下与由图3示意的实质上为一蒸汽罐(以下同)的蒸汽锅炉4的底部固定。

前述的一组产汽机构2各包括一水加热汽化管21、一上绝缘护套22、一下绝缘护套23、一电加热丝24和一电源连接装置25,材质为金属如不锈钢或铜或其它类似的材料制成的水加热汽化管21的上端在对应于前述水加热汽化管探入孔11的位置与外加热罐1的顶壁固定并且构成为热水蒸汽引出口211,水加热汽化管21的中部位于外加热罐1的外加热罐腔12内,而水加热汽化管21的下端向下伸展到外加热罐腔12的下方并且与前述的供水机构3连接,其中在水加热汽化管21的中部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外加热罐腔12的区域涂覆有绝缘导热涂层212,上绝缘护套22隔着绝缘导热涂层212固定在水加热汽化管21的上端,而下绝缘护套23隔着绝缘导热涂层212固定在水加热汽化管21的下端,电加热丝24在位于上绝缘护套22与下绝缘护套23之间的位置隔着前述绝缘导热涂层212以螺旋状态绕覆在前述水加热汽化管21的外壁上,电源连接装置25与电加热丝24的上端以及下端电气连接并且引出至外加热罐腔12的下方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

前述的供水机构3包括一进水分流盘31和一进水分流盘盖32,进水分流盘31位于进水分流盘盖32的下方,在该进水分流盘31的进水分流盘腔311的进水分流盘腔底壁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进水分流盘腔进水孔3111,在对应于该进水分流盘腔进水孔3111的位置并且在进水分流盘腔底壁背对进水分流盘腔311的一侧固定有一进水分流盘进水接头31111,该进水分流盘进水接头31111在使用状态下与水源管路连接,进水分流盘盖32与进水分流盘31的上方密封固定,前述的一组产汽机构2的前述水加热汽化管21的下端各与前述进水分流盘盖32并且通过开设在进水分流盘盖32上的分流盘盖通水孔321与进水分流盘腔311相通。

由图1所示,在前述进水分流盘31的上部围绕进水分流盘31的四周构成有一进水分流盘法兰312,在该进水分流盘法兰312上间隔开设有分流盘法兰螺孔3121,在分流盘法兰螺孔3121上配设有法兰螺钉31211,在前述进水分流盘盖32上并且在对应于分流盘法兰螺孔3121的位置开设有分流盘盖螺孔322,前述法兰螺钉31211旋入分流盘盖螺孔322内并且由旋配在法兰螺钉31211上的法兰螺钉限定螺母31212限定。

在前述进水分流盘法兰312朝向上的一侧设置有一法兰密封圈3122,由该法兰密封圈3122使前述进水分流盘盖32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法兰密封圈3122的位置与进水分流盘法兰312之间形成密封。

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电源连接装置25包括导电上夹圈251、导电下夹圈252、上夹圈电源连接线253、下夹圈电源连接线254和上夹圈电源连接线保护套管255,导电上夹圈251隔着前述绝缘导热涂层212夹住在前述水加热汽化管21的上端并且与前述电加热丝24的上端电气连接,导电下夹圈252同样隔着前述绝缘导热涂层212夹住在水加热汽化管21的下端并且与电加热丝24的下端电气连接,上夹圈电源连接线253的上端通过上夹圈电源连接线螺钉2531与导电上夹圈251固定,而上夹圈电源连接线253的下端向下伸展到前述外加热罐腔12外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下夹圈电源连接线254的上端通过下夹圈电源连接线螺钉2541与导电下夹圈252固定,而下夹圈电源连接线254的下端同样向下伸展到外加热罐腔12外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上夹圈电源连接线保护套管255在外加热罐腔12内套置在前述上夹圈电源连接线253外;其中,前述的上夹圈电源连接线保护套管255为陶瓷套管。

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述上绝缘护套22的内壁以及下绝缘护套23的内壁与前述绝缘导热涂层212之间填充有耐高温填充胶26,该耐高温填充胶26为环氧树脂。

前述的绝缘导热涂层212为厚度优选为10-60μm、较好地为20-50μm并且最好为40μm的耐高温绝缘陶瓷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上绝缘护套22以及下绝缘护套23为陶瓷套。

在前述外加热罐1的底部的外壁上并且围绕外加热罐1的四周构成有一外加热罐法兰13,在该外加热罐法兰13上间隔开设有外加热罐法兰螺孔131,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外加热罐法兰固定螺钉1311并且在加外加热罐法兰密封圈1312后将外加热罐法兰13与前述蒸汽锅炉4的底部固定。

由以螺旋状态绕覆于前述水加热汽化管21外的前述电加热丝24的上下各两相邻的螺旋圈空隙构成为电加热丝螺旋圈间隙241,在该电加热丝螺旋圈间隙241内填充有耐高温绝缘陶瓷填料。

请参见图3,在由图3示出的蒸汽锅炉4的底部构成有一锅炉法兰盘41,由前述的外加热罐法兰固定螺钉1311在对应于外加热罐法兰螺孔131以及开设在锅炉法兰盘41上的锅炉法兰盘螺孔411的位置将外加热罐1的底部与锅炉法兰盘41固定,并且由前述的外加热罐法兰密封圈1312密封。在蒸汽锅炉4的上侧部配接有与蒸汽锅炉腔42相通的锅炉进水管43,在该锅炉进水管43上配接有进水控制阀431,在蒸汽锅炉4的顶部设置有一与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的水位传感器44,该水位传感器44的下液位探针441与上液位探针442伸展到蒸汽锅炉腔42内,当蒸汽锅炉腔42内的水位5达到得以由上液位探针442探及的程度时,由水位传感器44给信号予电气控制器,使进水控制阀431关闭,锅炉进水管43停止向蒸汽锅炉腔42内进水。反之,当蒸汽锅炉腔42内的水位降低至不足以由下液位探针441探及的程度时,则按前述相反方式,由锅炉进水管43向锅蒸汽炉腔42内供水。

在蒸汽锅炉4的顶部还设置有放空安全阀45,当蒸汽锅炉腔42内的蒸汽压力达设定值时,放空安全阀45自动打开,反之同例。在蒸汽锅炉4的顶部还设置有蒸汽引出接口46并且在该蒸汽引出接口46上配有出汽控制阀461。

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可将蒸汽锅炉4连同本实用新型设置于一个底部带有轮子的并且内部配有电气控制器的箱体内,一方面有助于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可行走性。

当在通电状态下使电加热丝24工作时,由电加热丝24隔着前述绝缘导热涂层212对流经水加热汽化管21内的水加热并汽化,同时对外加热罐1以热辐射的方式加热,出自水加热汽化管的蒸汽自热水蒸汽引出口211引至蒸汽锅炉腔42,使蒸汽锅炉腔42内的水加热并汽化,同时由外加热罐1对蒸汽锅炉腔42内的水加热并汽化,由蒸汽引出接口46引出使用。在前述过程中,由与水源管路连接的进水分流盘进水接头31111将水引入进水分流盘腔311并从分流盘盖通水孔321进入水加热气化管21,直至从热水蒸汽引出口211引出蒸汽对蒸汽锅炉腔42内的水加热直至汽化。

实施例2:

请参见图4和图6,相对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2在一个外加热罐1的外加热罐腔12内设置的一组产汽机构2的数量增加至三个,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3:

请参见图5,相对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3的一组产汽机构2的数量增加至四个,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