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
背景技术:
锅炉本体,即锅炉的本体部分,一般由锅筒及其附件、各受热面、联箱及联系管道、汽水系统管道和附件、燃烧设备、烟风管道、构架和炉墙组成。在现有技术的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的使用过程中,其锅炉尾部烟道的烟气温度仍有近400℃,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烟气热量,大型锅炉本体会在尾部烟道布置一些低温受热面为尾部烟气降温。同时,因为生物质燃料(木屑、木片或木质颗粒等)中含有少量的无机矿物质,包含硅、铝、钙、铁等元素,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这些杂质容易跟随烟气被排放至大气,进而对大气造成污染。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蒸发效率高且节能环保的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蒸发效率高且节能环保的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包括燃烧系统及汽水系统,所述燃烧系统包括炉膛、与所述炉膛连通的物料运输装置与尾烟处理装置,所述炉膛包括供燃料燃烧的下炉膛及与所述下炉膛连通并靠近所述汽水系统设置的上炉膛,所述尾烟处理装置包括烟气导管及固设于所述烟气导管的省煤器及绕设于所述省煤器外壁的第一预热管道,所述上炉膛包括与所述汽水系统共同围成烟气流道的侧壁及嵌设于所述侧壁内的多根第二预热管道,所述第二预热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汽水系统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预热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预热管道的另一端与外部供水部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两块第三侧壁、自所述第一侧壁向靠近所述第二侧壁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挡壁及自所述第二侧壁向靠近所述第一侧壁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形成间隙,所述第二挡壁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设置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沿所述两块所述第三侧壁的连接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侧壁的成型材料为耐火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且大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平行,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共同将所述烟气流道分隔为多个依次连通的子流道。
优选的,所述炉膛还包括夹设于所述下炉膛与所述上炉膛之间的中炉膛,所述中炉膛与所述烟气流道连通,且所述中炉膛内设置有用于收集烟气中灰尘的落灰装置。
优选的,所述燃烧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下炉膛连通的风箱,所述风箱内设置有多个送风装置,多个所述送风装置共同向所述下炉膛送风。
优选的,所述物料运输装置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下炉膛内的炉排及设置于所述炉排一端的料筒。
优选的,所述汽水系统包括水箱、设置于所述水箱远离所述炉膛一端的汽阀管座、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压力表管座、水位表管座及排污管座。
优选的,所述汽水系统还包括连通水箱与外界的炉水取样管。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通过设置绕设于所述省煤器外壁的第一预热管道及嵌设于所述侧壁内的多根第二预热管道,水流在流入所述汽水系统前,先经历两道加热工序,提升了导入所述汽水系统的水流温度,便于水流的蒸发,在提升了水流蒸发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尾烟的排出温度,节能且环保;通过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并利用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将所述烟气流道分隔为“之”字型流道,延长了烟气的停留速度,保证了烟气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另一个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10、燃烧系统;11、炉膛;111、下炉膛;1111、前拱壁;1112、后拱壁;112、上炉膛;1121、侧壁;1123、第一侧壁;1124、第二侧壁;1125、第三侧壁;1126、第一挡壁;1127、第二挡壁;1122、第二预热管道;113、中炉膛;1131、落灰装置;12、物料运输装置;121、炉排;122、料筒;13、尾烟处理装置;131、烟气导管;132、省煤器;133、第一预热管道;14、风箱;141、送风装置;20、汽水系统;21、水箱;22、汽阀管座;23、压力表管座;24、水位表管座;25、排污管座;26、炉水取样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100,所述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100包括燃烧系统10及汽水系统20。
所述燃烧系统10包括炉膛11、与所述炉膛11连通的物料运输装置12与尾烟处理装置13及与所述炉膛11连通的风箱14。
所述炉膛11包括供燃料燃烧的下炉膛111、与所述下炉膛111连通并靠近所述汽水系统20设置的上炉膛112及夹设于所述下炉膛111与所述上炉膛112之间的中炉膛113。
所述下炉膛111包括位于入料方向前端的前拱壁1111及位于入料方向后端的后拱壁1112。所述前拱壁1111与所述后拱壁1112配合所述物料运输装置12共同围成物料的燃烧室,物料在所述燃烧室中燃烧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所述上炉膛112包括与所述水汽系统20共同围成烟气流道的侧壁1121及嵌设于所述侧壁1121内的多根第二预热管道1122。具体的,所述侧壁1121的成型材料为耐火混凝土,所述第二预热管道1122的一端与所述水汽系统2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尾烟处理装置13连接。
所述侧壁11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23与第二侧壁1124、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23与所述第二侧壁1124的两块第三侧壁1125、自所述第一侧壁1123向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124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挡壁1126及自所述第二侧壁1124向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23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挡壁1127。其中,所述第一挡壁1126与所述第二侧壁1124间隔设置形成间隙,所述第二挡壁1127与所述第一侧壁1123间隔设置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挡壁1126与所述第二挡壁1127沿两块所述第三侧壁1125的连接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挡壁1126与所述第二挡壁1127平行,所述第一挡壁1126与所述第二挡壁1127共同将所述烟气流道分隔为多个依次连通的子流道。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挡壁1126与所述第二挡壁1127共同将所述烟气流道分隔为“之”字流道,使得烟气在所述烟气流道中往复运动,延长了烟气在所述烟气流道中停留的时间,使得烟气中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所述中炉膛113中。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1123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侧壁1124的长度且大于所述第三侧壁1125的长度。
所述中炉膛113与所述烟气流道连通,且所述中炉膛113内设置有用于收集烟气中灰尘的落灰装置1131。
在所述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100的工作过程中,所述第二预热管道1122内的水流经烟气进行预热后进入所述水汽系统20,经预热的水流在所述水汽系统20中快速升温蒸发,提高了所述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100的蒸发效率。
所述物料运输装置12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下炉膛111内的炉排121及设置于所述炉排121一端的料筒122。所述炉排121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不同转动,将所述料筒122中的燃料不断运入所述燃烧室中进行燃烧放热。
所述尾烟处理装置13包括烟气导管131、固设于所述烟气导管131的省煤器132及绕设于所述省煤器132外壁的第一预热管道133。所述第一预热管道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预热管道1122连接,所述第一预热管道133的另一端与外部供水部件连接。在所述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100的工作过程中,外部供水部件的水流通过所述第一预热管道133时利用所述省煤器132内的高温烟气进行第一道预热,再通过所述侧壁1121内的第二预热管道1122进行第二道预热,最后进入所述汽水系统20中蒸发。如此一来,利用尾部烟气的高温为水流进行第一道预热,预热水流的同时降低了尾部烟气的温度,进一步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所述风箱14与所述下炉膛111连通,所述风箱14内设置有多个送风装置141,多个所述送风装置141共同向所述下炉膛111送风。所述下炉膛111内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在所述送风装置141的作用下导入所述上炉膛112,并最终通过所述烟气流道导入所述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100。
所述汽水系统20包括水箱21、设置于所述水箱21远离所述炉膛11一端的汽阀管座22、与所述水箱21连通的压力表管座23、水位表管座24、排污管座25及连通所述水箱21与外界的炉水取样管26。
在所述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100的使用过程中,所述水箱21内的水流蒸发后通过所述汽阀管座22导出,所述压力表管座23、所述水位表管座24、所述排污管座25及所述炉水取样管26分别连接外部相应部件,以对所述水箱21内的水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单锅筒锅炉本体,通过设置绕设于所述省煤器外壁的第一预热管道及嵌设于所述侧壁内的多根第二预热管道,水流在流入所述汽水系统前,先经历两道加热工序,提升了导入所述汽水系统的水流温度,便于水流的蒸发,在提升了水流蒸发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尾烟的排出温度,节能且环保;通过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并利用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将所述烟气流道分隔为“之”字型流道,延长了烟气的停留速度,保证了烟气的净化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