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快速处理污泥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固体废物污泥产生量急剧增加,对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处置已十分重要。目前污泥的处理主要有填埋处理和焚烧处理两种方式。由于在填埋处理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条件要求苛刻,处理不好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污泥焚烧处理具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显著优点。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干化焚烧方法投资大,设备复杂、焚烧效率普遍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快速处理污泥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快速处理污泥的设备,包括炉体、热风发生装置、第一进料装置、第二进料装置、第一抽气装置、第二抽气装置和炉排,其中:
炉体具有燃烧腔,炉体上设有与燃烧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热风发生装置与进风口连接;
第一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转轴、第一管体,第一壳体设置在燃烧腔内,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且第一进料口位于炉体外侧;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壳体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转轴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第一转轴靠近第一进料口一端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气口,第一转轴靠近第一出料口一端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气口,第一抽气装置与第一出气口连接;第一管体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第一管体外侧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螺旋叶片;
第二进料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转轴、第二管体,第二壳体设置在燃烧腔内且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下方,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且第二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连通;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且第二转轴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壳体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转轴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第二转轴靠近第二出料口一端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气口,第二转轴靠近第二进料口一端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二出气口,第二抽气装置与第二出气口连接;第二管体套设在第二转轴上,第二管体外侧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螺旋叶片,第二管体内设有以第二管体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螺旋布置的第一螺旋通道,第一螺旋通道的进口、出口均与第二通道连通;
炉排设置在燃烧腔内并位于第二出料口下方。
优选的,第一管体内设有以第一管体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螺旋布置的第二螺旋通道,第二螺旋通道的进口、出口均与第一通道连通。
优选的,第二螺旋通道的螺旋间距从第一出气口朝向第一进气口方向逐渐减小且第二螺旋通道的螺旋直径从第一出气口朝向第一进气口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第一螺旋通道的螺旋间距从第二进气口朝向第二出气口方向逐渐增大且第一螺旋通道的螺旋直径从第二进气口朝向第二出气口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第二通道内壁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环形凹槽,沿从第二进气口朝向第二出气口方向,环形凹槽的直径逐渐增大。
优选的,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间距从第一进料口朝向第一出料口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间距从第二进料口朝向第二出料口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的,第一壳体呈管状,第一转轴与第一壳体同轴设置,第一转轴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进行转动。
优选的,第二壳体呈管状,第二转轴与第二壳体同轴设置,第二转轴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进行转动。
优选的,燃烧腔内位于炉排下方位置并排设有多个锥形储渣腔,锥形储渣腔两端均设有出渣口,各锥形储渣腔的底部设有双螺旋出渣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效快速处理污泥的设备,炉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通过设置热风发生装置向炉体的燃烧腔内通入热风,对燃烧腔进行预热,最后热风从出风口排出,第一进料装置、第二进料装置向燃烧腔内进料,污泥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内通过热交换进行预热,当污泥从第二出料口排出时达到燃烧点,并在燃烧腔内的炉排上充分燃烧,污泥燃烧产生的热量对燃烧腔和污泥进行预热,通过热风发生装置向燃烧腔内通入一段时间热风后,燃烧腔内会达到热量自给自足状态,无需再通入热风,降低了能量消耗。本实用新型污泥在预热时,污泥中的水分会散发掉,并沿着进料方向移动至第一进气口处,通过在第一转轴内设置第一通道,通过第一抽气装置在第一出气口进行抽气,可以快速将污泥在预热时散发掉的水汽完全抽走,同时水汽携带的热量可以对第一壳体内的污泥进一步加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预热效果且又避免水汽对污泥燃烧造成影响,在第一转轴上套设第一管体,在第一进料装置需要维修时,拆下第一管体即可,方便维修并延长了第一转轴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转轴内设置第二通道,通过第二抽气装置在第二出气口进气抽气,将燃烧腔内的高温气体抽进第二通道对第二壳体内的污泥进行预热;同时在第二管体内设置第二螺旋通道,增加了高温气体在第二转轴内流动的时间,提高了对污泥的预热效果,在第二转轴上套设第二管体,在第二进料装置需要维修时,拆下第二管体即可,方便维修并延长了第二转轴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进料时对污泥进行预热,预热效果好,污泥能充分燃烧,对污泥处理效果好、速度快,充分利用能源,降低了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快速处理污泥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快速处理污泥的设备的第一转轴与第一管体装配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快速处理污泥的设备的第二转轴与第二管体装配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快速处理污泥的设备,包括炉体10、热风发生装置20、第一进料装置、第二进料装置、第一抽气装置50、第二抽气装置60和炉排70,其中:
炉体10具有燃烧腔101,炉体10上设有与燃烧腔101连通的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热风发生装置20与进风口102连接。
第一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壳体301、第一转轴302、第一管体303,第一壳体301设置在燃烧腔101内,第一壳体301呈管状,第一壳体301设有第一进料口304和第一出料口305且第一进料口304位于炉体10外侧。第一转轴302设置在第一壳体301内且第一转轴302与第一壳体301同轴设置,第一转轴302由第一驱动机构311驱动进行转动,第一转轴302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306,第一转轴302靠近第一进料口304一端设有与第一通道306连通的第一出气口307,第一转轴302靠近第一出料口305一端设有与第一通道306连通的第一进气口308,第一抽气装置50与第一出气口307连接。第一管体303套设在第一转轴302上,第一管体303外侧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螺旋叶片309,第一管体303内设有以第一管体30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螺旋布置的第二螺旋通道310,第二螺旋通道310的进口、出口均与第一通道306连通。
第二进料装置包括第二壳体401、第二转轴402、第二管体403,第二壳体401呈管状,第二壳体401设置在燃烧腔101内且第二壳体401位于第一壳体301下方,第二壳体401设有第二进料口405和第二出料口404且第二进料口405与第一出料口305连通。第二转轴402设置在第二壳体401内且第二转轴402与第二壳体401同轴设置,第二转轴402由第二驱动机构412驱动进行转动,第二转轴402内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道406,第二转轴402靠近第二出料口404一端设有与第二通道406连通的第二进气口407,第二转轴402靠近第二进料口405一端设有与第二通道406连通的第二出气口408,第二抽气装置60与第二出气口408连接。第二管体403套设在第二转轴402上,第二管体403外侧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螺旋叶片409,第二管体403内设有以第二管体403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线螺旋布置的第一螺旋通道410,第一螺旋通道410的进口、出口均与第二通道406连通。
炉排70设置在燃烧腔101内并位于第二出料口404下方。燃烧腔101内位于炉排70下方位置并排设有多个锥形储渣腔104,锥形储渣腔104两端均设有出渣口,各锥形储渣腔104的底部设有双螺旋出渣机构105。通过设置双螺旋出渣机构105能够快速将污泥燃烧产生的炉渣及时排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快速处理污泥的设备,炉体10上设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通过设置热风发生装置20向炉体10的燃烧腔101内通入热风,对燃烧腔101进行预热,最后热风从出风口103排出,第一进料装置、第二进料装置向燃烧腔101内进料,污泥在第一壳体301、第二壳体401内通过热交换进行预热,当污泥从第二出料口404排出时达到燃烧点,并在燃烧腔101内的炉排104上充分燃烧,污泥燃烧产生的热量对燃烧腔101和污泥进行预热,通过热风发生装置20向燃烧腔101内通入一段时间热风后,燃烧腔101内会达到热量自给自足状态,无需再通入热风,降低了能量消耗。本实用新型污泥在预热时,污泥中的水分会散发掉,并沿着进料方向移动至第一进气口308处,通过在第一转轴302内设置第一通道306、在第一管体303内设置第一螺旋通道310,通过第一抽气装置50在第一出气口306进行抽气,可以快速将污泥在预热时散发掉的水汽完全抽走,同时水汽携带的热量可以对第一壳体301内的污泥进一步加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预热效果且又避免水汽对污泥燃烧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转轴402内设置第二通道406,通过第二抽气装置60在第二出气口408进气抽气,将燃烧腔101内的高温气体抽进第二通道406对第二壳体401内的污泥进行预热;同时在第二管体403内设置第二螺旋通道410,增加了高温气体在第二转轴402内流动的时间,提高了对污泥的预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旋通道310的螺旋间距从第一出气口307朝向第一进气口308方向逐渐减小且第二螺旋通道310的螺旋直径从第一出气口307朝向第一进气口308方向逐渐减小。通过以上设计,水汽在第二螺旋通道310内停留时间延长,且水汽对第一进料口304处的污泥进行有效预热。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通道410的螺旋间距从第二进气口407朝向第二出气口408方向逐渐增大且第一螺旋通道410的螺旋直径从第二进气口407朝向第二出气口408方向逐渐减小。第二通道406内壁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环形凹槽411,沿从第二进气口407朝向第二出气口408方向,环形凹槽411的直径逐渐增大。通过以上设计,高温气体在第二通道406、第二螺旋通道410内停留的时间延长,且高温气体对第二出料口404处的污泥进行有效预热,保证从第二出料口404排出的污泥达到燃烧点。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叶片309的螺旋间距从第一进料口304朝向第一出料口305方向逐渐减小。第二螺旋叶片409的螺旋间距从第二进料口405朝向第二出料口404方向逐渐减小。通过以上设计,可以快速进料且可以有效防止污泥在第一壳体301、第二壳体401内堆积,造成堵塞。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进料时对污泥进行预热,预热效果好,污泥能充分燃烧,对污泥处理效果好、速度快,充分利用能源,降低了能量消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