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生产线中的热媒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8662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酯生产线中的热媒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和纺织品化纤原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酯生产线中的热媒炉。



背景技术:

热媒炉是聚酯生产线中最主要设备之一,为生产中每个反应装置提供反应条件——热能,所以热媒炉的稳定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常用热媒炉的供热原理是通过具有一定压力的蒸汽喷射雾化,使燃油正常燃烧供热,但这种方式在雾化控制系统上常常会出现故障:一是受保温材料及管线的影响,蒸汽中含水量较高;并因受腐蚀等影响,管线上泄漏异常严重。二是蒸汽中含水量较高会影响燃油的正常雾化,给点炉带来很大困难,且一般的热媒炉热利用率不高,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聚酯生产线中的热媒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酯生产线中的热媒炉,包括生产设备、热能收集室、废气处理室、空气加热器和热媒炉,所述热媒炉下方安装有滚轮,所述热媒炉通过压缩空气管道与压缩装置相连,且压缩装置右下方安装有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下方安装有鼓风机,所述热媒炉表面安装有控制门,所述热媒炉内部安装有混合燃烧室,所述热媒炉上方安装有废气处理室,且废气处理室内部安装有过滤装置,所述废气处理室右侧安装有废气通道,所述废气处理室上方安装有热能收集室,且热能收集室内部安装有热能转换器,所述热能收集室左侧安装有热媒循环泵,且热媒循环泵通过循环管与生产设备相连,所述生产设备下方安装有输能管道。

优选的,所述滚轮共安装有四个,且四个滚轮均匀安装在热媒炉下方。

优选的,所述控制门前表面安装有观察窗口,且观察窗口左侧安装有钥匙孔。

优选的,所述热媒炉右侧安装有燃油进口。

优选的,所述热媒炉内部下方安装有集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门前表面安装有观察窗口,且观察窗口左侧安装有钥匙孔,能够打开控制门定期对热媒炉内部进行清理和维护,提高了热媒炉的使用性能,延长了热媒炉的使用寿命,通过热媒炉下方安装有滚轮,能够推动这个热媒炉进行移动,扩大了其使用范围,通过废气处理室上方安装有热能收集室,且热能收集室内部安装有热能转换器,能够将余下的热能收集起来,转换为电能,为其他供电设备供电,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酯生产线中的热媒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酯生产线中的热媒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媒循环泵、2循环管、3生产设备、4输能管道、5热能收集室、6废气处理室、7废气通道、8压缩装置、9空气加热器、10钥匙孔、11热媒炉、12控制门、13滚轮、14燃油进口、15观察窗口、16鼓风机、17压缩空气管道、18热能转换器、19过滤装置、20混合燃烧室、21集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聚酯生产线中的热媒炉,包括生产设备3、热能收集室5、废气处理室6、空气加热器9和热媒炉11,热媒炉11下方安装有滚轮13,热媒炉11通过压缩空气管道17与压缩装置8相连,且压缩装置8右下方安装有空气加热器9,空气加热器9下方安装有鼓风机16,热媒炉11表面安装有控制门12,热媒炉11内部安装有混合燃烧室20,热媒炉11上方安装有废气处理室6,且废气处理室6内部安装有过滤装置19,废气处理室6右侧安装有废气通道7,废气处理室6上方安装有热能收集室5,且热能收集室5内部安装有热能转换器18,热能收集室5左侧安装有热媒循环泵1,且热媒循环泵1通过循环管2与生产设备3相连,生产设备3下方安装有输能管道4,滚轮13共安装有四个,且四个滚轮13均匀安装在热媒炉11下方,控制门12前表面安装有观察窗口15,且观察窗口15左侧安装有钥匙孔10,热媒炉11右侧安装有燃油进口14,热媒炉11内部下方安装有集热装置21。

工作原理:当使用一种聚酯生产线中的热媒炉时,燃油进口14通入燃油,燃油进入混合燃烧室20,空气加热器9对空气进行加热,鼓风机16将热蒸汽鼓入压缩装置8内,压缩装置8对热蒸汽进行缩水压缩,压缩后的蒸汽通过压缩空气管道17进入混合燃烧室20,从而促进燃油正常燃烧供热,集热装置21对混合燃烧室20进行集热,通过输能管道4为生产设备3提供热能,混合燃烧室20燃烧后的废气经过过滤装置19过滤后由废气通道7进入混合燃烧室20,促进燃油燃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