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煤隔板和煤粉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7407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煤隔板和煤粉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板及混合器,更具体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煤隔板和煤粉混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厂锅炉大多数采用中间仓储室制粉系统,煤粉通过给粉机经下粉管落入煤粉混合器中的水平隔板上,再由一次风将输煤隔板上的煤粉送入燃烧室燃烧,煤粉混合器是用来混合煤粉和燃烧所需空气的装置。

然而经下粉管下落的煤粉会堆积在水平隔板的中间部分,煤粉无法到达水平隔板的两边,这将使煤粉无法完全有效利用,浪费燃料,一次风不能全部将煤粉吹进燃烧室,降低了燃料的利用率和锅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燃料堆积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输煤隔板,能够使煤粉均匀平铺在水平输煤隔板上。

为解决燃料堆积导致的燃料浪费的另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煤粉混合器,能够使煤粉均匀平铺在水平输煤隔板上,促使一次风更加有效将煤粉吹进燃烧室,降低燃料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输煤隔板,包括:

隔板;以及

旋转叶片,其可旋转的设置在旋转头上;

旋转头,其均匀排列固定在所述隔板上,包括:

机壳;

定子,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机座上;

转子,所述转子套在所述轴承上;

滚珠,固定在所述轴承和所述转子之间,使得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轴承旋转;

端盖,所述端盖将所述旋转叶片固定在所述轴承上;

电机,其与所述旋转头相连,驱动所述旋转头旋转。

优选的是,所述隔板上设有平衡孔,其用于平衡所述隔板两侧气压差。

优选的是,所述旋转叶片由三个相互间隔60°角的叶片组成,所述旋转叶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优选的是,所述叶片的长度为所述隔板宽度的一半,所述叶片与所述隔板的间距为0.5~2.0cm,所述叶片的厚度为1.5cm~3.5cm。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粉混合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一端与风箱连通,另一端与燃烧室连通,筒体的上部侧壁与落粉管连通,所述筒体与所述落粉管连通处下方的所述筒体内部水平设置上述的输煤隔板。

优选的是,还包括:

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煤粉混合器的一次风入口,用于检测一次风的风速;

转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旋转叶片上,用于检测所述旋转叶片的转速;

重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输煤隔板上,用于检测输煤隔板上燃料的重量;

控制器,其连接所述电机,压力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电机的转速。

优选的是,所述落粉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筒体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0-60°,所述夹角为进风一侧夹角。

优选的是,所述输煤隔板至上方所述筒体内壁面的距离为所述筒体管径的0.4-0.7倍。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煤隔板结构简单,能够使煤粉均匀平铺在水平输煤隔板上。

(2)采用上述输煤隔板煤粉混合器,能够使煤粉均匀平铺在水平输煤隔板上,促使一次风更加有效将煤粉吹进燃烧室,降低燃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煤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煤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煤粉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再次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煤隔板,包括:隔板100;以及旋转叶片120,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隔板100上。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头110和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旋转头110均匀排列固定在所述隔板100上;所述旋转叶片120固定在所述旋转头110上。所述旋转头110包括:机壳(图中未示出);定子(图中未示出),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壳体上;轴承(图中未示出),所述轴承固定在机座上;转子(图中未示出),所述转子套在所述轴承上;滚珠(图中未示出),固定在所述轴承和所述转子之间,使得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轴承旋转;端盖(图中未示出),所述端盖将所述旋转叶片固定在所述轴承上。电机与所述旋转头110连接,驱动旋转头带动旋转叶片120旋转。由于在旋转叶片120转动较快时,隔板100上下两侧会产生气压差,带有旋转叶片120的隔板一侧的压强小于隔板另一侧的压强,会导致所述输煤隔板不稳定,长时间使用,会降低输煤隔板的寿命,因此,在隔板100上还设置有平衡孔130,平衡隔板两侧的气压差,使得输煤隔板稳定设置,并且提高输煤隔板的使用寿命。平衡孔130的设置还能降低转子旋转过程中对轴承产生的过大的轴向力。所述旋转叶片120由三个相互间隔60°角的叶片组成,所述叶片的长度为所述隔板宽度的一半,所述叶片与所述隔板的间距为0.5~2.0cm,所述叶片的厚度为1.5cm~3.5cm,所述旋转叶片的数量为两个。应当理解,旋转叶片12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旋转叶片的数量也不限于2个,只要能满足将煤粉均匀平铺在隔板100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煤隔板结构简单,能够使煤粉均匀平铺在水平输煤隔板上,促使一次风更加有效将煤粉吹进燃烧室,降低燃料浪费。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煤粉混合器,用来混合煤粉和燃烧所需空气的装置,包括:筒体200,筒体的A端与风箱(图中未示出)连通,筒体的B端与燃烧室(图中未示出)连通,筒体的上部侧壁与落粉管210连通,所述筒体200与所述落粉管210连通处下方的所述筒体200内部水平设置上述的一种输煤隔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混合器使用上述输煤隔板,还包括速度传感器220,设置在所述煤粉混合器的一次风入口A侧,用于检测一次风的风速;转速传感器240,设置在所述旋转叶片上,用于检测所述旋转叶片的转速;重量传感器230,设置在所述输煤隔板上,用于检测输煤隔板上燃料的重量;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其连接所述电机,压力传感器220和重量传感器230,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控制所述电机的转速。输煤隔板上的旋转叶片120旋转,将下落堆积在隔板100上的煤粉磨平散开,均匀平铺在所述隔板100上,风箱提供的一次风吹过,将煤粉吹入到燃烧室中,提高燃料利用率。本实施例中,混合器上的落粉管21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筒体200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α为30-60°,所述夹角为进风一侧夹角,筒体200的A端箭头C的方向为风箱中风在筒体200中的走向。通过减小落粉管210的倾斜程度,使之角度为30-60°,能保证煤粉顺利地从煤粉管210落下,煤粉在重力及一次风流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减小,延长了一次风与煤粉的接触和作用时间,增强了一次风的带粉能力,使大部分煤粉与一次风混合后进入燃烧室燃烧,减少煤粉的沉积几率。所述输煤隔板至上方所述筒体200内壁面的距离为所述筒体200管径的0.4-0.7倍,优选为0.6倍,使得煤粉在一次风的作用下被更高利用率的吹进燃烧室燃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混合器,能够使煤粉均匀平铺在水平输煤隔板上,促使一次风更加有效将煤粉吹进燃烧室,降低燃料浪费。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