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污染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3165发布日期:2018-07-24 22:5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的装置,特别是一种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污染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排放要求的严格化,为实现脱硫超低排放,大多数电厂需拆除漏风率大的回转式GGH,而取消回转式GGH后,脱硫系统入口原烟气温度升高,脱硫系统出口净烟气温度降低,从而导致脱硫系统水耗的增加、出口烟道腐蚀、烟囱内部腐蚀以及白色“烟羽”视觉污染等问题。

另外我们国家属于严重水资源短缺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国家,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取消回转式GGH后脱硫系统水耗量大幅度增加,并通过烟囱白烟排出,不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白烟的视觉污染等环境问题。

随着水十条和《燃煤节能减排和改造行动计划》的颁布,国家对于工业企业用水量和污染排放政策进一步严格化。因此在进行烟气污染物治理时,必须全面考虑节约水资源和污染物治理一体化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在控制回收烟气中水分的同时,有效的消除白色烟羽的视觉污染的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污染物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的装置,在实现高效回收烟气水分的同时,协同脱除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可保障烟尘的超低排放,另外可有效消除烟囱白色烟羽的视觉污染,并可减缓烟囱的低温腐蚀,从而达到高效取水、消除白色烟羽、协同脱除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在燃煤锅炉尾部烟气经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的装置处理后,可回收烟气水分50-100 t/h,并实现50~80%的SO3,50~80%的Hg和60~80%的气溶胶脱除效率,消除烟囱白烟视觉污染,保证烟囱内为干烟气状态,降低烟囱低温腐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污染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机、深度余热回收系统、脱硫系统、高效冷凝取水系统、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烟囱和热媒水循环泵,高效冷凝取水系统包括冷凝取水换热系统、冷凝水循环泵和机械通风冷却塔,引风机、深度余热回收系统、脱硫系统、高效冷凝取水系统、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和烟囱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引风机与深度余热回收系统连接,深度余热回收系统设置在脱硫系统的入口烟道处,高效冷凝取水系统布置在脱硫系统的出口烟道处,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布置在高效冷凝取水系统的后部的烟道,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与烟囱连通;

冷凝取水换热系统设置在脱硫系统的出口烟道处,冷凝取水换热系统与冷凝水循环泵相连,冷凝水循环泵与机械通风冷却塔相连,冷凝取水换热系统与机械通风冷却塔相连,冷凝取水换热系统、冷凝水循环泵和机械通风冷却塔形成闭合回路;

深度余热回收系统与热媒水循环泵相连,热媒水循环泵与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相连,深度余热回收系统与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相连,深度余热回收系统、热媒水循环泵和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形成闭合回路。深度余热回收系统、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和热媒水循环泵是协同运行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污染物装置还包括湿式电除尘器系统,湿式电除尘器系统设置在脱硫系统的出口烟道处,脱硫系统、湿式电除尘器系统和高效冷凝取水系统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凝取水换热系统由换热器壳体、上隔板、换热管、下隔板和集水槽组成;上隔板、换热管和下隔板均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上隔板设置在下隔板的上方,换热管设置在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集水槽设置于换热管和下隔板的下方。上隔板和下隔板有效保证换热器壳体的气密性,同时下隔板还需保证烟气取水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隔板由上层板和下层板组合,上层板设置于下层板的上方,上层板为伞形板,上层板的中间高度高于上层板的边缘高度,下层板为多孔板,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通过金属框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隔板的横截面形状和下隔板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冷凝取水换热系统的换热管材质为氟塑料,氟塑料对湿式电除尘器系统的出口的烟气进行冷凝时,可除去湿式电除尘器系统的出口的净烟气的水分,可回收约50-100t/h的水分;另外冷凝取水换热系统对净烟气冷凝的同时有效的去处净烟气中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

一种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污染物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烟气依次经过由引风机、深度余热回收系统、脱硫系统、高效冷凝取水系统、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和烟囱,引风机的出口的烟气经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处理烟温降低,降温后的烟气经脱硫系统处理后进入冷凝取水换热系统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进行加热;

冷凝水通过冷凝取水换热系统与烟气进行换热,冷凝水升温后,由冷凝水循环泵输送到机械通风冷却塔进行降温,随后冷凝水再从机械通风冷却塔循环到冷凝取水换热系统,从而实现冷凝水的循环换热;

热媒水通过深度余热回收系统与烟气进行换热,热媒水升温后,经由热媒水循环泵输送到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与烟气进行再次换热降温,然后热媒水再循环到深度余热回收系统,从而实现热媒水的循环换热。

本实用新型所述烟气依次经过由引风机、深度余热回收系统、脱硫系统、湿式电除尘器系统、高效冷凝取水系统、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和烟囱。

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凝水在换热管中进行循环,烟气与换热管接触从而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中的冷却水,使得烟气生成冷凝水,烟气生成的冷凝水通过下隔板流入集水槽中。

0-25℃的冷凝水经冷凝取水换热系统与湿式电除尘器系统的出口处的40-50℃的烟气进行换热,然后冷凝水温度升高到10-35℃,冷凝水的升温幅度为10-15℃,烟气温度由40-50℃降低到35-45℃,烟气温度降温幅度为3-5℃,降温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升温后的冷凝水进入机械通风冷却塔进行冷却降温;

45-55℃的热媒水在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内与烟气进行换热,烟气温度降温到65-90℃,烟气温度降温幅度为15-40℃,热媒水升温到60-75℃;

60-75℃的热媒水在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中与烟气进行换热,冷凝取水换热系统的出口的35-45℃的烟气升温到50-70℃,烟气温度升温幅度为15-40℃,热媒水降温到45-55℃。

本实用新型烟气在冷凝取水换热系统进行冷凝的同时会脱除烟气中的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烟气在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进行加热后处于非饱和干烟气状态,可以有效的消除白现象,同时有效的降低烟囱的腐蚀;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冷凝取水换热系统的冷凝水来自机械通风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回收烟气中的大量水分,大幅度节约脱硫系统的用水量;

2)消除白色烟羽的视觉污染;

3)协同脱除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有利于保障烟尘的超低排放

4)本实用新型的工艺路线,可以有效降低烟囱防腐的等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的冷凝取水换热系统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的下隔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的下隔板俯视结构示意图(长方形)。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的下隔板俯视结构示意图(正方形)。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的下隔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圆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3-7。

本实施例为一种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污染物装置,包括引风机1、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脱硫系统3、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烟囱6和热媒水循环泵7。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包括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冷凝水循环泵9和机械通风冷却塔10。

引风机1、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脱硫系统3、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和烟囱6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引风机1与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连接,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设置在脱硫系统3的入口烟道处,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布置在脱硫系统3的出口烟道处,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布置在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的后部的烟道,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与烟囱6连通。

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设置在脱硫系统3的出口烟道处,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与冷凝水循环泵9相连,冷凝水循环泵9与机械通风冷却塔10相连,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与机械通风冷却塔10相连,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冷凝水循环泵9和机械通风冷却塔10形成闭合回路。

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与热媒水循环泵7相连,热媒水循环泵7与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相连,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与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相连,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热媒水循环泵7和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形成闭合回路。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和热媒水循环泵7是协同运行的。

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由换热器壳体、上隔板13、换热管12、下隔板14和集水槽15组成。上隔板13、换热管12和下隔板14均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上隔板13设置在下隔板14的上方,换热管12设置在上隔板13和下隔板14之间,集水槽15设置于换热管12和下隔板14的下方。上隔板13和下隔板14有效保证换热器壳体的气密性,同时下隔板14还需保证集水槽15对冷凝水的收集。

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的换热管12的材质为氟塑料。氟塑料对脱硫系统3的出口的烟气进行冷凝时,可除去脱硫系统3的出口的净烟气的水分,可回收约50-100t/h的水分;另外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对净烟气冷凝的同时有效的去处净烟气中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

下隔板14由上层板17和下层板18组合,上层板17设置于下层板18的上方,上层板17为伞形板,上层板17的中间高度略高于上层板17的边缘高度,下层板18为多孔板,上层板17和下层板18之间通过金属框架连接。

参见图5-7,上隔板13的横截面形状和下隔板14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中的一种。

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和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中同样具有换热管12,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和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中的换热管12的材质均为氟塑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污染物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烟气依次经过由引风机1、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脱硫系统3、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和烟囱6,引风机1的出口的烟气经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处理烟温降低,降温后的烟气经脱硫系统3处理后进入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进行加热,最后经由烟囱6排放。

冷凝水通过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与烟气进行换热,冷凝水升温后,由冷凝水循环泵9输送到机械通风冷却塔10进行降温,随后冷凝水再从机械通风冷却塔10循环到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从而实现冷凝水的循环换热。

热媒水通过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与烟气进行换热,热媒水升温后,经由热媒水循环泵7输送到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与烟气进行再次换热降温,然后热媒水再循环到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从而实现热媒水的循环换热。

冷凝水在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的换热管12中进行循环,烟气与换热管12接触从而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12中的冷却水,使得烟气生成冷凝水,烟气生成的冷凝水通过下隔板14流入集水槽15中。

具体的,0-25℃的冷凝水经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与脱硫系统3的出口处的40-50℃的烟气进行换热,然后冷凝水温度升高到10-35℃,冷凝水的升温幅度为10-15℃,烟气温度由40-50℃降低到35-45℃,烟气温度降温幅度为3-5℃,降温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升温后的冷凝水进入机械通风冷却塔10进行冷却降温。

具体的,45-55℃的热媒水在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内与烟气进行换热,烟气温度降温到65-90℃,烟气温度降温幅度为15-40℃,热媒水升温到60-75℃,升温后的热媒水进入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降温后的烟气流向脱硫系统3。

具体的,60-75℃的热媒水在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中与烟气进行换热,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的出口的35-45℃的烟气升温到50-70℃,烟气温度升温幅度为15-40℃,热媒水降温到45-55℃,降温后的热媒水重新流向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升温后的烟气流向烟囱6。

本实施例烟气在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进行冷凝的同时会脱除烟气中的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烟气在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进行加热后处于非饱和干烟气状态,可以有效的消除白现象,同时有效的降低烟囱6的腐蚀;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的冷凝水来自机械通风冷却塔10。

实施例2。

参见图2-7。

本实施例为一种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污染物装置,包括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引风机1、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脱硫系统3、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烟囱6和热媒水循环泵7。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包括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冷凝水循环泵9和机械通风冷却塔10。

引风机1、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脱硫系统3、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和烟囱6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引风机1与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连接,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设置在脱硫系统3的入口烟道处,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设置在脱硫系统3的出口烟道处,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布置在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的出口烟道处,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布置在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的后部的烟道,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与烟囱6连通。

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设置在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的出口烟道处,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与冷凝水循环泵9相连,冷凝水循环泵9与机械通风冷却塔10相连,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与机械通风冷却塔10相连,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冷凝水循环泵9和机械通风冷却塔10形成闭合回路。

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与热媒水循环泵7相连,热媒水循环泵7与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相连,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与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相连,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热媒水循环泵7和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形成闭合回路。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和热媒水循环泵7是协同运行的。

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由换热器壳体、上隔板13、换热管12、下隔板14和集水槽15组成。上隔板13、换热管12和下隔板14均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上隔板13设置在下隔板14的上方,换热管12设置在上隔板13和下隔板14之间,集水槽15设置于换热管12和下隔板14的下方。上隔板13和下隔板14有效保证换热器壳体的气密性,同时下隔板14还需保证集水槽15对冷凝水的收集。

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的换热管12的材质为氟塑料。氟塑料对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的出口的烟气进行冷凝时,可除去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的出口的净烟气的水分,可回收约50-100t/h的水分;另外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对净烟气冷凝的同时有效的去处净烟气中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

下隔板14由上层板17和下层板18组合,上层板17设置于下层板18的上方,上层板17为伞形板,上层板17的中间高度略高于上层板17的边缘高度,下层板18为多孔板,上层板17和下层板18之间通过金属框架连接。

参见图5-7,上隔板13的横截面形状和下隔板14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中的一种。

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和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中同样具有换热管12,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和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中的换热管12的材质均为氟塑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效取水消白烟协同脱除污染物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烟气依次经过由引风机1、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脱硫系统3、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高效冷凝取水系统4、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和烟囱6,引风机1的出口的烟气经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处理烟温降低,降温后的烟气经脱硫系统3处理后进入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除尘,然后离开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进入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进行冷凝,冷凝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进行加热,最后经由烟囱6排放。

冷凝水通过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与烟气进行换热,冷凝水升温后,由冷凝水循环泵9输送到机械通风冷却塔10进行降温,随后冷凝水再从机械通风冷却塔10循环到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从而实现冷凝水的循环换热。

热媒水通过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与烟气进行换热,热媒水升温后,经由热媒水循环泵7输送到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与烟气进行再次换热降温,然后热媒水再循环到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从而实现热媒水的循环换热。

冷凝水在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的换热管12中进行循环,烟气与换热管12接触从而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12中的冷却水,使得烟气生成冷凝水,烟气生成的冷凝水通过下隔板14流入集水槽15中。

具体的,0-25℃的冷凝水经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与湿式电除尘器系统11的出口处的40-50℃的烟气进行换热,然后冷凝水温度升高到10-35℃,冷凝水的升温幅度为10-15℃,烟气温度由40-50℃降低到35-45℃,烟气温度降温幅度为3-5℃,降温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升温后的冷凝水进入机械通风冷却塔10进行冷却降温。

具体的,45-55℃的热媒水在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内与烟气进行换热,烟气温度降温到65-90℃,烟气温度降温幅度为15-40℃,热媒水升温到60-75℃,升温后的热媒水进入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降温后的烟气流向脱硫系统3。

具体的,60-75℃的热媒水在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中与烟气进行换热,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的出口的35-45℃的烟气升温到50-70℃,烟气温度升温幅度为15-40℃,热媒水降温到45-55℃,降温后的热媒水重新流向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升温后的烟气流向烟囱6。

本实施例烟气在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进行冷凝的同时会脱除烟气中的SO3、Hg、气溶胶等污染物,烟气在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进行加热后处于非饱和干烟气状态,可以有效的消除白现象,同时有效的降低烟囱6的腐蚀;深度余热回收系统2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烟气再热消白烟系统5,冷凝取水换热系统8的冷凝水来自机械通风冷却塔10。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