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水套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013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水套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输气配套设备设施,特别涉及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水套加热炉。



背景技术:

在天然气采输现场的输气流程上,常会设置水套加热炉用于加热输送的天然气,避免天然气在通过节流装置时,由于压力降低导致温度低于水的冰点,在节流装置处产生冰堵,影响天然气的输送。

水套加热炉主要由壳体以及装设在壳体内的火筒、烟管、盘管等部件组成,壳体水套空间装水,利用燃料在火筒中的燃烧产生热量加热盘管中输送的石油或天然气,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烟管中导出到空气中,由于燃料的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为了保证燃料的顺利燃烧,燃烧器上设置有进风口,采用风门挡板控制进风口的开度,进而控制进风量,工作人员通过调整风门挡板与壳体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进风口的开度,控制进入燃烧器的空气量,但是,由于风门挡板与壳体之间没有可标识进风量的机构,风门挡板的调整只能根据工作人员的人为经验判断,导致燃料的燃烧不能达到最优的燃烧比,浪费燃料,且较容易产生更多烟气或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水套加热炉上燃烧器的风门挡板与壳体之间没有可标识进风量的机构,风门挡板的调整只能根据工作人员的人为经验判断,导致燃料的燃烧不能达到最优的燃烧比,浪费燃料,且较容易产生更多烟气或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水套加热炉上燃烧器的风门挡板与壳体之间没有可标识进风量的机构,风门挡板的调整只能根据工作人员的人为经验判断,导致燃料的燃烧不能达到最优的燃烧比,浪费燃料,且较容易产生更多烟气或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水套加热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包括刻度板和指示板,所述刻度板上设置有与风门开度匹配的刻度线,所述指示板与所述刻度板可拆卸的连接,指示所述刻度线上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指示板和刻度板,使指示板根据实际情况标记出刻度板上的刻度,所述刻度线上的刻度为预先根据燃料的最优燃烧比测得的风门开度,使工作人员可直接根据燃料的量调整适宜的风门开度,调节较方便,调整更精确,保证燃料燃烧充分,避免燃料浪费,且由于燃料达到了最优燃烧比,会相应的减少烟气的排出,或避免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指示板上可拆卸的设置有指示块,所述指示块沿所述刻度线移动,标记所述刻度线上刻度。设置在指示板上的指示块可较精确的标记出刻度线上刻度,进一步方便对进风量的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刻度板内设置有滑槽,所述刻度线沿所述滑槽设置,所述指示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将指示块滑动设置在刻度板上的滑槽内,避免由于风门挡板的移动导致指示块与刻度线分离,保证指示块的顺利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指示块底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将所述指示块限制在所述滑槽内移动。在指示块的底部设置限位块,进一步避免指示块从滑槽内脱离,保证指示块的顺利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指示板顶部可拆卸的设置有用于阻拦雨水进入风门挡板与进风口之间间隙的挡雨板。在指示板顶部设置挡雨板,避免外界雨水通过风门挡板与进风口之间的间隙进入水套加热炉内影响燃烧的燃烧,进一步保证燃料达到最优燃烧比,避免燃料浪费,产生更多烟气或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指示板顶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挡雨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将挡雨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指示板顶部的限位槽内,方便挡雨板的设置。

水套加热炉,包括进风口和风门挡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水套加热炉,由于设置了上述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使进风口的进风量与风门开度标识机构上的刻度相对应,方便工作人员根据燃料的量调整风门挡板与进风口之间的间隙,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避免燃料浪费,产生更多烟气或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作为优选,所述刻度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上,所述指示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风门挡板上。将指示板设置在风门挡板上,使指示板随风门挡板的移动而移动,方便指示板上的指示块标识出刻度板上刻度线上的刻度,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的调整。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指示板和刻度板,使指示板根据实际情况标记出刻度板上的刻度,所述刻度线上的刻度为预先根据燃料的最优燃烧比测得的风门开度,使工作人员可直接根据燃料的量调整风门开度,调节较方便,调整更精确,保证燃料燃烧充分,避免燃料浪费;

2、由于燃料达到了最优燃烧比,会相应的减少烟气的排出,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水套加热炉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设置了上述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使进风口的进风量与风门开度标识机构上的刻度相对应,方便工作人员根据燃料的量调整风门挡板与进风口之间的间隙,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避免燃料浪费,产生更多烟气或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实施例1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的水套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的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采用实施例4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的水套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刻度板,11-刻度线,12-滑槽,2-指示板,21-指示块,22-限位块,23-限位槽,3-进风口,4-风门挡板,5-挡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包括刻度板1和指示板2,所述刻度板1上设置有与风门开度匹配的刻度线11,所述指示板2与所述刻度板1可拆卸的连接,指示所述刻度线11上刻度。

本实施例的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指示板2和刻度板1,使指示板2根据实际情况标记出刻度板1上的刻度,所述刻度线11上的刻度为预先根据燃料的最优燃烧比测得的风门开度,使工作人员可直接根据投入的燃料的量调整适宜的风门开度,调节较方便,调整更精确,保证燃料燃烧充分,避免燃料浪费,且由于燃料达到了最优燃烧比,会相应的减少烟气的排出或产生有害气体,减少环境污染。

优选的,所述指示板2上可拆卸的设置有指示块21,所述指示块21沿所述刻度线11移动,标记所述刻度线11上刻度。设置在指示板2上的指示块21可较精确的标记出刻度线11上刻度,进一步方便对进风量的调整。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水套加热炉,包括实施例1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所述风门开度标记机构的刻度板1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3上,所述指示板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风门挡板4上。

本实施例的水套加热炉由于采用了实施例1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使得当沿进风口3的进风方向移动风门挡板4调整进风口3的进风量时,指示板2上的指示块21会沿刻度线11移动,标记所述刻度线11上的刻度,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较快捷的调整风门挡板4到合适位置,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避免燃料浪费,产生更多烟气或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刻度板1内设置有滑槽12,所述刻度线11沿所述滑槽12设置,所述指示块21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2内。

本实施例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通过在刻度板1上设置滑槽12,将指示板2上的指示块21滑动设置在刻度板1上的滑槽12内,避免由于风门挡板4的移动导致指示块21与刻度线11分离,保证指示块21的顺利工作,精确标识刻度线11上刻度。

优选的,所述指示块21底部设置有限位块22,所述限位块22与所述滑槽12滑动配合,将所述指示块21限制在所述滑槽12内移动。在指示块21的底部设置限位块22,将指示块21限制在滑槽12内移动,进一步避免指示块21从滑槽12内脱离,保证指示块21的顺利工作。

实施例4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风门开度标识机构与实施例3结构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指示板2顶部可拆卸的设置有用于阻拦雨水进入风门挡板4与进风口3之间间隙的挡雨板5。

本实施例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通过在指示板2顶部设置挡雨板5,避免外界雨水通过风门挡板4与进风口3之间的间隙进入水套加热炉内影响燃烧的燃烧,进一步保证燃料达到最优燃烧比,避免燃料浪费,产生烟气,污染环境。

优选的,所述指示板2顶部设置有限位槽23,所述挡雨板5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限位槽23内。将挡雨板5可拆卸的设置在指示板2顶部的限位槽23内,方便挡雨板5的设置,避免挡雨板5的脱离。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水套加热炉,包括实施例4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所述风门开度标识机构的刻度板1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进风口3上,所述指示板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风门挡板4上,所述挡雨板5可拆卸的设置在指示板2顶部的限位槽23内。

本实施例的水套加热炉,由于采用了实施例4的风门开度标识机构,不仅可通过风门开度标识机构精确指示风门开度,还能通过挡雨板5阻拦外界雨水等从进风口3进入水套加热炉内,使该结构的水套加热炉的风门开度调整较方便,且其内的燃料燃烧较充分,避免燃料浪费,产生烟气,造成环境污染。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