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烟气收集焚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8271发布日期:2018-06-05 23:2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烟气收集焚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焚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烟气收集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解铝行业中,电解铝用阳极采用的是碳素材质,在碳素阳极的生产过程中,改质的煤沥青作为粘接剂被广泛使用,这是由于煤沥青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含碳量高、能增加制品体积密度与机械强度等优点。然而沥青加热与含沥青物质燃烧时均能产生沥青烟气,沥青烟气的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成分是烷烃和苯类物质,沥青烟会严重影响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电解铝行业中,产生的沥青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

专利号为CN10730501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净化焚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碳素行业中的沥青烟气净化治理沥青烟气净化焚烧装置,包括换热装置和焚烧炉,换热装置的热烟气出口通过导气管路与焚烧炉的进气口连通,换热装置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管的净化气体入口通过管路与焚烧炉的净化气体出口连通,换热管的尾气出口伸出换热装置,换热装置上设有沥青冷烟气入口,该发明的优点效果:通过燃烧后的高温烟气与系统收集的沥青烟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烟气的预热与加温;通过采用燃烧装置,实现对沥青烟气或有机废气燃烧分解产生无污染气体;具有控制方式简便、投资小、寿命长、维护方便、阻力损失小、操作简捷、实用性强等特点。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B100沥青融化罐每次在加入固体沥青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烟气冒出,排放到车间内长久不能消除,直接影响了车间环境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烟气伴随的热量随之消散,浪费能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抽气泵配合法兰,在加入固体沥青的时候产生的大量烟气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将加固态沥青时烟气由抽真空泵引至焚烧炉中进行焚烧,从而解决了传统B100沥青融化罐每次在加入固体沥青的时候都会有大量的烟气冒出,排放到车间内长久不能消除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保护车间环境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效果,同时热量进行回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零排放。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沥青烟气收集焚烧装置,包括:

焚烧炉,所述焚烧炉用来焚烧沥青;

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设置在所述焚烧炉上方且与所述焚烧炉的烟囱内部相连通;

以及加料机构,所述加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回收机构上方且与所述回收机构内部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回收机构包括:

法兰,所述法兰匹配插设在所述烟囱内;

以及法兰盖,所述法兰盖匹配设置在所述法兰上且用于控制所述法兰开口的开合。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加料机构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焚烧炉上方;

料斗,所述料斗安装在所述法兰上方;

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法兰一侧;以及料斗盖,所述料斗盖匹配设置在所述料斗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法兰与所述烟囱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抽气组件包括:

抽气泵,所述抽气泵设置在所述法兰一侧且与所述法兰内部密闭连通;

以及管道,所述管道一端与所述抽气泵内部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焚烧炉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焚烧炉上方;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口;

以及支架,所述支架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且其一端与所述料斗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法兰盖与法兰之间开设有用于密封的槽沟。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料斗与所述法兰同轴设置。

作为又一种优选,所述烟囱贯穿于所述通口与所述法兰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抽气泵配合法兰,在加入固体沥青的时候产生的大量烟气进行回收利用,保护环境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将加固态沥青时烟气由抽真空泵引至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对热量进行回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零排放;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法兰上安装法兰盖,防止沥青烟气跑出,从而防止烟气冒出,排放到车间内长久不能消除,直接影响了车间环境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沥青烟气带有一定的热量,防止其热量的散失,将其回流至焚烧炉内,对内沥青保温提供热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加固态沥青的料斗配合法兰,从而加快了加固态沥青融化的速度,提高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操作简单,多规格使用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净化焚烧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沥青烟气收集焚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回收机构和加料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抽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法兰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法兰盖和法兰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沥青烟气收集焚烧装置,包括:

焚烧炉1,所述焚烧炉1用来焚烧沥青;

回收机构2,所述回收机构2设置在所述焚烧炉1上方且与所述焚烧炉1的烟囱11内部相连通;以及

加料机构3,所述加料机构3设置在所述回收机构2上方且与所述回收机构2内部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拿去盖子,将加固态沥青的料斗安装至法兰处,同时该特殊法兰有抽真空口,用于加固态沥青时烟气由抽真空泵引至焚烧炉中进行焚烧。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回收机构2包括:

法兰21,所述法兰21匹配插设在所述烟囱11内;以及

法兰盖22,所述法兰盖22匹配设置在所述法兰21上且用于控制所述法兰21开口的开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装置处于非工作时,即罐内沥青保温状态,可在所述法兰21上安装法兰盖22,防止沥青烟气跑出,从而防止烟气冒出,排放到车间内长久不能消除,直接影响了车间环境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沥青烟气带有一定的热量,防止其热量的散失,将其回流至焚烧炉1内,对内沥青保温提供热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加料机构3包括:

支撑组件31,所述支撑组件31设置在所述焚烧炉1上方;

料斗32,所述料斗32安装在所述法兰21上方;

抽气组件33,所述抽气组件33固定设置在所述法兰21一侧;以及

料斗盖34,所述料斗盖34匹配设置在所述料斗32上。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设置加固态沥青的料斗32配合法兰21,从而加快了加固态沥青融化的速度,提高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法兰21与所述烟囱11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抽气组件33包括:

抽气泵331,所述抽气泵331设置在所述法兰21一侧且与所述法兰21内部密闭连通;以及

管道332,所述管道332一端与所述抽气泵331内部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焚烧炉1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在法兰21处设置有抽气组件33,其目的在于,加固态沥青时烟气由抽真空泵引至焚烧炉中进行焚烧,对热量进行回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零排放。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组件31包括:

支撑架311,所述支撑架311设置在所述焚烧炉1上方;

支撑板312,所述支撑板31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11上且所述支撑板312上开设有通口314;以及

支架313,所述支架313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12上且其一端与所述料斗32固定连接。

进一步,如图6所示,所述法兰盖22与所述法兰21之间开设有用于密封的槽沟10。

值得说明的是,法兰盖22与法兰21用水密封槽的方式进行密封,保证了法兰与烟囱之间的密封性,进而保证了沥青保温的高效性。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料斗32与所述法兰21同轴设置。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烟囱11贯穿于所述通口314与所述法兰21相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进一步,如图6所示,所述法兰盖22与所述法兰21之间开设有用于密封的槽沟10。

值得说明的是,法兰盖22与法兰21用填料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保证了法兰与烟囱之间的密封性,进而保证了沥青保温的高效性。

工作过程:当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首先拿去法兰盖22,将加固态沥青的料斗32安装至法兰21处,同时该特殊法兰21有抽气泵331,用于加固态沥青时烟气由抽气泵331通过管道332引至焚烧炉1中进行焚烧;

当装置处于非工作时,即罐内沥青保温状态,可在法兰21上安装法兰盖22,防止沥青烟气跑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