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3097发布日期:2018-07-24 22:5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家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燃气灶的重要部件,包括炉头、设置在炉头上的分火器和盖在分火器上的火盖。分火器上设有上下贯穿的中心燃气通道。火盖包括与中心燃气通道配合使用的中心火盖。炉头将燃气传输至分火器,部分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经由中心燃气通道向上流动,并从中心火盖上的主火孔喷出。

这种结构的燃烧器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缺陷:第一,中心火盖置于分火器上,并罩住中心燃气通道的上端口,中心火盖的底面和分火器的顶面相接触、贴合,接触面积小,而中心火盖和分火器难免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加工误差,这就会导致两者装配后密封效果差,容易引起漏气、漏火的问题;第二,分火器对中心火盖的限位效果差,中心火盖和分火器的装配结构不稳固,中心火盖容易从分火器上脱落,而中心火盖的体积又比较小,使用和运输时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心火盖和分火器装配后的密封性,避免漏气、漏火的问题,还能提高中心火盖和分火器的装配稳定性,有效避免中心火盖脱离工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炉头、设置在炉头上的分火器和盖在分火器上的火盖,分火器上设有上下贯穿的中心燃气通道,火盖包括与中心燃气通道配合使用的中心火盖,中心火盖的侧方设有热电偶和点火器,所述中心火盖的侧壁上开设与热电偶对应的感应火孔和与点火器对应的点火孔,其中,所述分火器上设有环绕所述中心燃气通道的上端口设置的凸棱,所述中心火盖置于分火器上并将凸棱围在内侧,所述中心火盖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凸棱的外侧壁密封配合的贴合面。

中心火盖的底面和分火器的顶面接触贴合,且中心火盖内侧壁上的贴合面和凸棱的外侧面接触贴合,增加了中心火盖和分火器装配后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两者装配的密封性,能够有效地避免中心燃气通道内的燃气从两者的装配缝隙中泄漏。凸棱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中心火盖将凸棱罩在内侧,并由凸棱水平向限位,能够有效避免中心火盖随意移动甚至脱离工位,保证了装配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所述凸棱呈环形,环形的凸棱上开设与感应火孔位置对应的感应燃气缺口和与点火孔位置对应的点火燃气缺口。感应燃气缺口的设置,使得从中心燃气通道向上流动的燃气中,能够有部分燃气及时地向感应火孔方向运动,保证感应火孔的正常工作,感应燃气缺口除了为燃气让路之外,还能对热燃气起到引导的作用,由于该处的气压较小,感应燃气缺口附近的燃气会更快、更多地往感应火孔方向流动。同样的,点火燃气缺口的设置,使得从中心燃气通道向上流动的燃气中,能够有部分燃气及时地向点火孔方向运动,保证点火孔的正常工作,点火燃气缺口除了为燃气让路之外,还能对热燃气起到引导的作用,由于该处的气压较小,点火燃气缺口附近的燃气会更快、更多地往点火孔方向流动。

作为改进,所述中心火盖的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环形的凹陷部,所述凸棱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陷部内,位于凹陷部内的中心火盖的内侧壁形成上述贴合面。中心火盖的底面和贴合面形成一折弯,分别被分火器的顶面和凸棱的外侧壁贴合密封,中心燃气通道上端口流出的燃气要经过该折弯才会泄漏,密封效果更好。而且,凹陷部呈环形,贴合面也呈环形,加工方便,此外,中心火盖上设置凹陷部的结构能够提高中心火盖的结构强度。

作为改进,所述分火器为铝件,所述中心火盖为铜件。在燃烧器的使用过程中,部件会受热膨胀,铜制中心火盖的膨胀系数小于铝制分火器的膨胀系数,也就是说,贴合面的膨胀系数小于凸棱的膨胀系数,随着温度越来越高,贴合面会越来越贴紧凸棱的外侧壁,使密封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避免燃烧过程中漏火的问题。

作为改进,所述分火器上设有定位孔,所述中心火盖上设有定位柱,中心火盖盖在分火器上时,定位柱至少部分插置到定位孔内。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一来能够起来安装指示的作用,便于中心火盖的快速安装,以使中心火盖上的感应火孔和点火孔能够分别与热电偶和点火器位置对应;二来能够使中心火盖和分火器互相周向限位,保证感应火孔和点火孔分别与热电偶和点火器始终位置对应;三来还能起来加强装配稳定性的作用,使中心火盖和分火器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作为改进,所述中心火盖的侧壁上设有外凸的感应座,所述感应座内形成与中心燃气通道连通的感应燃气侧通道,所述感应火孔开设在感应座上朝向热电偶的端面;所述感应座上开设沿感应座长度方向延伸的切槽,所述切槽竖向贯穿感应座,以将中心火盖的主火孔上的火焰引到感应火孔。燃烧器通过设置热电偶和感应火孔配合来实现熄火保护的功能,外凸于火盖侧壁的感应座以及具有一定长度的感应燃气侧通道能够拉近感应火孔和热电偶的距离,保证热电偶能够准确的感受到温度变化,而切槽的设置能够将主火孔的火焰顺利、快速地引导到感应火孔,有效地避免了因加长中心燃气通道中心到感应火孔的距离而造成的感应火孔处的燃气不能成功被点燃的问题。

作为改进,所述感应火孔有多个,多个感应火孔中居中的一个与所述切槽相连。感应火孔有多个,使得感应火孔开设位置的加工精度要求、热电偶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都能够降低,即通过设置多个感应火孔来弥补可能产生的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保证熄火保护的灵敏度,而且,多个感应火孔之间能够起到互相稳焰的作用。多个感应火孔中居中的一个与所述切槽相连,使得切槽能够将主火孔的火焰快速、均匀地传递到各个感应火孔,点燃感应火孔喷出的燃气的速度最快。

作为改进,所述分火器包括外环燃气通道,所述火盖包括盖在外环燃气通道上的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的外侧壁设有出火孔,顶壁设有与点火器位置对应的引火孔,所述外环火盖上设有引火槽,引火槽的一端与引火孔相连,另一端朝向出火孔;朝向出火孔的引火槽的一端连有拓宽槽,所述拓宽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引火槽的宽度。燃气在细长的引火槽内传输,存在较大的沿程损失,在引火槽末端(朝向出火孔的一端)燃气往往无法传输到位,导致出火孔无法顺利地被引燃。拓宽槽的设置减缓了燃气流速,使引火槽末端的燃气有了团聚效应,保证了足够的燃气燃烧,从而保证顺利引火。

作为再改进,所述引火槽的宽度为w,所述拓宽槽的宽度为W,所述拓宽槽的长度为L,其中2w≤W≤4w,2w≤L≤4w。2w≤W≤4w,拓宽槽的宽度适中,若W<2w,拓宽槽的宽度过小,团聚燃气的效果并不显著,反而增加了加工成本,加工精度的要求也高;若W>4w,拓宽槽的宽度过大,燃气流速过慢,火焰不稳定,对出火孔的点燃效果差。2w≤L≤4w,拓宽槽的长度适中,若L<2w,拓宽槽的长度过小,总容量小,团聚燃气的效果并不显著,反而增加了加工成本,加工精度的要求也高;若L>4w,拓宽槽的长度过大,燃气流速过慢,火焰不稳定,对出火孔的点燃效果差。

作为改进,所述中心火盖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上开设主火孔,所述顶壁向下凹陷形成积液沉台。用户在烹饪过程当中往往不可避免地漏溅汤汁到中心火盖上,积液沉台能够将漏溅的汤汁聚积起来,避免汤汁进入主火孔,而且,能够起到提示的作用,提醒用户及时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心火盖和分火器装配后的密封性,避免漏气、漏火的问题,还能提高中心火盖和分火器的装配稳定性,有效避免中心火盖脱离工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中心火盖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中心火盖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中心火盖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中心火盖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爆炸图;

图9为图8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所示:1、炉头,2、分火器,21、中心燃气通道,22、外环燃气通道,23、定位孔,3、中心火盖,31、感应火孔,32、点火孔,33、凹陷部,34、定位柱,35、主火孔,36、积液沉台,4、外环火盖,41、出火孔,42、引火孔,43、引火槽,44、拓宽槽,5、凸棱,51、感应燃气缺口,52、点火燃气缺口,6、贴合面,7、感应座,71、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1至图9,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炉头、设置在炉头上的分火器和盖在分火器上的火盖。分火器上设有上下贯穿的中心燃气通道。火盖包括与中心燃气通道配合使用的中心火盖,中心火盖的侧方设有热电偶和点火器,所述中心火盖的侧壁上开设与热电偶对应的感应火孔和与点火器对应的点火孔。所述分火器上设有环绕所述中心燃气通道的上端口设置的凸棱,所述中心火盖置于分火器上并将凸棱围在内侧,所述中心火盖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凸棱的外侧壁密封配合的贴合面。

中心火盖的底面和分火器的顶面接触贴合,且中心火盖内侧壁上的贴合面和凸棱的外侧面接触贴合,增加了中心火盖和分火器装配后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两者装配的密封性,能够有效地避免中心燃气通道内的燃气从两者的装配缝隙中泄漏。凸棱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中心火盖将凸棱罩在内侧,并由凸棱水平向限位,能够有效避免中心火盖随意移动甚至脱离工位,保证了装配的稳定性。

所述分火器上可以是设置一圈连续的、首尾相连的环形凸棱;也可以是,多段弧形的凸棱共同围成一个环形,相邻的两端弧形的凸棱之间可以是间隙配合,也可以是留出一段距离。

所述中心火盖的内侧壁上可以是部分向中心线方向拱起形成所述贴合面,也可以是部分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贴合面,还可以是所述中心火盖的内侧壁部分本身形成所述贴合面。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炉头1、设置在炉头1上的分火器2和盖在分火器2上的火盖。分火器2上设有上下贯穿的中心燃气通道21和外环燃气通道22。火盖包括与中心燃气通道21配合使用的中心火盖3和与外环燃气通道22配合使用的外环火盖4。

结合图1、图3,所述分火器2上设有环绕所述中心燃气通道21的上端口设置的凸棱5,所述中心火盖3置于分火器2上并将凸棱5围在内侧,所述中心火盖3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凸棱5的外侧壁密封配合的贴合面6。

中心火盖3的侧方设有热电偶和点火器(热电偶和点火器均未在图中示出),所述中心火盖3的侧壁上开设与热电偶对应的感应火孔31和与点火器对应的点火孔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棱5呈环形,环形的凸棱5上开设与感应火孔31位置对应的感应燃气缺口51和与点火孔32位置对应的点火燃气缺口52。

感应燃气缺口51的设置,使得从中心燃气通道21向上流动的燃气中,能够有部分燃气及时地向感应火孔31方向运动,保证感应火孔31的正常工作,感应燃气缺口51除了为燃气让路之外,还能对热燃气起到引导的作用,由于该处的气压较小,感应燃气缺口51附近的燃气会更快、更多地往感应火孔31方向流动。同样的,点火燃气缺口52的设置,使得从中心燃气通道21向上流动的燃气中,能够有部分燃气及时地向点火孔32方向运动,保证点火孔32的正常工作,点火燃气缺口52除了为燃气让路之外,还能对热燃气起到引导的作用,由于该处的气压较小,点火燃气缺口52附近的燃气会更快、更多地往点火孔32方向流动。

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中心火盖3的内侧壁向内凹陷形成环形的凹陷部33,所述凸棱5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陷部33内,位于凹陷部33内的中心火盖3的内侧壁形成上述贴合面6。中心火盖3的底面和贴合面6形成一折弯,分别被分火器2的顶面和凸棱5的外侧壁贴合密封,中心燃气通道21上端口流出的燃气要经过该折弯才会泄漏,密封效果更好。而且,凹陷部33呈环形,贴合面6也呈环形,加工方便,此外,中心火盖3上设置凹陷部33的结构能够提高中心火盖3的结构强度。

所述分火器2为铝件,所述中心火盖3为铜件。在燃烧器的使用过程中,部件会受热膨胀,铜制中心火盖3的膨胀系数小于铝制分火器2的膨胀系数,也就是说,贴合面6的膨胀系数小于凸棱5的膨胀系数,随着温度越来越高,贴合面6会越来越贴紧凸棱5的外侧壁,使密封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避免燃烧过程中漏火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外环火盖4也可以是铜件。

结合图1、图4,所述分火器2上设有定位孔23,所述中心火盖3上设有定位柱34,中心火盖3盖在分火器2上时,定位柱34至少部分插置到定位孔23内。定位柱34和定位孔23的配合一来能够起来安装指示的作用,便于中心火盖3的快速安装,以使中心火盖3上的感应火孔31和点火孔32能够分别与热电偶和点火器位置对应;二来能够使中心火盖3和分火器2互相周向限位,保证感应火孔31和点火孔32分别与热电偶和点火器始终位置对应;三来还能起来加强装配稳定性的作用,使中心火盖3和分火器2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再参考图1、图2,所述中心火盖3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上开设主火孔35,所述顶壁向下凹陷形成积液沉台36。用户在烹饪过程当中往往不可避免地漏溅汤汁到中心火盖3上,积液沉台36能够将漏溅的汤汁聚积起来,避免汤汁进入主火孔35,而且,能够起到提示的作用,提醒用户及时清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心火盖结构。如图5、图6、图7所示,所述中心火盖3的侧壁上设有外凸的感应座7,所述感应座7内形成与中心燃气通道连通的感应燃气侧通道,感应火孔31开设在感应座7上朝向热电偶的端面。燃烧器通过设置热电偶和感应火孔31配合来实现熄火保护的功能,外凸于火盖侧壁的感应座7以及具有一定长度的感应燃气侧通道能够拉近感应火孔31和热电偶的距离,保证热电偶能够准确的感受到温度变化。

所述感应座7上开设沿感应座7长度方向延伸的切槽71,所述切槽71竖向贯穿感应座7,以将中心火盖3的主火孔35上的火焰引到感应火孔31。切槽71的设置能够将主火孔35的火焰顺利、快速地引导到感应火孔31,有效地避免了因加长中心燃气通道中心到感应火孔31的距离而造成的感应火孔31处的燃气不能成功被点燃的问题。

所述感应火孔31有多个,多个感应火孔31中居中的一个与所述切槽71相连,使得感应火孔31开设位置的加工精度要求、热电偶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都能够降低,即通过设置多个感应火孔31来弥补可能产生的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保证熄火保护的灵敏度,而且,多个感应火孔31之间能够起到互相稳焰的作用。多个感应火孔31中居中的一个与所述切槽71相连,使得切槽71能够将主火孔35的火焰快速、均匀地传递到各个感应火孔31,点燃感应火孔31喷出的燃气的速度最快。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火孔31有三个,且呈三角形分布。

本实施例可以与实施例一结合使用,且当两个实施例结合时,所述定位柱34设置在感应座7的底部。进一步的,定位柱34设置在切槽71上,能够将由切槽71一分为二的感应座7加固起来,提高了感应座7的结构强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环火盖结构。如图8、图9所述,所述外环火盖4的外侧壁设有出火孔41,顶壁设有与点火器位置对应的引火孔42,所述外环火盖4上设有引火槽43,引火槽43的一端与引火孔42相连,另一端朝向出火孔41。朝向出火孔41的引火槽43的一端连有拓宽槽44,所述拓宽槽44的宽度大于所述引火槽43的宽度。

燃气在细长的引火槽43内传输,存在较大的沿程损失,在引火槽43末端(朝向出火孔41的一端)燃气往往无法传输到位,导致出火孔41无法顺利地被引燃。拓宽槽44的设置减缓了燃气流速,使引火槽43末端的燃气有了团聚效应,保证了足够的燃气燃烧,从而保证顺利引火。

所述引火槽43的宽度为w,所述拓宽槽44的宽度为W,所述拓宽槽44的长度为L,其中2w≤W≤4w,2w≤L≤4w。

2w≤W≤4w,拓宽槽44的宽度适中,若W<2w,拓宽槽44的宽度过小,团聚燃气的效果并不显著,反而增加了加工成本,加工精度的要求也高;若W>4w,拓宽槽44的宽度过大,燃气流速过慢,火焰不稳定,对出火孔41的点燃效果差。

2w≤L≤4w,拓宽槽44的长度适中,若L<2w,拓宽槽44的长度过小,总容量小,团聚燃气的效果并不显著,反而增加了加工成本,加工精度的要求也高;若L>4w,拓宽槽44的长度过大,燃气流速过慢,火焰不稳定,对出火孔41的点燃效果差。

优选的,引火槽43的宽度w为0.5mm~0.8mm。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火槽43的宽度w=0.6mm。

优选的,拓宽槽44的宽度W为1.2mm~2.4mm,例如1.2mm、1.4mm、2mm、2.4mm等;拓宽槽44的长度L为1.2mm~2.4mm,例如1.2mm、1.5mm、2mm、2.4mm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 W=1.6mm,L=1.9mm。

本实施例可以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结合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