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化床锅炉在线机械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0134发布日期:2018-07-31 21:3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化床锅炉在线机械清灰装置,涉及锅炉尾部受热面的清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流化床垃圾锅炉与流化床生物质锅炉焚烧时容易产生高浓度、高粘结性的飞灰,大量的飞灰粘附在锅炉尾部受热面管壁上,极易形成积灰和结渣,堵塞尾部受热面的烟气流通通道,恶化尾部受热面的传热,严重时可导致锅炉停炉。且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硝装置的大量应用,氨逃逸后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氢氨,粘附在尾部受热面上,造成积灰。

传统的流化床锅炉尾部受热面管排之间的清灰主要以人工参与为主,在锅炉停炉之后,工人将清灰装置伸入尾部受热面管排之间,达到清灰的目的。该技术存在以下的缺点:安全性差,锅炉停炉之后,工人现场操作,仍面临高温环境以及粉尘的危害;效率低、清灰效果不够理想,人工清灰较机械清灰相比,清灰能力有限,清灰效果有时无法完全达到预期目标。针对目前人工清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供一种装置结构布置简单,运行维护安全方便,无需锅炉停炉,清灰效果良好,能耗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一种流化床锅炉在线机械清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布置简单,运行维护安全方便,无需锅炉停炉,清灰效果良好,能耗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一种流化床锅炉在线机械清灰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流化床锅炉在线机械清灰装置,包括电机、传动总杆、传动分支杆、直线限位槽、弧形限位槽、蝶形螺母、清灰元件、传动杆密封箱、柔性密封罩、炉墙;所述电机与传动总杆连接,所述传动总杆与多个传动分支杆连接,各传动分支杆分别通过蝶形螺母与清灰元件连接,所述各传动分支杆的直线段分别设有直线限位槽,所述各传动分支杆与清灰元件连接处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传动总杆、传动分支杆、清灰元件通过传动杆密封箱、柔性密封罩与炉墙密封。

进一步的,还包括清灰窥视孔,设于清灰元件上方炉墙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直线限位槽控制清灰元件和传动分支杆往复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装置不工作时,电机通过直线限位槽控制清灰元件和传动分支杆抽出炉墙。

进一步的,通过弧形限位槽和蝶形螺母调整清灰元件的清灰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限位槽的尺寸依据受热面深度确定;弧形限位槽的尺寸依据受热面高度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清灰元件的断截面采用“一”字形钢片、“十”字形钢片、单面刷形或双面刷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供一种装置结构布置简单,运行维护安全方便,无需锅炉停炉,清灰效果良好,能耗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一种流化床锅炉在线机械清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清灰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流化床锅炉在线机械清灰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电机1、传动总杆2、传动分支杆3、直线限位槽4、弧形限位槽5、蝶形螺母6、清灰元件7、传动杆密封箱8、柔性密封罩9、清灰窥视孔10、炉墙11。所述电机1与传动总杆2连接,所述传动总杆2与多个传动分支杆3连接,各传动分支杆3分别通过蝶形螺母6与清灰元件7连接,所述各传动分支杆3的直线段分别设有直线限位槽4,所述各传动分支杆3与清灰元件7连接处设有弧形限位槽5。

优选的,所述的清灰元件7上方炉墙开有清灰窥视孔10,用于现场观察清灰效果;所述的传动总杆2、传动分支杆3、清灰元件7通过传动杆密封箱8、柔性密封罩9与炉墙11密封,防止烟气外漏。

优选的,传动分支杆3上同时有直线限位槽4和弧形限位槽5。直线限位槽4的尺寸依据受热面深度确定,弧形限位槽5的尺寸依据受热面高度确定。

优选的,该装置工作时,电机1可通过直线限位槽4控制清灰元件7和传动分支杆3往复直线运动,通过清灰元件7的往复直线运动达到清除尾部受热面管排之间灰渣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的,该装置不工作时,电机1可通过直线限位槽4控制清灰元件7和传动分支杆3抽出炉墙11,避免清灰元件7长时间置于受热面管排之间,影响烟气流通。

优选的,通过弧形限位槽5和蝶形螺母6可在线调整清灰元件7的清灰角度,通过调整角度范围完成对整个受热面管排之间的清灰。

作为优选,所述的清灰元件7的断截面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第一种是简单的呈“一”字形钢片;第二种形式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做成“十”字形钢片;断截面形式还可以布置成单面刷形或双面刷形。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供一种装置结构布置简单,运行维护安全方便,无需锅炉停炉,清灰效果良好,能耗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一种流化床锅炉在线机械清灰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