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防磨结构。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污染的清洁燃煤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锅炉炉膛内含有大量的物料,在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物料被烟气携带到炉膛上部,在物料上升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大颗粒将沿着炉膛的四壁返流回流化床面,重新燃烧,另一部分较小的颗粒将逐渐汇集到炉膛出口处,在汇集的过程中,物料是通过逐渐加速进入炉膛出口的加速烟道,经过加速烟道达到分离器分离要求的分离流速后进入分离器,在分离器内将物料与烟气分开,并经过非机械式回送阀将物料回送至炉膛内流化床,继续燃烧,物料随烟气继续在炉膛内上升,这样形成多次循环燃烧。由于物料浓度高,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和良好的物料混合,一般每公斤烟气可携带若干公斤的物料,这些循环物料带来了高传热系数,使锅炉热负荷调节范围广,对燃料的适应性强,由于床内强烈的湍流和物料循环,加强燃料的混合并延长了燃料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因此具有更高的燃烧效率,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携带大量物料的烟气在通过锅炉炉膛出口时,存在物料的聚集和加速过程,这个是进行物料和烟气分离的必要条件,正是由于物料的聚集和加速,将会造成炉膛出口处一定宽度和高度区域内的膜式壁的磨损严重,甚至锅炉运行极短时间内造成磨损爆管的产生,目前对这种情况,采取的防磨措施是在炉膛出口炉膛内部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焊接大量的销钉,然后在焊接销钉区域浇注耐磨耐热浇注料进行膜式壁的保护,这种防磨的方式将引起几方面的缺陷:首先,焊接大量的销钉造成焊接工作量很大,造成焊接成本增加很多;其次由于浇注料的存在,将造成膜式壁吸热量的减少,不仅增加了锅炉成本,而且对于有些煤种将出现炉膛上部超温的现象,造成高温结焦,最终将停炉除焦,给用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防磨结构,以解决炉膛出口膜式壁的磨损问题,而且施工简单、能够增加膜式壁吸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防磨结构,包括炉膛,炉膛出口外侧通过分离器进口烟道与分离器连接,炉膛出口内侧四周一定宽度和高度区域内的膜式壁上布置有防磨钢板,所述防磨钢板的板面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
所述防磨钢板的厚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
所述防磨钢板为板面水平设置的防磨钢板。
所述防磨钢板为耐磨合金钢板。
所述防磨钢板与组成膜式壁的管子间的扁钢进行焊接。
所述防磨钢板的焊接焊缝高度不低于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防磨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防磨结构是一种全新的防磨结构,该结构不仅可以达到防止炉膛出口膜式壁的磨损,而且施工简单、能够增加膜式壁吸热量,达到对膜式壁吸热利用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防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中标号1是炉膛,2是防磨钢板,3是分离器进口烟道,4是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到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防磨结构,包括炉膛1,炉膛1出口外侧通过分离器进口烟道3与分离器4连接,炉膛1出口内侧四周一定宽度和高度区域内的膜式壁上布置有防磨钢板2,所述防磨钢板2为板面水平设置的防磨钢板。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炉膛出口处原来焊接销钉区域,按照一定的规律焊接防磨钢板2,所焊接的钢板2要求具有一定的高度,高度不能太高,如果太高将造成防磨钢板2的烧损,主要由于膜式壁对防磨钢板2的冷却具有一定的高度限制,并且高度也不能太低,如果太低将不能很好的阻挡物料的贴壁流,不能对膜式壁起到保护作用;所焊接的防磨钢板2应具有合适的厚度,主要考虑耐磨钢板处于炉膛的高温区,增加锅炉的使用寿命;所焊接的防磨钢板2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出口处高度H1和宽带L1方向布置防磨钢板2,防磨钢板2与防磨钢板2之间应有合适的水平距离L2,防磨钢板2与防磨钢板2之间应有合适的高度H2。
所述防磨钢板2的厚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
所述防磨钢板2为耐磨合金钢板。
所述防磨钢板2与组成膜式壁的管子间的扁钢进行焊接。
所述防磨钢板2的焊接焊缝高度不低于3mm。
实施例二: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防磨钢板2的板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80度。
本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防磨结构的防磨原理是这样的:通过实验得知,炉膛出口处的磨损是由于烟气内携带的物料对膜式壁的贴壁流造成的,如果能够把物料的贴壁流破坏掉,将极大的减轻物料对膜式壁的磨损,延长膜式壁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防磨钢板2正是基于以上原理,通过破坏或阻挡物料的贴壁流实现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种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