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的煤粉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0857发布日期:2019-04-23 23:40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的煤粉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的煤粉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沥青拌合炉采用煤粉燃烧器进行加热。其煤粉燃烧器一般包括滚筒燃烧室、设备传动底座、点火装置和煤粉输送管,滚筒燃烧室位于传动底座上,点火装置和煤粉输送管均与滚筒燃烧室连通,一次风吹入煤粉经煤粉输送管进入滚筒燃烧室。滚筒燃烧室内铺设有耐火保温层。使用时,煤粉在耐火保温层内孔中燃烧。

这种结构的粉煤燃烧室存在以下缺陷:

1、虽然在滚筒燃烧室内铺设了耐火保温层,但大部分的热量会由耐火保温层直接传递到滚筒燃烧室的筒壁上,散发出去,能量损耗大;

2、由于滚筒燃烧室空间有限,燃烧器中的大部分煤粉没有充分分散;

3、粉煤燃烧室只有一次风,这样的供风方式不够合理,相当多的煤粉不能完全燃烧,热效率低,煤耗高;

4、粉煤燃烧室的燃烧与供热也不稳定,进入烘干机的热量波动较大,使被加热物料的温度波动较大。

5、在环保日益严格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燃烧器的环保问题。现有的煤粉燃烧器在点火及工作过程中,均存在煤粉燃烧不充分而冒黑烟的情况,还有有害气体如SO2、NOX等的排放也不能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煤粉燃烧器存在着燃烧不充分、能量损耗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的煤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采用双筒结构,能量损耗小、燃烧充分并且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的煤粉加热装置,包含有滚筒燃烧室1和二次进风系统4,二次进风系统4包括二次进风管42;

上述滚筒燃烧室1由燃烧室内筒11和燃烧室外筒12套合而成,套合夹层形成通风道,二次进风管42出口与通风道连通,二次风进入二次进风管,经二次进风管42出口随即进入通风道,携带通风道内散逸的热量进入燃烧室内筒11,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提升了燃烧效率。点火装置的点火口位于燃烧室内筒11内,煤粉输送管的出口位于燃烧室内筒11内。

为了降低燃烧能量的散失,在上述滚筒燃烧室内筒11内壁上铺设耐火保温层14,同时耐火保温层14本身设计为多孔结构,容纳煤粉在其多孔结构中燃烧,进一步降低能耗。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三次进风管41,在通风道中设置有供气分隔板13,将通风道分为二次风道和三次风道,三次进风管41与三次风道连通;二次进风管42与二次风道连通。

上述二次进风系统还包括助燃风机45,助燃风机45与二次进风管42的入口连通;二次进风管42分为两路,一路与二次风道连通,另一路与三次进风管41入口连通。二次进风和三次进风来源于同一个助燃风机,降低风机的使用频率,节约了设备,进而降低了成本。

上述二次进风管42上设置有进风管阀门44,所述进风管阀门44靠近助燃风机45一端。三次进风通过三次进风管41进入三次风道,三次风道的出口设置在煤粉加热装置的喷口处,三次风使未完全燃烧的煤粉进一步充分燃烧,且还能够还原尾气中部分NOx等有害气体,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备传动底座2,所述设备传动底座2包括固定支架21以及设置在固定支架21上的固定支撑杆22、传动滚轮23和可调节支撑杆24;所述固定支撑杆22和可调节支撑杆24的上端均固定有支撑滚轮25;所述滚筒燃烧室1位于固定支撑杆22、传动滚轮23和可调节支撑杆24的顶部所形成的支撑平面上。上述可调节支撑杆24和传动滚轮23设置在滚筒燃烧室1中心轴线的两侧。可调节支撑杆高度可调,实现滚筒燃烧室的角度倾斜,倾斜的燃烧室可延长稍大颗粒煤粉在燃烧室内的滞留时间,有利于煤粉的充分燃烧,同时扩大了本实用新型对燃料粒度的适用范围。

煤粉输送管5一端包裹点火装置3,煤粉输送管5与点火装置形成环形套管空间,环形套管空间设置有环形的煤粉输送旋流叶片51,所述煤粉输送旋流叶片51设置在燃烧室内筒11内,所述煤粉输送旋流叶片51一端与耐火保温层14平齐。上述煤粉输送旋流叶片51的叶片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上述煤粉输送管5靠近燃烧室内筒11一端设置有二次供风旋流叶片43,环绕在煤粉输送管5外围,叶片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旋流叶片的设置,有助于形成旋流风,旋流风将加强煤粉与空气的混合程度,实现了煤粉的充分燃烧,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用于沥青搅拌的煤粉加热装置的燃烧室采用内外双筒结构,如同保温瓶的设计,二次风与三次风均能回收散逸的能量,同时由于采用了旋流叶片,使煤粉和助燃空气混合得更加充分,也延长了煤粉在燃烧室的滞留时间,促进充分燃烧,有效利用能源,提高了燃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粉煤加热装置还增加了三次风,三次风使未完全燃烧的煤粉进一步燃烧,且还能够还原尾气中部分NOx等有害气体,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

3、本实用新型粉煤加热装置的燃烧室,采用倾斜式设置,倾斜的燃烧室可延长稍大颗粒煤粉在燃烧室内的滞留时间,有利于煤粉的充分燃烧,同时扩大了本实用新型对燃料粒度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滚筒燃烧室示意图。

图3为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滚筒燃烧室,2-设备传动底座,3-点火装置,4-二次进风系统,5-煤粉输送管;11-燃烧室内筒、12-燃烧室外筒、13-供气分隔板、14-耐火保温层、15-窥火孔、21-固定支架、22-固定支撑杆、23-传动滚轮、24-可调节支撑杆、25-支撑滚轮、41-三次供风管、42-二次供风管、43-二次供风旋流叶片、44-进风管阀门、45-助燃风机、51-煤粉输送旋流叶片、52-煤粉输送管平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的煤粉加热装置,包含有滚筒燃烧室1和二次进风系统4,二次进风系统4包括二次进风管42;滚筒燃烧室1由燃烧室内筒11和燃烧室外筒12套合而成,套合夹层形成通风道,二次进风管42出口与通风道连通。点火装置3的点火口位于燃烧室内筒11内;煤粉输送管5的出口位于燃烧室内筒11内。在滚筒燃烧室内筒11内壁上铺设耐火保温层14,同时耐火保温层14本身设计为多孔结构,容纳煤粉在其多孔结构中燃烧。在耐火保温层14内壁上设置有窥火孔15。

本煤粉加热装置还包括三次进风管41,在通风道中设置有供气分隔板13,将通风道分为二次风道和三次风道,三次进风管41与三次风道连通;二次进风管42与二次风道连通。二次进风系统4还包括助燃风机45,助燃风机与二次进风管42的入口连通;二次进风管42分为两路,一路与二次风道连通,另一路与三次进风管41入口连通。二次进风管42上设置有进风管阀门44,进风管阀门44靠近助燃风机45一端设置。三次进风通过三次进风管41进入三次风道,三次风道的出口设置在煤粉加热装置的喷口处。

本煤粉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备传动底座2,设备传动底座2包括固定支架21以及设置在固定支架21上的固定支撑杆22、传动滚轮23和可调节支撑杆24;固定支撑杆22和可调节支撑杆24的上端均固定有支撑滚轮25;滚筒燃烧室1位于固定支撑杆22、传动滚轮23和可调节支撑杆24的顶部所形成的支撑平面上。可调节支撑杆24和传动滚轮23设置在滚筒燃烧室1中心轴线的两侧。调节可调节支撑杆24的高度,使滚筒燃烧室1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夹角适应不同粒径煤粉最佳工况角度,其角度调节范围为0~15°。

煤粉输送管5一端包裹点火装置3,煤粉输送管5与点火装置3形成环形套管空间,环形套管空间设置有环形的煤粉输送旋流叶片51,含12片均匀分布的叶片,煤粉输送旋流叶片51设置在燃烧室内筒11内,煤粉输送旋流叶片51一端与耐火保温层14平齐。煤粉输送旋流叶片51的叶片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倾角为45°。煤粉输送管5靠近燃烧室内筒11一端设置有二次供风旋流叶片43,含12片均匀分布的叶片,环绕在煤粉输送管5外围,叶片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倾角为30°。

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通过风机向煤粉输送管5吹入煤粉,随即点火装置3启动点火,煤粉混合空气通过煤粉输送旋流叶片51进入燃烧室内筒11内,形成一次旋流;同时助燃风机45向二次进风管42吹入空气,空气一路进入二次风道,经过二次供风旋流叶片43进入燃烧室内筒11内,形成二次旋流,另一路进入三次进风管41后通入三次风道,到达燃烧室喷口处附近,与燃烧室内筒11的燃烧产物混合后从喷口喷出。从而形成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稳定火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